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欣然獲悉林明華先生的又一力作《中國民航百年精彩錄》面市,翻閱之後,不禁有些感懷和感嘆!一來感懷先生,二來感嘆行業。
與林先生相識相交已二十多年了,亦師亦友。記得初次見面,是在1996年11月份《民航管理》雜誌社在廈門舉行的1997年度選題會上。當時,他從福建省委上調民航總局任辦公廳副主任,我只是「小李」。
會後我去他房間討教,他正在閱讀一本散文集。交談中,他的謙遜、低調、內斂、自律、真誠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發現他的閱讀面很廣量很大。此後經年,我們常在工作中有一些交流和交往,成為了忘年交。不管是在機關,還是在企業,他都是上班勤奮工作,業餘筆耕不綴,不時有新作呈現。他的努力和付出,為民航行業的健康發展注入了文化力量,與行業原有的制度力量、技術力量結合起來,補齊了行業發展支撐力量的三角形。在他的身上,我學到了很多做事做人的新境界,而不僅僅是經驗、知識與技能之類。
去年,借出差北京的機會,專程去拜謁。幾年前他退休後,出任了中國民航運輸協會秘書長,繼續發光發熱。他在辦公室熱情的接待了我,交流甚歡,又贈送了兩本專著。中午到了三聯書店對面,一起吃了一鍋貴州風味魚。記得他曾說過在研究民航歷史,不曾想一年後就見到了成果。
這本新作布局了46篇文章,縱論了中國民航的百年曆程和重要片斷,還有精美照片和精彩細節。整體上文筆流暢優雅,圖文並茂,可讀可賞可回憶。
回首百年中國民航歷程,面對國家的崛起和強國建設,除了作者書中的視角和觀點之外,我另有三點感想:
其一,飛機的誕生是二十世紀最好的發明創造之一!起初是用在軍事領域,主導了兩次世界大戰的天空;民用後,它壓縮了地球距離,連接了幾大洲,促進了全球化。有了飛機的高速,距離就不再是問題了。二戰之後,大量的飛機和飛行員轉身投入了民航,使得民航成為了全球發展最為迅猛的一個行業,開始造福世人。雖然當今受到了高速公路、高鐵的影響,但在遠程和跨境運輸上,估計百年之內民航飛機依然是主角。
其二,飛機的製造科技含量大、集成度高,在上世紀就已是一國現代化工業實力的重要代表。近百年來,我國航空製造業一直在奮勇追趕,即將開始新徵程。中國民航在21世紀如何支撐交通強國戰略目標來發展,值得深思和細研。但有一點是確定的:民航雖然是一個以應用為主的行業,但科技水平不能總是停留在被動應用的跟隨狀態,須要與強國戰略目標相匹配,加快邁入主動研發的引導(未來乃至引領)新狀態。2020年8月21日,山東省機場管理集團公司成立了山東民航產業發展研究院。這是民航企業成立發展研究院的首開先河者,更是 先行者和示範者,如能紮實推進,將作為引子而能夠促使民航行業從量變到質變,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
其三,像許多從業者一樣,飛機帶給我了兒童時的歡樂,民航造就了青年時的學業和職業、中年時的事業。大哥參軍後成為了一名空軍軍人,回來探親時帶給我了兩個鉛制小飛機模型,成為了我小時候最喜歡、最得意的玩具,經常拋上天空幻想著它會飛起來帶著我去遠方。上大學時報考了民航院校民航特色專業,從此與民航結緣,畢業工作後正好經歷和見證了中國民航第二次改革後的三十年高速發展的歷史。這裡面有許許多多可圈可點的事件、年份與人物,期待新老作者後續的共同努力來續寫這百年歷史。
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的持續蔓延,雖然對民航、旅遊等行業造成了重創和巨大傷害,但透過此書,回望百年,我們對未來前行依舊充滿信心!(作者:李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