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有一個稱號叫「小吃島」,這即有讚揚臺灣地方小吃種類繁多,夜市豐富的意思,也有對臺灣很多人受不了底薪,創業做小吃攤的嘲諷。既然小吃資源豐富,那自然在很多方面,美食小吃就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臺灣將要舉行「九合一」選舉,而除了正常的攻防外,藍綠陣營也紛紛祭出了「美食小吃」,來昭顯自己接地氣與親民互動。
這些美食也紛紛被冠上「政治美食」「口水小吃」的名號。
江啟臣跟林佳龍對賭,雞排無辜躺槍
盧秀燕推出豬血湯;國民黨韓國瑜憑藉一句「至少給我們一碗滷肉飯」,人氣直線上升。身陷宿舍案的侯友誼帶著豬料理,展現自己勵志又不忘本的故事。
不過也不是所有的美食小吃,願意在這個時候,成為「政治小吃」。尤其是一些跟大陸有合作關係的臺灣美食,這種敏感時刻,很容易被攻擊。
比如曾經上過陶晶瑩節目的魏姐包心粉圓,雖然是地道的臺灣美食,而且是號稱全臺最具特色的宜蘭羅東夜市的著名小吃。
但是因為拓展到大陸市場,與大陸公司合作並授權其代理,此時卻不得不避開鋒芒,免得招致橫禍。
其實對於臺灣的小吃來說,要想找出一條活路,唯一的方法就是拓展大陸市場。這幾乎是所有能走出去的臺灣小吃的首選。魏姐包心粉圓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進軍到大陸市場先開拓了山東濟南。
還是識時務者為俊傑。食物雖然沒有陣營,但是做食物的人卻有。摻合到藍綠裡面,對於美食小吃來說本身就是一種損失。
而跳出政治漩渦,只是做美食,利用美食本身的特色去開拓市場,吸引消費者,總比一時噱頭更具有生命力。
魏姐包心粉圓的發展方向很正確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