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在晃、桌子在抖……
是不是地震了
趕緊打開朋友圈看看呢
是勒,這些年「朋友圈地震」
是不少朋友判定是否地震最快速的陣地
@中國地震局等官方微博
也會第一時間發送地震消息
但是對於我們普通市民而言
其實有個更快速更超前的方式
那就是趕快給手機搞個「地震預警」
最重要的是
關鍵時候它還能救命
什麼是地震預警?
地震預警,通過在主要地震區布設密集的地震預警監測儀,在地震發生時,利用電波比地震波傳播速度快的原理,在地震造成破壞之前,通過各類渠道提前幾秒到幾十秒為用戶提供地震預警警報,民眾收到預警及時避險以減少傷亡,重要工程緊急處置以減少經濟損失和次生災害。
圖片來源:南方+客戶端
為了幫助大家做好自我防護
天府市民雲聯合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
上線「地震預警」服務
能夠在地震波到來之前
提前幾秒到幾十秒發出預警
關鍵時候能救命
而且它能根據你的需求
包括(震級、烈度等)定製提醒
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家庭避震秘籍
冷靜判斷
記住,近震常以上下顛簸開始,之後才左右搖擺。遠震卻少上下顛簸感覺,而以左右搖擺為主。
就近躲避
如果感覺晃動很輕,說明震源比較遠,只需躲在堅實的家具旁邊就可以。大地震從開始到振動過程結束,時間不過十幾秒到幾十秒,因此抓緊時間進行避震最為關鍵,不要耽誤時間。
選擇合適避震空間
室內較安全的避震空間有:承重牆牆根、牆角;有水管和暖氣管道等處。屋內最不利避震的場所是:沒有支撐物的床上;吊頂、吊燈下;周圍無支撐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鏡子)和大窗戶旁。
做好自我保護
選擇好躲避處後應蹲下或坐下,臉朝下,額頭枕在兩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邊牢固的物體,以免震時摔倒或因身體失控移位而受傷;保護頭頸部,低頭,用手護住頭部或後頸;保護眼睛,閉眼以防異物傷害;保護口鼻,有可能時,可用溼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氣。
學校避震秘籍
正在上課時怎樣避震
無論教室是樓房還是平房,同學們都要在老師的指揮下,迅速躲在各自結實的課桌下;千萬不要慌亂擁擠外逃,待地震過去後,在老師帶領下有組織地疏散;
在操場或室外怎樣避震
若在開闊地方,可原地不動,蹲下,注意保護頭部;注意千萬要避開高大建築物或危險物;震時千萬不要回到教室去;不要亂跑、亂擠,待地震過去後,再按老師指揮行動。
戶外避震秘籍
在戶外遇到地震時,應該就地選擇開闊地,趴下或蹲下避震;不要亂跑,避開人多的地方;不要隨便返回室內。要遠離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壓線等。避開高大建築物或構築物:樓房,特別是有玻璃幕牆的建築;過街橋、立交橋;高煙囪、水塔下。避開危險物、高聳或懸掛物:變壓器、電線桿、路燈、廣告牌、吊車等。要保護好頭部,避開危險之處。避開其他危險場所:狹窄的街道、危舊房屋、危牆、女兒牆、磚瓦及木料等物的堆放處。
公共場所避震秘籍
在群眾集聚的公共場所遇到地震時,最忌慌亂,而應有組織地從多路口快速疏散,否則將造成秩序混亂,相互壓擠而導致人員傷亡。
如果你正在影劇院、體育館等處遇到地震時,要沉著冷靜,特別是當場內斷電時,不要亂喊亂叫,更不得亂擠亂擁,應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注意避開弔燈、電扇等懸掛物,用皮包等物保護頭部,等地震過後,聽從工作人員指揮,有組織地撤離。
地震時,你正在商場、書店、展覽館等處,應選擇結實的櫃檯、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邊,以及內牆角處就地蹲下,用手或其它東西護頭,避開玻璃門窗和玻璃櫥窗,也可在通道中蹲下,等待地震平息,有秩序地撤離出去。
寫字樓內避震秘籍
震時保持冷靜 震後走到戶外
這是避震的國際通用守則,國內外許多起地震實例表明,在地震發生的短暫瞬間,人們在進入或離開建築物時,被砸死砸傷的概率最大。千萬不可在慌亂中跳樓,這一點極為重要。
尋找安全空間躲避
蹲在暖氣旁較安全,暖氣的承載力較大,金屬管道的網絡性結構和彈性不易被撕裂,即使在地震大幅度晃動時也不易被甩出去;暖氣管道通氣性好,不容易造成人員窒息;管道內的存水還可延長存活期。更重要的一點是,被困人員可採用擊打暖氣管道的方式向外界傳遞信息,而暖氣靠外牆的位置有利於最快獲得救助。
特別提醒
當躲在茶水間、衛生間這樣的小開間時,儘量離爐具、煤氣管道遠些。若茶水間、衛生間處在建築物的犄角旮旯裡,且隔斷牆為薄板牆時,就不要把它選擇為最佳避震場所。此外,不要鑽進柜子裡,因為人一旦鑽進去後便立刻喪失機動性,視野受阻,四肢被縛,不僅會錯過逃生機會還不利於被救;躺臥的姿勢也不好,人體的平面面積加大,被擊中的概率要比站立大5倍,而且很難機動變位。近水不近火。這是確保在都市震災中獲得他人及時救助的重要原則。一旦被困,要設法與外界聯繫,除用手機聯繫外,可敲擊管道和暖氣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