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深海裡發現了詭異新物種

2020-11-25 騰訊網

海底一直是讓人類著迷的地方,尤其是人類到目前為止只探索到海底中1%的生物,所以我們根本無法想像,其餘的99%究竟是怎樣的。隨著新技術的發展,科學家已經比以往更加深入地探索海底,今天給你們介紹4種深海中真實存在的詭異生物。

雀尾螳螂蝦

雀尾螳螂蝦生活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溫暖水域,海洋中最迷人的生物之一。它的硬殼滿是鮮紅、靚綠、橘紅和寶藍的色澤,它的前螯上布滿斑點,而它的頭頂上有一副突出的眼睛。但讓雀尾螳螂蝦如此迷人的原因並非它們光彩的外表,而是它們擁有構造最複雜的眼睛。

它們的眼睛就有數以百萬計的感光細胞,所以視力遠比我們好,它們可以感測到比人類多出十倍的顏色,還能看到紫外線和紅外線。最強的是它可以獨立移動任何一隻眼睛,並利用這種特殊視力來躲避捕食者並追蹤它的獵物。但是不要看它們的顏色和驚人的視力就認為它們很可愛,它們在捕獵時是個兇悍的狠角色,它的攻擊速度比眨眼的速度快上50倍,很容易擊穿螃蟹或軟體動物的殼,基本上它的速度比葉問還快,每一次打擊都能產生微弱的閃光,這種散光是由於打擊時局部降低了水的壓力,導致水在極短的速度下達到沸騰的溫度。

皺鰓鯊

這條深海鯊魚看起來不像一般的鯊魚,它完全適應了海底深淵的生活,之所以被稱為皺鰓鯊是因為它的鰓看起來就是一層層皺皺的。它頭部兩側各有6個鰓縫,生物學家認為,它會利用它的感官能力在海底搜尋獵物,一旦找到,它像蛇一樣撲向獵物,它有一個超過200顆的銳利牙齒,專門用來捕捉獵物,而那些可憐的獵物幾乎完全不會有逃脫的機會。不僅如此,它甚至可以吞下跟自己體型一般大的獵物。研究人員仍在對這種不太為人所知的鯊魚進行研究。

大王具足蟲

大王具足蟲看起來就像是從一部恐怖的科幻電影中爬出來,毫無疑問,它是在深海中發現的最奇怪的生物之一。大王具足蟲可以長達40公分,而它會有如此巨大的體型是因為受到了深海巨大現象的影響,這種趨勢會讓位於深海的甲殼類動物比位於淺水域同類動物長得還要大。

它的身體有硬殼保護,而它的硬殼可分為幾個部分,當受到的威脅時,這種動物可以把自己捲成一顆球來保護它脆弱的腹部,就像陸地上的同類一樣,它也有複眼,其複眼有超過4000個獨立小眼,這讓它可以看到非常寬廣的視野,也能對周邊任何快速移動的物體保持高度機敏。深海裡食物其實極其稀少,所以它已經適應進食從上方掉下來的任何東西,它還會以一些行動緩慢的動物為食,例如海參和海綿。然而它也可以長時間不吃東西,在人工圈養的情況下,即使不吃東西也可以存活8周以上。

擬態章魚

這隻章魚1998年在印度尼西亞的海岸被發現,是個真正的偽裝大師。於一般可以偽裝自己融入環境的動物不同,這隻章魚竟然可以改變自己的外貌來模仿許多不同的物種,當它們在開闊的水域遊泳時,它們會身披黑白相間的紋路,同時它是向後的觸手,就像可怕的獅子魚張開它的毒刺一樣。

當它們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時,它們會變成沙質海床的斑駁棕色,把觸手靠攏成樹葉狀,身體沿著沙質海床的輪廓向前匍匐,就像比目魚一樣扭動,因為在這個水域中比目魚數量眾多且又有毒。當受到體型小且地盤意識很強的雀鯛魚攻擊時,它們會把6隻觸手藏在一個洞裡,把剩下的兩隻觸手朝兩邊伸出,身上在換成濃厚的黑色和米黃色條紋,就像一條有毒的條紋海蛇。擬態章魚可以像戲精一樣進行變身,是因為它們的構造中沒有堅硬的元素組成,所以它們100%靈活,能夠把它們柔軟的身體彎曲成任何形狀。

海底的生物讓人嘆為觀止,有許許多多的未知的生物等待我們探索,如果你知道哪些有趣的海底生物分享到下方吧。

相關焦點

  • 美國深海潛水器五千米海底發現未知生物 詭異奇特
    「深海發現」號潛水器潛入到太平洋洋面之下大約4829米的海床之上,並從洋底成功發回光波信號,將暗無天日的洋底世界展現於人類面前。海底世界是未知的世界,很多生物都需要科學家進一步的探索和了解。「深海發現」號發回的圖像和視頻顯示,在夏威夷海岸附近海域的洋底,那裡有各種奇形怪狀的海底地形地貌和怪異的深海生物。
  • 科學家在加拉帕戈斯群島周邊深海發現30個新物種
    外媒稱,厄瓜多加拉帕戈斯國家公園(GNP)管理局近日宣布,一個國際海洋科學家小組在加拉帕戈斯群島周邊的深海中發現了30種新的無脊椎動物。據法新社基多8月17日報導,GNP在一份聲明中說,深海專家們發現了脆弱的珊瑚和海綿群落,包括10種竹珊瑚、4種八放珊瑚、1種海蛇尾、11種海綿,以及4種新的甲殼動物——東方扁蝦。
  • 深海的3種詭異物種,它能變化成各種形態,它有4000雙複眼!
    深海的3種詭異物種,它能變化成各種形態,它有4000雙複眼!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可以探測到的深海領域變得越來越多,科學家在深海當中就發現了以下這幾種非常詭異的物種。首先第1個是大王具足蟲。這種生物是在深海當中發現的,看通過圖片就感覺它像是從科幻電影裡面爬出來的一樣,外形確實非常的恐怖,因為它們的腳非常的多,並且非常的大,最大的體型可以達到40公分左右。
  • 深入大西洋深海處,科學家發現大量新物種,或刷新對外星生命認知
    從目前的探索情況來看,在已知的系外行星中,適宜我們人類居住的星球可能不是很多,前段時間科學家才從4000多顆已知的系外行星中選出了24顆「超宜居」行星。問題是,在這些「超宜居」行星上,生命能夠存活嗎?答案是不知道,因為我們並沒有到達這些外星球,也還沒發現這些外星球的生命跡象。不過,科學家在探索地球時,發現在一些環境極為惡劣的地區存在大量的新物種,可能會刷新我們對外星生命的認知。
  • 在大西洋深海中發現的12個新物種
    新浪科技新聞北京時間1月5日電據外媒報導,目前,科學家通過對大西洋深海(600558,古巴)五年的全面調查研究,發現了12個新物種。他們說,一些海洋苔蘚、軟體動物和珊瑚物種尚未被發現,因為以前沒有對海底環境進行徹底調查。 研究人員警告說,這些新發現的海洋生物可能受到了氣候變化的威脅,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逐漸使海洋酸化,特別是導致珊瑚骨骼被腐蝕。
  • 外媒:科學家在加拉帕戈斯群島周邊深海發現30個新物種
    外媒稱,厄瓜多加拉帕戈斯國家公園(GNP)管理局當地時間周一宣布,一個國際海洋科學家小組在加拉帕戈斯群島周邊的深海中發現了30種新的無脊椎動物。據法新社基多8月17日報導,GNP在一份聲明中說,深海專家們發現了脆弱的珊瑚和海綿群落,包括10種竹珊瑚、4種八放珊瑚、1種海蛇尾、11種海綿,以及4種新的甲殼動物——東方扁蝦。
  • 大西洋發現12支新物種隱藏在深海之中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通過五年間對大西洋深海進行全面勘測研究,發現了12種新物種。他們表示,由於此前海底環境未被深入勘測,一些海苔蘚、軟體動物和珊瑚物種一直沒被發現。研究人員警告稱,這些新發現的海洋生物可能已受到氣候變化的威脅,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使海洋逐漸酸化,尤其導致珊瑚骨骼被腐蝕。
  • 新物種引發生存危機,深海中到底發現了什麼?科學家:必須停止
    看一個星球適不適合生物生存,水是至關重要的條件,,而地球與它們最大的不一樣就是地球上的水都是在地球的表面,適合生物的生存,所以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種多樣的,最近科學家發現了新物種但是卻高興不起來 科學家在六千米的深海中發現了新的生物,但是又指出沒有發現的物種還有非常之多,
  • 外媒:科學家在加拉帕戈斯群島周邊深海發現30個新物種
    參考消息網8月19日報導 外媒稱,厄瓜多加拉帕戈斯國家公園(GNP)管理局當地時間周一宣布,一個國際海洋科學家小組在加拉帕戈斯群島周邊的深海中發現了30種新的無脊椎動物。據法新社基多8月17日報導,GNP在一份聲明中說,深海專家們發現了脆弱的珊瑚和海綿群落,包括10種竹珊瑚、4種八放珊瑚、1種海蛇尾、11種海綿,以及4種新的甲殼動物——東方扁蝦。
  • 海洋所發現深海甲殼動物新物種
    海洋所發現深海甲殼動物新物種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5.11.27 星期五 □青島日報/青報網記者 王 娉    本報訊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深海甲殼動物多樣性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 印尼深海發現奇異新物種 四足琵琶魚海底悠閒漫步
    在這項為期3周的科考探測中,科學家們還發現了圖中這種怪異的動物。它似乎來自科幻電影。科學家們認為,這種動物可能是一種食肉型海綿。科學家們證實,這次科考探測項目發現了40餘種新物種,包括圖中這種罕見的蟹類動物。
  • 科學家在深海裡發現的8種神秘而又怪異的生物
    每年,科學家們發現約18000種人類以前不知道的物種,各種各樣令人奇怪的生物,它們無一例外的都擁有著許多讓人類感到不可思議,甚至著迷的特徵。在所有的科學發現當中,深海生物的發覺尤為不易,而科學家們也的確發現了一些非常神秘的生物。而今天,安迪就將為你介紹,科學家在深海裡發現的8種神秘而又怪異的生物。
  • 墨西哥灣深海發現奇醜怪魚 系鮟鱇魚新物種(圖)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圖中為鮟鱇魚新物種,因為頭頂長有標誌性的附屬肢體。(網頁截圖)國際在線專稿: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6日報導,科學家們日前在墨西哥灣深海中發現怪異鮟鱇魚新物種,其頭頂長有更為怪異的發光組織。
  • 深海山脈發現神奇新物種:琵琶魚刺尖帶毒
    目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科學家們正在海底山脈進行生物多樣性調查。以下是科學家們發現的新奇海底物種。 1. 「黑色魔鬼魚」:琵琶魚 在海面下1000米,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黑色魔鬼魚」:琵琶魚。琵琶魚學名Melanocetus johnsoni,又稱「電光魚」,是一種生活在海洋裡的形狀怪異的魚類。體長一般為45釐米,最長可達2米。體色從褐綠色到灰黑色,各不相同,體表還具有雜色斑點。琵琶魚身體扁平,頭很大,背鰭和胸鰭發達,還有一條馬鞭一樣的長尾。尾根與魚身銜接處長有一排鋒利的刺,刺尖可產生毒液。從魚體的背面俯視,很像一把琵琶,故稱「琵琶魚」。
  • 海洋科學家發現深海熱液區甲殼動物新物種 —新聞—科學網
    發現原深茗荷 記者17日從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獲悉,該所深海甲殼動物多樣性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科研人員在衝繩海槽水深1200多米的熱液區發現了甲殼動物蔓足類1新科1新屬1新種,這在我國尚屬首次。 據介紹,該所沙忠利課題組在中科院海洋先導專項衝繩熱液航次採集的大型生物標本中,發現了形態特徵特別的鎧茗荷標本,其柄部沒有鱗片,頭部具有附板,與鎧茗荷目中現有5科的特徵存在明顯差異,為有柄類向無柄類演化的中間類群。據此,課題組建立了1新科1新屬1新種。「1新科」即原深茗荷科;「1新屬」即原深茗荷屬;「1新種」即發現原深茗荷。該結果已發表在分類學雜誌Zootaxa上。
  • 科學家在深海發現四種新的單細胞生物物種
    科學家在太平洋深處發現了四種新的單細胞生物。科學家發現的巨型阿米巴蟲這四種新的單細胞外生真菌是由英國國家海洋中心、夏威夷大學和瑞士日內瓦大學研究人員發現的。四個新物種是在西克拉裡昂·克裡伯頓地區(western Clarion Clipperton Zone)使用水下無人機發現的,那裡的海底深度超過3英裡。科學家們對2018年採集的標本進行分析,揭示了這些新物種。這項發現發表在《歐洲原生學雜誌》上。
  • 印度洋海溝內,科學家發現新物種,網友:蒼蠅拍?
    海洋裡的生物甚至要比陸地上的還要豐富。因為有技術的限制,人類沒有開始對海洋的完全探索。位於太平洋的馬裡亞納海溝,是目前發現的,最深的海溝。從這裡人類可以達到地球的最深處。對於擁有超強求知慾的人類來說,這種好地方怎麼會放過呢?在幾次的探索中,都能發現一些從未見過的海洋生物。
  • 中科院公布5個深海新物種,地球到底在經歷物種滅絕還是更替?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在8月1號對外公布了5個新發現的海洋物種,目前新發現的物種大多都在此前難以勘測的深海領域,由於技術的突破人類已經探索了海洋95%以上的區域,深海區域的生物有一套特殊而獨立的生態系統,在這些高壓而黑暗的區域中能發現完全有別於其它地方的生物,下面來看看這5個新發現的物種到底是什麼吧。
  • 臺灣菜市場發現鯊魚新物種
    之前人們在農貿市場發現過猴子、蜥蜴的新物種,甚至發現了已經「滅絕」的鳥,現在科學家又在農貿市場發現了新的鯊魚物種。他們搜集了不少角鯊屬(Squalus)鯊魚的信息,發現其中一種是之前不知道的新物種。這種新鯊魚物種被命名為Squalus formosus,現在似乎還沒有標準中文翻譯。如果按學名種加詞 formosus(臺灣的)來翻譯的話,可以叫作「臺灣角鯊」,當然也可以叫「短吻角鯊」(目前並沒有通用中文名,我們只是「試譯」)。它是大約1米長的短吻角鯊。
  • 科學家發現五彩斑斕的深海蠕蟲新物種 在水下「跳舞」並互相廝殺
    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和法國巴黎索邦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周二發表在《ZooKeys》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描述了四種新發現的五彩斑斕的深海鱗片蠕蟲。這些Peinaleopolynoe蠕蟲是在加州蒙特利峽谷數千米的水下發現的。這種蠕蟲P.orphanae實際上是在墨西哥加州灣的Pescadero盆地的一個水下火山熱液噴口附近發現的。研究人員認為,這些蠕蟲身上的五顏六色的硬鱗片是用來在相互戰鬥時保護自己的「盔甲」。在某些情況下,就像P. orphanae蠕蟲一樣,它們身上較厚的、鮮豔的鱗片上有來自其他蠕蟲在攻擊時咬住它們的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