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大研發柔性機器人手爪 可抓豆腐紙張玻璃杯

2021-01-21 東北網

中新社合肥12月11日電(記者 吳蘭) 同一操作環境下,抓起細嫩的豆腐、薄薄的紙張、易滑的玻璃杯……對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簡稱中國科大)自主研發的一款柔性機器人手爪來說,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據悉,量產後這款手爪成本預計在1000元人民幣以下。

12月11日,柔性機器人手爪正在抓取蛋糕。中新社記者 韓蘇原 攝

記者11日在中國科大機器人實驗室裡看到,從圓形的蘋果、碗,到方形的積木、豆腐,從塑料瓶、玻璃杯到普通膠帶、手機,這款機器人手爪都能準確抓住,並移送到指定位置。

例如,家庭服務機器人需要抓取不同形狀、大小和表面特性的物品,而現有主流手爪無法滿足這種需要。他說,國外研發機構多年前雖研製出了外觀十分像人手的機械手爪,但售價高達百萬元人民幣,且使用效果不理想,一直未能普及應用。

他說,機器人手爪有三個主要技術指標——抓握性能、易控性能和成本。

抓握性能,即抓取不同形狀、尺寸和材質物體的能力;易控性能,即抓握操作是否容易控制;成本,即手爪的總成本。陳小平說,這款自主研發的柔性手爪在三個指標上都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不僅可抓握剛性、柔性、易碎和光滑物體,而且操作簡便。預期量產後成本在1000元人民幣以下。

陳小平介紹,這款自主柔性手爪,以獨創的「容差性」為指導,在手爪硬體組成、工作原理和控制原理上進行了原始創新,形成了「剛柔合一」的新技術,為解決服務機器人、智能製造機器人末端加持器瓶頸問題開闢了一條新途徑。

12月11日,中國科大機器人實驗室主任、計算機學院教授陳小平介紹,機器人末端夾持器(俗稱機器人手爪)是服務機器人和智能製造機器人等領域的關鍵部件之一,由於其研發難度,近年來已成為該領域中機器人實際應用的一大瓶頸。中新社記者 韓蘇原 攝

陳小平透露,實驗室目前正與一家知名製造企業合作,柔性手爪再嫁接世界知名服務機器人「可佳」的技術,開發一款養老服務機器人,從「跑腿」技能開始,預計未來三年可率先在養老院等場所成熟應用。

中國科大機器人團隊自1998年起開展智慧機器人研究,曾在Robo Cup機器人世界盃中先後獲得12項世界第一。(完)

相關焦點

  • 中科大研發柔性機器人手爪:可抓取豆腐 紙張 玻璃杯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自主研發一款柔性機器人手爪。從圓形的蘋果、碗,到方形的積木、豆腐,從塑料瓶、玻璃杯到普通膠帶、手機,這款機器人手爪都能準確抓住,並移送到指定位置。  中國科大機器人實驗室主任、計算機學院教授陳小平介紹,機器人末端夾持器(俗稱機器人手爪)是服務機器人和智能製造機器人等領域的關鍵部件之一,近年來已成為該領域中機器人實際應用的一大瓶頸。
  • 拓展柔性機器手爪應用場景,Soft Robotics 獲 2000 萬美元融資
    與傳統生產線上堅硬的機械抓手不同,軟抓手內部充滿空氣,外部使用彈性材料,可以解決目前工業機器人領域面臨的採摘和抓放上的困難。Soft Robotics 也是最早進行相關研究和商業化嘗試的企業。軟機器能在不少領域發揮作用,包括食品、農業、日化、物流等等。
  • 康奈爾大學發明柔軟機器人手,可以「感覺」到物體的形狀和紋理
    為此,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柔軟的機器人手。根據介紹,普通的機械爪需要對每一個關節使用馬達來控制,而康奈爾大學的研究成果使用了傳導光線的材料製成。這個機械手內部有很多的傳感器,每個手指內部都有波導裝置,當機器人手觸摸物體的時候,手指內部的波導就會發生彎曲變化,促使機器人對觸摸對象的數據進行收集。由於本身材料足夠柔軟,加上能夠收集和識別物體的數據,並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從而確定抓取方式,這使得這款柔性機器人手在工作時能夠輕輕地握住物體,並且還可以檢測到物體的形狀和紋理。
  • 機器人手爪的重要性:代替人們在危險環境作業、海洋資源探測
    機器人,是一種自動執行工作的機器裝置,用來協助或取代人類工作,既可以接收人類指揮,又可以運行預先編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據以人工智慧技術制定的原則綱領行動。隨著機器人研究的深入和各方面需求的巨大增長, 機器人的應用領域在不斷地擴大, 概念也在不斷地拓展, 不再局限於搬運、 焊接以及大批量作業的工業機器人。
  • 福祉科普|柔性抓取機器人
    柔性抓取機器人可以說是現代機器人產業中的一股"泥石流",和目前機器人最常用的剛性結構不同的是:其具有較多的自由度且結構簡單,不僅需要保證靈活性和柔韌性,還要在不傷害物品的前提下進行抓取。哈佛大學研發的超軟納米纖維機器人抓手,可抓取水下軟體生物,例如水母。又為我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 【昊志機電諧波|產品】「以小博大」,13家工業機器人應用配套商...
    ·芝麻工業 為響應市場需求,芝麻工業自主研發出多款柔性振動盤,廣泛應用於航天軍工、3C電子、汽車電子、鐘錶陶瓷等領域。 ·金器工業 金器工業配合機械手開發了多款手爪產品,包括大力夾手(三爪)MCHJ,大力夾手(兩爪)MCHS以及多元的小型夾手等。
  • 高度柔性的有機快閃記憶體:可用於電子紙張和可穿戴設備!
    關鍵字存儲器、材料、有機、柔性、可穿戴背景快閃記憶體是一種長壽命、非易失性、基於電晶體的存儲器,也就是說它在斷電情況下仍能保持所存儲的數據信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它已經成為大多數電子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創新最近,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的科研團隊研發出一種超柔性的有機閃速存儲器,也稱「快閃記憶體」( flash memory ),它可彎曲到低至300μm的半徑。這種存儲器不僅具有與現有工業標準相同的編程電壓,而且具有相當長的數據預計保留時間。
  • 手護著玻璃杯 玻璃杯卻燙著手
    文/劉宜爾碎了的玻璃杯就像這小小的一個玻璃杯,你越是用心呵護,越擔心它會碎,到頭來會發現它更容易碎,因為有小心翼翼的呵護,玻璃杯也會心安理得覺得理所應當。一杯一世界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也就像捧著玻璃杯一樣,應該是雙手呵護著玻璃杯,玻璃杯溫暖著雙手;而不是雙手呵護著玻璃杯
  • 除了一些與工具連在一起的機械手外,機器人還有指型手爪
    除了一些與工具連在一起的機械手外,機器人還有指型手爪除了連接到工具的一些機器人之外,機器人還有許多指型機器,因為機器人在工作時經常需要拾取各種零件。在分析了人的手指的功能之後,發現拾取物的人主要依賴於拇指和食指。當拿起圓形物體時,中指也具有不可忽略的效果。
  • 科學家研發廉價/可重複使用的粘合劑結構:靈感來自於蒼蠅爪墊
    日本的科學家們最近研發出一種廉價的、可重複使用的粘合劑結構,靈感來自於蒼蠅腳的粘性爪墊。這種材料的開發是由日本國立材料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們主導的,他們正在研究更可持續的替代品,以取代市場上許多無法回收的強力粘合劑。
  • 黑科技:氣動機械臂,抓的就是你
    法律顧問:趙建英律師 前幾天咱們分享了國內兩個公司的氣動軟爪機械手,抓豆子、抓螃蟹都穩穩地,甚至已經成功應用於生產線,錯過這篇文章的小夥伴可以暴擊下面這個有意思的小動圖收看。
  • 機器人太「硬」?「軟萌」柔性機器人了解一下
    工業柔性機器人:從製造業的角度來講,柔性機器人是指運用機器視覺的六軸以上的工業機器人,比如工業上使用的機器人手臂。德國一家自動化公司曾開發出了一款可抓取異形物體的柔性夾具。相對於功能比較單一的傳統工業機器人來講,工業柔性機器人藉助於相機,光源,圖像採集卡,視覺軟體等機器感知部件,通過圖像採集,圖像處理,運動控制來完成一系列複雜的動作。
  • 工業機器人行業的就業前景和待遇怎麼樣?
    工業機器人最顯著的特點有以下幾個:(1)可編程。生產自動化的進一步發展是柔性啟動化。工業機器人可隨其工作環境變化的需要而再編程,因此它在小批量多品種具有均衡高效率的柔性製造過程中能發揮很好的功用,是柔性製造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中國科大機器人大賽 機器人比賽還原魔方(組圖)
    中新社發 張婭子 攝  10月10日,中國科技大學第十屆RoboGame機器人大賽在科大學生中心拉開帷幕。RoboGame機器人活動周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於2001年創辦的,以機器人比賽作為活動形式,面向全校本科學生的一系列科技創新活動,至今已成功舉辦了九屆。圖為機器人在還原魔方比賽。中新社發 張婭子 攝  10月10日中國科技大學第十屆RoboGame機器人大賽在科大學生中心拉開帷幕。
  • 有感官反饋能抓取本身220倍重物的軟機器人
    有感官反饋能抓取本身220倍重物的軟機器人 機器人大講堂 發表於 2020-11-24 18:21:36 當「仿生學習」進入夾爪領域,柔性抓手會發生什麼變化?
  • 可列印柔性電池研發成功 能量密度達到鋰電池20倍
    據報導,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科學家為柔性設備開發出了一種實驗性質的化學電池,聲稱能量密度是當前鋰離子電池的10-20倍。該技術還能夠讓柔性電池商業化製造更加容易,研究人員表示電池能夠跟隨手機的設計調整,而不是手機設計遷就電池瓶頸。
  • 前瞻機器人產業全球周報第82期:鍾南山團隊研發智能咽拭子機器人...
    該標準將由科大訊飛專家作為項目負責人與全球各國專家共同制定,這也是中國首個牽頭制定的ISO/IEC人工智慧國際標準項目。打破國外廠商壟斷!上海本土人工智慧核心企業——上海快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快倉」)攜最新研發的一款複合機器人亮相大會,受到業界高度關注。這款機器人具備協作機器人及移動機器人的雙重功能,可更好服務於「無人工廠」,滿足企業柔性製造、智能製造需求。
  • 仿生軟體機器人「章魚爪」
    由於機器人具備強大的機械性能,因此常被用來執行不同任務。其中的仿生機器人,在家庭陪伴和環境監測方面都具有廣闊發展前景。據外媒「奇思摩多」網站3月30日報導,中德兩國科研人員聯合研發出一款形似章魚觸手的仿生軟體機器人。
  • 清華31歲女科學家革新軟體機器人,曾研發人工神經智能假肢
    此外,她還設計了手部軟體外骨骼,集安全性、舒適度、低成本、高精度為一體,可精確跟蹤人體肌電信號,並將旋轉鑄塑法引入軟體機器人領域,實現了軟體驅動器的一體化製造。針對該問題,趙慧嬋提出並設計了一種基於光信號的高度可拉伸光波導傳感器,不同於傳統的基於電信號的傳感器,該傳感器所使用的材料正是軟體機器人領域最常見、最簡便的橡膠材料,因此可以被共融嵌入到軟體仿生手中,這隻仿生手不僅實現了對自身位置和形變的定量感知,還實現了對外界物體軟硬、紋理、粗糙度的精確感知。
  • 清華31歲女科學家革新軟體機器人,曾研發人工神經智能假肢
    此外,她還設計了手部軟體外骨骼,集安全性、舒適度、低成本、高精度為一體,可精確跟蹤人體肌電信號,並將旋轉鑄塑法引入軟體機器人領域,實現了軟體驅動器的一體化製造。針對該問題,趙慧嬋提出並設計了一種基於光信號的高度可拉伸光波導傳感器,不同於傳統的基於電信號的傳感器,該傳感器所使用的材料正是軟體機器人領域最常見、最簡便的橡膠材料,因此可以被共融嵌入到軟體仿生手中,這隻仿生手不僅實現了對自身位置和形變的定量感知,還實現了對外界物體軟硬、紋理、粗糙度的精確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