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機器人抓手讓物體能夠懸浮,有望用在航空領域

2021-01-15 中國機器人網

ETH先鋒研究員Marcel Schuck正在開發一種機器人抓取器,該技術基於聲波實現抓取,最好的創意點在於該抓取器可以操縱小而易碎的物體而不會碰到它們。

Marcel Schuck在他的工作檯上組裝的這種小型裝置讓人想起學校的物理課:一種由兩個半球形且類似於一副耳機的裝置連接到載有微晶片的電路板上。他正在使用裝配體來演示物理效果。一個小球在兩個半球之間盤旋,被超聲波阻擋。科學家解釋說:「這種現象被稱為聲懸浮。」

作為他ETH先鋒獎學金使用的一部分,這位前ETH博士生目前正在開發一種方法,該方法可以完全抬起和操縱小物體而不接觸它們。這在制表或半導體行業中損壞小零件要花錢的情況下尤其重要。

常規的機械手容易損壞易碎物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使用柔軟的橡膠狀抓手。儘管這些不會造成損壞,但它們很容易被汙染,就像使用良好的橡皮擦一樣。此外,這些柔軟的機械手僅提供有限的定位精度。

圖片來源:ETHZürich/ Stefan Weiss

讓抓取輕而易舉:這是Schuck的項目「 No-Touch Robotics」的初始原理。該技術基於一種已經被開發了80多年的原理,並首次被用於太空探索。因為超聲波會產生人類看不見或無法聽到的壓力場,當聲波相互重疊時會產生壓力點,並且小物體可能會被困在這些點內。最後的結果是,被抓取後這些小物體似乎在聲學陷阱中能自由漂浮在空氣中。

他實驗室中的裝置是Schuck想要開發的產品的原型:使用超聲波的電子控制機器人抓手。這位31歲的科學家將使用3-D印表機製作的兩個半球形揚聲器安裝到了許多小型揚聲器中。關聯的軟體允許Schuck控制揚聲器,以便可以移動壓力點。目的是實時更改其位置,而使懸浮物不會掉落到地面。目前,ETH博士生MarcRthlisberger正在研究這一特殊方面,他與蘇克(Schuck)和碩士生克裡斯蒂安·伯卡德(Christian Burkard)在蘇黎世科技園共用一個實驗室。

他們希望實現,只需使用現有技術,科學家就可以在太空中移動各種小物體。該軟體將抓具調整為要舉起的物體的形狀,然後由機械臂將物體運輸到目標位置。

圖片來源:ETHZürich/ Stefan Weiss

不接觸的抓握原理也具有非常不錯的經濟利益:使用常規機器人工作時,幾乎每種新形狀都需要使用不同的抓手。聲學抓手消除了對大量昂貴的高精度抓手的需求。甚至不需要機器人手臂本身就非常精確:「精確的位置取決於軟體控制的聲波,」 Schuck解釋說。

最初,Schuck希望利用他的ETH先鋒獎學金的資金來確定在實踐中如何部署機械手。舒克說:「主要目的是探索工業領域的潛在應用領域和門戶。」 這項創新技術可能會引起制表業的關注,因為高精度的微機械對於處理昂貴的微型零件至關重要。「例如,齒輪先塗上潤滑劑,然後再測量該潤滑劑層的厚度。即使最微弱的接觸也會損壞潤滑劑薄膜。」 微晶片生產可能是舒克技術的另一個有吸引力的市場。

舒克正在使用該研究金中的150,000瑞士法郎中的一部分,為潛在客戶創建一種「開發套件」。其中包含機械手,控制軟體和說明。舒克強調說,他仍然不知道最終產品的外觀。「這取決於我從行業中得到的反饋。」 他希望他會找到一些感興趣的團體,他們將與他合作,進一步發展聲學抓爪。一方面,這應該有助於滿足現有的市場需求。另一方面,Schuck渴望使這項技術不僅在實驗室中工作,而且在現實世界中工作。

如果他能在2021年春季之前做到這一點,Schuck認為他應該能夠根據他的獨到商業思想建立一家初創企業。

相關焦點

  • 蘇黎世聯邦理工「非接觸式機器人抓手」問世
    導讀隨著各個行業中自動化和機器人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對機器人抓爪的要求越來越高。通過使用聲懸浮力,瑞士科學家近日開發出了一種無損傷和無汙染的非接觸式機器人抓手,用於處理高度易碎的物體。近日,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超聲波抓取器,通過聲波懸浮,該抓取器可以在零接觸的情況下拾起和操縱小物體。這使得機器人能夠處理易碎物品,例如精密手錶零件。
  • 這個機器人抓手竟然可以在水下抓水母?
    水母在被釋放後沒有表現出壓力或其他不良影響的跡象,並且在出現磨損跡象之前,手指能夠打開和關閉大約100次。   軟機器人夾持裝置的設計,帶有四個執行器輪轂,插圖:不同的部件,包括可以模塊化安裝六個執行器手掌。
  • 「萬能抓手」不粘附 輕鬆抓取長度在1微米到1米之間物體
    近日,浙江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宋吉舟教授團隊基於形狀記憶聚合物,提出了一種新型的「萬能抓手」策略。可輕鬆地抓取長度在1微米到1米之間的任何形狀的物體。該研究成果發表於知名學術期刊《科學進展》。宋吉舟表示,在柔性電子製備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微觀元器件的快速組裝,即把製備基底上數以萬計或者更多的微納元器件轉移到柔性的使用基底上。
  • 新型電磁噴霧可將任何物體變成機器人,有望在生物學領域應用
    一直以來,科學家在尋找能夠適應不同環境且能用於生物醫學的微型機器人。申教授團隊採用了一種簡單的方法,給物體覆蓋磁性外衣,然後用磁場驅動。根據申博士的介紹,「磁性外套」 可以將任何物體變成機器人並且控制它們運動。
  • 燕山大學「無系留軟體抓手」,1.5kg自重抓起40kg物體!
    氣動無系留軟體抓手抓取負載40kg抓手(末端執行器)是機器人和環境發生交互的關鍵部件,包括抓取和操作各種各樣的物品。剛性抓手結構堅固,速度快,抓取力度大,抓取可靠,但是缺乏適應性,常常被用於固定場景的工件的抓取和裝配等。軟體抓手柔軟,安全,適應性極強,但是抓取精度相對較低,抓取力度較小,相比於剛性抓手,更適用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應用場景,例如服務機器人。
  • 超聲波懸浮物體
    超聲波懸浮物體
  • DELMIA軟體:機器人抓手工具製作
    現實的機器人工作站中,機器人的大多數應用都以搬運為主,包括碼垛拆垛也都是搬運的一種變換,搬運工作中機器人的末端執行器往往使用的是抓手工具。本期就為大家介紹一下DELMIA軟體中仿真工作站機器人抓手工具的製作,重點學習一下「Kinematic Relations」命令的使用。一、抓手數模拆分與裝配1.機器人抓手工具的機械機構較為簡單,一共可分為抓手Base、氣動夾爪A、氣動夾爪B三個部分,工作時兩個夾爪相對做直線運動實現夾緊與放鬆動作。
  • 三款神作機器人:用「手」敏捷抓取物體、摔倒後能夠站起來、可讀懂...
    機器人是一種顛覆現實世界的創新,但在它們特定的領域之外,它們的用處是非常有限的。因此,靈活性是一個不斷研究的領域。三款新的機器人裝置展示了它們可以進化到適應新情況的方式:摔倒後可以藉助兩隻「手」站起來,以及理解他們從未見過的視覺指令。
  • 「蛇形」軟爪僅8.2g,能舉起超自重220倍的物體!一年半內有望投入商用
    據稱,這款發明有望在一年至一年半內投入商用。這款纏繞式軟抓自重僅8.2g,不僅能夠拾取易碎物品,還能抓取最重為1.8kg(自重的220倍)的重物,而且尤其擅長從細長的管道、溝槽中取物。此外,它的觸覺敏感度達到了常規模型的15倍,還具有實時觸覺傳感能力。
  • 「蛇形」軟爪僅8.2g,能舉起超自重220倍的物體!一年半內有望投入商用
    據稱,這款發明有望在一年至一年半內投入商用。這款纏繞式軟抓自重僅8.2g,不僅能夠拾取易碎物品,還能抓取最重為1.8kg(自重的220倍)的重物,而且尤其擅長從細長的管道、溝槽中取物。此外,它的觸覺敏感度達到了常規模型的15倍,還具有實時觸覺傳感能力。
  • 貓夥呆:用聲波懸浮移動物體?
    (有興趣趕緊訂閱持續關注)  今天《貓夥呆》第一期,我來介紹一種「空間聲波控制物體懸浮和移動的」【隔空移物】技術!貓哥和小夥伴們都驚呆啦!  上面這玩意兒是由日本東京大學的三個研究懸浮控制技術的屌絲研究員設計出來的。
  • 基於聲波的機器人夾持器被開發 無需接觸就能精準操縱微小易碎物體
    他正在用這個裝置演示物理效果。一個小球體懸浮在兩個半球體之間,由超聲波支撐。「這種現象被稱為聲懸浮。」他解釋說。 作為在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項目的一部分,這位前聯邦理工學院博士生目前正在開發一種方法,可以完全舉起和操縱小物體而不需要接觸它們。在小型部件損壞需要花錢的情況下,例如在制表業或半導體行業,這一點尤其重要。
  • 高速碼垛機器人吸盤式抓手的特點
    碼垛機器人作為碼垛機器人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碼垛機械手抓手的工作性能,包括可靠性、結構、質量等參數對碼垛機器人的整體工作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碼垛機可根據不同的產品,設計不同類型的機械抓手,使碼垛機器人具有效率高,質量高,使用範圍廣,成本低等優勢,並能很好地完成碼垛工作。
  • 人體能夠懸浮在空中嗎?
    磁學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特性,就是當物體在磁場中運動時,物體中會產生與運動方向相反的力,抵抗物體的運動。嗯,作為漫科普一名堅持不講科學公式的小編,我是不會告訴你抗磁性是運動的電子在磁場中受電磁感應而表現出的屬性的。
  • 液態金屬軟傳感器為可變剛度的螺旋形柔軟織物抓手賦予觸感
    抓手成功抓取了各種幾何形狀和重量不同的物體(重量是其質量的220倍),並從狹窄的空心空間中將其取回。其出色的性能和多功能性使其成為各種領域的理想選擇,包括工業,勘探,救援以及在狹窄和危險環境中的其他應用,例如天然氣/石油或排水部門。變色龍的舌頭,壁虎腳和章魚的觸角只是我們看到的啟發軟機器人抓手的一些動物身體部位,但是自然界仍然可以為該領域的研究人員提供很多東西。
  • 日本科學家利用超聲波使物體懸浮空中
    科學家們在新的一年裡依然給我們帶來了許多驚喜,如來自東京大學的研究者就為我們呈現了這個超酷的物體懸浮演示:細小的水珠浮在空中,然後以完美的形狀環繞滑行;
  • 機器人產業新突破:輕鬆抓取光滑物體的「章魚觸手」華麗現世
    一款靈活的機器人觸手已經問世——它有望在工廠和人們的家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這種機器人觸手能夠「輕鬆優雅」地抓取光滑物體,或將物體遞到你手中。這款機器人名為「章魚觸手」(Octopus Gripper),由在製造仿生機器人領域經驗頗豐的德國公司Festo研發。
  • 獲ICRA最佳學生論文,機器人控制雙獎,這個小哥機械手玩球技術嫻熟
    機器之心報導機器之心編輯部機器人領域頂級會議 ICRA 2020 於近日召開,並公布了會議獎項。ICRA 2020 共設有最佳論文獎、最佳學生論文獎,以及自動化、人機互動、多機器人系統、機器人視覺等子領域最佳論文獎等 12 個獎項。而 Shenli Yuan 等人的這項研究入圍了其中四個獎項,包括最佳學生論文和最佳論文,並最終斬獲最佳學生論文獎和最佳機器人控制論文獎。入圍 ICRA 2020 獎項的部分論文列表。
  • 新方法利用光可使大尺寸物體懸浮及移動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研究人員18日在《自然·光子學》期刊線上版上發表論文稱,他們通過在物體表面創建特定的納米結構,設計出一種使用光即可使物體懸浮並推其移動的新方法。研究人員稱,這一理論方法將有很多實際用途,甚至可用於新一代光能驅動太空飛行器的開發。  光是操縱物質的有力工具。
  • 無需電驅機器人:會行走、懸浮、捉蒼蠅
    據英國《通訊·材料》雜誌24日發表的一項機器人最新研究,歐洲科學家團隊報告研發一種磁驅動的新型高速軟體機器人。這種機器人可以超快速地完成行走、遊泳、漂浮和捕捉活體蒼蠅,將在生物組織工程與生物力學領域得到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