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的番薯還未食用,就變得「遍體鱗傷」,布滿蟲洞。近日,家住同安的葉先生撥打本報熱線968820爆料稱,家中番薯上爬滿不知名的「螞蟻」,有時候還會爬上廚房,這讓他很是煩惱,隨後記者展開走訪調查。
「我都六十歲了,種了大半輩子地,也沒見過這種『螞蟻』」,葉先生從竹筐中拿出一個番薯,滿臉憂愁。記者看到,他手中的番薯上,停留著幾隻黑色小蟲,大約5毫米長,頭部有長長的觸角,黑色的尾部有金屬光澤,酷似螞蟻,爬動速度較快。
切開番薯,記者觀察到,番薯的內部已產生很多大小不一的孔洞,有的孔裡還有蠕動的白色蟲子。記者甩了幾下番薯,和小黑蟲一樣,白色蟲子一掉在地上,立馬就蜷縮不動了。
除了這個,竹筐中剩餘的番薯也都不能倖免,不少小黑蟲爬來爬去。葉先生告訴記者,這筐番薯是過年時挖出的,當時還專門留下完好的番薯,六月初剛想拿出來吃,這才發現番薯變了樣。
這些小黑蟲到底是什麼?記者聯繫了廈門市綠化管理中心,病蟲害防治科高級工程師佘震加表示,這種小蟲名叫甘薯小象甲,喜食番薯等旋花科植物,在廈門地區很常見,但對人無害。
佘震加解釋道,成蟲常常產卵在番薯的塊莖內,僅憑肉眼無法辨別,「不過,若家中番薯放置時間過長,幼蟲就會繁殖為成蟲。」
一旦薯塊受害,就會產生異味。因此,佘震加表示,他建議市民在購買番薯後儘快食用,遇上蟲洞較深或氣味較重的番薯,最好不要繼續食用。
對於已經被蟲子侵害的番薯,佘震加告訴記者,市民可採用土埋或火燒的方法,將成蟲及其幼蟲銷毀,避免蟲子亂飛,再次造成損害;對于田地,則需要深翻地,清除掉受害蔓和薯,並採用輪做,避免多年重複同一品種種植。
文/圖 廈門日報記者 陳雅真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