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發現12支新物種隱藏在深海之中

2021-01-07 新浪科技

來源:新浪科技

一種叫做Epizoanthus martinsae的鞘群海葵屬生物生活在海底近400米的黑珊瑚上。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通過五年間對大西洋深海進行全面勘測研究,發現了12種新物種。他們表示,由於此前海底環境未被深入勘測,一些海苔蘚、軟體動物和珊瑚物種一直沒被發現。

研究人員警告稱,這些新發現的海洋生物可能已受到氣候變化的威脅,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使海洋逐漸酸化,尤其導致珊瑚骨骼被腐蝕。參與此項研究的科學家強調稱,現在開始保護這些特殊物種以及它們的棲息環境還為時不晚。

珊瑚是「海底城市」的基礎,為許多物種提供住所和食物。

據悉,大西洋深海勘測任務獲得了一些重要發現:

1、新物種:至少發現12種深海新物種,同時,研究小組還在之前不為人知的深海區域發現大約35個新物種記錄,需要進一步核實。

2、氣候變化:海洋變暖、酸化和食物供應減少,將顯著改變和減少適合深海物種的棲息地。

3、熱液噴口:科學家在亞速爾群島發現一片海底溫泉,熱液區是具有相對高生物生產力的重要區域,在廣闊的深海中孕育著複雜的生物群落。

Antropora gemarita以懸浮在水中的食物顆粒為食。

4、海洋深淵:英國利物浦大學海洋化學家喬治·沃爾夫教授指出,可以這樣說,未來海洋探索的道路仍很長,我們勘測到的月球和火星表面地圖甚至比地球海底地圖更全面。所以無論什麼時候進行深海勘測,你都會發現新物種,它們不僅僅是單個物種,而是長期棲息海底的生態系統。

英國愛丁堡大學默裡·羅伯茨教授負責這項勘測項目,近5年的探索和調查現已揭曉海洋中一些「特殊區域」,並搞清一些神秘生物是如何倖存下來。

羅伯茨解釋稱,我們發現由海綿或者深海珊瑚形成的整體生態群落,它們形成了「深海城市」。它們支持生命存在,所以這裡對於魚類產卵繁殖非常重要。如果這些海底生態環境遭受人類活動破壞,魚類就沒有地方產卵,整個生態系統功能就會逐漸喪失。

水下機器人可以在人類潛人員無法抵達的海域進行探索。

這就像理解雨林是陸地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環境,深海也是如此,有一些重要區域需要保護,最重要的是,它們彼此相互聯繫。

緩慢的洋流

該海洋勘測項目涉及來自大西洋周邊13個國家的研究人員,他們結合了海洋化學、物理以及生物發現,觀察隨著全球氣候變暖以及人類對深海捕撈和礦產開採的增加,海洋環境是如何變化的。

研究人員進行40多次大西洋勘測,全面探索海底環境。

對洋流和海底化石沉積的研究表明,北大西洋主要洋流對氣候變化的反應已急劇減緩。羅伯茨教授稱,該現象的影響十分複雜,但生態系統之間的聯繫可能正在減少,因為洋流是將廣闊深海中不同棲息環境連接在一起的高速公路。

深海黑暗區域

挪威特羅姆瑟大學自然資源經濟學家克萊爾·阿姆斯特朗教授說:「通過勘測深海環境,可使我們理解到人類可能失去什麼,深海是人們眼不見心不煩的區域,我們並未真正意識到人類活動對海洋環境構成怎樣的破壞,以及最終的後果。」

一種名為Microporella funbio的苔蘚蟲在西班牙海岸附近的海底泥火山環境存活。

隨著全球人口驟增、環境汙染加劇,以及深海商業活動的興起,將逐漸填補我們對深海環境的認知。阿姆斯特朗稱,海洋不是無窮不盡的資源,保護和了解海洋環境,是未來非常困難的事情。(葉傾城)

相關焦點

  • 在大西洋深海中發現的12個新物種
    新浪科技新聞北京時間1月5日電據外媒報導,目前,科學家通過對大西洋深海(600558,古巴)五年的全面調查研究,發現了12個新物種。他們說,一些海洋苔蘚、軟體動物和珊瑚物種尚未被發現,因為以前沒有對海底環境進行徹底調查。 研究人員警告說,這些新發現的海洋生物可能受到了氣候變化的威脅,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逐漸使海洋酸化,特別是導致珊瑚骨骼被腐蝕。
  • 深入大西洋深海處,科學家發現大量新物種,或刷新對外星生命認知
    答案是不知道,因為我們並沒有到達這些外星球,也還沒發現這些外星球的生命跡象。不過,科學家在探索地球時,發現在一些環境極為惡劣的地區存在大量的新物種,可能會刷新我們對外星生命的認知。
  • 英研究人員在大西洋發現十種外形奇異新深海動物
    北京時間7月8日消息,據《連線》雜誌報導,英國阿伯丁大學研究人員在大西洋中脊發現了十種潛在新物種,或許會徹底改變我們對大西洋深海生物的認識。
  • 海洋所發現深海甲殼動物新物種
    海洋所發現深海甲殼動物新物種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5.11.27 星期五 □青島日報/青報網記者 王 娉    本報訊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深海甲殼動物多樣性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 8種新發現的奇異深海生物
    遠在太陽的觸角下,在最黑暗的深處,剛剛發現了大量神秘的生物和噩夢般的風景。僅在過去的10年裡,由於海洋生物普查的冒險研究人員,數千種以前未知的物種被從深海中拉了出來。這裡有八個最奇怪的發現。它是唯一在大西洋中脊發現的。
  • 中科院海洋所發現深海刺胞動物紫柳珊瑚科三新物種
    該研究採用經典分類學與分子系統學方法相結合,對採自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與卡羅琳洋脊交聯區4座海山的紫柳珊瑚科進行了系統研究,發現並描述三個新物種:海洋所紫柳珊瑚 Victorgorgia iocasica Li, Zhan & Xu, 2020、簇生紫柳珊瑚 Victorgorgia
  • 亞特蘭蒂斯文明或許還沒消失進化後隱藏於深海,科學家給出答案
    亞特蘭蒂斯,位於歐洲到直布羅陀海峽附近的大西洋之島,傳說中這裡擁有高度文明發展的古老大陸、國家或城邦,與此同時,亞特蘭蒂斯以海洋之神的子民自居,他們對海洋文明有著與生俱來的崇拜,可以說這裡的文明與還有有著密不可分生物淵源。但是早在一萬多年前,亞特蘭蒂斯文明湮沒在一場史前大洪水之中。
  • 海洋所發現深海熱液區甲殼動物新物種
    日前,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深海甲殼動物多樣性研究取得新進展,科研人員在衝繩海槽水深1200多米的熱液區發現了甲殼動物蔓足類1新科1新屬1新種,在我國尚屬首次。  深海物種多樣性是國際研究的熱點,但由於深海樣品採集困難,多樣性研究進展緩慢。在中科院海洋先導專項及國家基金委面上基金等資助下,沙忠利課題組自2014年以來陸續在Zootaxa, Crustaceana,Journal of Natural Histoy 等分類學雜誌上發表8篇關於深海甲殼動物多樣性的SCI文章,已發現深海蔓足類、等足類和十足類等甲殼動物1新科2新屬8新種。
  • 海洋所發現深海刺胞動物紫柳珊瑚科三新種---中國科學院
    海洋所發現深海刺胞動物紫柳珊瑚科三新種 2020-09-24 海洋研究所 【字體:  此前,為慶祝海洋所建所70周年,研究人員將5個深海新物種以海洋所命名。其中,海洋所紫柳珊瑚Victorgorgia iocasica Li,Zhan & Xu,2020是首個發表的新物種,也是迄今首個以海洋所命名的大型生物新物種。該新種名稱由海洋所英文縮寫iocas加拉丁文後綴–ica(意為屬於)構成。
  • 深海區域出現新物種,一次出現30種,它們是地球最古老的居民
    此外,新物種在野生環境中難以被發現,因此如果有科學家或者科考團隊發現新物種,此消息一般會引起轟動。前段時間就有一支水下考察隊伍引起了轟動,他們在深海區域一次性發現了30個新物種,而且經過研究這些新物種已經有比較漫長的歷史了。
  • 墨西哥灣深海發現奇醜怪魚 系鮟鱇魚新物種(圖)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圖中為鮟鱇魚新物種,因為頭頂長有標誌性的附屬肢體。(網頁截圖)國際在線專稿: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6日報導,科學家們日前在墨西哥灣深海中發現怪異鮟鱇魚新物種,其頭頂長有更為怪異的發光組織。
  • 科學家在大西洋海岸發現深海珊瑚礁 85英裡長有數千年歷史
    科學家在大西洋海岸發現深海珊瑚礁 85英裡長有數千年歷史  Emma Chou • 2018-08-27 16:32:44 來源:前瞻網
  • 科研人員發現深海刺胞動物紫柳珊瑚科三新種
    研究人員結合經典分類學與分子系統學方法,系統研究採自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與卡羅琳洋脊交聯區4座海山的紫柳珊瑚科,發現並描述三個新物種,分別是海洋所紫柳珊瑚Victorgorgia iocasicaLi,Zhan & Xu,2020、簇生紫柳珊瑚Victorgorgia
  • 科研人員發現深海刺胞動物紫柳珊瑚科三新種
    研究人員結合經典分類學與分子系統學方法,系統研究採自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與卡羅琳洋脊交聯區4座海山的紫柳珊瑚科,發現並描述三個新物種,分別是海洋所紫柳珊瑚Victorgorgia iocasicaLi,Zhan & Xu,2020、簇生紫柳珊瑚Victorgorgia fasciculataLi, Zhan & Xu,2020和扇形紫柳珊瑚Victorgorgia flabellataLi
  • 科學家在深海裡發現了詭異新物種
    隨著新技術的發展,科學家已經比以往更加深入地探索海底,今天給你們介紹4種深海中真實存在的詭異生物。 雀尾螳螂蝦 雀尾螳螂蝦生活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溫暖水域,海洋中最迷人的生物之一。它的硬殼滿是鮮紅、靚綠、橘紅和寶藍的色澤,它的前螯上布滿斑點,而它的頭頂上有一副突出的眼睛。
  • 印尼深海發現奇異新物種 四足琵琶魚海底悠閒漫步
    在這項為期3周的科考探測中,科學家們還發現了圖中這種怪異的動物。它似乎來自科幻電影。科學家們證實,這次科考探測項目發現了40餘種新物種,包括圖中這種罕見的蟹類動物。在516米深的海底,科學家們發現了這種海百合。一種深海銀鮫。
  • 海洋科學家發現深海熱液區甲殼動物新物種 —新聞—科學網
    發現原深茗荷 記者17日從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獲悉,該所深海甲殼動物多樣性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科研人員在衝繩海槽水深1200多米的熱液區發現了甲殼動物蔓足類1新科1新屬1新種,這在我國尚屬首次。 據介紹,該所沙忠利課題組在中科院海洋先導專項衝繩熱液航次採集的大型生物標本中,發現了形態特徵特別的鎧茗荷標本,其柄部沒有鱗片,頭部具有附板,與鎧茗荷目中現有5科的特徵存在明顯差異,為有柄類向無柄類演化的中間類群。據此,課題組建立了1新科1新屬1新種。「1新科」即原深茗荷科;「1新屬」即原深茗荷屬;「1新種」即發現原深茗荷。該結果已發表在分類學雜誌Zootaxa上。
  • 安徽發現一個新物種,這幾年頻現新物種,說明了哪些問題?
    安徽發現一個物種「鼩鼱」,它是老鼠的一種,近些年每年都會有發現一兩個新物種這樣的情況發生,這樣的情況說明有兩種原因。一種是預示著現在動物的生活環境正在變得越來越好,另一種這是動物,現在說面臨的環境問題越來越惡劣嚴重。
  • 深海山脈發現神奇新物種:琵琶魚刺尖帶毒
    以下是科學家們發現的新奇海底物種。 1. 「黑色魔鬼魚」:琵琶魚 在海面下1000米,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黑色魔鬼魚」:琵琶魚。琵琶魚學名Melanocetus johnsoni,又稱「電光魚」,是一種生活在海洋裡的形狀怪異的魚類。
  • 生物谷盤點2010年公布的新發現物種
    研究論文合著者、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無脊椎動物園館長馬克·西達爾表示:「這種新發現的水蛭生殖器相當小。」鑑於這些因素,編輯將暴君水蛭請上2010年十大最怪異新物種排行榜。2.韓國首次發現有角恐龍物種科學家宣稱,在韓國境內挖掘發現1.03億年前一種三角龍新物種,它的體形近似拉布拉多獵狗,長著縮小比例的三角龍頭冠,尾部呈扇狀。日前,在韓國境內挖掘發現1.03億年前一種三角龍新物種,它的體形近似拉布拉多獵狗,長著縮小比例的三角龍頭冠,尾部呈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