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叫做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必修三109頁)
2. 生態系統之所以能維持相對穩定,是由於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
實例:當河流受到輕微的汙染時,能通過物理沉降、化學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汙染,河流中的生物種類和數量不會受到明顯的影響。
實例:在森林中,當害蟲數量增加時,食蟲鳥類由於食物豐富,數量也會增多,這樣,害蟲種群的增長就會受到抑制。這是生物群落內部負反饋調節的實例。(必修三109頁)
實例:一場火過後,森林中種群密度降低;但是由於光照更加充足、土壤中無機養料增多,許多種子萌發後,迅速長成新植株。(必修三110頁)
3.負反饋調節在生態系統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必修三109頁)
4.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不是無限的。當外界幹擾因素的強度超過一定限度時,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會迅速喪失,這樣,生態系統就到了難以恢復的程度。我國西北的黃土高原,就是原有森林生態系統崩潰的鮮明例子!(必修三110頁)
5.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幹擾並使自身的結構與功能保持原狀(不受損害)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穩定性;另一方面是生態系統在受到外界幹擾因素的破壞後恢復到原狀的能力,叫做恢復力穩定性。(必修三110頁)
6. 當草原遭受蝗蟲的採食後,草原植物就會增強其再生能力,儘可能減緩種群數量的下降;當森林遭遇持續的乾旱氣候時,樹木往往擴展根系的分布空間,以保證獲得足夠的水分,維持生態系統正常的功能。這些都反映出生態系統本身對外界幹擾具有一定的抗性。(必修三110頁)
7. 生態系統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後,經過一段時間,可以恢復到原來的狀態,這是由於生態系統具有恢復力穩定性。(必修三111頁)
8.不同生態系統在兩種生態系統穩定性的表現上有著一定的差別。一般來說,生態系統中的組分越多,食物網越複雜,其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強,抵抗力穩定性就越高。
實例:在北極苔原生態系統中,動植物種類稀少,營養結構簡單,其中生產者主要是地衣,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間接地依靠地衣來維持生活。假如地衣受到大面積破壞,整個生態系統就會崩潰。
實例:在熱帶雨林中,動植物種類繁多,營養結構非常複雜,假如其中的某種植食性動物大量減少,它在食物網中的位置還可以由這個營養級的多種生物來代替,整個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仍然能夠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必修三111頁)
9.生態系統在受到不同的幹擾(破壞)後,其恢復速度與恢復時間是不一樣的。
實例:如果河流與土壤被有毒物質輕微汙染,通過自身的淨化作用,可以很快恢復到接近原來的狀態。
實例:如果河流與土壤被有毒物質重度汙染,自身的淨化作用已不足以消除大部分有毒物質,這些河流或土壤的恢復力穩定性就被破壞了。同樣,熱帶雨林在遭到嚴重的砍伐,草原受到極度放牧後,恢復原狀的時間漫長,難度極大!(必修三111頁)
10.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對生態系統幹擾的程度,對生態系統的利用應該適度,不應超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另一方面,對人類利用強度較大的生態系統,應實施相應的物質、能量投入,保證生態系統內部結構與功能的協調。
實例:如果要使單一作物的農田生態系統保持穩定,需要不斷施肥、灌溉,以及控制病蟲害;還可以人工建造「生態屏障」——防護林,有效地防風阻沙,保護該地區的草原和農田。(必修三111頁)
11. 在有限的空間內,依據生態系統原理,將生態系統具有的基本成分進行組織,構建一個人工微生態系統是可能的。要使人工微生態系統正常運轉,在設計時還要考慮系統內不同營養級生物之間的合適比例。(必修三112頁)
12.人工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是有條件的,也可能是短暫的。(必修三112頁)
13.恢復生態的目標是,重建某一區域歷史上曾有的植物和動物群落,使這一區域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恢復到(或接近)受幹擾前的原狀。(必修三113頁)
14.恢復生態學主要利用的是生物群落演替理論,特別強調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與生物的適應性,充分依靠生態系統自身的能力,並輔以有效的人為手段(物質、能量的投入),從而儘快使生態系統從受損的退化狀態恢復到正常的健康狀態。(必修三113頁)
15.生命系統與環境的關係:與一般的非生命系統相比,生命系統的複雜程度高,而且任何生命系統都不能孤立地存在,而是與周圍環境時刻進行著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必修三114頁)
16.生命系統的結構:生命系統儘管結構複雜,但都是由各個組成部分構成的統一整體,組織性強。(必修三114頁)
17.生命系統的功能:和非生命系統相比,生命系統能夠不斷地從外界環境獲取物質和能量,形成新的組織結構,也能不斷地排出物質、散失熱能。細胞、個體,都能形成新的細胞、個體。(必修三114頁)
18.熱泉生態系統:深海中的火山口,熱泉噴出的海水溫度超過300℃,並且富含硫化氫和硫酸鹽。海水中發現大量的硫細菌(自養生物、生產者),它們通過氧化硫化物和還原二氧化碳來製造有機物。在熱泉口周圍還發現多種無脊椎動物(異養生物)。(必修三116頁)
文章都看完了,還不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