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一日,蜉蝣一世:神奇物種僅有一天的壽命

2020-12-05 非典型性工科男

曇花一現的生命精彩

朝生暮死

蜉蝣是生長於水澤地帶,幼蟲期是在水下度過的,大約兩到三年的時間。化為成蟲後不飲不食,在空中飛舞交配,一般都是朝生暮死。它有一對相對其身體而言顯得很大、完全是透明的翅膀,還有兩條長長的尾須。而且,蜉蝣喜歡在日落時分成群飛舞,繁殖盛時,死後墜落地面,能積成一厚層。

神秘色彩

2013年8月25日夜間,匈牙利多瑙河沿岸突現數百萬隻蜉蝣飛蟲。瀰漫在空氣中的飛蟲要麼黏在行人的臉上,要麼爬滿車身。第二天清晨,只見地面上布滿雄性蜉蝣飛蟲的屍體,而其餘的則在一夜之間消失不見。

蘇軾的感慨

大文豪蘇軾曾在《前赤壁賦》中寫道: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藉此來感嘆自己生命的短暫,以及人的渺小。可以說敏感的詩人借這朝生暮死的小蟲寫出了脆弱的人生在消亡前的短暫美麗和對於終須面臨的消亡的困惑。

詩經的抒懷

《國風·曹風·蜉蝣》出自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是一首自我嘆息生命短暫、光陰易逝的詩,借蜉蝣這種朝生暮死的小蟲寫出了脆弱的人生在消亡前的短暫美麗和對於終須面臨的消亡的困惑:「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歸處。蜉蝣之翼,採採衣服。心之憂矣,於我歸息。蜉蝣掘閱,麻衣如雪。心之憂矣,於我歸說。」

相關焦點

  • 《純黑的噩夢》「浮生一日,蜉蝣一世」,再見,庫拉索!
    和孩子們相處的一天,抵過她在黑衣組織的一世。庫拉索內心的那一片黑暗被抹去了,「比起之前的自己,做現在的自己感覺要好多了。」庫拉索重啟人生的時間很短暫,白天至晚上而已。所謂「浮生一日,浮遊一世」,在這短短的一天新生中,庫拉索帶著與生俱來的使命感,活出了最絢麗的光彩。庫拉索的到來,送給了孩子們這個世界的一份溫存,孩子們也饋贈了她一份禮物——回憶。很遺憾,庫拉索最終還是離去了。
  • 《地球:神奇的一天》導演:自然紀錄片最好的時代
    前天下午,自然紀錄片《地球:神奇的一天》在京舉行首映禮,作為影片的聯合導演,曾獲艾美獎最佳紀錄片獎的範立欣發出如此感慨。   2007年,BBC的紀錄片《地球》曾經風靡全球,10年後,原班人馬聯手中方團隊推出續作《地球:神奇的一天》。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範立欣有些興奮地說:「這可能是自然紀錄電影最好的時代。」
  • BBC聯手中國打造《地球:神奇的一天》 看動物為愛而生
    8月即將登陸院線的自然紀錄片《地球:神奇的一天》,就是這樣一臺時空顯微鏡。2007年,BBC紀錄片《地球》風靡全球,10年後,原班人馬歸來,聯手中方團隊推出《地球:神奇的一天》。這部由BBC地球影業和SMG尚世影業聯合出品的自然紀錄片,邀請艾美獎最佳紀錄片獲獎者範立欣擔任中方導演,著名作家嚴歌苓執掌中文旁白編劇,影星成龍擔任配音。
  • 《地球:神奇的一天》四大看點 嚴歌苓手寫祝福
    作為經典自然電影《地球》的官方續集,影片以完整的一天為時間線索,伴隨著太陽的軌跡,帶領觀眾跨越全球,上山下海,見證諸多動物生機勃勃又極具冒險精神和趣味性的生活故事,盡情展現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而在上映之際,片方曝光企鵝、樹懶、蜂鳥三段正片片段,影片編劇、著名小說家嚴歌苓為影片手寫寄語,呼籲觀眾在看完影片後能夠「懂得動物,尊重動物,保護動物,做平等的地球公民!」
  • 《地球:神奇的一天》上映 四大亮點解讀BBC大作
    作為經典自然電影《地球》的官方續集,影片由BBC地球影業、SMG尚世影業聯合出品,以完整的一天為時間線索,伴隨著太陽的軌跡,帶領觀眾跨越全球,上山下海,見證諸多動物生機勃勃又極具冒險精神和趣味性的生活故事,盡情展現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
  • 《地球:神奇的一天》編劇嚴歌苓手寫寄語送祝福
    影片之前在全國各地的百餘場點映收穫好評如潮,獨具特色的四大看點讓《地球:神奇的一天》成為2017年暑期檔最適合家庭觀影的新片。 觀:  38個珍稀物種私密生活登陸大銀幕 場面震撼熊貓、白頭葉猴、樹懶、海鬣蜥、獨角鯨、蜂鳥、長頸鹿……來自高山、海洋、熱帶雨林、非洲草原的神奇物種在一天之中陸續登場,其中有諸多私密鏡頭均為首度登陸大銀幕。
  • 《地球:神奇的一天》開畫 四大亮點解讀BBC年度大作(2/4)
    8月11日,年度最受期待的自然影片《地球:神奇的一天》領先全球正式登陸中國大銀幕。作為經典自然電影《地球》的官方續集,影片由BBC地球影業、SMG尚世影業聯合出品,以完整的一天為時間線索,伴隨著太陽的軌跡,帶領觀眾跨越全球,上山下海,見證諸多動物生機勃勃又極具冒險精神和趣味性的生活故事,盡情展現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
  • 《地球:神奇的一天》開畫 四大亮點解讀BBC年度大作(3/4)
    8月11日,年度最受期待的自然影片《地球:神奇的一天》領先全球正式登陸中國大銀幕。作為經典自然電影《地球》的官方續集,影片由BBC地球影業、SMG尚世影業聯合出品,以完整的一天為時間線索,伴隨著太陽的軌跡,帶領觀眾跨越全球,上山下海,見證諸多動物生機勃勃又極具冒險精神和趣味性的生活故事,盡情展現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
  • 《地球:神奇的一天》中方導演:注入中國傳統文化
    繼中美電影協議之後,中英也籤訂了電影合拍協議,協議籤訂後的第一部中英合拍片,是BBC(英國廣播公司)的著名紀錄片《地球》的續集——《地球:神奇的一天》,影片將於8月11日全國公映。參與《地球:神奇的一天》的中方主要團隊成員,包括中文版配音成龍、中文版編劇嚴歌苓,以及聯合導演範立欣。
  • 百妖譜之蜉蝣:如果只剩一天的壽命,你想做些什麼?
    看完下半部分後,才知道了蜉蝣這一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世有一蟲,壽極短,朝生暮死,稱蜉蝣。而萬物生滅,有清靈之氣不散,結群遊走,依靈山,傍秀水,得日月精華,機緣造化,可成妖。只有一日生命的蜉蝣,對生活充滿好奇和熱情,而與人類同壽的狼人,卻在經歷種種磨難打擊之後,對生活失去熱情,一心尋死。
  • 揭秘「神奇的一天」 專訪BBC《地球》續作主創
    》主創專訪1905電影網專稿  歷時142個拍攝日,跨越全球22個國家,篩選素材數據記錄達12300張DVD,歷經三年製作,收錄了熊貓、白頭葉猴、樹懶、海鬣蜥、獨角鯨等38個珍稀物種……這是8月11日登陸內地院線的電影《地球:神奇的一天》。
  • 浮生一日,蜉蝣一生
    蜉蝣成蟲前要在水裡活1至3年,而成蟲後的壽命很短,僅一天而已。但他值得攝影師長時間的駐足,只為這綻放一天的最絢麗的光彩。得到一件東西最好的方式,就是讓自己配得上它。一生人來人往,能遇見一個知己的概率不在於和多少人接觸,追光者奔跑的再快也比不上光源的穿行。
  • 百妖譜蜉蝣篇:蜉蝣用一日的壽命,讓狼妖覺得「人間值得」
    若你只能活一天,你會用這一天做什麼?是放下一切只為開心,還是安安逸逸靜待終了。「世有一蟲,幼時隱於水下,成蟲後出水,朝生暮死,稱浮遊。」身為狼人的他因是跛腳,而被家族遺棄,自生自滅,全憑造化。但他還是想活著。那時的他還不懂人間的險惡。
  • 蜉蝣——「朝生暮死」、為愛起舞的精靈
    自古以來,蜉蝣這美麗而又獨特的昆蟲一直是文人騷客們詠 懷的對象,最早的莫過於《詩 經·國風·曹》中的「蜉蝣之 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 歸處?蜉蝣之翼,採採衣服。心 之憂矣,於我歸息?」現代人更是 感慨萬千地道出一句:「蜉蝣 三年的潛伏,只是為了三小時的怒放」。
  • 《地球:神奇的一天》還原自然之美 蘊含中式哲學
    》舉辦北京觀影場 被贊最佳「地球宣傳片」  BBC《地球》原班人馬打造,跨越22個國家、歷時三年製作續集《地球:神奇的一天》已於8月11日登陸全國院線。時間和物種,構成了它的縱橫軸線。"談及觀影感受現場觀眾絲毫不吝讚美之詞。
  • 古詩說「蜉蝣朝生而暮死」,蜉蝣壽命真是那麼短嗎?
    說到蜉蝣的壽命,你可能會長嘆一口氣,惋惜道:「朝生暮死,典型的英年早逝啊。」我們大多數人並不是真的知道關於蜉蝣的生物知識,只是憑藉著廣為人知的詩句主觀給蜉蝣貼上了短壽的標籤,蜉蝣真的像詩裡寫的那麼短命嗎?
  • 仲夏六月,蜉蝣炫舞!朝生暮死,美得驚心動魄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蜉蝣之翼,採採衣服。蜉蝣掘閱,麻衣如雪。」仲夏六月,蜉蝣炫舞,朝生暮死,美得驚心動魄!蜉蝣之美蜉蝣的身體是纖弱的。纖細脆弱到近乎是透明的,似乎輕輕一點,就會化為飛灰。蜉蝣的羽翼是美麗的。透明的羽翼,相對於身體近乎龐大。
  • 地球神奇的一天神奇在何處
    《地球:神奇的一天》用幽默、充滿趣味的語言和美輪美奐的畫面,收穫了廣泛好評。影院的小朋友都被吸引了,悠閒慵懶的樹懶,靠在樹上蹭癢的灰熊,這些可愛的動物引得小朋友笑聲連連。比起動畫片,《地球:神奇的一天》真實可感,幽默生動,在影院的視聽條件下,更能讓小朋友感受自然、接近自然,適合家庭觀影。幕後 技術先進拍攝難度大  和許多紀錄片一樣,即使最終呈現只有短短100分鐘,但仍需要累積大量素材。
  • 世問千尋|《蜉蝣一日,浮生一世》
    蜉蝣一日,浮生一世昨夜,我見到了一隻碩大的蜉蝣,它穿過一片宛若星空的湖向我緩緩飄來,我望向它那雙好似黑曜石的眼睛,如明鏡般倒映著整個世界,我還未來得及說什麼,它便先我一步開口,用著我能聽懂的語言說道:現在正值萬物復甦,你卻躲在世界一隅,屋內一角苟且偷生,過一日算一日,真是不知廉恥嗎
  • 百妖譜:蜉蝣成蟲朝生暮死,救一人愛一人度一日活一生足矣
    世有一蟲,幼時隱於水下成蟲後出水,朝生暮死,稱蜉蝣。蜉蝣得日月之精華,機緣造化,可成妖。貌韶秀,性慧黠,曉萬事。蜉蝣命絕時,其身化光浮於妖變之地通妖力者可觀之。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歸處;蜉蝣之翼,採採衣服,心之憂矣,於我歸息。蜉蝣三年成蟲,成蟲後不飲不食,一生壽命極短,常常被人比喻成愛情,蜉蝣不知白天與黑夜,在黎明或黃昏死去,就像愛情,短暫而美好,只在一瞬間。白狼受夠世間炎寒,拘束於世,食不果腹,欲輕生於河畔。機緣造化也就在這一刻成就了蜉蝣,也改變了白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