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電動汽車的興起,汽車圈開始流行一句話叫「軟體定義汽車」。但似乎很少有人關注軟體又由誰來定義?工程師?供應商?還是主機廠?這些可能都會影響軟體定義,但在一品君看來最核心的「定義者」應該來自用戶。未來車企能否真正「和用戶在一起」將是決定能走多遠的關鍵。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以用戶為中心」呢?
數位化賦能「用戶思維」
2020年對中國汽車來說可能是一個分水嶺。
這一年,以特斯拉為首的新勢力,股價紛紛逆天超越百年車企寶馬、大眾;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的OTA成為增加用戶黏性的重要手段;以官方APP為陣地的互動社區成為企業和用戶溝通的重要渠道;以線下直營店為延伸的體驗店成為企業的品牌觸點……
這些現象背後,有一個共同的「中心」就是用戶。
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產品經理」式企業高管走向了前臺,架構、平臺、用戶、數據……這些詞彙頻頻出現在發布會的現場。甚至,連高管的頭銜都開始發生了「變化」。
不過,一品君還是發現雖然有些車企雖然嘴上在提「以用戶需求為導向」,但根本上還是遵循「以產品為核心的服務模式」,並非真正打通「用戶-研發-製造-銷售-體驗-產品迭代-回歸用戶」這一閉環。
事實上,作為智能電動時代的汽車,在功能、體驗、使用場景上,與傳統燃油車比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除了基本的出行工具,消費者越來越追求汽車的智能體驗、互聯功能,自動駕駛輔助、人機互動、語音控制、整車OTA,甚至K歌、遊戲、視頻都成為用戶的「興奮點」,這就給蔚來、小鵬、威馬這些以「網際網路思維」入局的新勢力創造了可乘之機。
「我不要我覺得,我要用戶覺得」
作為「傳統」車企來說,難道就沒有機會?當然不是。
智能化、電動化的趨勢已經不可逆轉,傳統企業也都在以用戶思維作為主線,做更深層的產品變革以及相應的組織架構調整。
以領克為例,作為新時代全球高端品牌,對新能源用戶的運營有著自己的思考。領克遵循的「以用戶為中心」可謂真正落實到了用戶用車生活的方方面面。
領克ZERO概念車正是一款基於真正洞察用戶需求打造的高端化、高品質產品,將來承擔著與豪華品牌競爭的重任。例如,ZERO概念車採用了只有在高端轎車或者豪華跑車上才有的無框門結構。不僅如此,ZERO的車門還是電動車門,可以通過車內外的開關實現電動打開和關閉。再比如,針對消費者關心的三電痛點,基於浩瀚架構的ZERO概念車採用新三電理念,實現全球首發NEDC工況下20萬公裡無衰減,200萬公裡長壽命動力電池,並且NEDC續航裡程將超過700公裡。至於智能化時代,用戶膜拜的自動駕駛,浩瀚架構更是從底層上做了全面部署,據稱自動駕駛功能的車輛將於2022年率先在結構道路實現,2025年之前可在開放道路上實現完全自動駕駛。按照這個時間點,吉利實現完全自動駕駛的時間很可能早於特斯拉。
不要以為上面這些數據就是ZERO概念車的「終極目標」。作為一款能全生命周期FOTA的車輛,「交付只是開始」,未來會在用戶的驅動下,不斷進行迭代成長。在領克的「用戶觀」裡,用戶是品牌的參與者、開發者、使用者。領克要讓用戶成為最大的產品經理,驅動品牌可持續創新,這也就意味著領克的成長將「由用戶來定義」。
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銷售公司總經理林傑曾表示:「領克的未來不僅僅是汽車公司,而是要真正成為用戶公司,提供更優良的產品和服務,打造更精彩的出行生活。」
與粉絲「創享」是認真的
領克的用(fen)戶(si)文化絕不是嘴上說說而已,已經以領克01/領克02/領克03為紐帶,搭建了一個「生態圈。」
堪稱創新的是,領克打造了一個官方俱樂部Co:Club,而且粉絲數已經達到100萬規模級,還有品牌專屬社交平臺「Co客領地」,這是一個集分享、體驗社交於一體的平臺,目前入駐「用戶」數量已達261家,舉辦活動累計近千場,不僅豐富了用戶體驗,更推動實現品牌與用戶雙贏。而作為領克和用戶溝通交流的重要陣地,領克APP註冊用戶則已超90萬,月活用戶超45萬人次。
如果說此前的用戶都是「燃油車圈子」,那麼今年北京車展上ZERO概念車亮相以後,領克又開始針對新能源用戶開始深度思考。
「以開放文化,打造以用戶為中心的共創體系,讓用戶充分體驗到『自己的車自己造』,同時激發用戶的『領克主人翁』意識。」林傑表示。
其實,很多車企都羨慕這種「共創體系」,也試圖去推動。但是在傳統燃油車時代,要想快速響應用戶的需求,根據用戶的想法來「定義」一款車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汽車從賣給用戶的那一刻起,只會越來越「老(jiu)」。而誕生在全新SEA浩瀚結構下的ZERO概念車,具備了全生命周期的FOTA能力,這也就為「眾創」提供了升級通道。
據了解,為了與用戶達成更緊密的互動,12月底將開展首屆ZERO全球粉絲創享日。屆時,參與活動的用戶可以搶鮮知曉ZERO概念車的量產進度,互動參與自動駕駛深度解讀等等,還將擁有產品先享體驗等多重驚喜。首屆ZERO全球粉絲創享日粉絲招募已於廣州車展正式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