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跟隨與博弈,到彎道超車,中國移動通信發展到底經歷了什麼?

2020-12-06 唆麻

「清早上火車站,長街黑暗無行人,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這是一首木心先生作於弱冠之年的《從前慢》,引人共鳴意向疊加出的淳樸率真的氛圍,一直被人們作為詮釋與懷念過去的「慢生活」。

不過,你或許很難想像,竟然有人敢站出來對這首詩「說不」。

在剛剛過去的11月20日的中國移動全球合作夥伴大會·20周年盛典活動上,在汪涵作為講述人的回望通信發展歷程的大會主題短片中,有這麼一句話引起了我們的反思:「從前慢,車馬稀,是一種迫不得已的慰藉;欲寄彩箋兼尺素的離情別緒,最終化作了山高水闊知何處的一聲嘆息。」

角度「清奇」,但並非只為博人眼球。實際上,早已沒人能逃離如今的「快」,承載思念的郵件不再寄託於車馬,「雲社交」成為日常;而豆漿的熱氣,迎接的是一個個身著黃藍制服的小哥。

在我看來,由 1G時代從零開始,到 5G時代引領全球,正是中國移動通信產業的崛起,推動千行萬業邁上信息化快車道,才讓我們有了懷著些許自豪,去懷念「從前慢」的閒情逸緻。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移動的發展歷程濃縮在了中國移動通信的發展史中。

短片裡藏了什麼

在這則由汪涵回望通信發展歷程的短片,與以往行業內常見的表達套路不同。既不講自家技術有多先進,也不講自己行業地位有多靠前,反而是先從通信的發展歷程聊起。

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裡就曾提過,人類祖先智人之所以能戰勝其他人種,在於其能表達更複雜的意思;這使得原始部落有了分工合作,組成複雜社會的可能。

換言之,自人類誕生起,通信水平便決定了社會的發展。

中國移動20周年盛典開場便以此為切入點,拋出了第一個命題:「在漫長的歷史中,交流和溝通時常比登天還要難,或許正是因為這份艱辛,人類甚至學會了在苦難中品嘗出壯麗。」

換句話說,我們如今看來自帶濾鏡的「從前慢」,更像是在通信技術的限制之下的苦中作樂。

怎麼理解這個觀點?李清照有一首很出名的詞:「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大雁遷徙本是自然現象,但李清照借王寶釧鴻雁傳書的典故,表達了對丈夫的思念。鴿子、大雁、驛站……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傳達離愁別緒的美好意向。

而正如汪涵這則片中所說,技術發展加速改變著人類生活:「兩千年來,人類習慣了寫信;兩百年來,人類拍起了電報,打起了電話;二十年來,每一個人的生活,都因為移動通訊而改變。」

潛移默化之中,手機信號逐漸成為了與陽光、空氣和水一般無所不在且須臾不離的存在。

但人們往往對習以為常的變化熟視無睹。實際上,這背後是無數通信從業者們前赴後繼,付出了自己的血汗,將天塹變成了通途。這裡不得不提到5G上珠峰這一壯舉—伴隨2020珠峰高程測量啟動,中國移動率先在海拔5300米珠峰大本營、海拔5800米過渡營地、海拔6500米前進營地投入建設和使用5G基站,全程通信保障「珠峰高程測量」直播和報導,和億萬觀眾一起見證巔峰時刻。同時,中國移動為參與「珠峰高程測量」活動的登山隊員及工作人員全程提供通信保障。

在此次20周年盛典上線的《5G上珠峰,再續新傳奇》節目,便以舞臺劇的形式對當時建設珠峰5G基站進行了生動再現:凌冽的大風,嚴寒的氣候,高難度的工作環境也阻擋不住移動人前進的步伐。

據節目原型,中國移動5G上珠峰項目組成員介紹,營地物資匱乏,建設者們只能喝著冰塊融水,吃著方便食品;由於高原反應,建設者們普遍出現頭暈、頭痛、嘔吐、拉肚子,睡袋上的棉絮全是冰雪融化的水,但仍然需要7*24小時值守;5G建設所需的光纜不能截斷無法用犛牛搬運,建設者們就排成一隊,硬是每人扛上兩三百米向上攀登。

對此,節目代表眾多通信行業從業者表露了心聲:為了人們能平等地享受移動通信為生活帶來的便利,一切值得。

實際上,很多人傾向於將中國在移動通信領域的高速發展,歸結於人口紅利。但在我看來這其實有失偏頗。人口紅利只能解釋市場層面的高速發展,但並不能解釋我們為何能從1G時代技術儲備「一窮二白」的境地,到如今能在5G時代「彎道超車」歐美國家。

在我看來,秉持的「一切值得」,扛起民族通信技術發展大旗的中國移動正是極好的樣本。

為什麼中國移動是通信技術發展的扛旗者

儘管古代中國的各項通信技術發展,比如烽火臺、驛道驛站的出現並不晚於西方文明,但在全球通信技術飛速發展時,歷經動蕩後的中國在通信技術方面幾乎原地踏步。

中國在移動通信技術方面的底子有多差?在1G時代可以說落後發達國家數十年。核心技術、設備製造全部為零,建設網絡不只要付出天價費用,網絡架設更是處處要看國外企業的臉色。

在這樣的底子之上,中國移動面對的其實是摸著石頭過河的局面。但儘管如此,中國移動不僅5G技術提交發明專利數穩居全球運營商第一陣營,更已經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5G SA網絡。

短短20年間,技術與市場兩手抓,且兩手都硬,是怎麼實現的?

其一,作為基礎設施建造者,中國移動一直不忘初心;

運營商承擔著保障移動通信網絡運轉的責任,屬於典型的苦差事。反觀中國移動,卻更像是將網絡建設看成了使命與挑戰。這一點,在為邊疆的三沙鋪設網絡時是極好的例子。

早在2001年,中國移動就開始了三沙建站工作的籌備;2003年就租用衛星鏈路率先開通了西沙永興島基站,實現了網絡的首次覆蓋。2013年12月,工信部向三大運營商發放4G牌照,而早在當年4月,中國移動就在西沙永興島首次建成並開通4G基站。

截止2018年底,西沙7個人居島嶼已經實現了4G全覆蓋。而在2019年4月,三沙市首個5G基站正式開通的2個月後,工信部才正式發放了5G商用牌照。

而此次盛典上的現場音樂課的環節,則為5G教育扶貧打了一個樣。在現場,音樂人阿朵,同時與湖南新晃縣、湖南懷化扶羅鎮、四川阿壩理縣、青龍滿族自治縣等地7個教室裡的孩子連線。同樣來自山村的土家族姑娘的阿朵用現場寥寥幾樣道具,就為數百名邊遠地區的小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音樂啟蒙課,在5G高帶寬低延時的支持下,不僅全程畫面纖毫可見,阿朵的演唱也與樂器完美結合,啟發了孩子們發現身邊的音樂之美。

換言之,在中國移動的不斷投入之下,哪怕是用戶少、基礎差、商業效益有限的區域,也從未在移動通信發展的大潮中掉隊。

其二,中國移動一貫將賦能產業鏈作為核心能力;

以在建設民族3G——TD-SCDMA時期為例。彼時,國產手機缺乏核心技術,承擔從零開始研發支持全新標準的風險,中國移動就砸下了十多億,開了運營商與終端廠商聯合研發之先河。

有人就曾經算過,如果中國移動採用國外成熟的WCDMA標準,達到同樣的網絡規模,投資金額只需要TD-SCDMA的一半。但也正是如此,TD-SCDMA 標準,僅用了3年半的時間,就實現了從標準化到市場化,走完了歐美運營商12年走的路。

從商業層面來看,中國移動的投入顯然算不過帳,但卻不僅真正拉動產業上下遊整體技術實力提升,推動了後來國產手機的崛起;更讓無數用戶,以更低的門檻享受到了3G的便利。

「一切」值得的下一步:冰川之下,洗牌加速

拋開基礎設施建造的層次不談,外界或許很難看懂中國移動在產業層面的不斷投入。相較於同行縱向埋頭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中國移動明顯更強項於橫向打造自身的業務矩陣。

背後的底層邏輯在於,已經到來的5G時代將與千行萬業結合得更加緊密,未來會更加深刻地推動社會的升級轉型,作為產業鏈核心地位的移動有責任為上下遊賦能。

吳軍的「基因論」就曾指出,在一個商業環境中優化得非常適應環境的公司基因,很難在另一個生態環境重新適應和發展。比如,在PC網際網路時代,Windows+Intel牢牢把持了產業核心,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則輪到了谷歌+ARM。但其中,幾乎沒有中國公司的身影。

需要指出的是,前兩次的技術革命,更多是「人與人」的連接。而5G的重點則是「人與物」「物與物」的「萬物互聯」,冰川之下的產業鏈洗牌正在不斷加速。

比如中國移動自身就憑藉與產業上下遊的緊密合作,以及將技術研發與社會需求的緊密對接,在很多場景已經拿出領先於行業的研發成果與解決方案。

比如在核心技術上遊,由3GPP定義的5G核心網便是由中國移動牽頭,聯合全球14家運營商及華為等12家設備商提出。其優勢在於,基於中國移動對於市場的敏銳嗅覺,構建的由軟體定義的網絡,實現了微服務、輕量高效地調用接口以及服務框架的三大特徵。

在產品創新方面,不斷強化開放合作能力。產品是所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任何階段都必須堅持產品為王。就在盛典直播當天,中國移動舉辦了「雲集精彩 共贏5G未來」產品創新開放合作分論壇。分論壇上,不僅集中發布了一批新產品、推出了一批新合作政策,更以開放之姿攜手合作夥伴共同發布了系列生態合作計劃、啟動了多個生態聯盟。「充分利用一切機遇、合作應對一切挑戰」,讓產品成為生態匯聚的紐帶和產業賦能的平臺。5G時代,中國移動將推動開放合作,從過去「通信和服務」的疊加,全面升級為「能力開放、產品合創、場景融通、品牌賦能」的立體化體系。

而在落地為應用場景方面,秉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產品成為5G時代數智生活的載體」。去年5G正式商用後,中國移動旗下專業化公司咪咕便結合自身內容優勢與場景布局,推出了5G「五新」應用——5G+4K+VR的「新看法」、全球首個5G全面屏超高清視頻彩鈴「新聽法」、基於AR技術的虛擬形象合拍應用的「新拍法」、國內最大的5G雲遊戲平臺咪咕快遊「新玩法」和國內首個5G融媒體手機報等在內的「新用法」,為仍在摸索如何落地應用場景的行業提供了全面、可落地的樣本。

換言之,節目中傳達的「一切值得」包含著更深的含義:5G 是一次中國產業鏈崛起的機會,為了承擔起這一推動歷史進程的責任,中國移動必須要凝聚起一切可以凝聚的產業資源。

正如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在此次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面向產業各界提出的四點倡議中就明確強調:不僅要共同致力於打造泛在連接,加快5G、數據中心、邊緣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標準統一、互聯互通、智能升級,滿足經濟社會對萬物互聯、實時在線、可感可控的泛在智能連接需求;

更要共同致力於推動產業升級,深入推進信息技術同千行百業深度融合,共創數位化應用產業生態,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競爭力和現代化水平。這些都早已超越了中國移動企業範疇,成為全行業關注的議題。

結語

一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細節是,在此次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大量5G最新的行業應用方案對外展出的同時,中國移動還專門設立了一個環節,介紹6G願景與技術趨勢展望,而我仔細聽下來發現,這甚至已經是第二版的研究成果。

令人意料之外的同時,這或許本就情理之中。從1G空白、2G跟隨、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領,不難看出肩負推動民族通信產業發展重任的中國移動的步伐是越跑越快,從未停止。顯然,要在5G實現引領之後,在6G上再進一步,必須提前蓄力,才能在聽到發令槍響的那一刻迸發出最強大的力量。

20歲的中國移動,依然繃緊著那根弦。

相關焦點

  • 美媒: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已在通信領域實現「彎道超車」
    例如我國的科技領域、基建領域、製造業領域、勘探領域、貿易領域等,都讓許多國家為之刮目相看,可見中國發展速度之快了。    伴隨著中國的發展,已經得到了許多國家的認可與支持,美媒更是評價中國說: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已經在量子通信領域上實現了「彎道超車」。
  • 不僅要彎道超車,還要勇於換道超車 | 長江評論
    而碳基晶圓、晶片將有可能革新晶片的設計製造等關鍵技術,甚至在材料、設備上也會進行革新,為矽基之後的碳基集成電路等第三代半導體技術的創新跨越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專家評論說,能夠助力中國芯「換道超車」。恰好在此前幾天的2020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鄧中翰在演講中提出「開創新場景新賽道」。兩則新聞不約而同地關注到了「換道超車」。後發者追趕先行者,最終是要超車,而超車就有彎道和換道之別。彎道超車是將別人走過的路重新更快地走一遍,用幾十年走完別人幾百年的路。
  • 教育部回應普及幼兒園,中國學前教育布局能否彎道超車?
    教育部回應普及幼兒園,中國學前教育布局能否彎道超車? 撰文丨墨黑紙白 一、有些領域我們必須彎道超車,譬如教育領域 紙白君的文字一向對其他領域的彎道超車是持不認同觀點的,但今天要對教育領域例外,因為這可能是我們社會和國家及個人彎道超車最有效的機會。
  • 移動通信發展歷程:1G-5G都經歷了什麼?
    移動通信發展歷程:1G-5G都經歷了什麼?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在我國古代通信方式有烽火臺、驛站、飛鴿傳書等,尤其是驛站,驛站的好壞其實側面反應了這個國家的興衰。其實通信跟公路、飛機、火車類似,都是一個國家的基礎建設。
  • 中國突破碳基晶圓技術,或實現彎道超車
    打開APP 中國突破碳基晶圓技術,或實現彎道超車 海峽新資訊 發表於 2021-01-06 13:53:20 近年來我國在科技領域取得了一系列不菲的成就
  • 中國彎道超車的希望!可抵禦黑客攻擊破解密碼
    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戰一直會持續下去,一直到我們高精尖科技能與之互相制約,達成一個新的平衡。在一些美國已經形成了智慧財產權重重壁壘的領域,我們後發很難制人,必須要嘗試一些不同的賽道,進行彎道超車。現在,小天了解到,在量子通信方面,我們實現了彎道超車。但是,光有量子通信還不夠,在量子計算機方面,我們如果能實現彎道超車,那將獲得量子霸權,實現對傳統經典電子計算機的降維打擊!
  • 中國量子計算機問世,速度比谷歌快100億倍,再次實現彎道超車!
    推薦語:不斷提速不斷強大,每一個領域都在彎道超車之中,肯定會打出更厲害的天和地下文轉載自作者:小鵬科技世界點擊關注,每天精彩不斷!導讀:中國量子計算機問世,速度比谷歌快100億倍,再次實現彎道超車!眾所周知,從古至今科技都是驅動整個社會向前發展的源動力,一個國家只有科技發展水平獲得了提高,那麼其綜合國力才會得到顯著提升;自從進入21世紀以後,全球科技領域的發展就進行得如火如荼,在移動網際網路和計算機出現以後,我們的生活也開始被這兩大科技產物給徹底地改變了!
  • 中國突破航天推進關鍵技術,彎道超車歐美,獨家享有該技術
    最近迎來了一個好消息,中國航天科技801所在航天推進技術中的霍爾推力器上有了新突破,而且在關鍵技術上彎道超車歐美,只有中國獨享該技術,那到底我們突破了什麼關鍵技術呢?下面和大家聊一聊。在航天領域也一直都是美國和俄羅斯稱霸,直到中國2000年之後,中國加入了太空鬥爭之中,這個局勢有所改變。而如今中國完全有後來居上的架勢,航空領域的科技發展也取得了傲人的成績。
  • 彎道超車,雲圖能成為智能家居界的蘋果?
    文 | 佘凱文來源 | 智能相對論在經歷了20多年發展,智能家居從1.0時代的泛概念性,到2.0的單品時代,再隨著物聯網、互聯互通的思維的萌發,「一對多移動操控」的出現,智能家居進入3.0時代,現在隨著全屋智能系統生態的興起,智能家居走入了4.0時代。
  • 無需光刻機的光子晶片,正是中國晶片彎道超車的好機會
    在2G、3G、4G時代,中國都是追趕者,但在追趕的同時,中國並沒有忘記布局5G時代。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晶片產業,在現有的晶片領域盡力維持,對下一代晶片技術加大研發,實現彎道超車,如此才能一勞永逸解決晶片問題,甚至反過來鉗制美國。
  • 淋巴瘤治療:彎道超車的新一代BTK抑制劑,到底好在哪?
    這年頭發展太快,「彎道超車」已經變得有點危險了,一不小心就能整到溝裡去,比如做第三代基因測序儀的人,「彎道超車」直接去改造下一代的基因,這顯然不是醫學科技發展的正常狀態。但是,如果是以專業的知識和經驗作為基礎,再得到合理的資源和支持,做到「天時、地利、人和」,確實是可以做到安全的彎道超車,實實在在為醫學的進步做出貢獻。
  • 直道超車,量子通信跑在世界前列
    高冷的量子物理和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其實,過去的一百多年,量子力學的發展,所催生的各種技術已經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陸朝陽教授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時鐘回撥至三年前,那年8月我國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 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鄒磊應邀訪問中國移動通信...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在集團公司與中國移動集團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一周年之際,9月2日上午,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鄒磊應邀訪問了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四川有限公司,受到中國移動四川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馬奎,黨委委員、董事、副總經理廖建的熱情接待,雙方就進一步深化兩集團戰略合作
  • 助力中國晶片彎道超車?網友提醒:注意安全!
    2020庚子鼠年是一個動蕩的年份,從世界各地的戰亂到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世界貿易戰如火如荼等等,讓世界時刻充滿危機。然而,危機危機危中有機,特別是在美帝借華為卡脖中國晶片、阻礙中國科技發展的大背景下,22歲攻克世界百年難題、拒絕加入美國籍的中國天才曹原的出現,讓國人倍受振奮!
  • 彎道超車!我國艦艇技術突破了,「天才人物」肖飛破解世界難題!
    中國自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中國的科學技術實力明顯有了巨大的增長,特別是國家實力都增長,使中國在各個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提升,特別是在軍事方面的實力有了質的提高,比如中國的艦艇技術的發展,其中肖飛最有代表的變流器技術就是一個實現中國艦艇技術的彎道超車,那肖飛到底是怎麼樣的人呢?
  • 全球經濟下行,雷射企業如何實現彎道超車?
    越是危險困難時期,越是有「彎道超車」機會我們知道,在同級別賽車中由於很難在直線賽道上建立起相對於其他車輛的超車優勢,所以很難見到有在直線賽道超車的情況,彎道超車幾乎成了唯一的選擇。,全球數萬家企業都在追趕所處市場龍頭企業,渴望實現彎道超車。
  • 碳基半導體、彎道超車與楚王失弓
    許多媒體報導,這有望為碳基半導體進入規模工業化奠定基礎,也為我國晶片業彎道超車提供巨大潛力(為「中國芯」彎道超車加速!北大研究團隊突破碳基半導體製備瓶頸)。這話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需要注意到,把一張紙捲成一個管子,有很多種卷法。可以粗,也可以細。可以平著卷,也可以斜著卷。不同的卷法,得到的碳納米管性質是不一樣的。其中有些是半導體,有些是導體,或者說是金屬。
  • 未來已來|雲計算「彎道超車」,中國還缺什麼?
    據中國通信研究院《雲計算發展白皮書(2020年)》顯示,2019年我國雲計算整體市場規模達1334億元,增速38.6%,遠超全球雲計算市場的20.86%。曾經的「敗家子」阿里雲搖身一變為阿里巴巴的搖錢樹,天翼雲、華為雲、騰訊雲也一躍成為中國市場的頭部玩家……這些亮眼的數據是否意味著中國已經實現技術的積累,即將「彎道超車」,後發制人?
  • 日本:中國自研光子晶片「彎道超車」,未來晶片將「一文不值」!
    目前世界上最受矚目的科技領域是什麼?我想應該就是晶片了吧,不光是因為美國針對華為的晶片禁令,而是晶片本身就是現代科技當中最重要的一項科技產品,目前我們生活當中出現的絕大部分的電子產品,它的核心都少不了晶片。
  • 中國芯彎道超車的關鍵技術-碳基晶片
    最近國產八英寸石墨烯晶圓實現了小批量生產,似乎又給國產晶片換道超車打了一劑興奮劑。因為理論上來說,只要在石墨烯晶圓上繼續進行切片、刻蝕、離子注入等操作,就能夠繞過光刻機做出碳基晶片。 我們國產晶片終於不用再被別人卡脖子了,石墨烯會成為國產晶片換道超車的一張王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