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收看本周的【周三瞎BB】欄目。最近幾天「凡爾賽文學」火了,我怎麼覺得和「上海名媛群」有點異曲同工呢?
所謂的「凡爾賽文學」其實並不新鮮,日常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體上還是挺常見的,只是最近被總結成了一種體裁,大家可能都發現了身邊的老凡爾賽。
這裡也給大家做兩個示範:
最喜歡的一把琴今天被劃傷了,好傷心。我寧願被劃傷的是我的法拉利……
好羨慕大家有整齊的列印版樂譜。而我只能看男朋友在拍賣會上買的貝多芬手稿,根本看不清楚嘛!大大浪費了我的練琴時間。
以上就是標準的凡爾賽文學了,不建議大家學習,這種文體目前在網絡上是遭到奚落的。
凡爾賽莫名其妙的就火了,作為一個音樂愛好者,我們怎麼能不了解凡爾賽呢?所以今天我們就介紹一些關於凡爾賽的——八卦!
古典音樂與凡爾賽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比如莫扎特小時候就曾經和他的姐姐娜奈爾一起去凡爾賽宮演出。連郎朗和吉娜的婚禮也是在凡爾賽宮辦的……這是真·凡爾賽了。
凡爾賽宮始建於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時代,當時的凡爾賽宮只是他父親路易十三修建的一個狩獵行宮。因為路易十四在位時間很長,加上當時法國的經濟繁榮,所以凡爾賽宮打造的空前奢華,法國國王也成為了時尚的引領者。
時尚的路易十四
(高跟鞋是他的標配)
路易十四在位長達72年,他是一個極度專政的國王。在他的影響下,凡爾賽形成了一種藝術風格,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巴洛克。
這裡的巴洛克還不是指音樂中的巴洛克,音樂的發展一般會比建築、繪畫更慢一些。巴洛克音樂最早是出現在義大利。路易十四的巴洛克更多影響於建築和服飾。但是只要金主喜歡,音樂也可以往巴洛克方向努力呀!
所以,一位義大利的作曲家就帶著巴洛克音樂來到了法國,並創作出了許多法味兒的巴洛克!他就是呂利。
呂利的歌劇的題材大多取於希臘神話,以表現愛情和奇遇為主,反映了路易十四君權至上的精神。後來他加入了法國國籍,並成為了皇家樂長。
1681年呂利到了他事業的最高點,他被路易十四誥封為貴族,改名讓-巴普蒂斯特·德·呂利並署名「德·呂利先生」。
1687年1月8日,呂利在慶祝國王手術康復演出《感恩贊》的時候,不小心把指揮棍戳上了腳趾,後來傷口潰瘍,於3月22日死於敗血症。
華麗且時尚的路易十五
路易十四活得太久了,所以路易十五並不是他的兒子,而是他的曾孫。
到了路易十五的時期,國王在凡爾賽宮的生活更加奢華了,擺脫了路易十四的專政之後,法國的貴族們走向了更華麗、更奢靡的風格——洛可可。
洛可可的風格在建築、裝潢、繪畫、音樂等方面都有影響。纖弱嬌媚,紛繁瑣細,精緻典雅,甜膩溫柔,這些都是洛可可的特點,音樂家們也往這個方向上努了努力,雖然沒有留下什麼驚世駭俗的作品,但是對後來的音樂也產生了一些影響。
這是法國音樂家庫普蘭的作品,屬於洛可可風格的代表。
白白胖胖的路易十六
路易十六是路易十五的孫子,他非常有名,因為他是第一個被送上斷頭臺的法國國王。
他延續了之前的奢靡風格,但是性格軟弱,優柔寡斷。路易十六引領的風格被稱為法國新古典主義,這個時期的音樂則是進入了古典主義時期,不過音樂的古典主義並不是從法國開始的。
但是理性主義確實是從法國開始的,路易十六的下臺,法國大革命的爆發,使唯理主義在歐洲流行起來,這也給古典主義音樂提供了基礎。而唯理主義的開創者正是大家熟悉的法國數學家笛卡爾。
以上就是關於凡爾賽和音樂的故事,今天你學廢了嗎?
樂咖
樂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