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在1869年的夏天,一群衣衫襤褸的人在荒野裡相遇,只見他們手持鐵鎬,錘子,簇擁著笨重而威武的蒸汽列車來到營地。就在這一天,北美太平洋鐵路東西兩線在此地交匯。曾經遠隔萬水千山的,從未謀面的工友在這裡碰面。跨越了落基山脈,北美中部大平原,長達三千公裡的太平洋鐵路終於貫通,轟鳴的蒸汽車頭牽引著長蛇般的車廂,僅僅需要7天,就能橫跨美洲大陸,從西太平洋來到東大西洋!在這奇蹟工程的建設中,中國勞工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我們要說的不僅僅是他們,更是這宏偉的工業奇蹟。
人類與動物最大的區別,就是學會了使用工具,進而有了道德和法律。先有勤勞而勇敢的中國人打通了連接東西方,將東方文化傳播到中亞,甚至黑海的絲綢之路;後有「海上馬車夫」荷蘭人縱橫大洋;然而離我們最近,對我們當今生活產生更加巨大影響的是發源於英國的工業革命,它不僅是生產方式變革,更是世界範圍內的推動生產力進步的巨大革命。在這一進程中,有這麼一個不得不提的名字--詹姆斯·瓦特。
瓦特於十八世紀四十年代出生在英國的一個小漁村,少年時的他家境良好,在父母的幫助下堅持求學,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母親在他還未成年的時候不幸去世,而父親的生意也遭遇失敗。不得已的他只能找了個修理工的活計來維持生活。儘管他遭遇了這般不幸,但是勤奮好學的他始終沒有放棄鑽研和學習,找機會認識了許多當時知名的科學家。一個偶然的機會,瓦特開始了對蒸汽機的研究。在這裡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小故事。瓦塔在做家務的時候,看到火爐上的水燒開了,沸騰的蒸汽把水壺蓋子頂起來,當把壺蓋放回去,一會兒又被頂開了!見到這個情景的瓦特對這個現象著了迷,就這麼一遍又一遍的把壺蓋蓋上去拿下來,想找到其中的奧秘。但是還沒等到他找到原因,就被回家做飯的媽媽教育了一頓。充滿奇思妙想的瓦特自然不會就這麼放棄,經過學習研究,他意識到沸騰的蒸汽裡蘊含著強大的力量。這也為他後來發明蒸汽機奠定了基礎。
蒸汽機的發明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它成為工廠普遍的動力來源,深刻的改變了工人的勞作方式,從根本上改變了生產組織的方式,由此推動了工業革命的到來。從此以後,建立工廠不再依賴煤礦,也不必依賴水流的動能來實現晝夜運轉。蒸汽機的出現為幾乎所有工業革新提供了基礎,大大的解放了勞動力,使得有更多的人力能夠投入到更具價值的研究和崗位。蒸汽機作為動力的火車和輪船相繼問世,交通方式的變革進一步促進了工業文明的蓬勃發展。
然而正如愛迪生一樣,瓦特也並非完美無瑕,為了自己能夠獲得最大的收益,他早早的申請了蒸汽機的專利,而且打壓他人,甚至對更先進的高壓蒸汽技術百般嘲諷。在他人進行蒸汽火車的研究的時候,他不僅不支持,還冷言相譏。然而文明的潮流不會因一個人的阻礙而停止前進。
縱觀瓦特的生平,他對蒸汽機的發明和推廣做出了世人矚目不可磨滅的貢獻,強勁的推動著文明的發展。小時候綠皮蒸汽火車的汽笛聲已經漸漸遠去,八縱八橫的高鐵網絡將遼闊的祖國大地連成一片。蒸汽輪船也已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航空母艦守衛著我國的海洋權益。這一切的開端都繞不開他的名字--瓦特。以為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