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人從誕生的那天開始,就不可避免地面臨死亡,如果把人的一生當成一條馬拉松的話,那麼從出生到生命終止,也就只有短短百年而已,不管是你願意還是不願意,那麼死亡都是每個人不得不最終要面臨的一個話題,不管塵世間你多麼的功成名就,還是一生碌碌無為,生命的終點都是相同的,落葉歸根,一切回歸自然似乎是大多數生物的共同歸宿。
即使如今醫學科技一直在發展,而且也研究發現了多個影響人類壽命的生物因子,但是以目前的醫療水平,依舊無法逆轉的阻擋生命終將消亡這種趨勢,因為某些身體器官和細胞生長的不可逆效應,導致我們最終無法逆轉這最終的宿命,那麼在生命即將到達終點的最後一刻,人類是否會感覺到恐懼呢,還有死後的世界有又究竟是什麼樣的呢?人是否真的有神奇的第六感呢?
在很多影視劇當中,或者一些流傳下來的奇聞異志當中,很多人在自己大限將至的時候,基本上是有心靈感應的,尤其是走之前的前幾天,自己心裡是有底的,清晰地可以感覺到自身生命的流逝,同時整個身體器官的狀態,自己也是有著清晰的感知,而這個時候,大部分人都會在生命的最後的彌留時間,完成自己未辦的事情,還有未完成心願,以免自己不要帶著遺憾最終離開。
而對於如今的醫學情況來看,一個人即將離世的時候,往往身體的各項技能都會維持最低的損耗狀態運行,而到了生命的最後幾天,往往會突然胃口變好,還有變得各位精神,甚至是曾經躺在床上很久沒有活動的身子骨,居然都能夠走路了,這常常被認為是迴光返照,而這一切不過是腎上腺素最後的動力,短則幾小時,多則一兩天,之後的生命則會快速枯竭。
除此迴光返照,很多人在生命最後一段時間,往往眼前會像過電影般的不斷回憶自身的一生經歷,遺憾的,捨不得的,還有那些難忘的,都像是電影版在眼前快速閃過,除此之外,有時候恍惚間看到很多熟悉的人,包括曾經過世的人,還有那些心心念念忘不了的,其實這些更多的時候,是因為自身身體極度虛弱,更容易產生一些幻覺,也側面反映出身體的機能幾乎到了最後的極限。
很多人在親人去世的前幾天,或者家裡面出現了出現了至親不好的事情,都會有一些心靈感應,或者心神不寧,或者思緒紊亂,即使工作也會陷入焦躁不安當中,常常犯錯,有時候總是感覺會有一些不好的事情發生,甚至有時候在夢中,也會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回到自己的家鄉或者親人身邊,但是感覺一切卻都很詭異,最後得知噩耗之後,才知道一切原來都是早有預感的。
那麼這些東西是否真的就是民間所說的託夢,或者說是心靈感應呢?其實這一塊並非有一定的科學解釋,但是這種現象確實普遍存在的,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經歷,只能說是類似於母子連心一般,至親之間說到底還是有一定的緊密相連,而如果因為彼此相聚距離本身較遠,平常聯繫不是很多,如果一旦某一方出事,另外一方確實會有一定的感知,時至今日這種現象還沒有科學的解釋。
而關於託夢,則是有些迷信思想在內了,我們常說,內心越擔心什麼,或者對於那一塊越是不放心,那麼在夜間就自然而然會產生對應的心思和想法,最後通過已經發生的事情來契合夢境發生的事情,然而這一切本身之間並沒有太大的關聯關係,只能說,睹物思情,將很多夢境與現實強行地捆綁在一起而已,然而那種骨肉之情的痛楚和親人離世依舊是讓人內心久久難以平靜。
很多人說,死亡是很多人避之不談的話題,就是因為其本身就代表著沉重,黑暗和終結,對於很多當事人來說,在明知末日的鐘聲即將敲響之前,本身自然是充滿恐懼的,即使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每個人都會寄希望於奇蹟能夠到來,畢竟對於這個世界,不管是誰,都會有著太多的留戀,也有著太多的放不下,在加上死後的未知的世界,更加令人感到恐懼。
可是一旦希望破滅,生命進入倒計時,曾經的那些害怕,恐懼和不甘反而會逐漸地淡化,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當事人會仔細回憶一輩子的過往,然後用盡最後的生命時光,來完成自己的遺願,包括見到想見的人,安排那些身後事,還有那些自己藏在內心一輩子的秘密和心願,比起終點,他們更害怕自己在生命最後瞬間,孤孤單單,沒有人陪伴在身邊。
而如今的醫學表明,人的死亡分為軀幹死亡,腦死亡和社會性死亡三個層次,即使已經停止呼吸,在最後的幾分鐘,人的聽覺,嗅覺和腦細胞依舊維持著活躍狀態,所以認識很清晰的能夠感覺到自己生命的逐步流逝的,比起去往另一個世界,社會性的遺忘和個人人生痕跡的磨平也許才更讓人感覺懊惱和挫敗,所以後繼有人,有人記住自己也許就是彌留之際最大的心願了。
生命本就只有一次,死亡更是每個人無法逃避的一個話題,人生短暫,匆匆幾十年,最終一場繁華一場空,起點相同,終點也相同,在這短短的起起落落澗,有限的生命,必然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遺憾,不如把握住現在那每一天難得的日子,使其過得有意義,不要讓自己年老時,留下太多的悔恨和不甘,也許這才是每個人都需要努力思考的一個話題。
喜歡我,請輕點關注,更多好文章,好觀點,與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