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顯示行業正在經歷深刻變化:以 OLED 為代表的新一代顯示技術已然成熟並加速產業化, OLED 在中小尺寸顯示屏上的應用將於 2017 年開始替代 LCD 技術成為主流,而量子點、 Micro LED 處於產業化的黎明破曉前。中國加速投資面板生產線以承接全球面板產業轉移, 2018 年國內產能將取代韓國成為全球第一, 2020 年全球份額達到 40%。國內產線巨額投資帶來設備需求繁榮, 2018 年迎接設備需求高峰。重點推薦切入 Array/Cell 製程的檢測設備龍頭精測電子( 300567)、受益 OLED 的大族雷射( 002008),建議關注 Module 製程設備供應商聯得裝備、鑫三力(智雲股份)、正業科技。
支撐評級的要點
五大平板顯示技術所需的 FPD 設備存在異同。 在 TFT-LCD、 OLED、QD-LCD、 QLED 和 Micro LED 中,各種顯示技術的工藝差別主要在 Cell製程,而 Array 製程和模組製程基本類似,因此 Array 製程的專業設備基本通用,而 Cell/Module 製程的專用設備因具體顯示技術而異。
OLED 顯示技術已成熟,量子點和 Micro LED 產業化仍需時日。 當前主要應用與在研發的顯示技術包括 TFT-LCD、 OLED、 QD-LCD、 QLED 和Micro LED 五類,其中 TFT-LCD 應用最為廣泛, OLED 已然成熟, QD-LCD快速崛起,而 QLED 技術和 Micro LED 技術產業化仍需時日。
大尺寸仍由 LCD 主導,小尺寸 OLED 迅速替代。 預計 OLED 電視出貨量將從 2016 年 150 萬臺上升至 2022 年 750 萬臺,滲透率上升至 3%,而色彩飽滿、解析度高、耗電低的 OLED 手機滲透率將從 2016 年 13%上升至 2020 年 38%,成為最主流手機顯示技術。
全球面板產業向中國轉移,大陸 OLED 產能高速增長。 近年來國內以高世代 TFT-LCD 面板與 OLED 面板為代表的生產線建設進入高峰。據統計,中國大陸到 2020 年將投產的面板生產線共 18 條,屆時國內面板產能將佔全球 40%,穩居第一。 OLED 方面,中國大陸到 2020 年將投產 13 條 OLED 產線年產能 665 萬平方米,佔全球產能 14.5%。
增量投資存量更新同發力, 2018 年設備需求迎來高峰。 經我們測算,國內在建/規劃產線未來設備需求 2,447.8 億元, 2017 年 3、 4 季度開始顯現單季度需求約 182 億, 2018 年 2、 3 季度達到高峰, 單季度超過 570億。同時,存量 33 條產線更新將於 2018 年放量, 2018-2021 年年均需更新的產能達到 46.6 萬片/月。
Array/Cell 製程開始步入國產化。 TFT-LCD 與 OLED 生產均分為可分為前段 Array、中段 Cell 與後段 Module 三部分,三個製程的設備投入佔比約為 7: 2.5: 0.5。前端、中段設備技術含量高、價值量高基本由美日韓企業壟斷,後端設備國產供應商初具規模市佔率約 20-30%。但精測電子、大族雷射正在引領 Array/Cell 製程的設備國產化。
評級面臨的主要風險
OLED 產能建設受核心設備制約不達預期、 OLED 手機銷售不達預期、國產檢測設備放量不達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