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手爪的重要性:代替人們在危險環境作業、海洋資源探測

2020-12-04 教你設計機器人

機械自動化,是人類活動的發展趨勢。機器人,是一種自動執行工作的機器裝置,用來協助或取代人類工作,既可以接收人類指揮,又可以運行預先編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據以人工智慧技術制定的原則綱領行動。

隨著機器人研究的深入和各方面需求的巨大增長, 機器人的應用領域在不斷地擴大, 概念也在不斷地拓展, 不再局限於搬運、 焊接以及大批量作業的工業機器人。

人類已經研製成功或正在研製用於危險環境作業、 海洋資源探測、 核能利用、 軍事偵察以及空間探測中的特種機器人。 機器人已經從小說素材和科幻電影中發展為廣泛應用於各領域的由計算機控制的智能機電裝置系統。

在機器人獲得巨大發展的同時, 機器人關鍵部件之一的機器人手爪也獲得了長足的進步。作為機器人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最後環節和執行部件,機器人手爪,是可以實現類似人手功能的機器人部件。機器人手爪是用來握持工件或工具的部件,是重要的執行機構之一。

工業上常用的機械爪結構,通常安裝於機器人的手臂結構上,包括:安裝支架、兩個可轉動連接於所述安裝支架的夾持爪、驅動兩個所述夾持爪轉動的驅動機構。

根據機器人所握持的工件形狀不同,手爪可分為多種類型,主要可分為三類:機械手爪,又稱為機械夾鉗,包括2指、3指和變形指;包括磁吸盤、焊槍等的特殊手爪;通用手爪,包括2指到5指。

相關焦點

  • 水下機器人的賢「內助」——微磁基礎傳感器助資源探測和管道探傷
    然而陸地資源越來越匱乏,人類迫切需要開發海洋資源。因此,研發水下機器人應用於海洋考察工作十分重要。與此同時,海底管道等設施建設必不可少。人們普遍利用水下機器人考察海洋資源以及維護海底管道設施。在此過程中,傳感器是水下機器人考察和維護工作的重要支撐。
  • 水下機器人:聽令,向著蔚藍更藍處進發
    水下機器人是能在水中浮遊、具有視覺和感知系統、通過操控或自主操作的方式使用機械手及其其他水下作業,代替人或輔助人去完成某些水下作業的自動化裝置。依據其控制方式可分為:有纜遙控水下機器人 (ROV)、和無纜自主式水下機器人 (AUV)。
  • 中國科大研發柔性機器人手爪 可抓豆腐紙張玻璃杯
    中新社合肥12月11日電(記者 吳蘭) 同一操作環境下,抓起細嫩的豆腐、薄薄的紙張、易滑的玻璃杯……對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簡稱中國科大)自主研發的一款柔性機器人手爪來說,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據悉,量產後這款手爪成本預計在1000元人民幣以下。
  • 解密核電應急機器人:強核輻射環境下的「孤膽英雄」
    這些看似不難的舉動,在強烈的核輻射環境中,若要人親自來完成,就成了大難題。機器人責任重大,它們成為了深入「禁地」的「孤膽英雄」。比如在反應堆內部,反應堆水池裡是不允許有異物的。但是偶爾會掉落一些細小部件。曾經人們使用過長杆打撈,像魚竿,前面吊著攝像機鏡頭,伸進水裡四處撈,或者再吊個小重錘,外面包上一圈膠布,通過膠粘的方式打撈異物。
  • 中科大研發柔性機器人手爪:可抓取豆腐 紙張 玻璃杯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自主研發一款柔性機器人手爪。從圓形的蘋果、碗,到方形的積木、豆腐,從塑料瓶、玻璃杯到普通膠帶、手機,這款機器人手爪都能準確抓住,並移送到指定位置。  中國科大機器人實驗室主任、計算機學院教授陳小平介紹,機器人末端夾持器(俗稱機器人手爪)是服務機器人和智能製造機器人等領域的關鍵部件之一,近年來已成為該領域中機器人實際應用的一大瓶頸。
  • 除了一些與工具連在一起的機械手外,機器人還有指型手爪
    除了一些與工具連在一起的機械手外,機器人還有指型手爪除了連接到工具的一些機器人之外,機器人還有許多指型機器,因為機器人在工作時經常需要拾取各種零件。在分析了人的手指的功能之後,發現拾取物的人主要依賴於拇指和食指。當拿起圓形物體時,中指也具有不可忽略的效果。
  • 救援機器人來了!
    我國對於應用於不同領域的機器人產品,實施不同的發展戰略,著重發展特殊服役環境下作業的特種機器人。因此,研發具有環境探測和搜救功能的煤礦救災機器人十分必要。該公司研發的「災區偵測機器人」主要用於對具有潛在危險區域或人員無法進入區域的探測,代替搶險人員及時進入現場並實時傳回現場數據。該機器人具有良好的地面適應性和通行能力,防爆、防水雙重設計,同時具備運動控制、圖像採集、雙向對講、環境探測、網絡傳輸、輔助運輸等功能。
  • 知識窗▏對水下機器人(ROV),你知道多少?
    水下機器人是一種可在水下移動、具有視覺和感知系統,通過遙控或自主操作方式使用機械手或其它工具,代替或輔助人去完成某些水下作業的裝置。 水下機器人為服務類機器人,具有60多年的發展歷程。
  • 水下機器人的種類及國內現狀
    水下機器人的應用領域已經不斷擴大,如海洋研究、海洋開發和水下工程等,發達的軍事大國非常重視水下機器人在未來戰爭中的應用。水下機器人將成為未來水下戰爭中爭奪信息優勢、實施精確打擊與智能攻擊、完成戰場中特殊作戰任務的重要設備之一。目前正處於飛速發展階段。1、海洋資源的研究和開發佔地球表面積71%的海洋是是一個富饒而遠未得到開發的資源寶庫,也是兵戎相見的戰場。
  • 海洋主題手抄報 保護海洋世界海洋日 神奇的海洋知識 手抄報作業大全 模板邊框設計
    您當前訪問作品主題是保護海洋資源小報手抄報,編號是9037527,文件首頁 手抄報簡筆畫 大海為主題的手抄報的內容  美麗的海洋 手抄報首頁 手抄報素材 大海主題手抄報  手抄報模板海洋主題,最漂亮的海洋
  • 工業機器人行業的就業前景和待遇怎麼樣?
    工業機器人在機械結構上有類似人的行走、腰轉、大臂、小臂、手腕、手爪等部分,在控制上有電腦。此外,智能化工業機器人還有許多類似人類的「生物傳感器」,如皮膚型接觸傳感器、力傳感器、負載傳感器、視覺傳感器、聲覺傳感器、語言功能等。傳感器提高了工業機器人對周圍環境的自適應能力。(3)通用性。
  • 日本的深海探測機器人
    據日經BP社報導,日本的領海面積位居世界第6位,「資源」就隱藏在海洋的某個地方。用來尋找資源的是深海探測專用機器人。日本正在為躋身於未來能源大國著手準備。         2012年3月,一條消息震驚了海洋研究者。
  • 我國水下機器人對「海底黑煙囪」探測取得突破
    新華社瀋陽3月25日電(記者 徐揚、王瑩)記者25日從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獲悉,中國自主研發的水下機器人「潛龍二號」日前成功地對西南印度洋脊上的熱液活動區開展了試驗性應用探測。在這種被稱為「海底黑煙囪」的複雜地帶,「潛龍二號」獲得了熱液區的地形地貌數據、發現多處熱液異常點,拍攝到硫化物、玄武巖和海洋生物等大量照片,取得大洋熱液探測的突破。
  • 飪美食、照顧老人、危險巡檢、海底測繪……探訪服貿會「機器人...
    在京東科技展臺,一款「智能可穿戴仿生手」吸引了《環球時報》記者的注意。這款仿生手可以通過識別肌電信號的類別和速度,實現對仿生手的精確控制,完成拿蘋果、握筆寫字、操作智慧型手機、用勺子攪拌等一系列複雜動作。
  • 海洋測繪研究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海洋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為人類向海洋的深度和廣度進軍提供了技術保障。海上油氣的開採,已從淺海伸向深海。在美國的西海岸、墨西哥彎、北海、地中海、南沙、孟家拉灣、波斯灣等海區,開採油氣活動十分繁忙,井架林立。
  • 海洋測繪的分類及應用
    海洋測繪產業屬於細分市場,是海洋科學研究、海上交通運輸、海洋權益維護、海洋資源開發、海洋工程建設、海洋環境治理和海戰場建設的基礎。當然,由於海洋環境的特殊性,以及海洋外部輪廓與海底的複雜性,使得高質量的海洋探測及海洋信息獲取變得相對困難。
  • 海洋所博士研製出"體溫計" 能探測海底可燃冰
    探頭深海海底作業。張鑫在通過深海機器人控制探頭。    中科院海洋所張鑫博士作為第一完成人與美國MBARI研究所合作研製成功了基於深海ROV纜控機器人的「深海甲烷原位探測系統」解決了這個問題,相關研究成果已於近期發表在《地球物理快報》上,並被《自然》和《科學》兩份全球頂級科學雜誌所報導和評述,在國際上引起強烈反響。
  • 智能碼垛機器人將代替裝卸工這一職業成為搬運主力
    碼垛機器人近年來,關於智慧機器人的話題層出不窮,智慧機器人逐漸成為科技界和產業界矚目的焦點。作為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智慧機器人是當之無愧的主角;從人們起居生活到產品生產再到智能製造,都有智慧機器人的應用場景。
  • 隨著人工智慧的飛速發展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崗位被機器人代替
    打開APP 隨著人工智慧的飛速發展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崗位被機器人代替 工程師青青 發表於 2018-11-19 10:01:30
  • 海洋技術▏無人船在海洋調查領域的應用分析
    海洋因具有豐富的生物資源、礦產資源和水資源等自然資源而成為各國開發研究的重點。海洋調查是人們探索海洋、認識海洋、利用海洋的基本手段,隨著材料科學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技術手段、作業方法逐漸出現。傳統的海洋調查通常以調查船、浮標和潛標等為平臺,搭載各種儀器設備和傳感器完成海底探測、物理海洋觀測和生化環境監測等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