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2月4日清晨,黃山市歙縣富堨鎮仰村村民仰玉極清理垃圾時發現門口河邊竹園內有一隻受傷的「貓頭鷹」,於是聯繫當地森林公安救助。
桂林森林派出所民警在仰玉極家院內見到了這隻被救助的「貓頭鷹」。眼前的「貓頭鷹」可不是以往民警救助的普通貓頭鷹。經檢查,民警發現它臉盤大大的,小小的短喙強硬而鉤曲,全身呈棕褐色,體長將近60釐米,約3斤重。「從未見過體型這麼大的『貓頭鷹』。」民警說。
因其腳部有傷,熱心村民仰玉極夫婦已經用紗布做了簡單包紮。仰玉極對民警說:「不曾見過的可能都是珍惜動物,我們更要好好保護!」
民警將「貓頭鷹」帶回所進一步觀察。隨後將它的照片上傳到黃山市野生動物保護微信群尋求專家解惑,最後確定這隻「貓頭鷹」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中型夜行猛禽褐林鴞。褐林鴞主要棲息於亞熱帶山林,包括山地闊葉林和混交林,尤其喜歡河岸和溝谷森林地帶;主要以嚙齒類動物為食,也吃小鳥、蛙、小型獸類,還會捕食魚類,它白天躲藏在茂密的森林中,到了黃昏和晚上才出來活動和覓食。歙縣森林公安也是第一次救助褐林鴞。當日中午,民警將受傷的褐林鴞送往安徽皖南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進行專業救助。洪雅妮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