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190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好的戰鬥機。由著名的飛機設計師Kurt.Tank主持設計。在整個第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共生產了20000餘架。該機是決定德國空軍戰鬥力和作戰效率的重要因素。
Fw190計劃來自兩方面的需求。首先是德國空軍加速擴大和德國空軍部對今後戰爭的預測:在未來戰爭中需要不僅一種戰鬥機,僅依靠現有的Bf109,將不能保證在可預見的將來德國空軍將具有領先的優勢。 其次,根據情報分析,潛在對手的空軍至少預研和裝備了兩種以上的現代化戰鬥機。所以,德國空軍部擬定了新型戰鬥機研發的戰技要求說明書,在1937年底下發到各飛機製造商。
在Kurt.Tank和Rudolf.Blaser領導下,一架使用星型氣冷發動機、結構緊湊的小型戰鬥機設計完成。但是,在德國空軍部中使用直列液冷發動機為戰鬥機最佳動力選擇的觀點佔統治地位。官員們認為:裝星型氣冷發動機將使飛機的迎風面積加大而使飛行阻力加大;由於機頭截面積大而使駕駛員在起飛和降落時視線不佳;當時世界上已研製成功和正在研發的現代戰鬥機一般都是液冷發動機。由於這種偏見,Fw190計劃被束之高閣,直到發生2個偶然的原因。
1、He100和He112飛機計劃的受挫。He112Bs和He100D曾少量裝備德國和羅馬尼亞空軍,He100D在裝備時被重新命名為He113。不知道什麼原因,德國試飛員中廣泛流傳著He113是「飛行員殺手」的說法,使He113的正式生產計劃受挫。2、生產直列液冷發動機的主要供應商Junkers Daimler-Benz生產量無法滿足所有飛機裝備的要求。Daimler-Benz的發動機滿足Bf109.Bf110飛機的需要已是問題。Junkers公司的Jumo-211發動機又必須首先保證生產He111.
在這種情況下,Fw190計劃被重新提起。1939年春,原型機Fw190V1出廠。新飛機是一架低單翼、全金屬結構、起落架可收放的飛機。裝一臺1550hp的BMW13918缸雙排星型氣冷發動機,比DB601或Jumo211大1/4。1939年6月1日,福克公司的首席試飛員Hans.Sander進行了首次試飛。試飛證明飛機的速度在4000M高度時達595KM/h,操縱性能優異。但發動機有過熱傾向,即使在座艙裡溫度也達到55度;座艙密封有問題,發動機廢氣漏進艙裡,使Sander不得不代上氧氣面罩已免窒息。隨即,對飛機進行了改進,在發動機前增加了一個十葉片的冷卻風扇,並加大發動機整流罩開口後問題基本解決。
1939年秋天。第二架原型機Fw190V2出廠,10月31日進行試飛。1940年1月25日,Fw190V2為戈林進行了飛行表演,給戈林留下深刻印象,隨即下令生產40架Fw190A-0。在此期間,BMW公司發展了更高級的14缸氣冷雙排星型發動機BMW801,新發動機的直徑和老發動機的直徑相似,只是較長較重。
為使用新發動機,驗證了原型機的結構可以承受;並把座艙後移,避免發動機高溫和容納偵查設備;座艙後移後容積減少,又不得不優化座艙設計等等。該進後的飛機即Fw190V5,於1940年初春試飛。
試飛後又發現,更換發動機引起的增重,影響飛機的飛行特性。所以重新設計機翼,將機翼翼展加大到10.506M,機翼面積加大到18.30平方米。翼面積的增大,僅使飛機最大飛行速度降低了10KM/h,而飛行特性,尤其是爬升率有了長足進步。在Fw190V5的基礎上,定型為Fw190A-0預生產型,從1940年10月開始生產。在此之後,Fw190邊生產邊改型,形成了Fw190系列飛機。
Fw190系列共有「A」系列,含A1/U1,A2/U1.2,A3/U1.2.3.4.7,A4/U1.3.4.8,
A5/U1.2.3.4..8.9.10.11.12.13.14.15.16.17,A6/R1.2.3.6.7.8.11.12,A7,A8,A9。「F」系列,F1,F2,F3.F8/U1.2.3.4.5,F8/R1.3.13.14.15.16,F9.「G」系列,G1,G2,G3/R1.5,G8/R5等型號。
用途分:戰鬥機,戰鬥轟炸機,長航程戰鬥機,偵察機,對地攻擊機,魚雷攻擊機,艦飛彈運載機等。
後期型已裝備許多先進的武器系統:GM-1型加力系統;MW50加力系統;FuG125 Hermine無線電導航儀;FuG218 Neptune J3雷達;FuG16 ZY雷達;SG113 3管機關炮;SG117 7管機關炮;Rohrbloock 108 7管機關炮;Ruhrstabl X-4 空對空飛彈;BV246滑翔飛彈;裝甲。
Fw190和美軍的P-51和英軍的「噴火」後期型性能相當,在高空性能上還略勝一籌。進一步改進後,即形成Ta152(Fw190D)高性能戰鬥機,達到活塞式戰鬥機性能的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