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樂法師講述《淨土探微》61
在接下來的幾講,我們來講佛的大弟子們,所謂諸大弟子眾所知識皆是大阿羅漢,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個諸大弟子。在我這個十幾年前出的一本叫《彌陀經講記》的這本書當中,諸大弟子這一部分是忽略沒有講得,當時的考慮是因為,這些諸大弟子的因緣,在一般的資料當中都能檢索到,都能去找到,大家可以去了解,所以當時就沒有講。
但是這次在講解《彌陀經》的過程當中,為什麼要再次拿出來跟大家做分享,一個是因為我們在網上學習的很多朋友們是初次接觸到佛教,對佛教裡的一些公案、佛教裡面的一些人物還不是特別了解,我想從佛教裡這些人物的故事當中,希望大家體驗到、體會到多姿多彩的佛教,所以我們把佛陀的十大弟子拿出來跟大家做一些交代,做一些呈現。
今天首先講的是長老舍利弗。舍利弗在佛教當中,我們用現在的話來說,可以說是神一樣的存在,除了釋迦牟尼佛之外,就數他最厲害,所以說舍利弗在十大弟子當中叫智慧第一,這個實在是厲害。他小時候就出身名門,據說他媽媽沒有懷他的時候,雖然也很聰慧,但是也沒看出什麼特別的地方。但是到了後來他媽媽懷了他以後,一下子突然變得能言善辯,非常的能講。
因為印度是一個注重論議、注重辯論的這樣一個國度,特別是婆羅門,他們學經學典學得非常的深入,所以舍利弗在他媽媽肚子裡面就表現出這種奇異和特異,這個特點從舍利弗出生之後表現得更為明顯。經文裡面記載說,舍利弗八歲的時候就能夠辯倒所有跟他辯論的人,八歲的時候就學完了印度所有傳統的經典,這實在是個神童。
你可知道,神童是讓人羨慕的,這種隔壁家的孩子,這種別人家看上去那麼優秀的孩子,實際上他也有自己的煩惱,他有自己的苦惱。他思來想去,看了這麼多經典,就跟當年釋迦牟尼佛一樣,學通五明,但是人生的問題似乎一直找不到答案,於是他就遍訪名師,修道,幾乎當時所有印度的宗教他都練習過,但是還得不到完整的、徹底的答案。
在這個過程當中,他遇到了他一生的摯友,這個一生的摯友就叫目犍連。目犍連跟舍利弗是佛教當中兩個神一樣的存在,一個是他們志同道合,二一個是他們一個是神通第一,一個是智慧第一,給佛教帶來了無窮的活力。在他們兩個人成為同修的好兄弟以後,兩個人互相地跟對方說,如果哪一天你找到了人生的真諦,一定要告訴我,我們彼此一定要告訴對方,因為這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各位,我們身邊有沒有這樣的知音,有沒有這樣的好朋友、同道中人?當我們人生有困惑的時候,我們可以徹夜長談,當我們人生有困難的時候,可以肝腦塗地,有沒有這樣的朋友?如果有的話,每每想起,這實在是一個人生當中最喜樂的事情。雖然我沒有舍利弗、目犍連這樣的一個資歷。
但是在修行過程當中也有幾個好兄弟,我們彼此互相提攜、互相幫助,在一些共同的問題上有共同的興趣,在不同的問題上也願意敞開心扉去探討,跟同學之間的情誼,實在是非常能夠滋養我們的身心。大家如果沒有這樣的同學的情誼的話,要去找到這樣志同道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