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華東委員:打通「孤島」 讓大數據之光普照未來

2021-01-11 中國科學院

  近年來,隨著人類步入信息化時代,「大數據」這個概念越來越被人們所熟知。根據國際數據公司的預測,到2025年,全球大數據規模將達到2016年的10倍。

  「數據不但正在加速改變著人類的生活,作為人類的新型戰略資源,大數據已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的戰略高地。」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郭華東認為,大數據帶來了科研方法論的變革,正在成為科學發現的新引擎。

  當前國際上,從聯合國到各國政府均高度重視大數據的發展。在科學領域,歐盟「數據價值鏈戰略計劃」、英國「科研數據之春」計劃、澳大利亞「大數據知識發現」等,都在倡導由大數據驅動的科學發現模式。在聯合國組織實施的全球可持續發展17個目標中,幾乎每個目標的實現都離不開大數據的支撐。

  然而,通往這一美好未來的道路並不平坦。郭華東坦言,數據「孤島」頻現,不同領域大量科學數據處於沉睡狀態,阻礙了科技進步。

  2016年5月,中國科學家倡議並牽頭髮起了「數字絲路國際科學計劃」。在主持這一計劃的過程中,郭華東發現,「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展很不平衡,「數字鴻溝」現象明顯。有的國家缺乏基礎設施,有的國家對地球大數據的運用能力較為薄弱。但與此同時,還有大量寶貴的觀測數據「躺」在科研機構的資料庫裡,沒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科學數據的積累、開放、共享,是世界科技發展的重要資源和推動力。」他說,「科學大數據能否順利發展的關鍵之一,就是數據能否實現共享。」

  對此,郭華東建議,應儘快推動建設科學大數據方面的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實現對重要科技數據的長期保存和集成管理;建立國家科學大數據研究中心,服務於不同領域、不同區域的科研機構;同時還可以發起科學大數據國際論壇與國際聯盟,開展雙邊或多邊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我們應以科學大數據為抓手,讓大數據成為各國共建的和平使者,讓大數據之光普照未來。」郭華東說。

相關焦點

  • 「從心之年」全國政協委員郭華東:「眺望」地球40年 用遙感記錄祖國
    對於長期從事遙感事業的中科院院士郭華東來說,祖國的變化他瞭然於胸。「深圳怎麼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現在的超大城市,一個靜靜的海邊小村莊怎麼變成一個超級大港口,貧瘠的鄉村怎麼變成了高樓崛起的城市群,廣闊農田、戈壁出現了高鐵、高速公路等等,這些通過遙感都非常清晰地記錄了下來。」郭華東出生於1950年,從事遙感事業至今的42年,也是他借衛星之眼眺望地球、了解祖國變化的42年。
  • 【從心之年】全國政協委員郭華東:「眺望」地球40年 用遙感記錄祖國
    對於長期從事遙感事業的中科院院士郭華東來說,祖國的變化他瞭然於胸。  「深圳怎麼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現在的超大城市,一個靜靜的海邊小村莊怎麼變成一個超級大港口,貧瘠的鄉村怎麼變成了高樓崛起的城市群,廣闊農田、戈壁出現了高鐵、高速公路等等,這些通過遙感都非常清晰地記錄了下來。」郭華東出生於1950年,從事遙感事業至今的42年,也是他借衛星之眼眺望地球、了解祖國變化的42年。
  • 郭華東:地球大數據促進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
    如何利用大數據在「一帶一路」國家實現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5月7日,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重要活動之一,以「數字海絲為高質量發展賦能」為主題的數字海絲分論壇舉辦。在論壇上,國際數字地球學會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郭華東圍繞三個關鍵詞:「地球大數據」、「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做了報告。》》》點擊進入專題
  • 郭華東:「數字建設」擁抱「一帶一路」
    郭華東:「數字建設」擁抱「一帶一路」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8年09月18日 14:31 A-A+ 2016年,郭華東倡議並牽頭髮起「數字絲路」國際科學計劃,目標是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交流,以地球大數據為科學支撐,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過程中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科學研究問題。該計劃目前有48個國際組織參與,設立了7個學科工作組和2個任務組,在亞洲、歐洲、非洲和北美洲建立了8個國際卓越中心。在郭華東看來,地球大數據及其共享是驅動「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 《中國科學數據(中英文網絡版)》編輯委員會成立會議在京舉行
    (中英文網絡版)》(簡稱《中國科學數據》)編輯委員會成立會議暨編輯委員會一屆一次會議在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舉行,來自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郭華東院士、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遲學斌副主任 、《中國科學數據》編輯委員會委員、相關媒體等50多位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
  • 郭華東:構建「數字絲路」縮小數字鴻溝
    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中科院遙感地球所所長郭華東說,我們正在進入數字時代,從談數字革命到數字文明,從構建數字中國到建設數字地球,可以說數位技術在全球蓬勃發展。但是,數據的短缺和方法的滯後也給我們可持續發展帶來挑戰。
  • ...助推世界可持續發展——訪「數字絲路」國際科學計劃主席郭華東
    郭華東介紹,為響應中國領導人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中國科學家聯合國際專家於2016年正式發起為期10年的「數字絲路」國際科學計劃,目前已有27個國家和21個國際組織的專家參與這一計劃。  「『數字絲路』是一個開拓性的國際科學計劃,旨在通過建設地球大數據平臺,為『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支持,助推沿線國家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郭華東說。
  • 中原銀行王軍:銀行數位化轉型需破解「數據孤島」難題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 王軍在24日舉行的「2020卓越競爭力銀行峰會」上,談到後疫情時代銀行數位化轉型之道在這一過程中,傳統銀行會面臨觀念、組織、技術、數據、投入、人才六方面的挑戰。」王軍指出,尤其是數據方面,目前全行業在數據治理方便普遍存在的問題或短板主要包括:數據治理落後、分析能力低下、數據資產意識不強、數據標準化管理普遍落後、「數據孤島」問題突出。加強數據治理疫情期間,銀行業金融機構業務的線上化、數位化積極推進。
  • 中國利用地球大數據服務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中新社北京8月18日電 題:中國利用地球大數據服務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科普名稱為「廣目」專項)負責人郭華東近日在中國科協年會上做大會主旨報告透露,中國利用地球大數據技術服務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取得顯著成效,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技術促進機制的框架下,實現科技創新對可持續發展目標
  • 《寶可夢劍盾》鎧之孤島燈籠魚怎麼樣 鎧之孤島燈籠魚圖鑑
    導 讀 燈籠魚是《寶可夢:劍/盾》鎧之孤島中登場的寶可夢之一,它能夠從觸手的尖端放出電能,也能利用觸手的閃光與同類交流
  • 中國科學院院士郭華東:中科院已在地球大數據研究中實現突破
    演講一開始,郭華東院士便將聽眾引入5年前的那次關乎世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會議。「但5年過去了,17個可持續發展近一半沒有獲得相關數據指標,由此可見,可持續發展目標仍面臨著巨大挑戰。」郭華東表示,在超過230個指標中,目前只有大約53%的指標實現了既有方法又有數據,但是仍有約46%的指標處於有方法無數據狀態,還有1%處於不同狀態層級的指標。
  • 我們可能在大世界的孤島中
    一直以為我們是不是很奇怪我們所在宇宙和地球及包括地球上的生物和人類都顯示非常格格不入,不是宇宙的主題色調,不是地球的主流物種,我們很難走出地球,而我們的星際空間動不動就是幾光年,我們所在的空間太像孤島或者監獄了。而我們現在科學所不知道的物質有90%之多,所以我們相信其實我們所在的空間就是一個大世界面的孤島上。而那些看不見的的物質和空間才是真正的大世界。
  • 代表委員們有感而發……
    在今年李克強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基礎研究再次引代表委員的熱議:在穩定支持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前提下,如何把錢花在刀刃上,如何建立對基礎研究的科學評價體系成為關注重點。對未來的投資不能省「在全國上下都要過『緊日子』的情況下,沒想到對基礎研究仍然穩定支持。」蘇州大學校長熊思東委員看到政府工作報告時,第一反應就是非常激動也很振奮。
  • 中國「官宣」的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怎麼建?後續進展來了
    新華社北京12月25日電(記者董瑞豐)「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依託於中國科學院建設。」聯合國技術促進機制10人組成員、中科院「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專項負責人郭華東25日表示,該中心是全球首個以大數據服務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機構。
  • 慧都智連移動平臺——打通OA+ERP
    隨著企業的信息系統及業務功能越來越多,企業內部的信息孤島現象也愈加嚴重,嚴重拖慢企業的管理效率,各系統之間相互獨立,數據、信息難以互通,數據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得不到保障,用戶體驗差。技術架構:慧都智連不只是移動審批有效打通企業各業務系統,消除信息孤島,降低企業開發成本,提升企業管理水平,提升員工工作效率。
  • 市委委員暢談
    謀劃未來,上海將如何創造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蹟?全會現場,市委委員們暢所欲言、討論熱烈。新格局,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全會指出,上海要 「加快打造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連結」,「要對全市發展格局再審視、再調整、再優化」。
  • ...建議打通從夫子廟到大報恩寺的地下通道,串起六朝「時光隧道」
    今年南京市兩會上,市政協委員、民建南京市財經金融委員會副主任、寧證期貨高級研究員張永勤帶來了"再造一個夫子廟"的建議。他說,要利用好夫子廟數位化改造的經驗和她的"大網紅"潛質,打通"線上線下",打造出一個"網上夫子廟"。
  • 科學之光,溫暖世界|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正式開幕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27日消息,12月27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舉辦線上開幕儀式。由此,這一為期4天的全球性科學盛會正式拉開帷幕。未來科學大獎周Program Committee聯席主席與未來科學大獎歷屆獲獎人、捐贈人、科學委員會委員、監督委員會主席齊聚雲端,共同啟動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