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聲波的機器人夾持器被開發 無需接觸就能精準操縱微小易碎物體

2020-11-24 騰訊網

圖片來源:ETH Zürich / Stefan Weiss

ETH的先驅研究員Marcel Schuck正在研發一種機器人夾持器,這種夾持器可以在不接觸小而易碎的物體的情況下操縱它們。這項技術是基於聲波。

Marcel Schuck在他的工作檯上組裝的小裝置讓人想起了學校的一節物理課:一個由兩個半球體組成的裝置,類似於一對耳機,連接到一個攜帶微晶片的電路板上。他正在用這個裝置演示物理效果。一個小球體懸浮在兩個半球體之間,由超聲波支撐。「這種現象被稱為聲懸浮。」他解釋說。

作為在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項目的一部分,這位前聯邦理工學院博士生目前正在開發一種方法,可以完全舉起和操縱小物體而不需要接觸它們。在小型部件損壞需要花錢的情況下,例如在制表業或半導體行業,這一點尤其重要。

傳統的機器人夾持器容易損壞脆弱的物體。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使用柔軟的橡膠狀鉗子。雖然這些不會造成損害,但它們很容易被汙染,就像橡皮擦一樣。此外,這些柔性機器人夾持器只能提供有限的定位精度。

不接觸也能抓住:這就是Schuck的「無接觸機器人」項目背後的原理。這項技術是基於一種已經被開發了80多年並首次用於太空探索的效應。超聲波會產生一種人們看不見或聽不見的壓力場。壓力點是聲波相互疊加而形成的,小物體可以被困在這些壓力點中。結果,它們似乎在空氣中自由漂浮——在一個聲學陷阱中。

經濟效益

在實驗室裡安裝的是Schuck想要開發的產品的原型:一個使用超聲波的電子控制機器人鉗子。這位31歲的科學家用3D印表機在兩個半球體上安裝了許多小喇叭。相關的軟體可以讓Schuck控制揚聲器,這樣壓力點就可以移動。目標是實時改變它們的位置,而不讓懸浮的物體掉到地上。聯邦理工學院博士生馬克·羅斯利斯伯格(Marc Rothlisberger)正在研究這一特殊的物體,他與Schuck和研究生克裡斯蒂安·伯卡爾德(Christian Burkard)在蘇黎世科技園區共享一個實驗室。

利用現有的技術,科學家們能夠在太空中移動各種小物體。該軟體根據被舉起物體的形狀調整夾持器,然後機器人手臂將物體運送到目標位置。

不接觸的抓取原理也有經濟效益:當與傳統機器人一起工作時,幾乎每一個新的形狀都需要一個不同的夾持器。聲學夾持器消除了大量昂貴的高精度夾持器的需要。機器人手臂本身甚至不需要非常精確:「精確的定位是由軟體控制的聲波決定的。」Schuck解釋說。

最初,Schuck想要用他的ETH先鋒研究員基金來決定如何在實踐中使用機器人夾持器。「主要目的是探索潛在的應用領域,並在行業內打開大門。」Schuck說。這一創新可能會引起制表行業的興趣,因為在制表行業,高精度的微觀力學對於處理昂貴的微小部件至關重要。例如,齒輪先塗上潤滑油,然後測量潤滑油層的厚度。即使是最輕微的接觸也會損壞潤滑劑的薄膜。」對於Schuck的技術來說,微晶片生產可能是另一個有吸引力的市場。

Schuck將從15萬瑞士法郎的獎學金中拿出一部分,為潛在客戶製作一種「開發工具包」。這包括一個機器人夾持器,控制軟體和指令。Schuck強調他仍然不知道最終的產品會是什麼樣子。

「這取決於我從行業得到的反饋。」Schuck希望能找到一些有興趣的人與他合作,進一步開發聲波夾持器。一方面,這將有助於滿足現有的市場需求。另一方面,Schuck希望這項技術不僅能在實驗室工作,也能在現實世界中發揮作用。如果能在2021年春天實現這一目標,Schuck認為他就能根據自己巧妙的商業創意創辦一家初創公司。

原文來源: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0-01-robot.html

相關焦點

  • 這個機器人抓手讓物體能夠懸浮,有望用在航空領域
    ETH先鋒研究員Marcel Schuck正在開發一種機器人抓取器,該技術基於聲波實現抓取,最好的創意點在於該抓取器可以操縱小而易碎的物體而不會碰到它們。作為他ETH先鋒獎學金使用的一部分,這位前ETH博士生目前正在開發一種方法,該方法可以完全抬起和操縱小物體而不接觸它們。這在制表或半導體行業中損壞小零件要花錢的情況下尤其重要。常規的機械手容易損壞易碎物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使用柔軟的橡膠狀抓手。儘管這些不會造成損壞,但它們很容易被汙染,就像使用良好的橡皮擦一樣。此外,這些柔軟的機械手僅提供有限的定位精度。
  • 蘇黎世聯邦理工「非接觸式機器人抓手」問世
    導讀隨著各個行業中自動化和機器人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對機器人抓爪的要求越來越高。通過使用聲懸浮力,瑞士科學家近日開發出了一種無損傷和無汙染的非接觸式機器人抓手,用於處理高度易碎的物體。近日,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超聲波抓取器,通過聲波懸浮,該抓取器可以在零接觸的情況下拾起和操縱小物體。這使得機器人能夠處理易碎物品,例如精密手錶零件。
  • 「蛇型」機械抓取器誕生,可抓取比自身重220倍的物體
    「大象、蟒蛇或章魚之類的動物會利用其柔軟、連續的身體結構來抓緊物體,同時增加接觸的穩定性,使它們易於探查、抓握和操控物體。這些動物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是因為它們有高度敏感的觸覺以及成千上萬塊沒有堅硬骨骼的肌肉,例如象鼻就有多達 40,000 塊肌肉。」Thanh Nho Do 博士介紹說。
  • 機器人與觸覺傳感技術的碰撞,一文初探人類與機器人的觸覺傳感
    [手部操作(In-Hand Manipulation)]在手部操作中,使用機器人手的靈巧性來改變被抓取物體的狀態,此時,機器人多採用的控制器包括多指機械手(Multifingered Robot Hands)、夾持器(Grippers)等。為了在保持接觸的同時進行局部重新定位,首先要將物體精確地抓住,然後再使用機器人的指尖移動物體。
  • 新型「聲學鑷子」,不用雙手即可對培養皿中的微小物體進行操作
    來自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聲學鑷子」,可以在不用手的情況下對培養皿中的微小物體進行操作。這樣的系統通常非常複雜,還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研究人員希望能讓他們的系統變得簡單而實惠,從而將其商業化。
  • 應用空間中的虛無之力操縱物體
    科學家有聲學鑷子,利用聲波的壓力來操控微小的物體。類似的,還有藉助雷射的光鑷。
  • 淑明女子大學《ACS 大分子快訊》超聲驅動的水凝膠柔性夾持器
    儘管軟機器人技術的發展已得到廣泛擴展,但由於選擇性低,大多數外部觸發系統的實用性仍然有限。最近,韓國淑明女子大學Seung Hyun Song和ChangKyu Yoon教授團隊介紹了一種混合夾持器,該夾持器能夠利用超聲波能量開/關過程作作者部觸發系統進行預編程的形狀轉換,可在不可見和非選擇性環境中使用。此外,作者描述了通過引入氧化鐵(Fe2O3)鐵凝膠使柔性夾持器的磁運動。
  • 聲波將用來懸浮和移動物體
    首頁 > 評論 > 關鍵詞 > 聲波最新資訊 > 正文 屌爆了!聲波將用來懸浮和移動物體 史上第一次,科學家們成功使用聲波來懸浮和移動物體,這些科學家來自瑞士聯邦技術研究所,他們用新發現的 「神奇力量」 來操縱咖啡和水滴,成功在半空中碰撞出速溶咖啡。
  • 科學家用卡西米爾力,實現以非接觸式方式:操縱和控制宏觀物體!
    科學家用卡西米爾力,實現非接觸式的方式:操縱和控制宏觀物體!來自西澳大利亞大學和加州大學默塞德分校的科學家合作,研究出一種測量微小力並利用它們控制物體的新方法。
  • 科學家用卡西米爾力,實現以非接觸式方式:操縱和控制宏觀物體
    科學家用卡西米爾力,實現非接觸式的方式:操縱和控制宏觀物體!來自西澳大利亞大學和加州大學默塞德分校的科學家合作,研究出一種測量微小力並利用它們控制物體的新方法。其研究發表在《自然物理》期刊上,由西澳大學物理、數學與計算學院的Michael Tobar教授、澳大利亞研究理事會卓越工程量子系統中心首席研究員Michael Tobar教授和默塞德大學的Jacob Pate博士共同領導。
  • 受大象鼻子啟發:這個機械手爪能像老手一樣夾起一顆葡萄
    醫學機器人專家Thanh Nho Do在新南雪梨大學周一的一份聲明中說道:「我們新型的柔軟織物夾持器薄、平、輕且可以抓取和取回各種物體,即使是在狹窄的中空空間,如一支裝在管子裡的鋼筆。」
  • 英國研究團隊開發無需特製傳感器的觸覺反饋系統
    據外媒報導,英國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的研究團隊開發了首個可產生能量的電子皮膚原型,無需使用專門的觸摸傳感器就能獲得觸覺反饋。早前,格拉斯哥大學的研究團隊在《IEEE機器人學彙刊》(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描述了在不使用專門設計的昂貴觸摸傳感器的條件下,一個覆蓋柔性太陽能皮膚的機械手如何與其他物體進行交互。首先,將微縮化的太陽能電池陣列集成在柔性的聚合物表面上,實現雙用途。
  • 紅外LED和太陽能電池助力,機器人無需傳感器即可獲得觸覺
    據外媒報導,英國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的研究團隊開發了首個可產生能量的電子皮膚原型,無需使用專門的觸摸傳感器就能獲得觸覺反饋。早前,格拉斯哥大學的研究團隊在《IEEE機器人學彙刊》(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描述了在不使用專門設計的昂貴觸摸傳感器的條件下,一個覆蓋柔性太陽能皮膚的機械手如何與其他物體進行交互。首先,將微縮化的太陽能電池陣列集成在柔性的聚合物表面上,實現雙用途。
  • 盤點機器人傳感器的類型及其作用
    角位移傳感器有電位計式、可調變壓器(旋轉變壓器)及光電編碼器三種,其中光電編碼器有增量式編 碼器和絕對式編碼器。增量式編碼器一般用於零位不確定的位置伺服控制,絕對式編碼器能夠得到對應於編碼器初始鎖定位置的驅動軸瞬時角度值,當設備受到壓力 時,只要讀出每個關節編碼器的讀數,就能夠對伺服控制的給定值進行調整,以防止機器人啟動時產生過劇烈的運動。
  • 一種「壓電材料驅動的微型夾爪」可抓取自重30倍的物體
    該「微型夾爪」被安裝到了一款4.5cm見方的微型四足機器人上,並且展示了一些移動機器人的「微操作」,例如搬運一些微小的晶片等,展示了頗佳的實用效果。 大負載行走 搬運放置小型物體 設計,製造以及測試 為了設計一款簡單體積小,又能提供很大夾持力的夾爪,
  • 機器人視界|微型機器人 助力精準醫療
    後疫情時代,零接觸的市場剛需將以機器人為主的人工智慧系列產品推上更高的舞臺。據天眼查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僅我國新增的機器人相關企業便超過4.7萬家,同比增長56%,其中,醫療機器人的發展表現出良好強勁態勢。
  • 中國科大研發柔性機器人手爪 可抓豆腐紙張玻璃杯
    12月11日,柔性機器人手爪正在抓取蛋糕。中新社記者 韓蘇原 攝記者11日在中國科大機器人實驗室裡看到,從圓形的蘋果、碗,到方形的積木、豆腐,從塑料瓶、玻璃杯到普通膠帶、手機,這款機器人手爪都能準確抓住,並移送到指定位置。例如,家庭服務機器人需要抓取不同形狀、大小和表面特性的物品,而現有主流手爪無法滿足這種需要。
  • 能讓機器人能觸摸世界的觸覺傳感器,了解一下
    前段時間,ETH研究人員開發了一款新穎而低成本的觸覺傳感器。該觸覺傳感器能夠幫助機械臂能抓住敏感和易碎的物體。我們的觸覺使我們感覺到我們是否牢牢抓住物體或物體是否會滑過手指,因此我們可以相應地調整握力的強度。負責抓取易碎,打滑或表面複雜的物體的機器人抓取臂也需要這種反饋。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機器人研究人員現在已經開發出一種觸覺傳感器,這種觸覺傳感器可以在這種情況下派上用場,並標誌著他們認為這是邁向「機器人皮膚」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