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提到安東諾夫設計局時,首先想到的是體型龐大的安東諾夫An-225 Mriya夢幻運輸機,但你們可能不知道。如果不是因為一架小巧玲瓏的的安東諾夫An-2飛機,這家傳奇的前蘇聯飛機設計公司就永遠不會誕生。
安-2飛機,也被戲稱為農作物殺菌劑噴灑器,是一架單引擎雙翼飛機,採用活塞驅動的往復式發動機。可以說,安-2飛機沒有任何出彩的技術創新。但就是這樣一款體積不大,速度不快,沒有前沿技術,沒有技術創新,沒有任何可圈可點特色的飛機,卻恰恰沉澱了一個輝煌的歷史。
安-2飛機的出現催生了安東諾夫設計局
安-2飛機結構可靠,飛行平穩,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就立即進行了大規模生產,主要生產線於1991停產,總產量超過18000架,其45年的漫長投產期還創下了當時的金氏世界紀錄,直到現在,雖然已過去70多年,天空中依然還可以見到安-2飛行的身影。
老而彌堅的安-2飛機,飛機中的經濟適用男
這架飛機優異的起降特性和不可思議地提升能力使其在世界各地的民用和軍用機場中得到了廣泛而長久的都應用。
安-2飛機最初的設計想法在1930年左右浮出水面,幕後策劃者和主要設計師是奧列格·康斯坦丁諾維奇·安東諾夫。安東諾夫是前蘇聯滑翔機和運輸機工業的奠基者,曾設計過多達50餘種滑翔機,是前蘇聯飛機設計的先驅。當時,安東諾夫就非常有遠見的萌生了製造一架多用途的單引擎雙翼飛機的想法。然而,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和肆虐,一架小型民用飛機並不在出現在政府的欽點名單上。
幸運的是,這個想法並沒有被時間遺忘。當戰爭結束,前蘇聯將關注的焦點放在了國內的經濟復甦上,此時,製造一架小型多用途民用飛機的想法又浮出水面。
安-2飛機的設計生產之路並非一帆風順
儘管前蘇聯政府似乎重新燃起了興趣,卻並不意味著其生產過程就會順利。與即將到來的噴氣式飛機相比,這種通用的小型飛機已經過時。你可以想像,當安東諾夫提議建造一架這樣的飛機時,其他人吃驚的表情。 畢竟,單發雙翼飛機時萊特兄弟鼓搗的玩意兒,時代在進步,而安東諾夫的提議,似乎是時代的倒退。所以,在聽取了大部分人的意見後,安東諾夫工作的雅科夫列夫設計局高層並不想建造安-2這樣一款飛機。然而,當時設計局的局長對安東諾夫的想法很有信心,並允許他獨立完成他的項目。
二戰期間,前蘇聯將工業重心都放在了戰鬥機和轟炸機的製造中,然而戰鬥機和轟炸機在公共經濟的恢復使用中的效率非常低。因為你不可能指望一架戰鬥機去灑水,你也不能指望一架轟炸機能運輸多麼多的物資,而且,戰鬥機和轟炸機的燃油消耗都非常高。所以,實際上安-2這款飛機,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
沒有任何賣點需求量卻非常大
1946年5月31日,莫斯科中央正式下令建造這麼一架輕型飛機,並為此成立了153號設計建造局。短短一年的時間,安東諾夫帶著他的團隊生產了第一架原型機,此時的安-2飛機被命名為SKh-1,由Shvetsov ASh-21徑向活塞發動機提供動力。
第二個更強大的型號則裝配了Shvetsov ASh-62發動機,使飛機的有效載荷從1300公斤增加到2140公斤(2870磅到4720磅)。與飛機本身一樣簡單,這款發動機可產生1000馬力的功率,維修保養也很方便。基於An-2廣泛適應性作業的特點,安-2飛機的油箱可以自行加油,憑藉其機載燃油泵,你只需要一桶燃料和一根軟管,就可以對飛機補充動力。
大部分安-2飛機裝配了Shvetsov ASh-62發動機
從安-2飛機的第一次飛行開始,其優點就開始顯現——這是一架飛行機動性優秀飛機。雖然體積不大,速度也不快,但飛行起來卻毫不費力,具有出色的飛行性能,甚至可以執行許多在其他飛機上非常危險的機動飛行操作。雙翼飛機帶來的升力優勢是毋庸置疑的雖然並非先進的設計,但是安-2飛機只需要180米的滑跑既可以起飛,經過改裝甚至可以在雪地和水面上起飛。
安-2飛機的起降特性非常出色,機動性也屬上乘
同時,飛機可以以160千米/時的低速平穩飛行。在1948年,前蘇聯政府決定在烏克蘭基輔的473國營工廠製造這架飛機,並在那裡正式命名為An-2。
安-2飛機在雪地上起飛
在最初的幾年裡,由於飛機設計局和製造廠之間的地理限制,在溝通上出現了不小的麻煩。最終,設計師的解決方案是將設計團隊都移師到基輔,在那裡他們可以更容易地與製造飛機的工程師聯繫,解決設計理念與實際製造出現的問題。
1950年,當安-2飛機準備投入生產時,由於前蘇聯正忙於製造軍用飛機,所以毫無疑問,它被推遲了。最終,安-2飛機於1953年全面投產,隨後的十年裡,基輔航空工廠一共生產了3164架安-2飛機。
幾乎在問世的同時,這架飛機就憑藉它出色的民用特點成為許多國家競相模擬的熱門款。這導致安-2飛機在其他國家的其他工廠也進行了製造,包括在中國。我國於1957年仿製安-2飛機成功,並命名其為運-5,直至2011年仍在石家莊飛機製造廠少量生產。按照安-2飛機的圖紙進行設計,運-5飛機繼承了其廣泛的適用性,不僅能用於民航客貨運輸,軍用跳傘訓練,還可用於農業的殺蟲、播種、施肥等等,可以說是一款非常全面的民用飛機。運-5飛機也曾被稱為「豐收二號」,足以見得其在農業生產中發揮的作用。
仿照安-2飛機進行設計製造的運-5飛機
1959年,安-2開始在波蘭米萊克的飛機工廠進行製造。在接下來的32年裡,波蘭工廠製造共計生產了13000架飛機,直到1991年停產。
也有傳言說安-2飛機曾在東德製造,但這並不是真的。安-2飛機經常被送到東德進行翻新,但從來沒有在那裡建造過。
雖然總是被放在小飛機類別,當你看到真正的安-2,它還是挺大的。安-2飛機可運載12名乘客或1.5噸貨物。在最初的設計中,安東諾夫設計局就意識到他們需要製造一種易於維護的飛機,能適應各種類型的機場。他們還考慮到,這款飛機必須能夠在偏遠的機場外運行,這樣才能發揮其最大的作用。
安-2飛機可搭載12名乘客
基於這樣的設計要求,在經典的雙翼和金屬機身結構下,安-2飛機的大部分機身表面都覆蓋著紡織材料,其原因就是為了方便飛機進行技術檢查和維修。除此之外,安-2上的所有元件和系統的布置都儘可能具有良好的可達性,並具有非常多的維修窗口,讓維修人員能夠方便地進行維護。而考慮到飛機飛行的惡劣條件,保持簡單的設計是關鍵。至極至簡,精雕細琢。設計越簡單,機制越少,可以破壞的東西就越少。如果出了什麼問題,維修很容易,不需要任何特殊設備或技能就可以完成。
有人說安-2是飛機中的拖拉機,雖然也沒錯,但總有些貶義。更確切的比喻應該是,安-2在飛機世界中相當於卡拉什尼科夫AK-47,一款你永遠可以信賴的堅固設備,一個成熟的老炮兒,永遠不會讓你失望。
安-2飛機,越看越愛,實用才是王道
安東諾夫選擇雙翼布局的原因是為了讓安-2具備短程起降能力。使用兩翼布局可以使飛機在短跑道上起降,還可以以較低的速度飛行。
毫無疑問,安-2飛機是一個無比成功的設計,並一度保持金氏世界紀錄,因為它曾是生產時間最長的的飛機。當然,記錄已經被克希德C-130大力神軍用運輸機打破。直到今天,雖然不再生產,但安-2飛機依然可以完美飛行。
至簡至極,精雕細琢。安-2的成功故事也告訴我們,有時候,並不一定要有多麼快的速度,多麼龐大的體型,多麼出色的機動性才能成功,做一個多用途的經濟適用型,就足夠了。
安-2:簡單是最好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