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的人都知道,諸佛和菩薩大都有咒語,如阿彌陀佛的六字洪名,觀世音菩薩的大悲咒和心經咒等,都是他們自己的咒語。

但有一位佛卻例外,他不但沒有咒語,而且反對弟子持咒,他就是佛祖釋迦牟尼。
按照大乘經典的說法,所謂的咒語,其實就是真言和總持,反映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或佛法的精髓。
那麼,為什麼釋迦牟尼佛沒有咒語呢?
據經典的記載,原始的咒語是古印度婆羅門教特有的產物,由羅剎、鬼魅、等名號所組成的一系列文字與音律,當精通咒語的人持誦時,雖然這些咒語有時候能夠幫人暫時解決一些問題,但更多的時候是給人們帶來不幸,據說越是精進持咒的人往往會越悽慘。

而釋迦牟尼佛正深知這些咒語的弊端,才不主系統張弟子們持誦咒語,但是在他涅槃之後,隨著佛教的影響力的降低,在佛教的弟子之中,也漸漸的混有一些婆羅門教的弟子,這些混進佛教的弟往往把婆羅門教的咒語也帶入佛門,並偽稱咒語為佛親口宣說,久而久之,眾口鑠金,有很多佛門弟子不知道真相,因為他們儘管沒有親自聽到佛陀所說,但是也不能肯定不是釋迦牟尼佛所說,因此,採取了寧可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暫且不予排斥。
但隨著保留咒語的時間越久,誤認為咒語是佛親口所傳的意識就越強,最後有些佛門弟子乾脆直接引用,聲稱咒語就是釋迦牟尼佛所說。
因此,我們在最早結集的原始佛經裡,我們可以清楚看到釋伽牟尼佛是非常不贊同弟子們誦咒語,並處處訶斥咒語,不準弟子持咒。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大乘法出現之後,即大乘佛經的結集之後,卻發現有很多咒語的加入,而且處處宣揚咒語的功德,並且把咒語當成佛的真言,即佛法的精髓,如《金剛經》中就有說:
佛是真語者!實語者!不妄語者!
真語者,實語者,不妄語者,說的就是真言的意思。
而在早期的佛教中,釋伽牟尼佛是反對弟子們持誦咒語的,但是在後來的大乘佛教之中,佛卻多處讚嘆咒語的功德,難道不自相矛盾嗎?
我個人認為,真正合理的解釋是各教派之間相互鬥爭的結果,促使了很多咒語的注入,其目的是外道為了滅佛,後來才加入大乘佛經,再混進大藏經。
因為釋迦牟尼佛還住世時,他堅定地認為持咒,不過是愚痴凡夫才有的外求行為,是遮道法,因此,釋迦牟尼佛在早期的經典中把任何善、惡咒術皆稱為畜生咒,列為邪命之一,並制定戒律禁止一切教授、學習、持誦咒語。
在釋迦牟尼佛證悟的世界裡,咒語和神通一樣,終究敵不過業力的因果,也就是說,在他看來,一切咒語都將是徒然無功。

據《增一阿含經》中的說法,經中如此寫道:
「(生老病死等)來至此身。不可障護。亦不可以言語.咒術.藥草.符書。所可除去。」「為人咒病。或誦惡術。或為善咒。或為醫方.針灸.藥石。療治眾病。入我法者。無如是事。」
《長阿含經》也有類似的說法,經中認為業報必成熟於自身五陰,即所謂果報必自受,即使是釋迦牟尼佛在世,也無法以所謂的「加持」改變他人因果業報。

因此,從後來的經典來推論,釋迦牟尼佛是沒有咒語的,也不主張弟子們持誦咒語,大乘經典中說的「佛有咒語」不過是外道或後人的杜撰罷了,並不是釋迦牟尼佛的說法。
【問過藍天】專注國學、佛學,每天都有內容更新,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擊關注,歡迎收藏,歡迎讚賞,歡迎轉發。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長阿含經》《金剛經》《楞嚴經》《心經》《增一阿含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