「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開國大典。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已於本日成立了。」 這雄偉的聲音通過無線電波傳遍了長城內外、大江南北,這一刻也成為了歷史性的一幕,被影像記錄了下來,鼓舞了無數中華兒女。
但你知道嗎?在這張彌足珍貴的照片中,毛主席面前的擴音和通信系統均為中央軍委三局組織技術人員設計安裝的。隨後毛主席按動升旗按鈕,升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面五星紅旗。這面國旗的升起遙控裝置也是中央軍委三局技術人員一連奮鬥了20多個日夜成功製造出來的。今年正值新中國成立70周年,回望我國的通信發展史,中央軍委三局佔據了絕對重要的地位。
從八一南昌起義到新中國成立這二十餘年間,中央軍委三局在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領導下,前赴後繼、團結協作、艱苦奮鬥,有力的保障黨中央、中央軍委對全軍指揮的通信順暢,為中國革命戰爭的勝利和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貢獻。可以說,中央軍委三局的發展史,就是中國早期通信發展史的重要縮影。記者今日在陝西移動的邀請下有幸造訪位於延安的中央軍委三局裴莊紀念展區,跟隨影像和實物資料去了解那段往昔崢嶸歲月。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1928年,中共中央軍事部開始在上海籌建無線電通信。1931年1月,紅一方面軍在前線創立了第一個「無線電隊」。同年6月2日,紅一方面軍前後方電臺溝通了聯絡,實現了紅軍歷史上的第一次無線電通信。在保障反「圍剿」作戰指揮的實踐中,中革軍委無線電總隊和電話總隊相繼成立。
為了統一和加強對通信工作的領導,1934年1月,成立了中革軍委通信聯絡局,當時簡稱四局,王諍任局長,翁瑛任政委。同年1O月改稱三局,從這時開始,一直到195O年5月成立軍委通信部為止,軍委三局一直是我軍通信部的領導機關。
1935年1月7日,中央紅軍佔領遵義。為保障遵義會議期間的通信聯絡,無線電1、6分隊的同志,夜以繼日工作,在敵機不斷轟炸的情況下,電臺人員不顧個人安危,一面用身體護住電臺,一面繼續發報,就這樣,一份份電文,發送到了各軍團和各革命根據地、留在中央蘇區堅持鬥爭的同志和紅四方面軍中,勝利完成了用無線電傳達遵義會議精神的任務。
1935年3月21日,中央紅軍主力突然折向東北,分別經二郎灘、九溪口、太平渡四渡赤水河向南疾進。四渡赤水戰役期間,中央軍委三局及時收發大量電報,僅軍委與各軍團間即達300餘份,其中朱德總司令籤署的達200份以上。
抗日戰爭時期
1937年「盧溝橋事變」發生後,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中革軍委總司令部三局改稱中共中央軍委參謀部第三局。抗日戰爭時期,三局加強組織協調,組建和新建了抗日根據地的各級通信部門與通信分隊,初步建成了以延安為中心、輻射全國各地的無線電通信網;組建了無線電集中臺、無線電總臺、通信學校、通信材料廠等單位;參與創建了新華廣播電臺和氣象通信網,有力的保障了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對全國抗戰的戰略指揮。
在反"掃蕩"戰鬥中,通信兵不怕犧牲,經常冒著槍林彈雨查修線路;不辭辛勞,每當部隊出發後,他們才開始撒線,然後背著數十斤重的機線趕上隊伍,提前到達營地架設電話,保證"部隊到達電話通氣"部隊領導下馬就能打電話」出色地完成了遊擊戰中的通信聯絡保障工作。
在這一時期,廣大人民群眾還創造了許多靈活多樣、行之有效的通信方式。如高來高去的「房上通信」,走門串戶的「房東通信」。根據地軍民還創造了迷惑敵人的「化裝通信」,敲梆子、打鑼鼓、擊臉盆等信號通信,以及用通俗群眾性語言規定口令、暗語等。
1939年秋,當時軍委三局開始籌辦屬於通信部門自己的刊物《通信戰士》。1941年10月10日,毛澤東又為《通信戰士》題詞;「你們是科學的千裡眼順風耳。」主席的題詞雄渾剛健、氣勢磅躊,傳誦至今,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通信戰士及通信戰線的幹部職工不斷做出新的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
從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四年間,也是中央軍委三局大發展的時期,三局為保障重慶談判、中共中央轉戰陝北以及各次重大戰役、戰鬥和解放全中國通
信聯絡都做出了重要貢獻。
1946年6月26日,蔣介石撕毀和平協議,國民黨30萬人悍然向我中原解放區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根據中央的指示,為保存力量,爭取主動,中原我軍主力作戰略轉移,分兩路向西突圍。在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領導下,三局合理調配技術人員和裝備、精心組織和運用各種通信手段,保障了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對全軍的順暢指揮。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黨中央不失時機地發起和組織了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同國民黨軍展開了空前規模的戰略決戰。三大戰役期間,通信聯絡任務空前繁重,像軍委總臺的收發量比延安時期增加了一部,達到每月平均140萬字,而報務人員卻因派遣任務增加而減少了一半。在任務又急又多的情況下,全體通信將士團結協作,圓滿地完成了三大戰役的通信保障工作。
根據中央軍委「要把培養通信幹部當作最緊急得任務看待」的指示,三局通過普遍開辦訓練班、各戰略區創辦通信學校、改進通信學校教學、開展通信練兵活動工作等各種手段大力培養通信人才。除了大力培養通信人才外,三局還努力保障通信器材供應。當時通信器材來源主要有四個:自己修造通信裝備、吸收新區技術人員參加通信器材修造工作、採購部分急需的通信器材和利用繳獲和接收的通信器材。據悉,為籌措急需的通信裝備,三局多次派人到大連、香港等地購買通信器材。
新中國成立後,中央軍委三局根據黨中央的指示,組建政務院郵電管理部門,為新中國電信、郵政事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紀念展區修建——銘記歷史,吾輩自強
據紀念展區工作人員介紹,整個中央軍委三局紀念展區由中國移動投資2000萬,陝西移動負責具體修建工作。自2007年4月15日開始修建後,耗時7個月,於同年11月15日圓滿完成全部建築修復工作。全程參與到修復工作中的移動員工雷龍潮深情地對記者回憶道,整個舊址恢復工作得到了當地老鄉不遺餘力的支持,發生了諸多感人的故事。
在舊址修建好後,有老鄉反應,中央軍委三局附近網絡覆蓋不佳,無法滿足日常通信需要,陝西移動就順勢在中央軍委三局附近開通4G基站5個,2G基站2個,為附近生活的老鄉做好網絡保障工作。不僅如此,中央軍委三局附近的道路原本並不寬闊,在得知老鄉們的外出賣菜之路走得並不順暢之後,陝西移動還幫助拓寬了附近老鄉們的外出必經之路,得到了他們的交口稱讚。此外,雷龍潮還驕傲的表示,中央軍委三局裴莊紀念展區的順利建成,為延安其他各地的約200餘處舊址恢復工作樹立了標杆。說起12年前的那些往事,雷龍潮還仿佛曆歷在目,依然心緒起伏久久不能平靜。
中央軍委三局的發展歷史,也是我國通信史的縮影。從無到有,由弱變強。
回首過去光榮而自豪,展望未來任重而道遠。
在信息高速發展的當下,5G正以不可抵擋之勢襲來,
重走長徵信息路,讓我們繼承發揚革命傳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往直前。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