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驗一個國家的科技含量的是這個國家的科技投資、科技研究者以及他們所發表的科技論文數。以前中國在全球所發表的科技論文不論在質量上還是數量都大大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然而現在據日本研究所統計分析,中國科學論文篇數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而論文質量也在慢慢追上美國。
中國科學論文篇數超美, 躍居世界第一
日經中文網報導:日本文部科學省下屬的研究所8月7日發布報告稱,在自然科學領域的論文篇數上,中國已超過美國躍居第一位。
科學論文篇數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研發活躍程度的最基本指標。日本文部科學省科技與學術政策研究所根據美國調查公司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的數據,分析了主要國家的論文篇數等。由於各年波動明顯,以3年平均進行計算。
中國2016至2018年(統計計算為2017年)平均的論文篇數為30萬5927篇,超過美國的28萬1487篇,躍居第一位。第三位是德國,為6萬7041篇。日本為6萬4874篇,與前面的3年一樣排在第四位。中美兩強格局日益鮮明,觀察論文的全球份額,中國為19.9%,美國為18.3%。第3位的德國僅為4.4%。
中國在論文的質量上也逼近美國。優秀論文通過引用次數多少進行評價。觀察被引用次數居前10%的受關注論文的份額,2016至2018年的第一位是美國的24.7%,中國居第二位,為22.0%。而從受關注度更高的前1%的論文來看,美國為29.3%,中國為21.9%。
中美論文的優勢領域不同。中國在材料科學、化學、工程學、計算機和數學領域擁有較高份額。美國則是臨床醫學和基礎生命科學具有優勢。
支撐中國科技論文躍進的是積極的研發投資和研究者的增加。2018年的研發費比上年增加10%,達到約58萬億日元。美國增加5%,達到60.7萬億日元,雖然保住了第一位,但中國正在逼近。而中國的研究者人數達到約187萬人,高於美國(約143萬人),排在世界第一位。
尤其是中國對主要發表論文的大學的投資大增,2018年增至2000年的10.2倍,而美國僅為1.8倍,雙方差距顯著。
我們與美國科技的差距依然巨大
然而即使根據日本研究所的數據在2018年我國的科技論文的數量已經超越美國,但是我們依然要看到我們與美國的差距依然非常巨大,我們論文的質量比美國的論文質量差了一個檔次。從受關注度更高的前1%的論文來看,美國為29.3%,中國為21.9%。
另外從美國斷供華為晶片使得臺積電、中芯國際無法為華為加工晶片,從而導致華為海思晶片不得不暫時面臨絕版的情況來看,中國在很多領域的短板依然很多,無法離開美國技術的支持。這樣可以看出兩者之間還有著巨大的差距。
如今中美在貿易和安保領域的對立日趨突出,以後在科技領域的攻防也將越來越激烈。類似華為這樣被無端打壓的事情肯定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因此我們需要有更多領域的華為來與美國競爭。
為什麼我們的論文數量會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除了我們的科技資金投入越來越大,科技研究者人數越來越多之外,我國以前將科技現代化作為國家目標寫入了憲法中也有很大的關係。
而我們的科研機構和大學均設置了論文現金獎勵政策。由於以前科研機關人員的工資普遍偏低,因此科研人員努力在全球刊物上發表論文以便得到單位的現金獎勵。這個優惠政策無疑是我國論文數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最重要的推手之一,這樣也註定了我們的論文是以數量而不是質量取勝,甚至發生了諸多抄襲、虛假的科學論文。
我們為了控制論文的質量,在7月29日,科技部官網發布《關於進一步壓實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任務承擔單位科研作風學風和科研誠信主體責任的通知》:科學、理性看待學術論文,注重論文質量和水平,不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等與獎勵獎金掛鈎,不使用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專項資金獎勵論文發表。
希望此通知執行之後我國的科技論文不但在數量上趕超美國,而且還可以在質量上追上美國,杜絕以前那些劣質的論文。
小編結語
科學論文是建立在科學研究之上的,我國現在的科學研究投入已經遠遠大於十年前,而且我們現在擁有全球最多的科技研究人員,希望我們可以在論文數量超越美國的同時,提高論文的質量,爭取在較短時間內追上美國。
您的關注和轉發是對小編的最大鼓勵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