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外來物種,我們通常都會覺得頭疼不已,認為外來物種就一定是不好的,會對我國的生態環境造成負面影響。但其實這是一種「刻板印象」,有不少外來物種對我國也提供了幫助,比如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個物種,來到我們國家後,不僅沒有添亂,還救活過不少人的性命,你知道是什麼嗎?
1.曾幫助中國解決饑荒問題
其實這個物種就是番薯,番薯又別名甘薯或地瓜,屬於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長於地下。番薯原產自南美洲以及大、小安的列斯群島,目前番薯在全球熱帶以及亞熱帶地區都有被廣泛栽培,而中國對於番薯的需求更是數不勝數。番薯是一種生存能力強且非常高產的糧食作物,不僅可以直接用來炒菜煮飯吃,而且番薯還是食品加工、澱粉和酒精製造工業的重要原料,而番薯的根、莖、葉等部分都是比較好的飼料,可以用來餵養家禽。
番薯最早傳入我國的時間是明朝後期,主要是從雲南、廣東、福建三個地區入境,而後得到了廣泛的培育種植。由於番薯的產量極高,因此它也曾成為救人命的重要食物之一,並且得到了「一畝數十石,勝種穀二十倍」的美譽。相傳在十七世紀初的時候,江南發生澇災,百姓民不聊生,五穀皆不豐收,而科學家徐光啟當時因為父親離世正好居住在上海的家中,他得知福建種植的番薯具有高產且易種植生存力強的特點,因此便把這種食物引入到上海,隨後又傳入到了江浙地帶,才徹底解決了這場荒災。
2.我國第四大糧食作物
番薯到了清朝時期,已經成為了非常重要的一種食物,不少地區都是由官方帶領栽培。隨著這種全國範圍內的大力傳播,很快番薯已經在全國都被廣泛種植,並且成為了僅次於稻米、麥子和玉米的第四大糧食作物。另外番薯本身就是一種高營養、高纖維的食物,據科學家分析,光一顆番薯內部的蛋白質含量就是大米的七倍,另外它還富含了大量的微量元素和胺基酸等,可見它渾身是寶。
另外番薯還被當成了中國人口爆炸增長的主要原因,據說在明朝時期,50歲的老秀才陳振龍從菲律賓將番薯苗偷運回中國的,這才使得番薯後來在我國被廣泛普及。據說是在當時,徵服菲律賓的西班牙人常常憂慮糧米不足,於是便在菲律賓引入了一種從南美洲移植過來的植物,這種植物畝產高峰可達4000多斤,低的也有2000多斤,相比於明朝時國內畝產僅有兩三百斤的小麥和水稻來說,這無疑是一種超級農作物。只要能把它帶回國內,無疑能成為拯救人民百姓吃不飽飯的問題。
3.不僅沒添亂,還幫了不少忙
一般的外來物種到了中國,多多少少都會給本國的生態環境添一些亂,而番薯無論是在我們國家還是世界上的其他國家,都從未添過任何的麻煩。不僅如此,在上個世紀我國大部分地區百姓都吃不飽飯的時候,番薯就是家家戶戶救命的糧食,可謂是被當成了寶貝,現在你該知道番薯對我們的用途有多大了吧。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感謝您的閱讀!如果喜歡我們文章的話,就請點個讚和分享吧。另外點擊關注,可以方便您更加快速地找到我們哦,我會一直在這裡等著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