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商它世界|蜉蝣:誰說我朝生暮死 我只是貪戀童年

2020-12-07 華商網

  一提到蜉蝣,可能都會把它和「朝生暮死」聯繫在一起,但其實也暴露了你並不了解它。

  蜉蝣有一個在所有昆蟲中獨一無二的特點——亞成蟲階段,一生經歷卵、稚蟲、亞成蟲和成蟲四個時期。成蟲期雖然很短從幾小時到幾天,但稚蟲期卻要從幾個月到一年以上。

  蜉蝣之名的由來

  「蜉蝣」一詞最早出現於《詩經·國風·曹》中的《蜉蝣》詩(可能作於曹昭公在位年間)。其詩云:

  (序)《蜉蝣》,刺奢也。昭公國小而迫,無法自守。好奢而任小人,將無所歸依焉。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歸處?

  蜉蝣之翼,採採衣服。心之憂矣,於我歸息?

  蜉蝣掘閱,麻衣如雪。心之憂矣,於我歸說?

  還有著名的《赤壁賦》中的這一句:「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應該是最早向人們傳遞「朝生暮死」的科普知識了。

  另外,蜉蝣科(Ephemeridae)的英文註解中,和ephemeral(短暫的)的拼寫差不多,它們來自同一個古希臘語詞源,意為「只持續一天的時間」。從這裡也可以看出,蜉蝣朝生暮死是世界各地的人通過觀察達成的共識,但其實並不準確。

  蜉蝣起源於石炭紀,距今至少已有2億年的歷史,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蟲。主要分布在熱帶至溫帶,全世界已知約30~50種,我國已知約36種。

  童年相比成年長很多

  蜉蝣一生要經歷卵、稚蟲、亞成蟲和成蟲四個時期。蜉蝣交配後,將卵產在水中,一段時間後孵化成稚蟲。稚蟲期數月至1年或1年以上,最長可蟄伏3年。蛻皮20~24次,多者可達40次,成熟稚蟲可見1~2對變黑的翅芽。稚蟲長年生活在水下,主要在淡水湖或溪流中,以肉食為主,也吃水中藻類。

  比起弱不禁風的成年形態,蜉蝣的稚蟲簡直異常強大,它不光有結實的身軀和有力的大腿,可以在水下挖掘,還長有巨大的獠牙,善於捕捉孑孓(蚊子幼蟲),堪稱水生世界的螻蛄,能利用結實的腿腳和長牙在水底挖掘出四通八達的隧道。在湍急的河流中,也能牢牢抓住石頭,在河底行進。

  蜉蝣稚蟲有兩種比較特化的體制:扁平型和魚型。扁平型長著一張扁臉,非常容易辨認,喜歡在激流中的石頭表面活動,強有力的足可以牢牢抓住石頭不讓自己被衝走。魚型則是遊泳健將,可以像魚兒一樣在水流中輕快地穿梭;前腿長長的剛毛構成了一個濾網,告訴我們它是濾食動物。

  獨一無二的「原變態」

  不同於其他完全變態昆蟲的生長階段,蜉蝣沒有化蛹的過程,而有一個特別的亞成蟲期。當蜉蝣的幼蟲生長到半成熟期時,胸部背面會長出發達的翅芽,但此時,它們的足、尾須等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因此,被稱為亞成蟲。蜉蝣變為亞成蟲後還要蛻皮成為成蟲,而亞成蟲形似成蟲,但體表、翅、足具微毛,色暗,翅不透明或半透明,前足和尾須短,不如成蟲活躍,這種特殊的發育過程被稱為「原變態」。

  亞成蟲出水後停留在水域附近的植物或石塊上,再經過幾分鐘或24小時左右完成蛻皮,最終成為成蟲。不過褶緣蜉科很特殊,它們沒有成體,交配和繁殖都在亞成體階段完成。

  春夏兩季,從午後至傍晚,常有成群的雄蟲進行「婚飛」,雌蟲獨自飛入群中與雄蟲配對。產卵於水中。卵微小,橢圓形,有各種顏色,表面有絡紋,具黏性,可附著在水底的碎片上。

  亞成蟲及成蟲都不進食,壽命極短,只能存活數小時,多則10天,它們幾乎將所有的精力都用於交配,故有「朝生暮死」之說。

  重要的生態指示物種

  地球上除了南北兩極,都可找到蜉蝣的身影,它們對缺氧和酸性環境非常敏感,因此一個地區的蜉蝣數量可以作為衡量這個地區環境汙染的標尺。除了熱帶,溫帶淡水中,蜉蝣的種類和數量也非常多。如果水域蜉蝣數量多,則表明該區域生態環境良好,充滿生機;反之,則說明環境存在危機。目前河流汙染及大量小水電站的建設,造成的溪流水量變小、流速變緩、含氧量降低、泥沙淤積等,都是對蜉蝣種群和多樣性最大的威脅。劉婷/文


來源:

華商網-華商報

編輯:胡澤鵬

相關焦點

  • 蜉蝣:你們只知我朝生暮死,而我只管吃香喝辣
    圖片:Richard Bartz / wikimedia朝生暮死的五月飛蟲紅斑蜉(Ephemera rufamaculata)屬於蜉蝣目蜉蝣科蜉蝣屬——這一串不加修飾「蜉蝣」告訴你,它是一種比較典型的蜉蝣;紅斑蜉所在的蜉蝣屬(Ephemera)即是蜉蝣科(Ephemeridae)的模式屬。
  • 仲夏六月,蜉蝣炫舞!朝生暮死,美得驚心動魄
    傳說中,它們不飲不食,朝生暮死,它們在飛舞中完成交配,然後安然墜落水中,覆水上,逐流隨波而去。「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蜉蝣之翼,採採衣服。蜉蝣掘閱,麻衣如雪。」仲夏六月,蜉蝣炫舞,朝生暮死,美得驚心動魄!蜉蝣之美蜉蝣的身體是纖弱的。纖細脆弱到近乎是透明的,似乎輕輕一點,就會化為飛灰。
  • 蜉蝣——「朝生暮死」、為愛起舞的精靈
    自古以來,蜉蝣這美麗而又獨特的昆蟲一直是文人騷客們詠 懷的對象,最早的莫過於《詩 經·國風·曹》中的「蜉蝣之 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 歸處?蜉蝣之翼,採採衣服。心 之憂矣,於我歸息?」現代人更是 感慨萬千地道出一句:「蜉蝣 三年的潛伏,只是為了三小時的怒放」。
  • 古詩說「蜉蝣朝生而暮死」,蜉蝣壽命真是那麼短嗎?
    說到蜉蝣的壽命,你可能會長嘆一口氣,惋惜道:「朝生暮死,典型的英年早逝啊。」我們大多數人並不是真的知道關於蜉蝣的生物知識,只是憑藉著廣為人知的詩句主觀給蜉蝣貼上了短壽的標籤,蜉蝣真的像詩裡寫的那麼短命嗎?
  • 蜉蝣:我明明很長壽,咋就成了人們口中的短命鬼?
    說起蜉蝣,雖然很多吃瓜群眾可能都不知道它長什麼樣,但都知道它是一種蟲子,夏季在公路的路燈下經常可以見到。而對蜉蝣,估計很多人都會想起一個詞形容它:朝生暮死。「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蘇東坡就用它來形容人生的短暫與渺小。但是蜉蝣卻對此表示抗議:我明明很長壽,咋就成了短命鬼?
  • 《百妖譜》:世有一蜉蝣,朝生暮死,卻最是嚮往人間
    而蜉蝣沒有這個假如,因為它朝生暮死,它的生命長度也就僅有一天。有人生而優越,也便有人生而卑微。有人活著是一種享受,而有人生來便要遭受許多痛苦。《百妖譜》蜉蝣篇,便有一個生而悲慘的狼人,天生跛腿,舉家遷移時被拋棄。一個人謀生,卻總是被騙,絕望之下想要了卻此生。
  • 天地一蜉蝣:她用朝生暮死來告訴他,生命的意義
    此篇章名為《蜉蝣》,誰是蜉蝣?眾生皆是。狼人更為不幸,跨越兩個世界的鴻溝,無論哪方面都是巨大的障礙。選擇放棄時,是他徹底地投身河中。用她的笑容和好奇,對世界的熱愛,將狼人從前在熟悉不過的街市、風景,都變得生動有趣。一切都在慢慢變好,只不過,狼人儘管有著內心的震撼鬆動,卻還沒有向前踏出一步。救贖也是她,自然推動他向前的也是她。
  • 百妖譜朝生暮死皆蜉蝣,「春花」竟允許「狼人」思念「小三」一生
    曇花一現,浮遊一生細小蜉蝣在空中振翅飛舞,盡情展示著它華美的衣服。嘆其生短促我心湧滿憂鬱,我人生的歸宿將棲落何處?世有一蟲,幼時隱於水下,成蟲後出水,朝生暮死,稱蜉蝣。蜉蝣得日月精華,機緣造化,可成妖,貌韶秀,性慧黠,曉萬事。蜉蝣命絕時,其身化光浮於妖變之地,通妖力者可觀之。
  • 《百妖譜》:朝生暮死稱蜉蝣,短暫的時間也可以做有意義的事
    蜉蝣一種渺小而且生命周期很短的生物,卻又生生不息的存在於這個世界上,古文裡的「蜉蝣」向來都是「小」與「短」的代名詞。若是將蜉蝣擬人化,在我們眼中,這短暫的一生將是他們永遠的悲哀,但在蜉蝣自己的心中,他們所度過的依然是完整的一生。
  • 百妖譜:蜉蝣成蟲朝生暮死,救一人愛一人度一日活一生足矣
    世有一蟲,幼時隱於水下成蟲後出水,朝生暮死,稱蜉蝣。蜉蝣得日月之精華,機緣造化,可成妖。貌韶秀,性慧黠,曉萬事。蜉蝣命絕時,其身化光浮於妖變之地通妖力者可觀之。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歸處;蜉蝣之翼,採採衣服,心之憂矣,於我歸息。蜉蝣三年成蟲,成蟲後不飲不食,一生壽命極短,常常被人比喻成愛情,蜉蝣不知白天與黑夜,在黎明或黃昏死去,就像愛情,短暫而美好,只在一瞬間。白狼受夠世間炎寒,拘束於世,食不果腹,欲輕生於河畔。機緣造化也就在這一刻成就了蜉蝣,也改變了白狼。
  • 浮生一日,蜉蝣一世:神奇物種僅有一天的壽命
    曇花一現的生命精彩朝生暮死蜉蝣是生長於水澤地帶,幼蟲期是在水下度過的,大約兩到三年的時間。化為成蟲後不飲不食,在空中飛舞交配,一般都是朝生暮死。它有一對相對其身體而言顯得很大、完全是透明的翅膀,還有兩條長長的尾須。而且,蜉蝣喜歡在日落時分成群飛舞,繁殖盛時,死後墜落地面,能積成一厚層。神秘色彩2013年8月25日夜間,匈牙利多瑙河沿岸突現數百萬隻蜉蝣飛蟲。瀰漫在空氣中的飛蟲要麼黏在行人的臉上,要麼爬滿車身。第二天清晨,只見地面上布滿雄性蜉蝣飛蟲的屍體,而其餘的則在一夜之間消失不見。
  • 搖搖晃晃兩億年,「長大」只能活一天,朝生暮死說的就是它
    世界上除了人類之外,還生活著許多的動植物,這些動植物和人類一起構成了整個生物圈,生物圈當中這些生物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存在性。正是因為有它們的存在,所以才能更好的維持生態圈的平衡。其實有很多的生物,若是你們走近它,會發現其實也是非常有趣的。
  • 「寄蜉蝣於天地」的「蜉蝣」,原來長這樣
    蜉蝣,是昆蟲綱蜉蝣目昆蟲的總稱,世界約有2000種蜉蝣。
  • 關於大蚌、蟬和蜉蝣的介紹
    大家好,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科學界扛把子,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關於大蚌、蟬和蜉蝣的介紹。大蚌不一定會長出大珍珠珍珠,是責重的裝飾品,也是重要的藥材。誰都知道,珍珠產自那些生活在海裡和淡水裡的貝類。那麼,是不是大蚌一定會長出大珍珠來呢?當然不是。
  • 世問千尋|《蜉蝣一日,浮生一世》
    蜉蝣一日,浮生一世昨夜,我見到了一隻碩大的蜉蝣,它穿過一片宛若星空的湖向我緩緩飄來,我望向它那雙好似黑曜石的眼睛,如明鏡般倒映著整個世界,我還未來得及說什麼,它便先我一步開口,用著我能聽懂的語言說道:現在正值萬物復甦,你卻躲在世界一隅,屋內一角苟且偷生,過一日算一日,真是不知廉恥嗎
  • 華晨宇的經典歌曲《蜉蝣》,生命有多脆弱就有多堅韌
    《蜉蝣》這首歌可以稱得上是華晨宇的經典代表作之一,由華晨宇親自作曲,專輯《異類》中的一首歌曲,是一首極具藝術氣息的創作,該歌曲獲得亞洲新歌榜年度盛典「年度十大金曲獎」,這首歌也在2018年的9月8日和9月9日,在中國最大的體育場鳥巢舉辦的火星演唱會上飛行演唱。
  • 百妖譜蜉蝣篇:蜉蝣用一日的壽命,讓狼妖覺得「人間值得」
    「世有一蟲,幼時隱於水下,成蟲後出水,朝生暮死,稱浮遊。」身為狼人的他因是跛腳,而被家族遺棄,自生自滅,全憑造化。但他還是想活著。那時的他還不懂人間的險惡。為了討生活,他盡心盡力的為人打工,卻被那戶人家以偷東西為由,掃地出門。這只是那戶人家因不想付工錢而捏造的謊話罷了。
  •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知道「蜉蝣」是什麼嗎
    墨客筆下對蜉蝣的偏愛,除了源自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畫面,更重要的是,成蟲蜉蝣生命極其短暫,短到略顯悲情的「朝生暮死」。相比於鳴蟬還有一夏時光,成年蜉蝣只能存活短則幾個小時,多至幾天,僅此而已。這段時間它們不飲不食,所唯一專注的就是尋找配偶、交配、產卵,等到產下後代之時,它們的一生也就宣告畫上句號。
  • 為何有人說「我的童年不是喜羊羊」,喜羊羊真的只是00後的童年嗎
    也許還能想起來以前翻遍所有臺就為了看一集喜羊羊的喜悅,是童年太簡單了,現在才會這麼複雜,有的人可真是長大了,不再喜歡它了,還要給予它一記重擊,牆倒眾人推,不覺得過分嗎?「我的童年不是喜羊羊真是太好了」,這句話在我看來非常扎眼,看到就難受,長大真是太殘忍了,可以肆無忌憚的傷害別人,中傷別人了。
  • 百妖譜之蜉蝣:如果只剩一天的壽命,你想做些什麼?
    當然了,依舊很喜歡周末,只是寧願在床上躺屍,也不想出門。今天無聊之餘,想到百妖譜更新了。上一周的一半看的雲裡霧裡,只覺得莫名其妙。看完下半部分後,才知道了蜉蝣這一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世有一蟲,壽極短,朝生暮死,稱蜉蝣。而萬物生滅,有清靈之氣不散,結群遊走,依靈山,傍秀水,得日月精華,機緣造化,可成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