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魚丸 01
三沙魚丸是三沙特色小吃、傳統美食,原料鮮、純、澱粉用量少,貨真料足、風味獨特、富有彈性、原汁原味,連湯都是海鮮的味道!在2011年福鼎舉辦的「閩東首屆『光彩杯』名菜名點名小吃大賽」中,三沙魚丸榮獲第二名的好成績。來三沙的外地客人都要買些回去品嘗。
做作方法:
一、用鰻魚、鯊魚、馬鮫魚或鮸魚的魚肉絞成泥,加地瓜粉、雞蛋、料酒、鹽、味精攪拌成漿;
二、用手捏擠成丸子,下冷水鍋裡煮熟即可。
三沙雞卷 02
「雞卷」,也叫「雞脖子」,是具有三沙風味的著名小吃之一。三沙守敦菜館製作的「雞卷」,在1992年閩東地方風味小吃比賽中曾獲「優秀獎」。 「雞卷」製作選料精細,外皮金黃酥骨,內心香嫩可口,營養豐富,更因其惟妙惟肖的「雞脖子」形象討人喜歡。
做作方法:
一、瘦豬肉製成細末,用蔥末、精鹽、味精調勻,揉成圓筒狀,用上等的板沙油包卷,切成一節節;
二、外蘸勻一層溼麵粉,放到油鍋油炸,炸至外表呈金黃色時撈起,瀝油後裝盤。
三沙閩南糊 03
「閩南糊」是地道的平民食品,上不了大酒席,卻是三沙人逢年過節飯桌上的頭號主角。它以獨特的風味聞名遐邇,在海內外工作的霞浦三沙籍同胞,只要一回到故鄉,那充滿歡情的家宴上,總少不了「閩南糊」。
「閩南糊」趁熱吃味道甚佳,如果不趁熱吃,待涼後隨時可以切片煎或和米粉一起煮,味道葷鮮素香。
做作方法:
一、把切碎的肉、蔥蒜菜、墨魚入鍋炒熟,地瓜粉加水攪拌,慢慢倒進煮熟的湯料中;
二、用一根特製的木棍用力攪拌,直至鍋裡的地瓜粉呈暗綠色,再撒進炒熟去膜的花生,再用木棍徐徐攪拌片刻即成。
魚面 04
三沙是一個濱海小鎮,海產品豐富,自然在吃的方面也別具特色。吃的面竟然也可以是魚做成的!魚面的口感鮮滑勁道,魚香四溢。可單燉,加肉同燉,做火鍋主料,亦可油炸而食。燉熟為麵條狀,故稱魚面。其味鮮美,雖為之魚,然食無魚味,實乃一絕。
做法:
一、以黃魚或馬鮫魚為主料,新鮮的魚去皮,取魚片絞碎成魚糜;
二、在魚糜中加入精鹽和澱粉碾成薄皮,入鍋蒸熟後切成麵條狀。
三、出蘢後攤開,待冷卻後用刀橫切成薄餅,於日光下曬乾即成。
粿籽 05
三沙的「閩南糊」聞名遐邇,但它冠以「閩南糊」二字,作為地方風味還不夠地道。一種近似「閩南糊」,但比「閩南糊」更「水」、更大眾化的佳餚,便是三沙粿籽,可以說,它是正宗的三沙風味小吃。三沙粿籽吃起來鮮嫩、香醇,集山珍海味於一彈丸之中,真正做到了葷素搭配、營養均衡。
做法:
一、準備青菜、五花肉、蝦仁、墨魚、香菇幹、蔥蒜,切碎後下鍋炒,加水煮熟後,用漏勺撈起,剩下的「高湯」舀起備用;把撈起的熱騰騰的料和炒熟的花生,以及適量三沙精白地瓜粉拌均勻。
二、「高湯」加水燒開,用湯匙舀拌好的地瓜粉,成丸子狀,入鍋煮熟,加入米粉,燙片刻即可。
看完記得轉發支持哦~
來源:三沙吃喝玩樂
整理編輯:霞浦一卡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