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2020-11-25 騰訊網

1.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叫做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必修三109頁)

2. 生態系統之所以能維持相對穩,是由於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

實例:當河流受到輕微的汙染時,能通過物理沉降、化學分解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汙染,河流中的生物種類和數量不會受到明顯的影響。

實例:在森林中,當害蟲數量增加時,食蟲鳥類由於食物豐富,數量也會增多,這樣,害蟲種群的增長就會受到抑制。這是生物群落內部負反饋調節的實例。(必修三109頁)

實例:一場火過後,森林中種群密度降低;但是由於光照更加充足、土壤中無機養料增多,許多種子萌發後,迅速長成新植株。(必修三110頁)

3.負反饋調節在生態系統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必修三109頁)

4.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不是無限的。當外界幹擾因素的強度超過一定限度時,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會迅速喪失,這樣,生態系統就到了難以恢復的程度。我國西北的黃土高原,就是原有森林生態系統崩潰的鮮明例子!(必修三110頁)

5.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幹擾並使自身的結構與功能保持原狀(不受損害)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穩定性;另一方面是生態系統在受到外界幹擾因素的破壞後恢復到原狀的能力,叫做恢復力穩定性。(必修三110頁)

6. 當草原遭受蝗蟲的採食後草原植物就會增強其再生能力,儘可能減緩種群數量的下降;當森林遭遇持續的乾旱氣候時,樹木往往擴展根系的分布空間,以保證獲得足夠的水分維持生態系統正常的功能。這些都反映出生態系統本身對外界幹擾具有一定的抗性。(必修三110頁)

7. 生態系統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後,經過一段時間,以恢復到原來的狀態,這是由於生態系統具有恢復力穩定性。(必修三111頁)

8.不同生態系統兩種生態系統穩定性的表現上有著一定的差別。一般來說,生態系統中的組分越多,食物網越複雜,其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強抵抗力穩定性就越高

實例:在北極苔原生態系統中,動植物種類稀少,營養結構簡單,其中生產者主要是地衣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間接地依靠地衣來維持生活。假如地衣受到大面積破壞,整個生態系統就會崩潰。

實例:在熱帶雨林中,動植物種類繁多,營養結構非常複雜,假如其中的某種植食性動物大量減少,它在食物網中的位置還可以由這個營養級的多種生物來代替,整個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仍然能夠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必修三111頁)

9.生態系統在受到不同的幹擾(破壞)後,其恢復速度復時間不一樣的。

實例:如果河流與土壤被有毒物質輕微汙染,通過自身的淨化作用,可以很快恢復到接近原來的狀態。

實例:如果河流與土壤被有毒物質重度汙染,自身的淨化作用已不足以消除大部分有毒物質,這些河流或土壤的恢復力穩定性被破壞了。同樣,帶雨林在遭到嚴重的砍伐草原受到極度放後,恢復原狀的時間漫長難度極大!(必修三111頁)

10.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對生態系統幹擾的程度,對生態系統的利用應該適度超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另一方面,對人類利用強度較大的生態系統,應實施相應的物質、能量投入保證生態系統內部結構與功能的協調

實例:如果要使單一作物的農田生態系統保持穩定,需要不斷施肥、灌溉,以及控制病蟲害;還可以人工建造「生態屏障」——防護林,有效地防風阻沙,保護該地區的草原和農田。(必修三111頁)

11. 在有限的空間內,依據生態系統原理,將生態系統具有的基本成分進行組織,構建一個人工微生態系統是可能的。要使人工微生態系統正常運轉,在設計時還要考慮系統內不同營養級生物之間的合適比例。(必修三112頁)

12.人工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有條件的也可能是短暫的。(必修三112頁)

13.恢復生態的目標是,重建某一區域歷史上曾有的植物和動物群落,使這一區域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恢復到(或接近)受幹擾前的原狀。(必修三113頁)

14.恢復生態學主要利用的是生物群落演替理論,特別強調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與生物的適應性充分依靠生態系統自身的能力,並輔以有效的人為手段(物質、能量的投入),從而儘快使生態系統從受損的退化狀態恢復到正常的健康狀態。(必修三113頁)

15.生命系統與環境的關係:與一般的非生命系統相比,生命系統的複雜程度高,而且任何生命系統不能孤立地存在,而是與周圍環境時刻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必修三114頁)

16.生命系統的結構:生命系統儘管結構複雜,但都是由各個組成部分構成統一整體,組織性強。(必修三114頁)

17.生命系統的功能:和非生命系統相比,生命系統能不斷從外界環境獲取物質和能量形成新的組織結構,也能不斷地排出物質、散失熱能。細胞、個體,都能形成新的細胞、個體。(必修三114頁)

18.熱泉生態系統:海中的火山口,熱泉噴出的海水溫度超過300℃,並且富含硫化氫和硫酸鹽。海水中發現大量的硫細菌(自養生物、生產者),它們通過氧化硫化物還原二氧化碳製造有機物。在熱泉口周圍還發現多種無脊椎動物(異養生物)。(必修三116頁)

文章都看完了,還不點在看

相關焦點

  • 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與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知識點歸納
    生態系統的類型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 海洋生態系統陸地生態系統 荒漠生態系統 水域生態系統溼地生態系統 淡水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B.
  • 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全局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對於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重大意義。
  • 必修三第五章丨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知識點匯總
    第五節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一、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概念 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 二、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 1、生態系統之所以能維持相對穩定,是由於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
  • 泰安: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原標題:泰安: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新華社播髮長篇通訊肯定學思踐行全會精神泰安做法新華社日前播髮長篇通訊《贏向未來——來自齊魯大地上的學思踐行》,介紹新華社記者行走齊魯大地,觀察山東各界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落實新發展理念
  • 水利部部長鄂竟平在人民日報撰文: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全局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對於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重大意義。
  • 「政策資訊」水利部部長: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鄂竟平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系統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石,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綜合反映了生態系統結構、過程、功能完整性和健康狀態,以及生態系統抵抗幹擾、自我調節、動態平衡的能力。
  • Ecology Letters :內穩性高的生態系統具有較高的生產力和穩定性
    生態系統結構、功能和穩定性是近20年生態學和環境科學研究的焦點。化學計量內穩性(環境或者食物中的養分組成發生變化而生物體維持相應的元素相對不變的一種能力)是生物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適應環境變化的結果,是生理和生化調節的反映。但是,化學計量內穩性與生態系統特性的關係還未見報導。
  • 農業生態系統的特點與生態系統的結構
    一、農業生態系統的特點農業生態系統是由自然生態系統演變而來,並在人類的活動影響下形成的,它是人類馴化了的自然生態系統。因此,農業生態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一樣,也由生物與環境兩大部分組成,但亦有所不同。農業生態系統由於受人類社會活動的影響,它與自然生態系統相比有如下特點1.農業生態系統是人類強烈千預下的開放系統自然生態系統中,生產者生產的有機物質全部留在系統內,許多化學元素在系統內循環平衡,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系統。
  • 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全局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對於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重大意義。
  • 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全局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對於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重大意義。
  • Science:過度捕撈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自1960年代以來,納米比亞離岸的本格拉(Benguela)生態系統經歷了沙丁魚水產業的崩潰以及被海蜇和微生物取代的事件。因為過度捕撈,這種取代已經日益成為一種全球性的問題。根據Anne Utne-Palm及一個國際同僚團隊披露,令人感到好奇的是,在本格拉系統中,一種地方性特有的魚類品種(即帶須的蝦虎魚)在這種情況下變得繁盛起來,並部分地恢復了該生態系統的食物鏈。 在非洲西南岸的本格拉北部的上升流系統曾經是世界上產量最高的海域之一,支持著工業規模的水產業。 然而,過度捕撈加上不好的環境條件驅使了沙丁魚水產業的崩潰,從而極大地改變了該生態系統的結構。
  • 生態中心微生物群落穩定性研究獲進展
    千龍網北京9月30日訊 據中國科學院官網消息,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科院環境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鄧曄研究組,在微生物群落的穩定性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為微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功能關係的理解提供了新見解,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Molecular Ecology上。
  • 森林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
    每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都具有保持、恢復自身結構與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之所以會有這種能力,得益於生態系統對自身的自我調節。比如森林作為一個獨立的生態系統,在發生火災後,雖然會有樹木被燒毀,種群密度降低,但森林土壤中的無機養料會隨之增多,在陽光的充足照射下,許多種子就會順勢萌發,迅速長成新的植株。一個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越複雜,它的抵抗力穩定性越高。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往往與其自我調節能力是成正比的,即抵抗力穩定性越高,自我調節能力越強,反之則越弱。
  • 把握生態系統的完整性 確保生態系統持續向好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全局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對於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重大意義。
  • 商業生態系統與企業生態系統有什麼區別?
    1、二者生態層級不同。商業生態系統建立在企業生態位分離的基礎之上,也就是說,企業生態系統是商業生態系統的前提和基礎,政治經濟學稱:企業生態系統為基礎因子,商業生態系統為上層建築。2、二者組成單元不同。商業生態系統由生產者單元集合、消費者單元集合、分解者單元集合和市場單元集合組成;而生態系統的最小單位至少有一個生產者單元(企業),一個消費者單元,一個分解者單元和一個產品市場單元,一個要素市場單元,一個廢品市場單元。3、二者複雜程度不同。
  • 溼地生態系統的作用
    1、系統的生物多樣性。  由於溼地是陸地與水體的過渡地帶,因此它同時兼具豐富的陸生和水生動植物資源,形成了其它任何單一生態系統都無法比擬的天然基因庫和獨特的生境,特殊的水文、土壤和氣候提供了複雜且完備的動植物群落,它對於保護物種、維持生物多樣性具有難以替代的生態價值。  2、系統的生態脆弱性。
  • 溼地生態系統的特點
    1、系統的生物多樣性。  由於溼地是陸地與水體的過渡地帶,因此它同時兼具豐富的陸生和水生動植物資源,形成了其它任何單一生態系統都無法比擬的天然基因庫和獨特的生境,特殊的水文、土壤和氣候提供了複雜且完備的動植物群落,它對於保護物種、維持生物多樣性具有難以替代的生態價值。  2、系統的生態脆弱性。
  • 《生態系統的結構》教學設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食物網中生物之間的複雜關係,意識到保護生物對生態系統穩定性的重要性。二、教學重難點【重點】闡明食物鏈和食物網的特點以及營養級的概念。【難點】食物網和生態系統穩定性的關係。三、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溫故知新導入,回顧生態系統的結構,從而引出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即食物鏈和食物網。(二)新課展開1.食物鏈自主學習:(1)食物鏈概念: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於吃與被吃的關係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做食物鏈。(2)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生態系統組成成分中哪兩者的關係?
  • 水利工程對生態系統的脅迫(董哲仁)
    河流形態多樣性的降低的後果是嚴重的,它將導致水域生物群落多樣性的降低,使生態系統的健康和穩定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一般認為,生態系統是指一定空間中的生物群落(動物、植物、微生物)與其環境組成的系統,其中各成員藉助能量交換和物質循環形成一個有組織的功能複合體。從大類劃分,生態系統首先是由非生物部分與生物部分組成。
  • 【觀念】商業生態系統
    商業生態系統的特徵是,具有大量的鬆散聯結的參與者,每個參與者都依靠其他的參與者,以取得各自的生存能力和效果。生態系統中的各參與者彼此命運攸關:如果生態系統健康,那麼所有參與者都能夠繁衍生息;如果它不健康,所有參與者都會深受其害。商業生態系統文/胡泳 傳統的產業正在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