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肺炎論文爆棚,全球190篇中國115篇,科學家們都發現了什麼?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從12月26日至3月1日,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文獻目錄以及全球權威醫學期刊的各類新冠病毒的研究文章共計190篇,身在全球抗疫一線的中國醫學研究者是發稿的主要力量,其中115篇出自中國研究團隊,佔61%。面對醫學界在學術領域的積極發文,國內質疑聲不斷: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面前,是否該著急搶發論文?究竟是科研重要,還是疫情防控重要?
-
2020全球引用量最多十篇學術論文前九來自中國 均與新冠肺炎研究相關
資料圖 中國文件檢索權威機構《生物世界》近日公布了2020年全球被引用最多論文Top10,其中,有九篇來自中國,且均與新冠病毒研究和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相關。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教授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副院(校)長王健偉教授團隊聯合發表於《柳葉刀》的論文,廣州醫科大學鍾南山院士領銜完成,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論文。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武漢雷神山醫院院長王行環教授和彭志勇教授領銜發表於JAMA上的論文,被引用量高居前三位。 新冠肺炎的大流行給全球衛生體系和整個世界都帶來了嚴峻挑戰。
-
全球首次!華中科大發表國際頂級期刊Cell,聚焦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日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以下簡稱武漢協和醫院)胡豫、夏家紅、聶秀團隊與合作團隊(西湖大學郭天南課題組)發表了題為"Multi-organ Proteomic Landscape of COVID-19 Autopsies"的最新研究論文,報導了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終末期體內多器官組織樣本中蛋白質分子及病理變化全景圖
-
2020全球引用量最多學術論文前九來自中國 均與新冠肺炎研究相關
資料圖中國文件檢索權威機構《生物世界》近日公布了2020年全球被引用最多論文Top10,其中,有九篇來自中國,且均與新冠病毒研究和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相關。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教授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副院(校)長王健偉教授團隊聯合發表於《柳葉刀》的論文,廣州醫科大學鍾南山院士領銜完成,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論文。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武漢雷神山醫院院長王行環教授和彭志勇教授領銜發表於JAMA上的論文,被引用量高居前三位。新冠肺炎的大流行給全球衛生體系和整個世界都帶來了嚴峻挑戰。
-
華中師大經管學院回應兩篇同屆碩士論文高度雷同:已展開調查
華中師大經管學院回應兩篇同屆碩士論文高度雷同:已展開調查 澎湃新聞記者 羅傑 2016-04-08 18:05 來源:
-
日文部科學省:中國新冠論文數全球第一
本報記者 邢曉婧日本文部科學省科學技術學術政策研究所發布的最新調查顯示,在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以及新型冠狀病毒的研究當中,中國發表的學術論文數量排名全球首位。特別是在臨床案例分析與重症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的比較研究等領域表現突出。
-
中國自然科學論文全球第一!質量怎麼樣?日本人研究得出答案
報告指出,我國自然科學領域的研究論文數目超過美國,居全球首位。結果顯示,從篇數來看,2017年中國的論文數高達305927篇,位列第一,超過美國第二的281487篇,遠超德國第三的67041篇,而日本則有64874篇,位列第四。從論文佔比份額來看,中國論文總數佔全球近5分之1,多達19.9%,其中佔比最多的是材料科學,化學次之,工學略少於化學。而美國佔全球18.3%,其中多為臨床醫學和基礎生命科學的文章。
-
合肥工業大學參與的PCAWG聯盟在《Nature》發表6篇研究論文!牛!
6篇《Nature》!合肥工業大學參與的PCAWG聯盟在《Nature》發表研究論文2020年2月6日,PCAWG(Pan-Cancer Analysis of Whole Genomes,泛癌全基因組分析)聯盟在《Nature》正刊發表了6篇論文,合肥工業大學楊善林院士和丁帥教授是集體作者的成員。
-
《自然》一年發了106篇「國產」論文
長江日報訊(記者胡義華 熊詩琪 蔡木子)12月24日,最新一期英國《自然》雜誌出版,其中中國作者主導的論文有2篇,這把《自然》2020年刊發的「國產」論文的數量定格在106篇,刷新了歷史紀錄。中國科學院武漢文獻情報中心的檢索數據顯示:2010年,「國產」科學論文在《自然》上有13篇,2020年達106篇,10年增加了7倍多。
-
中國科學論文篇數超美,躍居世界第一
考驗一個國家的科技含量的是這個國家的科技投資、科技研究者以及他們所發表的科技論文數。以前中國在全球所發表的科技論文不論在質量上還是數量都大大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然而現在據日本研究所統計分析,中國科學論文篇數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而論文質量也在慢慢追上美國。
-
羥氯喹療法、口罩無用論等多篇關於新冠肺炎的頂級期刊論文被撤稿
2020年是新冠肺炎大流行的一年,許多科學家為此努力奮鬥,爭分奪秒幫助人類戰勝疫情。可是,仍然有一些人,他們被政治所操弄,肆意發聲,不僅招來了較大的爭議,而且引起了極壞的影響。2020年的主題是新冠肺炎,科學家為此發表了很多論文。
-
優秀:2018華中科技大學3篇Nature、1篇Science,彌補領域空白!
截止到2018年11月9號為止,經iNature盤點,華中科技大學共發表了3篇Nature以及1篇Sciences,(如有疏漏,請及時後臺聯繫小編!)彌補了相關領域研究的空白,是可謂強勢突起,勢頭正猛!
-
3899篇論文展現疫情下的新聞傳播研究圖景|年度報告
謹以此文告別和紀念2020年感謝各位讀者一年來的陪伴與同行RUC新聞坊祝大家新春快樂 萬事順遂 數據採集|王怡溪 楊凱文 何伊靜 楊若渝 蔡靜遠 汪瀚 鄧依雲張涵悅 何京蔚 李新藝 應瀅 林姍蓉 申屠泥 彭美琪 肖瀟數據分析|楊凱文 何伊靜 張涵悅 肖瀟 蔡靜遠 林姍蓉 汪瀚文案|王怡溪 鄧依雲 張涵悅 何京蔚 李新藝 應瀅2020年,新冠肺炎在全球大流行
-
幸福來得很突然,中山大學兩篇論文同一日被《nature》Online發表
中山大學校長羅俊團隊論文 中山大學新任校長帶來的捷報2018年8月29日,國際權威期刊《nature》刊登了通訊作者為中山大學新任校長羅俊,物理與天文學院,青年教授薛超為並列一作的論文《Measurements
-
我國以計算機係為第一完成單位的論文登上《自然》
導語:但是「以計算機系作為第一完成單位,論文被《自然》刊發,在我們國家還是第一篇。我的一些搞計算機研究的朋友知道了這個消息,都特別開心。」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緯民語氣中難掩激動!對於我國學術界來說,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自然》上刊發論文早已不是啥大事兒。但是「以計算機系作為第一完成單位,論文被《自然》刊發,在我們國家還是第一篇。我的一些搞計算機研究的朋友知道了這個消息,都特別開心。」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緯民語氣中難掩激動! 被鄭院士點名的這篇論文,昨天晚上也就是10月14日,被《自然》刊發。
-
華中農大近期科學研究進展
BnPIR提供油菜分子生物學和育種豐富資源,有助於油菜研究人員在泛基因組背景下搜索和可視化其結果,並為其他物種泛基因組分析提供有價值的模板和平臺。本研究由華中農大和廣西大學合作完成,廣西大學預聘副教授宋佳明和華農博士生劉東旭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陳玲玲教授和楊慶勇副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
華中科技大學80後副教授三個月內發表兩篇頂刊PRL,一篇science
4月份的三個月內連續發表頂刊2019年華中科技大學第一篇CNS主刊論文出現,這篇論文來自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80後副教授祝雪豐和90後博士生的科研成果,祝雪豐副教授2014年入職華中科技大學,短短幾年就在華中科技大學快速的成長,2019年連續三個月在國際物理頂刊發表論文三篇,2019年2月9日一篇物理頂刊PRL,2019年3月8日一篇物理頂刊PRL,2019年4月12日一篇科研雜誌頂刊《science》,這名出生於1983年的副教授顯示出強大的科研潛力,
-
我國自然科學論文全球第一,祝賀的同時,也要重視成果的轉化
近日,日本文部科學省科學技術和學術政策研究所7日發布報告稱:中國在自然科學領域發表的研究論文數量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進一步彰顯了中國在科研領域日益重要的地位。,我國研究人員每年發表的論文數量為305927篇,位列世界第一,高於美國的281487篇;德國為67041篇,居第三位;日本為64874篇,居第四位。
-
躋身全球前0.1%!湖北這所高校多篇論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
根據最新ESI數據,武漢工程大學電氣學院洪漢玉教授帶領的圖像識別團隊成員中年輕博士黃正華、張耀宗與張天序、洪漢玉等教授合作的4篇論文入選了ESI工程學全球Top1%高被引論文,其中2篇同時入選了ESI工程學全球Top0.1%熱點論文。
-
「學術前沿動態」新冠肺炎專題:非生物醫學類外文論文分析
信息整理:圖書館新冠肺炎作為當前最受關注的研究主題,相關研究成果快速增長。通過最近半個月(6月17日-7月3日)的持續追蹤,Web of Science中相關論文數以日均200多篇的速度激增,總量達到了11740篇。這一研究熱點不僅得到了全球生物醫學界研究者的持續重視,也同樣吸引了其他學科領域的科研人員。因此,生物醫學領域之外,究竟是什麼群體在從事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