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專家袁國勇:兩三年後,7成人有了免疫力,疫情就能過去了……

2021-01-14 通說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昨日(3月15日)表示,香港抗疫面對兩大問題,包括外國疫情帶來的壓力以及市民防疫意識開始鬆懈,預料本港疫情或會反覆。


      袁國勇強調,香港特區政府應加大力度向市民抽驗樣本,並需要更多私家醫生參與化驗,找出小區中的隱形病人,做好追蹤工作,若能「守得住」直至夏天來臨,疫情或能得以紓緩,惟新冠病毒不會消失。


(圖為:資料圖)


      倡更多私醫協助 速揪「隱形病人」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已持續兩個多月,袁國勇昨日(3月15日)在接受電臺訪問時表示,香港抽查病毒樣本的數量遠遠不足,比例遠較韓國及新加坡等國家及地區低,建議特區政府用盡目前化驗容量,及早找出小區上病徵輕微或隱形病人,截斷病毒傳播鏈。


     「新加坡及韓國做得較香港好,基本上新加坡人有發燒及感冒病徵就會做測試,之後做很多追蹤、隔離,但香港測試數量肯定遠遠不足。如果能於現在市民開始鬆懈的時候,香港能做更多測試,儘早找出小區的隱形傳播鏈,香港仍能『守下去』,直到夏天來臨。」他說。


      袁國勇認為,特區政府增加測試病毒的數量至每日2,000個樣本是最理想,「我們就可以知道整個小區正發生什麼事,又可以很容易將傳播鏈全部打斷,因為輕微病徵的病人很多時候,他們是去看私家醫生,但現時在私家醫生方面可搜集到的數據少得可憐。」


      他續說,當本港能儘早堵截傳播鏈,又有足夠口罩和防護裝備,並掌握相關的數據,就可較易判斷疫情走勢,從而決定學校是否適合複課、回復社交活動和逐步縮短社交距離等。


      料需兩三年待七成人具免疫力


      袁國勇預計,病毒在今年底冬天會再爆發,但屆時公共衛生的裝備又會更完善,市民與醫護在冬季高度戒備,再次要守到另一個夏天來到,估計屆時會有兩成人口感染並產生免疫力,如此下去,再過兩三年,當累計有七成人口有免疫力,疫情就能過去。而目前最重要是減低冬季感染人數。


      他說:「何時有感染但傷害是最低呢?我們相信應該是夏天,所以若能拖到夏天,對病毒的免疫反應是沒有那麼劇烈,加上夏天溫度較高,病毒可生存的時間短,可接觸到的病毒數量應該偏低的,屆時即使我們有20%人口感染,但其死亡率已經不是現時的1%至3%,可能已經降到如季節性流感的0.1%,這是我的估計。」


      林正財籲私醫積極搜樣本化驗


      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接受同一個節目訪問時表示,政府目前每日檢測約1,000個深喉唾液樣本,只佔化驗最高承受能力的一半,有能力增至每天進行2,000個測試,並呼籲私家醫生積極參與,收集病人樣本進行化驗。



來源:香港新聞網

責任編輯:劉楠楠


需轉載請註明作者及文章來源。



《通說》

香港中國通訊社出品

更多好看新聞,請點擊二維碼,

下載「香港中通社」APP,

玩轉全球華人華僑圈最大的中文互動平臺!





相關焦點

  • 又有香港富豪確診!袁國勇:一些有錢人很自私
    袁國勇:有錢人不肯說 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今早出席電臺節目時指出,現時衛生防護中心追蹤的效率不高,甚至是「失敗」。
  • 香港專家袁國勇和黃絲徒弟撰文直呼「武漢肺炎」:中國人陋習劣根是...
    活野味市場內動物排洩物,易令病毒出現洗牌及基因突變,更有約75%之新發傳染病源於野生動物。惟17年後野味市場愈趨猖狂,批評完全忘記沙士教訓,讓活野味市場立足於先進城市之中心,「明目張胆售之烹之吃之,令人側目」。
  • 香港專家袁國勇解釋為何肺炎案例突然增加:快速測試廣泛應用,確診...
    香港專家袁國勇解釋為何肺炎案例突然增加:快速測試廣泛應用,確診數目上升 時間:2020-01-22 23:04:15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香港特區政府進入「
  • 袁國勇:料香港秋冬將爆發第四波疫情,是否可信?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今早在港臺節目中表示,預計新型肺炎疫情在秋冬會再次惡化,會迎來第四波疫情,認為可以參考這波疫情提供的線索,改善防疫措施。 袁國勇在節目中形容,這一波疫情回落是「慘勝一場」,建議政府在邊境控制必須做到接近「滴水不漏」,豁免的人數應儘量減少;亦必須讓全港十八區所有政府門診,隨時派發樣本瓶給任何覺得有需要、或有輕微病徵的市民做測試。他建議市民,除下口罩一起聚餐的時間應儘量減少,出外用膳可記錄食肆的地址,協助當局做追蹤工作。
  • 專訪袁國勇院士解讀全球首例新冠二次感染:對疫苗有何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袁國勇強調,先前有研究顯示,新冠輕症病例的抗體水平較低,在幾個月內可以降至更低水平,「所以4-5個月後出現再次感染的情況也就不足為奇。」而另一個現實情況是,此次疫情中大部分新冠患者為輕症感染者。他認為,一般來說,症狀和炎症越嚴重,免疫反應持續的時間就越長。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有聲音認為,這項研究結果給新冠疫苗帶來了重擊。
  • 將科學、民意全部政治化 袁國勇「研究成果」再受質疑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及其團隊,發表就新冠肺炎抗體進行的研究,結果遭到質疑。據香港星島日報網13日報導,袁國勇及其團隊稱,在452名湖北返港的無症狀香港居民中,發現17人(佔3.8%)具有抗體,而香港居民的抗體陽性率應低於0.05%,即大部分香港居民及湖北返港人士仍沒有抗體,對該病毒未具有免疫力。該團隊以此估算湖北省5900萬人口中可能有220萬人曾感染新冠病毒;在流行病暴發期間,估計湖北省有97%曾受感染的患者因沒有明顯病徵而從未確診。
  • 港大教授袁國勇:必須阻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進入第三波傳染
    中新社香港1月21日電 (記者 韓星童)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早前在武漢觀察了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後返港,他於21日記者會上透露,本次疫情現時可能進入第三波傳染,即在家庭和醫院內傳播,因此必須以足夠防禦措施阻止疫情傳播進入第三波。
  •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辭任港深醫院職位
    袁國勇已辭任港深醫院的職位,10月1日生效。1/2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10月出現離職潮,港大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接受傳媒訪問時透露,一直擔任港深醫院臨床微生物及感染控制科主管的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已辭任港深醫院的職位,10月1日已生效。
  • 香港專家袁國勇視察沙田祿泉樓:或出現超級傳播者
    (抗擊新冠肺炎)香港專家袁國勇視察沙田祿泉樓:或出現超級傳播者中新社香港6月2日電 (記者 韓星童)日前,香港沙田瀝源邨祿泉樓一對夫婦確診新冠肺炎後,同棟大廈再有4人於6月1日初步確診。香港特區政府專家顧問團成員、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於2日凌晨赴祿泉樓視察後會見記者,他指出該棟大廈或已出現超級傳播者,全部住戶須儘快提交深喉唾液樣本進行病毒檢測。5月31日,一對住在沙田瀝源邨祿泉樓的夫婦確診,34歲的太太在嘉裡物流中心貨倉工作。6月1日,該名女患者的兩名同事、一名接觸過她的救護員確診,同日晚間,祿泉樓再有4人初步確診。
  • 港大微生物系教授袁國勇:新冠病毒全球只有0.1%人口有抗體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香港大學微生物系講座教授袁國勇3月9日在電視節目上表示,新冠病毒疫情不會在短期內完結,因全球多地已出現越來越多完全無法截斷的傳播鏈,即使採用圍堵策略處理疫情,病毒也不會完全消失,要直至大部分人受感染,獲得天然免疫抗體後,疫情才會開始紓緩。
  • 有理兒有面:香港第三波疫情下,又有人在攪混水
    本文轉自【有理兒有面】;據7月10日港府的新聞發布會通報稱,截止10日下午四點,香港當日新增38例確診病例,6例境外輸入,32例本地感染,其中9例源頭不明;9日新增的42例確診病例中有34例本地感染。疫情爆發,需要專業的人來研究、分析、應對。內地面對疫情,我們會想起「國士無雙」鍾南山,在香港一定也有專業的人站出來帶領大家對抗病毒是不是?倒是有專業的人,只是專業方向不是很對。例如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聽頭銜很專業吧?
  • 港大教授袁國勇:湖北220萬人或曾感染新冠,97%無明顯症狀未確診
    這一研究與官方數據出入較大,根據截至6月9日的統計,全中國累計確診病例83046,累計死亡4634人;疫情爆發中心的湖北省確診68135,死亡人數4512人;湖北省首府武漢確診50340,死亡人數3869人。
  • 權威專家在線解讀
    新冠疫情首次爆發期間,該男子3月15日自歐洲返港不久即出現咳痰、喉嚨疼、發燒和頭疼等症狀,並在3月26日咽拭子樣本核酸檢測為新冠病毒陽性,隨後入院接受治療。最終在間隔24小時的兩次核酸檢測鼻拭子和咽拭子樣本為陰性後,於4月14日出院。 此後該男子生活起居一切如常。
  • 袁國勇:香港正研發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疫苗
    (抗擊新型肺炎)袁國勇:香港正研發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疫苗中新社香港1月29日電 (記者 張曉曦)中國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29日表示,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正在研發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但疫苗需要進行動物實驗,何時可用在人身上還未知
  • 英美成香港疫情防控最大漏洞!反對派這種時候卻不敢吭聲了?
    圖:網絡 更難頂的是,海外尤其是英國有大批香港留學生因大學「封校」而需要回港,而香港衛生署周五(13日)更是呼籲在歐美的留學生及其他港人,若計劃返港應儘快啟程! 國泰航空公布,恢復3月17至19日的3班來往香港與倫敦希思羅機場的航班,接載更多港人回港。
  • 獨家專訪袁國勇:不要迴避真實,一定要面對真相
    這次疫情暴發,「沙士(SARS)後沒有雷厲風行關閉所有野味市場乃大錯」,「欲戰勝疫症,必須面對真相,勿再一錯再錯,諉過於人。」如果繼續濫捕濫食野生動物、不人道對待動物、不尊重生命,為滿足各種欲望而繼續食野味,十多年後,沙士3.0定必出現。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當天專訪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
  • 專家稱非典過去十年仍不知其從哪裡來如何消失
    2003年的春天,那場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曾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十年過去了,曾經驚心動魄的場景已經遠去,甚至被淡忘。今天,我們應該如何紀念這段歷史?請不要忘記那些逝去、傷殘的生命。抗非烈士、中山二院司機範信德的遺孀說,清明掃墓,很多人已經不知道範信德是誰,希望把他的事跡補刻在墓碑上。逝者已矣,病患的心靈創傷和肢體殘疾仍需撫慰。
  • 後疫情時代,免疫力是健康保障,巖藻多糖活化免疫細胞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勢洶洶,醫學專家建議居民減少人群聚集機會,出門戴口罩,進門勤洗手,減少傳播可能。雖然目前疫情在我國已經得到控制,但經過這次疫情暴露了很多的問題,除了日常的個人衛生,防護,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提高免疫力。鍾南山院士曾說「個人身體的免疫力十分重要」。一個人的免疫力高低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身體健康程度。
  • 港大袁國勇團隊:戴口罩有效減少新冠病毒傳播
    港大袁國勇團隊:戴口罩有效減少新冠病毒傳播  Emma Chou • 2020-05-18 15:54:59 來源:前瞻網 E4050G0
  • 全球首例新冠二次感染論文上線,袁國勇:二次感染可能被低估
    袁國勇表示,儘管二次感染期間患者的病毒傳染性仍不確定,「但這種新型的冠狀病毒與其他引發普通感冒的冠狀病毒(OC43、229E、NL63或HKU1)或許類似,可能會繼續循環傳播。」值得一提的是,HKU1即由袁國勇團隊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