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幾年,我國治理沙漠,改善西部生態環境方面,投入巨大的財力、人力、物力,北京上風方向黃土高原、毛烏素沙漠、庫布其沙漠得到初步治理,正在改變著那裡的生態環境,京城一帶風沙減弱了許多,為此取得令世人矚目的成就,面向世界點亮了中國綠。
敢教日月換新天!這才是大生態建設!
而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新疆南部塔裡木盆地的中心,是我國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總面積33萬平方公裡,相當於2個廣東省、3個江蘇省或者20個北京市的面積,比華北平原的面積還要大。
從周邊區位來看,塔克拉瑪幹沙漠四周有騰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再向外被崑崙山、天山、祁連山所包圍。
塔克拉瑪幹沙漠地區的氣候非常乾燥,平均年降水不過100毫米,最低只有5毫米,而平均蒸發量高達3000毫米左右。
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變成草原的話,會對中國氣候有什麼影響?
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變為草原,那麼最為明顯的就是區域的水汽含量大大增加。這裡的草原按照緯度來看,應該是由典型旱生草本植物組成,其中以叢生禾草為主,伴生少量旱生和中旱生雜類,一些半灌木和灌木也會零星分布其中。
之前在菜葉網上看過相關的資料,在固水保墒、光合作用等的影響下,加上沙漠內葉爾羌河、塔裡木河、和田河和車爾臣河等河流水量的不斷增加,可以使區域的空氣溼度提高几十倍,蒸發量大幅下降、降雨量大幅增多,成為風調雨順的寶地。
以前,在春季從塔克拉瑪幹沙漠會被風吹出大量沙塵,這裡都變為草原以後,沙塵就失去了來源,這裡將會重新變成一個溫和溫柔溫順的地方,整個沙漠地區、周邊區域以及延伸到的東部大範圍地區經常發生的沙塵暴就會絕跡。
然而,對於我國而言,雖然沙漠面積的縮減能夠有效降低我國人多地少的矛盾,並且還能減少我國冬春季節沙塵暴災害,但沙漠的存在也有其客觀道理,它在維持地區乃至全球生態系統平衡方面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這些沙漠產生的氣溶膠也會影響降水。
氣溶膠是指懸浮在大氣中的物質微粒,我們熟知的PM2.5也是氣溶膠中一種,還有工業燃燒化石燃料,農業燒秸稈都會產生氣溶膠。
但人類的行為只會產生大氣中10%的氣溶膠,剩下的90%來自大自然,例如海上的鹽霧,火山噴發,還有重要的來源就是沙漠的揚塵,我國西北地區沙漠也是重要氣溶膠來源。
我們知道水汽的凝結要有凝結核,水汽才能快速集聚,形成降雨雲,人工降雨有一部分物質吸收熱量產生降溫外,還有一部分就是凝結核,沙漠中的塵埃物質是產生降水的最好凝結核。
從美國NASA衛星圖片上可以看出,從北非的撒哈拉沙漠一直向東延伸至我國的塔克拉瑪幹沙漠,這裡是世界氣溶膠源地,受中緯度西風影響,這些氣溶膠一路隨西風向東擴散,形成了一條環地球的「氣溶膠河」,可以漂浮到美國,給美國帶來降水,甚至對歐州降水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此外,沙漠中塵埃能夠散射,反射太陽到達地球的能量,它與雲結合將大約四分之一的太陽能量反射回太空,減弱了對地面的輻射,這些塵埃變化關係著大氣溫度,而溫度是影響氣候變化重要因素,如果中國少了那麼多沙漠揚塵,會產生怎麼樣的連鎖反應?這是未知的,我們還無法預測。
總之,塔克拉瑪幹沙漠的消失,不僅是對我國氣候,還會對其它國家乃至整個全球氣候都會產生影響,所說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存在,有它的合理性,我們還是不要輕易就改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