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共和國的長子、新中國工業的搖籃。經過70年的發展,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2倍,公共財政收入增長273倍,工業增加值增長325倍。一個優勢獨特的東北亞開放門戶、一座人才匯聚的科技創新之城屹立在世人面前。
6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在北京舉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黑龍江專場新聞發布會,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慶偉,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文濤圍繞「新時代黑龍江重振雄風再出發」這一主題講述龍江故事。
在歷時90分鐘的新聞發布會裡,互動頻繁,氣氛活躍,內容充實,給與會者,尤其是中外媒體的記者們留下深刻印象。
「『新時代』標註了黑龍江的歷史方位,『重振雄風』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黑龍江的殷切期望,『再出發』展現了我們推動黑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堅定決心,也體現了我們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效轉化為振興發展的堅定決心。」發布會剛一開始,張慶偉就用這段話作為開場白,向現場記者講述龍江70年的奮鬥歷程。
龍江70年,實現了從「北大荒」到「北大倉」、從「共和國工業搖籃」到「挺起民族工業脊梁」、從「簡單易貨貿易」到「全方位對外合作」、從「全國林木採伐基地」到「祖國北方生態屏障」、從「普遍貧窮」到「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巨變。
提起黑龍江,工業是一個繞不開的詞。當進入記者提問階段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很關心老工業基地的振興,首先舉手問道:黑龍江在推動工業強省建設上有哪些新思路和新舉措?
張慶偉欣然回答說,「我這兒有一個數據,剛剛過去的2018年,全省『老字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了7.6%,利潤增長了6%;『原字號』主營業務收入增長了11.8%,利潤增長了35.7%;『新字號』動能加快形成,食品、農副產品加工業保持10%以上的增長。」言談間充滿信心。
「黑龍江是如何通過改革來破解體制機制障礙、增強發展活力的?」人民日報記者提問說。張慶偉回答道:「要推動高質量發展,改革創新是我們的必由之路。我們堅持把改革作為破解發展難題的『金鑰匙』,抓緊改革『補課』,強化改革攻堅,用改革的辦法來破解體制機制障礙。」他在列舉如何依靠全面深化改革強動力、聚焦重點領域求突破、狠抓關鍵環節改革增活力、探索龍江特色改革促發展的思路和做法後強調,發展無窮期,改革無止境。我們將高舉改革開放的偉大旗幟,大力弘揚改革精神,將改革一抓到底、進行到底,加快構建同市場完全對接、充滿內在活力的體制機制,以改革新突破形成振興發展新優勢。
我省著力釋放綠色發展新優勢,祖國大糧倉正在變身綠色糧倉、綠色廚房。針對新華社記者「把綠色食品和農副產品加工業打造成第一支柱產業,黑龍江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什麼?」的提問,王文濤省長微笑著「亮」出家底。他生動介紹說,黑龍江農產品是中華大糧倉,糧食總產量、商品量、調出量都佔全國第一。同時,水稻、大豆、玉米產量也佔全國第一,黑龍江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此外,黑龍江的綠色食品認證面積佔全國的1/5,有機食品認證面積是650萬畝,佔全國的1/4。接著,他話鋒一轉:「精深加工,我們目前是不夠的,農產品綜合加工轉化率是53.6%,比全國低12個百分點。所以,在精深加工方面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當然,差距也就意味著潛力和空間。」他的話傳遞出一種信心。
在談到下一步怎麼做時,王文濤的回答鏗鏘有力:「主要是從三個方面:一是種得好,這是最基本的。二是產得優。三是賣得俏。」在接下來的詳細解釋中,有目標、有思路、有方法、有信心。這時,張慶偉插話說:「剛才講到的五常大米、響水大米,大米的香味是獨特的,基本上可以跟日本的越光大米達到同樣的味道。10月份,我們要舉辦第二屆國際大米節,包括東南亞大米都會來參展,誰也不知道米是哪兒產的,就是憑著吃來評價。我們搭臺子,歡迎各位到時候去鑑定鑑定,你們是最有發言權的,鑑定好了給我們宣傳宣傳。」書記省長共同為龍江大米搭臺,媒體紛紛點讚。
在今天的會上,作為生態大省的黑龍江,旅遊成為與會人員關注的一個熱點。經濟日報記者提問:「今年全國兩會有媒體報導『北國好風光、盡在黑龍江』,請問,黑龍江在利用這些獨特優勢發展旅遊經濟方面有什麼大的設想?」一句問話,使張慶偉十分高興:「你這個問題提得真好,我們還想推介黑龍江的旅遊。」接著,他請省長王文濤給大家介紹有關情況。
王文濤也很高興:「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我說了,『北國好風光、盡在黑龍江』,重要的話必須重複三遍,今天時間關係我就說一遍。到了黑龍江,剛才講到大森林、大湖泊、大草原、大溼地、大界江,還有大冰雪,非常令人震撼,純自然、純生態、純野趣,我相信大家去了以後就會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在介紹有關情況後,再次誠懇邀請大家:「希望你們到龍江來走走看看。『北國好風光、盡在黑龍江』!」張慶偉高興地說:「我和王文濤省長既是旅遊宣傳員,也是遊客的服務員。另外,也歡迎遊客和媒體監督我們,提出寶貴的意見,這一點非常重要。」。他說:「今天這位記者朋友提的問題,給我們一個機會推介黑龍江,一會兒發布會結束後,我們要聯繫他,邀請他作為我省旅遊的聯絡員。今年去、明年去,冬天去、夏天去,給我們提出意見來。我們是真心想把黑龍江這麼好的資源稟賦和條件給大家分享,和大家來共享。」語氣中透著熱情和真誠。
已是中午,會議還在熱烈進行中。俄通塔斯社記者提問說:「今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中俄元首籤署了兩國關於發展新時代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請問,黑龍江作為對俄合作大省,如何抓住這些機遇進一步對外開放?」
張慶偉熱情作答:「黑龍江和烏蘇里江這兩個大江是中俄界江。我省有25個開放口岸,其中17個是邊境口岸。與俄羅斯開展全方位合作,黑龍江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我們要深入貫徹習近平外交思想,全面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特別要發揮好地方在中俄兩國合作中的突出作用。」接著,他詳細介紹了我省圍繞加強對俄交流合作,推動跨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促進對外經貿合作提質增效、加強對外開放平臺建設等一些具體措施。
當發布會主持人胡凱紅提出「因為時間關係,最後兩個提問」時,一些記者爭先恐後地舉手示意要提問。中新社記者問道:「請問書記、省長,有沒有關於營商環境進一步的介紹,下一步黑龍江將怎麼做,吸引大家去黑龍江投資興業?」
他的問題立刻引來眾人的關注。王文濤會意說:「我相信媒體朋友都非常關注營商環境的問題,我先從兩個關鍵詞說起。第一,『辦事不求人』;第二,『投資必過山海關』,這是今年網上有關黑龍江的兩個熱搜。我為什麼從這兩個關鍵詞說起呢,大家都感覺到,在辦事情方面,很多都要求人,因此,我們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提出來打造『辦事不求人』的營商環境。同時,企業家來了又提出『投資必過山海關』。其實『辦事不求人』『投資必過山海關』指向的都是營商環境,營商環境改善是個大課題。」接著,他介紹了黑龍江如何把「辦事不求人」作為一個小切口,推動營商環境改善的做法,受到與會人員的點頭讚許。
發布會上,張慶偉回答的最後一個問題是香港經濟導報記者關於人才方面的:「一個地區的發展,人才至關重要。黑龍江和東北地區一樣,人口在流失,人才也在南飛。黑龍江在解決人才流失問題、創造拴心留人條件方面,有著怎樣的設想?採取了哪些舉措?」問題直率而犀利。
張慶偉熱情回答說:「因為我們的數據都是公開的,大家都做了一些研究。近幾年,我們省人口自然增長放緩,去年不到千分之六的自然增長,人口外流,人才流失。這確實是個問題。我們正在聚焦發展,黨委政府的工作就是要為年輕人創造在黑龍江發展的機會,這是我們的一個工作目標。省委省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流失增速在放緩,這是第一步的目標,下一步的目標是人口流失、人才外流要由負轉正。」繼而,張慶偉談了解決這一問題具體思路,第一,要聚焦發展打造事業平臺。第二,要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第三,要優化發展環境。第四,要學習借鑑國際經驗。他最後說:「黑龍江緯度高,是高寒地區,冬季漫長寒冷,半年時間在『貓冬』,到10月份後就要『貓冬』了。我們要向國際學習,學習北歐瑞典、挪威等同緯度地區在搭建發展平臺、促進人才流動等方面經驗。我們的工作就是要為年輕人創造良好就業環境和就業機遇,對此我是有信心的,要把人才和發展緊密聯繫起來。我想大家也可以幫我們出出主意,提出一些好的思路和意見,更好服務各類人才。」
問答之間,告訴你一個充滿活力和希望的黑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