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對於美食分外熱愛,夜市文化豐富多彩,各種小吃應有盡有
今天小編要帶給大家的文章是有關於臺灣的夜市美食,話不多說,快點和我一起看看今天的內容吧!沒有逛過夜市,請別說你來過臺灣。臺灣人對於美食的熱愛程度舉世皆知,無論何種階層與年紀的人都能透過品味美食獲得心靈上的滿足。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跟氣候造就了臺灣豐饒的物產,北中南各地都有其特色與風味,真正在地好料全在夜市裡找得到。在臺灣,你絕不會餓著,因為深夜不打烊的夜市文化是一種非常有趣且不能錯過的美食體驗。這個流動的饗宴也是臺灣料理的精髓所在地,一來想要隨興點又不打算花費過多預算就能品嘗臺灣獨有的地道美食,二來也無需擔心逛街時間過久導致食肆打烊無處覓食,只要一路逛下來就是一場心滿意足的溫飽。
臺灣夜市近年來備受全世界觀光客注目,也成為獨具特色的美食文化代表之一,甚至影響了娛樂圈的創意。電視劇中隨處可見關於夜市文化的背景和橋段,包括偶像劇《轉角遇到愛》中羅志祥所飾演的男主角,就是出身夜市販賣蚵仔煎的小夥子;電影《雞排英雄》裡的藍正龍也將夜市老闆的角色詮釋得惟妙惟肖;電視劇《夜市人生》更是清楚描繪了在夜市摸爬滾打、辛苦奮鬥的老百姓生活。
臺灣夜市的最初雛型在大稻埕等港口地域,由小吃攤聚集而成。演變至今,不但帶動了全省夜市的觀光經濟,也提升了臺灣美食在世界舞臺的知名度。臺灣夜市兼容並蓄,儘管美食品種繁多,攤位瞬息萬變,有些基本必備的料理還是非嘗不可的,鹹食有蚵仔煎、大腸面線、豬血糕、臭豆腐、割包、魯肉飯、甜不辣、炸雞排、烤鳥蛋、滷味、藥燉排骨、水煎包、烤玉米,而一定得嘗下的甜食則包括了糖葫蘆、豆花、珍珠粉圓、雞蛋糕、車輪餅等。許多夜市小吃的典故由來,都反映了當時臺灣的社會經濟處於比較困苦的狀態。
在無法飽食的情況下,老百姓們不斷發明許多替代糧食,知名的小吃蚵仔煎就是這麼來的!它最早的名字叫「煎食追」,也就是福建一帶所稱的海蠣煎,是臺南安平地區一帶老一輩人常食用的傳統點心。蚵仔煎做法很簡單,先將平底鍋燒熱後,再倒入以蚵仔(牡蠣的俗稱)加上雞蛋攪拌後的蛋汁和茼篙菜(或小白菜),再淋上太白粉芡水,待蚵仔熟時盛起,淋上特製醬料後即可食用。醬料從豆瓣醬到西紅柿醬都有,店家通常會對於醬汁的原料再三保密,因為這往往是可口獨特的關鍵之處。帶點酸甜的氣味襯出了牡蠣的鮮美,勾過芡的口感又非常討喜,絕對值得一嘗。蚵仔煎因為製作方便且快速,加上味道鮮美又具有飽足感,所以成為最有名氣的小吃,臺灣幾乎每個夜市都可以找到賣蚵仔煎的攤位。
除了蚵仔煎,豬血糕也是近年來經常登上國際媒體版面的種地道小吃,而西方人對於這道小吃尤其感到好奇。豬血糕又稱為米血糕,是指以糯米和動物(豬、鴨、雞、鵝)血所做成的一種傳統米食糕點。臺灣南部多以鴨血糕為主,而豬血糕則在北部較為興盛。豬血糕是發源自中國南方的一種米食糕點,隨著福建閩南一帶移民傳入臺灣後廣受歡迎。因為早期務農的臺灣百姓,秉持節儉美德,宰殺性畜後不舍把血倒掉、所以用器皿把米和血盛裝起來,蒸後沾醬食用。這款出身平實的美味時至今日演變出了許多吃法,通常在沾辣鹹醬後會再滾上一層花生粉,最後加上香菜點綴,自有一股奇妙難忘的辣甜滋味。
臺灣雖小,夜市美食卻非常精彩多元,且北中南東部各地區各有其特色魅力。說實話,只要吃遍臺灣夜市,幾乎也等同於體驗了臺灣美食創意最精華的部分。以臺北來說,人文氣息濃重的師大夜市因為位居學校附近,所以平價成為主要訴求。隨處可見的平價牛排,都是學生可以負擔得起的消費;阿諾可麗餅的用料實在,加上可挑選硬軟的餅皮,不到100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22元)就是頓美味大餐;永遠人滿為患的燈籠滷味與鹹水雞,最適合和同學們一起大快朵頤。
而大明星最愛的士林夜市,則是最具規模的夜市指針,豪大炸雞排和清蒸肉圓魅力難擋;大餅包小餅的趣味吃法永遠大排長龍;而大腸包小腸更是將臺灣出名的糯米腸和香腸做了最完美的結合。最常登上國際雜誌的基隆廟口夜市,則以泡泡冰、鼎邊銼、營養三明治、奶油螃蟹幾樣料理聞名世界,想吃就必須領取號碼牌耐心等候,比起五星級飯店的豪華大餐還要一位難求。此外,饒河街夜市的藥燉排骨、南機場夜市的來來水餃館與好吃炸雞,也同樣是老饕定期會去打牙祭的所在。
長久以來,臺中夜市就是引領全臺美食文化的重鎮之地。四季如春的好氣候使得這裡匯集了全臺灣的食材,也因此更有本錢造就各式各樣的新料理,這些無法勝數的創意小吃令人愛不釋口。價位便宜、料多實在的逢甲夜市,通過發明新穎美食不斷製造話題,每年吸引了大量的觀光人潮前往朝聖,令其躋身為臺中市十大觀光景點之一。包括焗烤起司馬鈴薯、香蕉巧克力、黃金賊(將魷魚切片串烤後塞入海鮮焗飯製成)、活跳蝦、雞爪凍、烤鴨卷餅等,均是源起於臺中夜市的經典美食。因為擁躉者太多,這裡甚至還開創了通過網絡在線購買小吃的熱潮。
當然,身為美食古都的臺南也不遑多讓,飲料攤位齊全且出產著名的鱔魚意面的花園夜市,是當地年輕人的娛樂好去處。南部的學生不見得喜愛逛街,卻熱衷三五成群地出沒夜市,談天說地、吃吃喝喝。其中的海產粥、碳烤雞排、周氏蝦卷、擔仔麵最受歡迎。另外,雙全紅茶的氣味香醇,而臺南夜市研發的雪淇冰(將冰淇淋放於紅茶內)口味別致又相當解渴。若是到了高雄,最地道新鮮的山產、海鮮在夜市裡一應俱全。料理最豐富的六合夜市跟瑞豐夜市,無論平日、假日永遠一派車水馬龍,店家還得高掛巨型旗幟,才能在洶湧的人潮裡顯得醒目以做宣傳。
高雄人偏愛飽足度夠的餐點,因此十分熱愛一人份涮涮鍋、鴨肉麵、麻辣魚蛋、土氈魚羹、筒仔米糕、鹽蒸蝦、東山鴨頭、排骨酥湯等料理,最後還不忘來杯助消的木瓜牛奶才能心滿意足地離去。東部人在對夜市的追捧程度上一點不遜其他,花東地區的「棺材板」(以厚土司為基底,盛裝濃稠湯汁拌佐料製成)、餛飩湯,以及在羅東夜市竄紅的包心粉圓、當歸羊肉湯、龍鳳腿(以豬油、魚漿跟高麗菜製成)、花生卷加冰淇淋、吉早味一串心、糕渣、義豐蔥油餅等,都是讓人食指大動、流連忘這的夜市好味道。
人們享受美食的方式或許不同,但美食永遠無國界,也不該有階級之分。非常好客的臺灣夜市,就是這麼親民而引人入勝。無論是晚餐時光的約會、三五好友玩樂時光想續攤過過癮,或是和親人起買宵夜打打牙祭,琳琅滿目的攤位選擇著實滿足了不同需求的覓食目的。在探訪臺灣美食的同時,飽了肚子更飽了眼搖,老闆們熱情的服務絕對讓你倍感窩心,的確讓人體驗了熱鬧有餘、深度也足的美食文化,也為奔波的一天劃下完美句號。喜歡今天的內容就請點個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