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淞 「黑產業」變身「綠產業」
洗水業工業汙水100%得到處理,排放達到國家汙水處理Ⅰ級A標準
華聲在線1月14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永亮 通訊員 黃永立)在株洲市新蘆淞洗水工業園,聚集了8家洗水企業,工業汙水日處理能力達2萬立方米。1月14日,記者在園區排水口看到,汙水經處理後流入楓溪港,清澈透亮。
楓溪港是株洲城區四大內河港之一,曾是一條「臭水溝」。經過整治,現在成了景觀河。這是株洲市蘆淞區探索實行「河長制+洗水產業」模式帶來的變化。
洗水,是製衣中一道工藝流程,因添加化學助劑而造成水汙染。蘆淞區原來散布50多家洗水企業,日排汙水1.5萬立方米,嚴重汙染環境,影響湘江水質。
2020年,株洲市提出「全域Ⅱ類水」目標,創新「河長制+」,推動河長制工作向縱深發展。為解決蘆淞區洗水產業汙染問題,株洲市、蘆淞區兩級河長辦經過調研,決定走「河長制+洗水產業」協同發展路子,在各級河長指導、監督下,創新推行洗水產業「三統一」。即統一平臺,建成湖南省目前唯一的洗水工業園——新蘆淞洗水工業園;統一運營,在園區內興建集中式汙水處理、廢氣處理與供熱供能設施,確保企業廢水、廢氣達到國家排放標準;統一管理,建立政府、行業、園區三級管理服務體系,規範企業生產經營行為。同時,運用政策引導和市場調節,將所有洗水企業整合為8家股份制有限公司,實現洗水行業整體上規模、上檔次。
經過治理,蘆淞區過去被稱為「黑產業」的洗水業變成了「綠產業」。目前,該區洗水業工業汙水100%得到處理,排放達到國家汙水處理Ⅰ級A標準。鵬輝洗漂公司20臺洗水設備高效運轉,牛仔褲洗水後銷往全國各地,並出口德國、荷蘭、義大利等國家和地區。該公司董事長陳志鵬說:「我們已從以往重數量轉變為重質量、重效益,在確保排放達標的前提下,不斷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