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人物系列之十四:釋迦牟尼佛九弟子須菩提

2020-12-03 妙心堂

須菩提,意為「善見」、「空生」等含義。他出生於王舍城婆羅門家庭,自幼聰明過人,但性情倔強好嗔。據說他是由山神引導而皈依佛陀的。

由於他「善解空義,志在空寂」,經常把「空理」貫穿於自己的一切言談舉止中,在眾弟子中號稱「解空第一」。有一次,須菩提在羅閱城耆崛中縫補衣服,釋迦牟尼佛突然光臨該城,當地百姓紛紛前去迎佛,但就在他將要動身的一霎那,驟然一念思及「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空理,不應以色身去看待佛祖,真正的禮佛是要明了諸法性空的諦理,因此沒有前去迎接。佛陀後來知道後,對他的做法表示讚賞,並稱他是「第一個迎接佛陀的人」。

關於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須菩提就介紹到這裡,感恩您的閱讀與分享,祝您吉祥如意、法喜充滿。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妙心居士

相關焦點

  • 佛教人物系列之六:釋迦牟尼佛大弟子舍利弗
    有一次,舍利弗與目犍連外出旅行,路上遇到釋迦牟尼的弟子馬勝比丘,聞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之偈,產生了對佛教的信仰。不久,便率眾弟子皈依了佛教。在此之前,釋迦牟尼的聲望得到了進一步的增強。舍利弗跟隨釋迦牟尼長達四十餘年,輔助釋迦牟尼弘法度生,對釋迦牟尼教法的傳播與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佛教人物系列之十二:釋迦牟尼佛七弟子迦旎延
    原來這座古碑上的文字主要講的是斷煩惱、證菩提的道理。迦旎延出家後,除了精勤修道,還積極地投身於佛教的弘法事業中。由於他擅長議論,很多外道都懾服在他的辯論之下,也有不少人在他的善巧開示下步入佛道。《賢愚經》中載有這樣一個故事,叫「迦旎延教老母賣貧」:阿盤提國有一位貧苦無依的老婦女,因家境貧困,走到河邊放聲痛哭,欲尋短見。
  • 吳承恩的作品「出了錯」,釋迦牟尼十大弟子裡沒有一個叫金蟬子的
    不日有一個故人從此經過,卻莫怠慢了他,可將我人參果打兩個與他吃,權表舊日之情。」二童道:「師父的故人是誰?望說與弟子,好接待。」大仙道:「他是東土大唐駕下的聖僧,道號三藏,今往西天拜佛求經的和尚。」二童笑道:「孔子云,道不同,不相為謀。我等是太乙玄門,怎麼與那和尚做甚相識!」大仙道:「你哪裡得知。那和尚乃金蟬子轉生,西方聖老如來佛祖第二個徒弟。
  • 鹿野苑是古印度四大佛教聖地,是釋迦牟尼初轉法輪之地,玄奘來過
    鹿野苑是古印度四大佛教聖地,是釋迦牟尼初轉法輪之地,玄奘來過鹿野苑是古印度四大佛教聖地之一,傳說是釋迦牟尼初轉法輪的地方,也就是他初次向弟子講經布道之處。傳說,釋迦牟尼在菩提迦耶成道後,來到鹿野苑傳道,他在此收了5位弟子,開始向他們宣講他所悟出的道理。在佛教經典中,鹿野苑被稱為初轉法輪處視為佛教傳播地和教團建立處。中國古代高僧法顯和玄奘都曾來到此地。鹿野苑位於瓦臘納西西北約10公裡處,當地人稱它為「仙人論處」、「仙人鹿園」。據佛教《六度集經》記載,古時候這裡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森林常有鹿群出沒。
  • 《西遊記》:如來佛、菩提、鎮元子三強者坐鎮,西牛賀洲水很深?
    李世民是歷史中的真實人物,對於他,讀者不會陌生。 2、唐僧(前世為如來二弟子金蟬子) 菩提祖師 「此山叫做靈臺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個神仙,稱名須菩提祖師。那祖師出去的徒弟,也不計其數。」
  • 圓覺三代祖師:釋迦牟尼佛、文殊師利菩薩、蓮華生大士
    第一代祖師:釋迦牟尼佛 印度迦毗羅衛國淨飯王太子,見眾生苦,感悟出家,證大菩提,人稱「佛陀」(覺者)。弘法四十九年,至七十九歲時,涅盤於拘屍那國之娑羅雙樹間。此世界之佛教各宗各派所有佛法,皆由釋尊傳出,遂共尊為佛教教主。
  • 歷史上佛教到底是誰創立的呢?有人說釋迦牟尼只是發揚了而已?
    歷史上佛教到底是誰創立的呢?有人說釋迦牟尼只是發揚了而已?佛教源於古印度,世界公認的佛教創始人為喬達摩·悉達多,後人尊稱他為「釋迦牟尼」。釋迦牟尼屬於古印度釋迦族人,剎帝利種姓。其出生地現在屬於尼泊爾,成佛地點位於現在印度的巴特那,圓寂於現在的印度卡西亞。
  • 如來佛祖 釋迦牟尼佛陀
    佛以六年時間深入極端苦行,摧殘自己的身心,竟使其他苦行者以為他將喪命。最終他認為苦行無益,因無法達到覺悟與涅槃,所以放棄。他回憶起小時候在樹下的初禪體驗,認為這可能有所幫助。他在尼連禪河沐浴,接受了牧女蘇耶妲的乳糜之供。憍陳如等五隨從因此厭棄他。這成為佛後來表達佛教立場的開端,即佛教的教義不提倡無意義的苦行。
  • 釋迦牟尼佛是如來佛,但如來佛卻並不只是釋迦牟尼,千萬別混淆
    請您點擊右上角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習,種諸善根咱們繼續來介紹佛教的人物,這次出場的是終極「BOSS」——佛。大家都知道釋迦牟尼佛,這也是我們所有學佛之人的唯一本師,也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教主,甚至在小乘佛法中都不承認有其餘佛的存在,「佛」就是釋迦牟尼的專用稱號。
  • 釋迦牟尼是哪國人?聽聽尼泊爾人印度人怎麼說,其實呢……
    釋迦牟尼行至伽耶之地,終於在菩提樹下,以金剛座結跏趺坐,連續七天七夜,調服自心,立身成佛,放大光明,證得十二因緣、四諦法等,頓悟無上正等正覺。菩提伽耶因此成為佛教誕生之地。釋迦牟尼的成佛,說明單是苦行並不能得道,單是漸修並不能證道,頓悟得道,得道一定是大徹大悟(即使是漸悟至功到自然成,也一定是頓悟過關)。
  • 佛教是釋迦牟尼創立,有人說他只是發揚了佛教,真相究竟如何呢?
    公認的佛教創始人當然是佛祖釋迦牟尼。釋迦牟尼出生於公元前5世紀左右。釋迦牟尼是佛教徒對他的尊稱,意思是「釋迦族的賢人」。佛的梵文為Buddha,意為「覺悟」,漢譯音為「佛陀」,這就是釋迦牟尼和佛教的由來。證道的釋迦牟尼廣收弟子,廣大門庭,由於他的教義淺顯易懂,所以發展很快,這一時期大家思想一致,行動一致,也被稱為「和合一味」時期。但在釋迦牟尼死後一百年,佛教卻發生了分裂,。
  • 佛教須知:「五樹、九花」之說
    當然,既然去了勝地遊玩,口誦「南無阿彌陀佛」朝拜寺廟的佛祖、菩薩也是必去之地。不知您有否注意到?寺廟種裁的樹木和花草也許有些是與佛教有著不解之緣!其中有一些還有故事的典故。按照佛教之說:植物中佛教之樹有五種:「菩提樹、高榕、貝葉棕、檳榔、糖棕」。佛教中吉祥之花有九種:「荷花、文殊蘭、黃姜花、雞蛋花、緬桂花、地湧金蓮、曼陀羅花、山玉蘭、優曇婆羅花」。
  • 金剛經:釋迦牟尼講法49年,核心內容只有一個字!
    釋迦牟尼29歲在菩提樹下,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之後,就開始了他傳法度人的一生。他創立了佛教,也講了很多的法,他講法的內容,被後世弟子們,結集成經書,廣泛流傳。釋迦牟尼總共講法49年,度人無數,他雖然講法有49年之久,核心內容只有一個字。
  • 佛教四大聖地之一,佛祖釋迦牟尼道場,千年不毀
    佛教起源於印度,同樣也沒落於印度,僅保留了佛教著名四大聖地。即便如此,印度也是佛教八大朝聖地中,最重要的一站。蘭毗尼是釋迦牟尼的誕生地;菩提迦耶是其開悟得道的地方;鹿野苑就成了他人生中的首個傳道及僧伽成立地。
  • 佛教:歷史上,真實的「釋迦牟尼」,很多人都不懂
    引語事實上,很多人不知道歷史上真正的釋迦牟尼是怎樣的。其中當然也包括很多佛教信徒,或許他們對釋迦牟尼的歷史也不太清楚。的確,釋迦牟尼並不是神,而是他們找到了一套能夠引導人們減輕痛苦的理論和方法。事實上,釋迦牟尼一生的經歷都被記載在佛經上,佛教本來就是一種無神論的宗教,但是釋迦牟尼反對世界上有神的觀點。事實上,最原始的佛教經書中記載的內容非常準確,因為在佛陀死後不久,官方立即將佛陀的一言一行詳細記錄下來。
  • 佛教:宇宙中一共有多少佛,說了你可能無比驚訝
    佛教:宇宙中一共有多少佛,說了你可能無比驚訝。在《金剛經》中佛對須菩提說,「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
  • 「過去七佛」除了釋迦牟尼佛,另外六個是誰?
    又稱原始七佛,佛經記載娑婆世界過去曾有七佛,而釋迦牟尼是最後一位,俗名悉達多,在他之前還有先出世的六佛:毗婆尸佛、尸棄佛、毗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佛、迦葉佛,前三佛為過去莊嚴劫千佛的三佛,後四佛為現在賢劫千佛的四佛。
  • 印度佛教聖樹——釋迦牟尼佛悟道處菩提樹遭砍傷(圖)
    當年,釋迦牟尼來到菩提樹下,在所鋪草座上面靜坐。他發誓:「我不成正覺,誓不起此座。」(佛經稱此座為金剛座) 佛教在線7月21日訊 據德新社駐新德裡記者7月20日報導:日前,一群不法分子心狠手辣地將位於印度的佛教聖樹——釋迦牟尼成道處的菩提樹砍下一根樹枝。
  • 佛教文化橫三世佛,東方藥師佛,娑婆釋迦牟尼佛,西方阿彌陀佛
    三世佛」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依「三世」原本的時間意義而劃分的過去佛、現在佛與未來佛,而另一種是按地域劃分勢力範圍,此三世佛是指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前一種三世佛稱為豎三世佛,後者為橫三世佛。
  • 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
    釋迦牟尼佛當年講經弘法的時候,身邊常隨的弟子有1250人之多,在這眾多的弟子當中,最有名的有十位,修行最好,並且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專長,受到佛陀的讚揚和其他僧眾的尊重,成為佛陀滅度後繼承和弘揚佛法的主要力量,今天末學就和大家聊聊這十位大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