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9中國科技的那些成果:「胖五」歸來、5G商用

2020-12-04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國科技2019:創新不斷推進 學風持續加強

中新社北京12月31日電 (記者 孫自法)從年初嫦娥四號實現人類太空飛行器首次著陸月球背面巡視探測,到歲末中國新一代大推力無毒無汙染運載火箭長徵五號「王者歸來」;從上半年中國科學家積極參與完成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到下半年中國天文學家領導發現迄今最大恆星級黑洞;從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首批探測器投入科學觀測,到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衛星完成在軌測試;從創建世界首例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到原創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上市為全球患者提供「中國處方」……

資料圖:長徵五號遙三火箭成功發射實踐二十號衛星。郭文彬 攝

在即將過去的2019年裡,與新中國攜手同行70載的中國科技事業日益發展壯大,原始創新、成果轉化和新技術應用都持續推進,一系列重要成果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廣泛服務國計民生。

根據《2019研究前沿熱度指數》,2019年在十大學科領域整體層面,中國研究前沿熱度指數以139.68分緊隨美國位居全球第二;十大學科當中,中國「化學與材料科學」「數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生態與環境科學」3個領域前沿熱度指數排名世界第一,另有5個領域居世界第二;在十大學科領域的100個熱點前沿和37個新興前沿中,中國排名第一的前沿數達33個。當今中國科技的整體實力與水平,由此可窺一斑。

這一年裡,中國科技界還「咬定」科研誠信和學風建設不放鬆,官方發布《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 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後,涉科相關部門和機構深入學習、推動落實。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向兩院全體院士發出倡議,呼籲廣大院士堅持對學術不端行為的零容忍,在科研誠信建設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中青年科學家代表則籤署倡議書,呼籲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堅守科研誠信底線和科研倫理規範,積極履行社會責任。2019級研究生新生和導師代表,也向全國研究生新生和所有研究生導師倡議「堅持科研誠信底線,像珍惜眼睛一樣愛惜自己的學術聲譽」。

因涉及科研倫理而備受關注的「基因編輯嬰兒」案,12月30日在深圳一審宣判,賀建奎等涉案被告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對中國正持續加強包括科研倫理規範在內的學風建設來說,無疑也是重重敲響了警鐘。

這一年裡,隨著5G商用牌照發放,中國正式邁入5G商用元年。同時,中國又未雨綢繆,成立國家6G技術研發推進工作組和總體專家組,在移動通信領域前瞻部署啟動6G技術研發工作。

資料圖:福州一展會上,中國移動展位上的5G應用吸引民眾體驗。中新社記者 呂明 攝

這一年裡,中國大科學裝置建設「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被譽為「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已通過工藝驗收並試開放,取得發現超過60顆通過系統認證的脈衝星、探測到快速射電暴多次重複爆發、捕捉到星際暗雲誕生等重要天文成果。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等大科學裝置,也已在北京懷柔科學城開工興建。

此外,中國積極參與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KA)等國際大科學計劃也獲得重要進展。中方按時保質完成ITER採購包部件製造和交付任務,並將自2020年1月起擔任ITER新一屆輪值主席,為ITER計劃發揮更大作用。SKA上海大會暨第六屆SKA工程大會11月在上海舉行,大會公布SKA預期建設階段將於2021年1月開始,作為SKA七個創始成員國之一,中國已做好充分準備。

大科學裝置2019年的最大熱點,當屬圍繞中國該不該建下一代大型對撞機——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而引發的「全民狂歡」式熱情關注,學界正反雙方「辯友」及支持者輪番登臺、激烈交鋒,不論最終結果如何,在「真理越辯越明」過程中,也為全社會帶來一場意料之外的「科普盛宴」。

這一年裡,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同步完成兩年一度的院士增選工作,其中,民營企業科技創新代表王堅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最受矚目。業內專家稱,服務社會、貢獻國家,不分國營民營,唯才是舉、唯賢是用,「英雄不問出處」。民企科學家當選院士,將是中國推動建立公開、公平、公正創新創業環境的新起點。

2019年即將成為歷史,2020年隨後到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年度,中國科技將開啟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新徵程,科技強國建設也會邁入新階段。(完)

相關焦點

  • 嫦娥四號、黑洞照片……盤點2019中國科技的那些成果( / 1 )
    中國科技2019:創新不斷推進 學風持續加強從年初嫦娥四號實現人類太空飛行器首次著陸月球背面巡視探測,到歲末中國新一代大推力無毒無汙染運載火箭長徵五號「王者歸來」;從上半年中國科學家積極參與完成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到下半年中國天文學家領導發現迄今最大恆星級黑洞;從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首批探測器投入科學觀測
  • 「胖五」復飛、「嫦五」登月:2019年我國宇航發射次數將保持「30+」
    新華社北京1月29日電(記者董瑞豐、胡喆)「胖五」復飛、「嫦娥五號」登月、「鴻雁」星座加速組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29日對外公布,2019年計劃實施30餘次宇航發射,預計發射太空飛行器50餘顆。當天,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在京發布了《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18)》,盤點2018年航天活動,並介紹2019年宇航任務整體情況。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副總經理楊保華表示,2019年國家重大專項研製發射任務舉世矚目。
  • 「胖五」歸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實踐二十號衛星
    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也被人們稱為「胖五」,是我國運載火箭升級換代的重要工程,作為我國首型大推力無毒無汙染液體火箭,創新難點多、技術跨度大、複雜程度高。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實踐二十號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發射、測控由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負責組織實施。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是我國首個濱海航天發射場,具有緯度低、發射效率高、射向寬、運輸便捷等優勢,能滿足新一代運載火箭和新型太空飛行器發射任務需求。
  • 2019年十大科技新聞排名:黑洞照片、5G、量子霸權上榜
    《全球科學》公布了2019年十大科技新聞排名。其中,首先是黑洞照片,其次是5g和量子霸權。此外,人類科學在2019年也經歷了許多第一次,「月球背面首次發現月球地幔物質」、「首次看到量子糾纏」等,具體內容如下:十、馬德裡未能取得重要成果。
  • 戰忽局年終盤點:2019中國智造TOP10
    文/周郎局座帶領戰忽局給大家送上兩個專題的年終盤點,昨天先「上線」的是「2019年國際風雲年終盤點TOP10」,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2019年中國智造年終盤點TOP10」。如果說2019年國際風雲變幻,那麼2019年中國人民可是真精神,值得盤點的亮點多多,重中選重,我們還是來一個TOP10榜單。
  • 王者歸來!「胖五」成功將實踐二十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圖片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華商報訊(記者 馬虎振)經過兩年半的浴火重生,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迎來了鳳凰涅槃之旅、王者歸來之旅。  2019年12月27日20時45分,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騰躍而起,將實踐二十號衛星順利送入距地36000公裡的地球同步軌道。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又被人們稱為「胖五」。
  • 2019年,中國科技加速奔跑,亮點紛呈
    「嫦娥四號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登陸月球背面,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雪龍2號首航南極,北鬥導航全球組網進入衝刺期,5G商用加速推出,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鳳凰展翅』……這些成就凝結著新時代奮鬥者的心血和汗水,彰顯了不同凡響的中國風採、中國力量。」賀詞中提到了多個中國科技領域取得的亮眼成就,在這個辭舊迎新的時刻,再一次振奮國人精神。
  • 「胖五」歸來 長徵五號遙三火箭成功發射實踐二十號衛星
    「胖五」歸來 長徵五號遙三火箭成功發射實踐二十號衛星 2019-12-27 21:26:40  長徵五號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是中國首型大推力無毒無汙染液體火箭,運載能力位居世界前列。由於體型龐大,長徵五號火箭也被民眾親切地稱呼為「胖五」。該型火箭先後於 2016年11月3日和2017年7月2日實施了兩次發射,其中首次發射取得圓滿成功,第二次發射因火箭發動機局部結構問題未能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 獨家微視頻丨「胖五」歸來!兩年前發射失利後測發大廳畫面首公開
    「胖五」發射記🚀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的航天人就開始醞釀和規劃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30年來,有艱難的攻關,有挫折和挑戰,每一步都是中國航天邁向大火箭時代留下的印記。2016年11月3日 「胖五」首次發射成功2016年11月3日20時43分,我國自行研製的最大運載火箭長徵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首飛,標誌著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實現了全新跨越,運載能力躋身世界前列。
  • 嫦娥五號歸來,「胖五」又將迎來新任務,吹響中國空間站集結號
    隨著「嫦娥五號」登月歸來,世界各國再度將目光聚焦中國。作為目前全球航天領域的探索先鋒,我國在航天事業戰略上循序漸進,一系列發射任務正在緊鑼密鼓地安排推進。據悉,此前完成發射「嫦娥五號」任務的「胖五」長徵五號又迎來了新任務。明年,它將把我國下一代空間站核心艙「天和」送入太空。
  • 「胖五」歸來 ,2020年計劃完成長徵五號B首次發射
    原標題:「胖五」歸來 ,2020年計劃完成長徵五號B首次發射   2019年12月27日,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實踐二十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 盤點2019:中國科技成果驚豔世界
    新華社發記者 劉 垠中國科學家利用基因編輯技術成功克隆出雜交稻種子,時速600公裡的國產高速磁浮列車即將「起飛」,被譽為 「新世界第七大奇蹟」之首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開門迎客,我國運載火箭首次海上發射技術試驗圓滿成功……2019年進入倒數計時,回顧這一年,緊盯國際發展前沿、聚焦國計民生關鍵問題,我國一系列科技成果斬獲重大創新和突破,在世界科技舞臺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中國印記
  • 「胖五」升空的那一刻,我又看到了星辰大海!
    文/七隻小狼北京時間2019年12月27日20時45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火箭發射成功!由長徵五號遙三火箭成功發射的實踐二十號衛星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胖五」發射現場就像升起了一顆太陽至此,闊別公眾視野近30個月之久、中國現役火箭中運載能力最強的長徵五號火箭「胖五」復飛成功!在在「胖五」成功發射之後,文昌發射基地測發大廳的屏幕上出現了一行字: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 5g概念股龍頭 2020年5g板塊股票一覽
    目前隨著5g的發展,5g的產品已經不斷地進入到我們的生活,5g概念股是值得關注的,那麼5g概念股龍頭有哪些呢?5g概念股如何 5g概念是在3G、4G之後的第五代行動電話行動通信標準,也稱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
  • 胖五微課堂:為什麼「探火」任務非「胖五」莫屬
    今天上午,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胖五」再出徵 備受矚目 萬眾期待有一句話叫做「運載火箭的能力有多大,中國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
  • 《中國科技成果轉化2019年度報告》發布:科技成果越來越值錢了
    2020年5月13日,《中國科技成果轉化2019年度報告(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篇)》在北京發布。此報告由中國科技評估與成果管理研究會、國家科技評估中心和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共同編寫,並在全國出版發行。這是該報告的第二次發布,去年曾發布2018年度報告。
  • 「胖五」發射「嫦五」,為何選在凌晨?
    此次護送嫦娥五號登月的,是有「胖五」暱稱的長徵五號火箭。「胖五」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抓總研製,是我國目前起飛規模最大、運載能力最強的運載火箭。「胖五」身高約57米,起飛重量約870噸,使我國現役火箭的運載能力提升2.5倍。
  • 中國科技成果轉化2019年度報告:我國科技成果轉化規模持續攀升
    在正在舉辦的2020中關村論壇上,國家科技評估中心副總評估師、中國科技評估與成果管理研究會秘書長韓軍對外發布了《中國科技成果轉化2019年度報告》。該報告以中國3200家公立高校院所2018年成果轉化數據為樣本,綜合分析了科技成果轉化進展成效、典型案例、存在問題等。
  • 網絡即將商用!中國聯通5G終端基本具備商用條件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國聯通、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頒發了5G商用牌照,這也意味著三家運營商可以開始進行5G商用,至於具體推出的時間,現在官方還沒有宣布。從中國聯通官方給出的公告看,「中國聯通5G終端入庫測試啟動會」的舉行,有著不一樣的意義,因為5G網絡商用需要眾多終端的支撐。
  • 「胖五」的3大絕技
    姜哲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2020年7月23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抓總研製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成功將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記者從一院了解到,後續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計劃於年內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為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做出貢獻。2021年一季度,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還將執行中國空間站核心艙發射任務。作為長徵火箭家族的實力擔當,「胖五」將力助中國航天登上更廣闊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