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所發現深海刺胞動物紫柳珊瑚科三新種---中國科學院
海洋所發現深海刺胞動物紫柳珊瑚科三新種 2020-09-24 海洋研究所 【字體:研究人員結合經典分類學與分子系統學方法,系統研究採自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與卡羅琳洋脊交聯區4座海山的紫柳珊瑚科,發現並描述三個新物種,分別是海洋所紫柳珊瑚Victorgorgia iocasica Li,Zhan & Xu,2020、簇生紫柳珊瑚Victorgorgia fasciculata Li, Zhan & Xu,2020和扇形紫柳珊瑚
-
科研人員發現深海刺胞動物紫柳珊瑚科三新種
研究人員結合經典分類學與分子系統學方法,系統研究採自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與卡羅琳洋脊交聯區4座海山的紫柳珊瑚科,發現並描述三個新物種,分別是海洋所紫柳珊瑚Victorgorgia iocasicaLi,Zhan & Xu,2020、簇生紫柳珊瑚Victorgorgia
-
海洋所發現深海刺胞動物紫柳珊瑚科三新種—新聞—科學網
> 海洋所紫柳珊瑚的外部形態 近日,《海洋科學前沿》在線發表了中科院海洋所海洋生物分類與系統演化實驗室最新成果。研究採用經典分類學與分子系統學方法相結合,對採自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與卡羅琳洋脊交聯區4座海山的紫柳珊瑚科進行了系統研究,發現並描述三個新物種:海洋所紫柳珊瑚 Victorgorgia iocasica Li, Zhan & Xu, 2020、簇生紫柳珊瑚 Victorgorgia fasciculata Li, Zhan & Xu, 2020和扇形紫柳珊瑚
-
中科院海洋所發現深海刺胞動物紫柳珊瑚科三新物種
該研究採用經典分類學與分子系統學方法相結合,對採自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與卡羅琳洋脊交聯區4座海山的紫柳珊瑚科進行了系統研究,發現並描述三個新物種:海洋所紫柳珊瑚 Victorgorgia iocasica Li, Zhan & Xu, 2020、簇生紫柳珊瑚 Victorgorgia
-
發現紫柳珊瑚科仨新種
本報訊(記者廖洋 通訊員王敏)近日,《海洋科學前沿》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分類與系統演化實驗室最新成果,該研究採用經典分類學與分子系統學方法,對採自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與卡羅琳洋脊交聯區4座海山的紫柳珊瑚科進行了系統研究,發現並描述了三個新物種:海洋所紫柳珊瑚
-
中科院海洋所發現三個紫柳珊瑚科新物種
該研究採用經典分類學與分子系統學方法相結合,對採自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與卡羅琳洋脊交聯區4座海山的紫柳珊瑚科進行了系統研究,發現並描述三個新物種:海洋所紫柳珊瑚Victorgorgiaiocasica Li, Zhan & Xu, 2020、簇生紫柳珊瑚Victorgorgia fasciculata Li, Zhan & Xu,
-
中科院最新科研進展、科技動態 2020.9.24 星期四
科研進展1、營養與健康所提出小鼠多發性硬化模型的營養幹預方法3、西北研究院在北極黑碳氣溶膠的氣候效應模擬研究中取得進展4、力學所深地頁巖氣原位吸附/解吸研究獲進展5、海洋所發現深海刺胞動物紫柳珊瑚科三新種
-
以「中科院海洋所」命名的5個深海新物種今天揭曉
紀念活動上,海洋所發布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研究所取得的十項重要科技進展,揭曉了以「中科院海洋所」命名的5個深海生物新物種。中國科學院瀋陽分院院長韓恩厚,青島市政協副主席卞建平參加相關活動。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是新中國第一個專門從事海洋科學研究的國立科研機構。70年來,見證了我國海洋科技事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單一學科到系統研究、從「望洋興嘆」到「百舸爭流」的巨大變化。
-
海洋所發布5個以「中科院海洋所」命名的深海新物種
8月1日,在慶祝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成立70周年紀念大會上,現場揭曉了以「中科院海洋所」命名的5個深海生物新物種,分別為海洋所紫柳珊瑚(新種)、海洋所鏢毛鱗蟲(新種)、海洋所三歧海牛(新種)、海洋所異胸蝦(新種)、海洋所長莖海綿(新種)。
-
海洋所長莖海綿、海洋所紫柳珊瑚……中科院海洋所發布5個命名深海...
他勉勵海洋所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奮進、開拓創新,圍繞「三個面向」「四個率先」,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步伐,早日建成國際一流的海洋科研機構和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科學研究中心,為海洋強國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海洋所鏢毛鱗蟲(新種)青島市政協副主席卞建平代表青島市政府向海洋所70華誕表示祝賀。
-
中科院公布5個深海新物種,地球到底在經歷物種滅絕還是更替?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在8月1號對外公布了5個新發現的海洋物種,目前新發現的物種大多都在此前難以勘測的深海領域,由於技術的突破人類已經探索了海洋95%以上的區域,深海區域的生物有一套特殊而獨立的生態系統,在這些高壓而黑暗的區域中能發現完全有別於其它地方的生物,下面來看看這5個新發現的物種到底是什麼吧。
-
孤芳不自賞——獨居深海的金柳珊瑚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研究人員通過深海機器人(無人遙控深潛器)深入到不同的海山環境,發現了生物量極高的深海珊瑚林和海綿場,打破了以往人們對深海無生命跡象的固有認識。浩瀚波濤下原來是一個又一個生機勃勃、光怪陸離的海底花園,而金柳珊瑚可稱得上是這座花園的「花魁」。 金柳珊瑚常固著生活在巖石上,也有少數生長在沙土中。
-
寒武紀「帶羽毛海葵」解繹刺胞動物演化史
中華先光海葵三維復原模型(供圖:李喚珍、歐強)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西北大學及德國卡塞爾大學聯合科研團隊,根據澄江生物群「中華先光海葵」形態細節的新發現,揭露了一種已絕滅的軀體構型 常見的珊瑚、海葵、水螅、水母等生物都屬於刺胞動物。刺胞動物位於地球「動物譜系樹」的根部。
-
中德溯源刺胞動物早期演化史
原標題:中德溯源刺胞動物早期演化史 新華社華盛頓7月31日電 (記者林小春)中國和德國研究人員最新報告說,通過研究中華先光海葵化石標本,他們發現了這種古生物的特殊軀體構型,還原了刺胞動物的早期演化軌跡。
-
5種美麗的刺胞動物
刺胞動物是海洋中最美麗和最空靈的生物之一,包含了世界上所有海洋中的10000多種海洋物種。雖然刺胞動物有不同的形式,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有線蟲囊,也就是用來防禦和捕捉獵物的刺細胞。一些是可移動的,而另一些是無柄的,許多是由珊瑚蟲菌落組成,照顧整個有機體的特定功能。
-
中德學者溯源刺胞動物早期演化史
新華社華盛頓7月31日電(記者林小春)中國和德國研究人員最新報告說,通過研究中華先光海葵化石標本,他們發現了這種古生物的特殊軀體構型,還原了刺胞動物的早期演化軌跡。 刺胞動物門是最原始的多細胞動物類群之一,包括珊瑚、海葵、水螅、水母等,在現代海洋生態系統中佔據重要位置。
-
寒武紀「帶羽毛海葵」解繹刺胞動物演化史—新聞—科學網
,根據澄江生物群「中華先光海葵」形態細節的新發現,揭露了一種已絕滅的軀體構型,並還原了刺胞動物的早期演化軌跡,成為早期生命研究領域的又一項重要成果。 人們常見的珊瑚、海葵、水螅、水母之類的生物,就屬於刺胞動物。其門種類超過10000種,絕大部分為海生肉食動物,通過密布在觸手表面的刺細胞麻痺、掠殺小型生物,在現代海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態位置。一些刺胞動物還享譽世界之最,如澳大利亞箱水母為毒性最大的動物,獅鬃水母為已知個體最長的動物(大於36米),燈塔水母被認為可能是最長壽的動物。
-
寒武紀「帶羽毛海葵」解繹刺胞動物演化史---中國科學院
,根據澄江生物群「中華先光海葵」形態細節的新發現,揭露了一種已絕滅的軀體構型,並還原了刺胞動物的早期演化軌跡,成為早期生命研究領域的又一項重要成果。 常見的珊瑚、海葵、水螅、水母等生物都屬於刺胞動物。刺胞動物位於地球「動物譜系樹」的根部。
-
科學網—寒武紀「帶羽毛海葵」解繹刺胞動物演化史
,根據澄江生物群「中華先光海葵」形態細節的新發現,揭露了一種已絕滅的軀體構型,並還原了刺胞動物的早期演化軌跡,成為早期生命研究領域的又一項重要成果。 常見的珊瑚、海葵、水螅、水母等生物都屬於刺胞動物。刺胞動物位於地球「動物譜系樹」的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