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兩件專利拍出50萬元!網絡競拍推動我省專利高效流轉

2020-12-06 江蘇智慧財產權

近日,江蘇省首屆專利拍賣季第二場網絡競拍在江蘇省技術產權交易市場線上平臺持續「開拍」,南京大學的「一種處理雜環化合物廢水的方法」、「一種親水性聚合物微球及其簡易製備方法」2件專利由南京環保產業創新中心有限公司成功拍得,成交額達50萬元。

江蘇省專利拍賣「蘇大智」卡通形象宣傳標誌

● 據了解,「一種處理雜環化合物廢水的方法」發明專利,其處理廢水的方法步驟為:調節廢水pH為弱鹼性,將沉澱的物質去除;上層液廢水通入中間隔有離子交換膜的電解反應器中,廢水在陽極室發生氧化反應,再流到陰極室發生還原反應;將處理後的廢水通入初沉池中,沉澱還原過程中產生的少量絮體物質、揮發水中的餘氯後排入生化池。經本發明處理後,廢水惡臭味被去除,廢水的生物毒性減弱等,廢水的可生化性大大提升。該專利此次拍出24萬元。

● 「一種親水性聚合物微球及其簡易製備方法」發明專利,解決了現有的樹脂合成方法存在步驟繁瑣、條件苛刻產率低等問題。本發明顯著提高了此類聚合物的親水性和比表面積,製備的親水性聚合物微球粒徑均勻,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積,對親水性和疏水性的物質都具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可用於多種環境水體的淨化處理,也可用於對水體中水溶性有機汙染物的富集分離及分析,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該專利此次拍出26萬元。

揚子晚報記者從江蘇省技術產權交易市場獲悉,江蘇省首屆專利拍賣季首場網絡競拍於7月29日開拍,既是江蘇推動專利高效流轉交易的一次積極嘗試,也是江蘇加速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一項重要舉措。來自全省62家高校院所的2329件發明專利進入拍賣季,涉及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先進位造與自動化、新能源與資源環境5大領域,起拍總價達2.38億元。

圖源:視覺中國

截至目前,本屆江蘇省專利網上拍賣共有7件專利完成拍賣,成交額達70.5萬元,另有27件發明專利以協議成交方式達成意向,意向成交金額606.1萬元,正在洽談中的意向專利近70餘項。

來源:通訊員 王冉冉 揚子晚報記者 繆禮延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這些專利能取得中國專利金獎、銀獎?
    此次,江蘇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含有銀杏內酯的製劑及其製備工藝」、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種高透氣量非織造布覆膜濾料、其製備方法及其所用的覆膜裝置」等2項專利榮獲「中國專利金獎」;南京軒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種發酵生產γ-聚穀氨酸的柱式固定化反應器及其工藝」、崑山工研院新型平板顯示技術中心
  • 如何促進人工智慧大數據產業高價值專利培育轉化?聽聽專家怎麼說
    據介紹,拍賣會共對9個智慧財產權包進行了公開拍賣,包括4個發明專利包、5個註冊商標包,共涉及智慧財產權共26項,起拍價由200萬元至400萬元不等。經激烈競逐,整場拍賣會成交總額達2970萬元。其中,專利起拍價總計1400萬元,實際成交金額1610萬元,總溢價率15%;商標起拍價總計1100萬元,實際成交金額1220萬元,總溢價率11%。
  • 南開大學一項發明專利獲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優秀獎
    日前,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公布了《關於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授獎的決定》。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王建友領銜研發的專利「含有保護水流的電去離子方法與裝置」獲本屆中國專利優秀獎。該發明已由蘇州華辰淨化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中領水系統技術有限公司等進行推廣應用,取得經濟效益超1000萬元。該發明技術成果獲天津市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支持,曾作為主要內容獲得了2015年天津市技術發明獎一等獎、2018年天津市專利金獎。
  • 蘭州大學一項專利獲中國專利金獎
    8月31日,記者從蘭州大學獲悉,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關於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授獎的決定》(國知發運字〔2020〕28號),蘭州大學為專利權人、胡斌教授為第一發明人的發明專利「一種腦電與溫度相結合的抑鬱人群判定系統(ZL201610709400.9)」榮獲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金獎
  • 甘肅省專利首次獲中國專利獎金獎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印發《關於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授獎的決定》,甘肅省專利首次獲得中國專利獎金獎。據了解,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共產生專利金獎30項,銀獎58項,優秀獎696項;外觀設計金獎10項,銀獎15項,優秀獎60項。
  • 醫生成了「愛迪生」 我省徵集衛生健康專利成果4500餘項
    1月3日,在中國(浙江)衛生健康科技創新成果對接會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專場上,浙大邵逸夫醫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梁嶽龍成了走在醫學前沿的「發明家」。臨床實踐中原本難以突破的「堵點」,經過醫學團隊攻堅,催生了投入研發、生產的新項目。醫生為什麼要搞發明?長期以來,衛生健康領域科研成果的轉化缺乏政策與平臺支撐,臨床成果面臨發展快但成果少的短板。
  • 蘭州大學一項專利榮獲中國專利金獎
    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關於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授獎的決定》(國知發運字〔2020〕28號),蘭州大學為專利權人、胡斌教授為第一發明人的發明專利「一種腦電與溫度相結合的抑鬱人群判定系統(ZL201610709400.9)」榮獲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金獎
  • 江南大學專利技術作價入股取得突破進展
    近日,江南大學專利轉化領導小組召開會議審議通過江南大學生工學院李江華教授團隊和食品學院趙建新教授團隊兩項專利技術作價入股方案。經成果完成人申請,所在學院、資產管理處和產業技術研究院審核,學校專利轉化領導小組審議同意兩項專利技術的作價入股方案。
  • 專利代理人:名氣不大年薪高達二三十萬
    這個職業就是「專利代理人」,堪稱企業財富的「掘金手」。 目前在我國,專利代理人不足1萬人,我省約有200人,其中八成集中在武漢。去年一年,我省專利申請量突破5萬件,按照每個代理人一年代理 100件專利申請來計算,我省大約需要 500名專利代理人。目前人才缺口相當大。
  • 山西省知識產權局新一代專利檢索分析系統投用
    11月6日,我省新一代專利檢索及分析系統已部署完成並通過整體測試,正式上線啟用。自此,省內的創新主體和專利權人可便捷檢索分析涵蓋103個國家、組織和地區的超過1.5億條專利文獻數據。這是省智慧財產權管理部門持續服務創新主體、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的又一重要進展。
  • 貴州醫科大學向上海慈瑞轉讓CR270與CR271兩項專利成果
    11月24日,記者從貴州醫科大學獲悉,學校已向上海慈瑞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轉讓抗糖尿病及併發症創新藥的成果,兩項專利成果分別是CR270與CR271。成果轉讓籤約儀式。據悉,CR270是抗2型糖尿病一類新藥候選化合物,由貴州醫科大學湯磊教授實驗室設計合成。
  • "專利哥"大學四年獲150多項專利 多項已被推廣
    多項發明已被推廣使用  這兩天,在浙江農林大學論壇上,一個被稱為「專利哥」的學生,成了大家「膜拜」的對象。根據浙江農林大學創新獎勵公示的最新統計,大學四年,「專利哥」僅正式獲得證書的專利就達到150多項,其中包括了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等。
  • 專利戰又來了,OPPO讓專利流氓Fractus再次吃灰
    OPPO、vivo提起專利侵權訴訟,表示了這兩家中國公司侵犯了其無線設備天線技術的中國專利,主要涉及2項中國專利。雖然根據專利法的相關規定,在訴訟時效內,專利權人有權對專利權期限屆滿前發生的侵權行為進行追究,故Fractus以此對OPPO和vivo發起了專利訴訟。但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資料庫中查詢顯示,涉案的專利已經期限屆滿。 為反擊Fractus此次進攻,在2018年9月5日,OPPO對涉案的兩件專利提出了無效申請。
  • 曼徹斯特大學石墨烯專利特點、專利運營分析及與中國合作的思考
    曼徹斯特大學在石墨烯研究領域享有很高的國際聲譽,中國石墨烯產業各方參與者非常重視與曼大石墨烯研究團隊的合作。本文通過對曼徹斯特大學石墨烯專利技術特點、專利運營方式進行分析,提出對雙方合作時中方應注意問題的思考。
  • 堅持專利優先 突出轉化運用導向——2019年福建省專利獎揭曉
    2010年—2015年以及2017年,省專利獎已評選7次,共評選出獲獎專利305項。2019年度專利獎獲獎項目主要來源於福建省的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領域,44項獲獎專利的專利權人和發明人以企業為主,對進一步促進專利成果交易轉化,提升智慧財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和管理水平,服務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起到了積極作用。
  • 蘭州大學1項專利喜獲第21屆中國專利獎金獎
    蘭州大學一項專利名稱為「一種腦電與溫度相結合的抑鬱人群的判定方法「,專利號為」201610709400.9」的發明專利」榮獲中國專利獎金獎。據了解,這是中國專利獎舉辦以來蘭州大學首次獲得「中國專利獎」重在強化智慧財產權創造、保護、運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鼓勵和表彰為技術(設計)創新及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利權人和發明人(設計人)。中國專利獎設:中國專利金獎、中國專利銀獎、中國專利優秀獎,中國外觀設計金獎、中國外觀設計銀獎、中國外觀設計優秀獎。中國專利獎由國家知識產權局於1989年設立,已評選了二十一屆 ,2009年第十一屆起,中國專利獎評選周期將由二年一屆改為一年一屆 。
  • 蘭州大學一項專利榮獲中國專利金獎
    蘭州大學一項專利榮獲中國專利金獎每日甘肅網9月1日訊(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武永明)8月31日,從蘭州大學傳來喜訊,該校胡斌教授為第一發明人的發明專利「一種腦電與溫度相結合的抑鬱人群判定系統」榮獲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金獎,這也是該校首次獲得中國專利金獎。
  • 通訊領域的「愛迪生」:30年270多件專利,推動發明專利產業化
    1977年恢復高考後,他如願成為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學生,並先後獲得學士、在職碩士和博士學位。他於1982年留校任教,任助教、講師、副教授。1989年,蔡亦鋼應邀赴美國阿貢實驗室做訪問學者,從事核反應堆結構流體誘發振動、核反應堆熱流體動力學、核反應堆應力腐蝕破壞及磁懸浮列車動力學方面的科學研究,取得令人矚目的學術成果。
  • 價值5.2億的專利申請曲折路,如何讓專利轉化變得簡單?
    畢玉遂教授帶領團隊研製出用化學方法生產聚氨酯泡沫的發泡技術,達到了不產生含氯氟元素物質的領先技術水平。這一技術實現了重大突破,既有巨大的經濟效益前景,又具備完美的環境效益預期。然而,因為沒有完成專利保護的申請,這一科技成果一直無法實現商業化運營。
  • 東南大學和南京工業大學科技成果精彩亮相馬鞍山!
    為深入推進南京都市圈科創一體化建設,打造南京都市圈城市技術轉移共同體,積極營造良好的技術轉移服務生態,促進區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9月29日,省技術產權交易市場聯合南京市科技局以及南京都市圈相關城市科技主管部門成功舉辦2020年南京都市圈首屆科技成果拍賣季馬鞍山專場路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