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顯示行業投資報告:Array/Cell製程設備開始進口替代

2020-11-22 中投顧問

  平板顯示行業正在經歷深刻變化:以 OLED 為代表的新一代顯示技術已然成熟並加速產業化, OLED 在中小尺寸顯示屏上的應用將於 2017 年開始替代 LCD 技術成為主流,而量子點、 Micro LED 處於產業化的黎明破曉前。中國加速投資面板生產線以承接全球面板產業轉移, 2018 年國內產能將取代韓國成為全球第一, 2020 年全球份額達到 40%。國內產線巨額投資帶來設備需求繁榮, 2018 年迎接設備需求高峰。重點推薦切入 Array/Cell 製程的檢測設備龍頭精測電子( 300567)、受益 OLED 的大族雷射( 002008),建議關注 Module 製程設備供應商聯得裝備、鑫三力(智雲股份)、正業科技。

  支撐評級的要點

  五大平板顯示技術所需的 FPD 設備存在異同。 在 TFT-LCD、 OLED、QD-LCD、 QLED 和 Micro LED 中,各種顯示技術的工藝差別主要在 Cell製程,而 Array 製程和模組製程基本類似,因此 Array 製程的專業設備基本通用,而 Cell/Module 製程的專用設備因具體顯示技術而異。

  OLED 顯示技術已成熟,量子點和 Micro LED 產業化仍需時日。 當前主要應用與在研發的顯示技術包括 TFT-LCD、 OLED、 QD-LCD、 QLED 和Micro LED 五類,其中 TFT-LCD 應用最為廣泛, OLED 已然成熟, QD-LCD快速崛起,而 QLED 技術和 Micro LED 技術產業化仍需時日。

  大尺寸仍由 LCD 主導,小尺寸 OLED 迅速替代。 預計 OLED 電視出貨量將從 2016 年 150 萬臺上升至 2022 年 750 萬臺,滲透率上升至 3%,而色彩飽滿、解析度高、耗電低的 OLED 手機滲透率將從 2016 年 13%上升至 2020 年 38%,成為最主流手機顯示技術。

  全球面板產業向中國轉移,大陸 OLED 產能高速增長。 近年來國內以高世代 TFT-LCD 面板與 OLED 面板為代表的生產線建設進入高峰。據統計,中國大陸到 2020 年將投產的面板生產線共 18 條,屆時國內面板產能將佔全球 40%,穩居第一。 OLED 方面,中國大陸到 2020 年將投產 13 條 OLED 產線年產能 665 萬平方米,佔全球產能 14.5%。

  增量投資存量更新同發力, 2018 年設備需求迎來高峰。 經我們測算,國內在建/規劃產線未來設備需求 2,447.8 億元, 2017 年 3、 4 季度開始顯現單季度需求約 182 億, 2018 年 2、 3 季度達到高峰, 單季度超過 570億。同時,存量 33 條產線更新將於 2018 年放量, 2018-2021 年年均需更新的產能達到 46.6 萬片/月。

  Array/Cell 製程開始步入國產化。 TFT-LCD 與 OLED 生產均分為可分為前段 Array、中段 Cell 與後段 Module 三部分,三個製程的設備投入佔比約為 7: 2.5: 0.5。前端、中段設備技術含量高、價值量高基本由美日韓企業壟斷,後端設備國產供應商初具規模市佔率約 20-30%。但精測電子、大族雷射正在引領 Array/Cell 製程的設備國產化。

  評級面臨的主要風險

  OLED 產能建設受核心設備制約不達預期、 OLED 手機銷售不達預期、國產檢測設備放量不達預期。

相關焦點

  • 2020年面板設備行業研究報告
    從設備角度:(1)設備是下遊培養的:京東方對整套工藝的理解不斷提升,尋找 國產設備替代已經開始;(2)模組段是最為合適的環節:模組與下遊終端最近,具備 先天的合作基礎(Array 和 Cell 的設備數量和工藝商早已敲定/綁定進口平臺);(3) 檢測是最佳的國產化載體:檢測設備數量彈性很大,離線式可以脫離進口平臺,綁定 性不強;2.2.Array/Cell/Module
  • 機械行業專題報告:從底層邏輯把握製造業投資機會
    4、中美貿易摩擦與疫情加速進口替代,關注高端製造領域的突破。疫情背景下,外資品牌交付能力較弱,而內資品牌具備本土供應鏈優勢,交付能力領先外資。同時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核心供應鏈環節加速進口替代。◆中觀:工業機器人與金屬切削工具機產量數據,顯示製造業設備投資復甦 機器人與工具機作為工業母機,產量增速波動反映了製造業企業資本開支的意願,2020年3月開始工業機器人與金屬切削工具機產量持續回升。
  • 半導體設備行業專題報告:國內需求增長,國產替代進展提速
    如需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一、中芯國際上市,加速設備國產替代進程中芯國際回歸 A 股,國產晶圓製造崛起。2020~2022 年內資晶圓廠每年規劃投資金額均超千億,後續有望加大國產設備、材料、OSAT 鏈條的扶持力度。在國產替代趨勢下,目前產業跟蹤來看代工、封裝、測試以及配套設備、材料已經開始實質性受益,整體實力得到顯著提升。設備廠商國產替代明顯加速。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約 500~600 億美元,大陸佔比持續提高。
  • 半導體設備行業專題報告:刻蝕機走在國產替代前列
    如需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協會(WSTS)的數據顯示,2018 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為 4688 億元,其中集成電路 3633億元;2019 年由於存儲器降價明顯,全球半導體銷售額下滑為 4090 億美元,其中集成電路 3304 億美元。近些年來半導體設備的銷售額與集成電路銷售額的波動大體同步,也體現了行業資本投資存在一定周期性。
  • 80頁重磅深度丨OLED浪潮之巔,設備企業分享產業紅利【產業真聲音...
    核心觀點  OLED裝備投資背景、邏輯與投資建議  背景:自2017年開始,國內面板行業投資進入新階段,以OLED和高世代面板線為主的新型顯示面板投資進入高峰期。  中前段製程設備格局:依賴進口,被海外公司壟斷  LTPS-AMOLED工藝流程融合顯示面板行業的諸多尖端技術,尤其是TFT陣列和Cell成盒兩段工藝,包含眾多複雜工藝,關鍵設備基本由美國、日本、韓國企業所壟斷。
  • 面板設備產業鏈:壁壘高、空間大,檢測設備先行_行業新聞_中小觸摸...
    從設備角度:(1)設備是下遊培養的:京東方對整套工藝的理解不斷提升,尋找 國產設備替代已經開始;(2)模組段是最為合適的環節:模組與下遊終端最近,具備 先天的合作基礎(Array 和 Cell 的設備數量和工藝商早已敲定/綁定進口平臺);(3) 檢測是最佳的國產化載體:檢測設備數量彈性很大,離線式可以脫離進口平臺,綁定 性不強;2.2.Array/Cell
  • 半導體崛起的必由之路——國產替代進口
    半導體設備是半導體產業的基石,其投資總額佔半導體產線總投資的75%,是典型的高壟斷、高技術,高附加值的行業。中國大陸半導體設備需求量約佔全球總量的21%,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半導體設備需求市場。全球半導體設備前五大生產廠商佔據著全部市場65%的份額,而國產半導體設備僅佔據1-2%的市場份額,國產替代進口的潛力巨大。
  • OLED和高世代面板線產業鏈上的OLED面板前中後段製程設備企業
    OLED面板前、中、後段製程相關設備企業。自2017年開始,國內面板行業投資進入新階段,以OLED和高世代面板線為主的新型顯示面板投資進入高峰期。   上遊設備是新型顯示產業爆發的瓶頸,彈性較大,以 Array、Cell和模組段檢測為主線的設備企業迎來了投資機會。
  • 掩膜版行業深度報告:光刻工藝「底片」,國產替代步伐加快
    下遊應用行業:下遊產業快速發展,掩膜版進口替代進程加快在掩膜版下遊應用中,IC 用掩膜版佔比最高為 60%,其次是 LCD 用掩膜版佔比為23%,其次是 OLED、PCB 等應用領域。我國平板顯示行業對掩膜版產品尤其是高世代、高精度掩膜版產品的需求將持續增長。據 IHS 統計測算,中國大陸平板顯示行業掩膜版需求量佔全球比重,已經從 2011 年的 5%上升到 2017 年的 32%。未來隨著相關產業進一步向國內轉移,國內平板顯示行業掩膜版的需求量將持續上升,預計到 2021 年,中國大陸平板顯示行業掩膜版需求量全球佔比將達到 56%。
  • AOI設備在OLED及LCD製程中的應用分析及分類
    在整個平板顯示器件的生產過程中,檢測工序十分重要,遍布在各個環節。平板顯示檢測是平板顯示器件生產各製程中的必備環節,主要在LCD、OLED以及TouchPanel產品等平板顯示器件的生產過程中進行光學、信號、電氣性能等各種功能檢測。
  • 機械行業:大基金二期蓄勢待發 加速半導體設備國產替代
    二、強化半導體設備國產替代邏輯強化半導體設備國產替代邏輯,二期預計加大半導體設備、材料和IC設計投資。大基金一期投資範圍涵蓋集成電路產業上、下遊各個環節,重點在IC製造環節,其中IC製造佔67%,設計佔17%,封測佔10%,裝備材料類佔6%,目前中芯國際14nm先進位程產品和長江存儲64層3DNAND均已實現量產,IC製造投資戰果顯著。
  • 半導體設備行業深度報告:市場再創新高,國產化替代空間廣闊
    在 80 到 90 年代,家用電器的普及以及計算機在商業領域的滲 透推動了行業的成長;90 年代到本世紀初,家用電腦及筆記本電腦的普及帶來了 行業成長的新動力;2013 年到 2018 年,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等消費電子推動了 行業新一輪繁榮,但 2019 年消費電子的驅動已經出現乏力,半導體行業出現了短 暫的回落。新的技術和產品將帶來行業驅動力,半導體行業或將進入上升周期。
  • 半導體設備行業深度報告:國產突破正加速,迎來中長期投資機會
    目前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一期撬動各地方政府總投資約 5000 億元,支持集成電路 各環節發展,其中晶圓製造和封測產線是重點,而二期也已正式開始,預計帶動萬億資本,屆時存儲、先 進位程等晶圓線將繼續重點投入,此外將加大設備材料環節扶持力度。根據現有規劃,2017-2020 年全球 新建晶圓線中約 45%位於中國大陸,與晶圓製造相配套的上下遊環節,本土廠商將迎來替代與發展良機。
  • 3C自動化設備專題報告:賽道差異明顯,注重結構性機會
    其中計算機類主要指電腦、平板電腦一類產品;通信類以智慧型手機為主導;消費類則是指相機、影音設備、 遊戲機以及如今流行的智能穿戴設備等。國產高端設備不斷替代進口,被國內外著名的 PCB 企業認可並訂購使用,如雷射鑽孔機、雷射切割機、數控鑽床、自動雷射成像系統(LDI)、垂直連續電鍍 自動線(VCP)、全自動智能通斷檢測等。國內主營 PCB 專用設備/儀器的代表公司有大族數控、正業科技、 宇宙集團、麥遜電子和大量數控科技。
  • 溼電子化學品行業深度報告:當風輕借力,一舉入高空
    如需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關鍵結論與投資建議我們對溼電子化學品行業進行了梳理,重點分析了國內市場和公司需求變化。溼電子化學品不可或缺,進口替代正當時溼電子化學品是電子行業不可或缺的關鍵性材料 溼電子化學品(Wet Chemicals)為微電子、光電子溼法工藝製程中使用的各種 電子化工材料,是指主體成分純度大於 99.99%,雜質離子和微粒數符合嚴格
  • 實現顯示行業國產替代?河北冠靶科技發布多款濺射靶材新品
    實現顯示行業國產替代?河北冠靶科技發布多款濺射靶材新品 據深圳市平板顯示行業協會報導,會上,深圳市平板顯示行業協會郭灝明秘書長在致辭中表示,隨著中國大陸顯示產業不斷發展,國內靶材行業逐漸進入從追趕者成為挑戰者的局面。冠靶科技堅持自主創新,努力開發自己核心技術,積極實現了中國顯示行業的材料國產化和進口替代。
  • 集成電路產業鏈深度報告:製造、封測、設備、材料
    國產替代:半導體產業國產替代為封測行業帶來機遇。2019 年華為實體名單事件以來,國內 IC 從業者愈加深刻認識到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重要性,無論是集成電 路設計、製造還是封測,都開始著重培養與扶持本土供應企業,轉單趨勢愈加明顯。
  • 面板設備產業鏈:壁壘高、空間大,檢測設備先行
    從設備角度:(1)設備是下遊培養的:京東方對整套工藝的理解不斷提升,尋找 國產設備替代已經開始;(2)模組段是最為合適的環節:模組與下遊終端最近,具備 先天的合作基礎(Array 和 Cell 的設備數量和工藝商早已敲定/綁定進口平臺);(3) 檢測是最佳的國產化載體:檢測設備數量彈性很大,離線式可以脫離進口平臺,綁定 性不強;2.2.Array/Cell
  • AOI檢測設備深度報告::全球競爭格局
    ,2015年半導體檢測市場規模約60億美元,參考半導體設備行業近2-3年累計增速60%左右,可估算全球半導體檢測設備市場規模也在100億美元左右。1、半導體設備行業:正處於高速增長時期,受益半導體行業裝機大年根據SEMI預計,2017年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有望達到559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同比增長36%;2018年有望達到600億美元的規模,同比增長8%。全球半導體設備投資額呈上升趨勢。圖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