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譜系或已在蝙蝠中悄然傳播數十年;微生物在海底可存活逾1...

2021-02-08 騰訊網

科技前沿

新冠病毒譜系或已在蝙蝠中悄然傳播數十年

近日,學術期刊《自然-微生物學》發表的一份最新研究顯示,導致新冠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是由40至70年前與之最接近的蝙蝠病毒演化而來。

該研究的作者表示,基因序列的相似性表明「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可能是由蝙蝠引起的」。

這也意味著產生新冠病毒的病毒譜系,可能已經在蝙蝠中傳播幾十年了,也為拆穿病毒陰謀論(如病毒是人為製造、病毒從實驗室洩漏等說法)提供了更多證據。

文章連結:

http://www.cas.cn/kj/202007/t20200730_4754706.shtml

中國天文學家確認南極冰穹A為地面最佳天文觀測臺址

地球上哪裡是最佳觀星地?傳統認為美國的夏威夷和智利北部是光學望遠鏡的最佳臺址,世界上最好的光學望遠鏡都集中在這裡。

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商朝暉領銜的國際團隊研究表明,中國南極崑崙站所在的冰穹A地區才是最佳觀測地,其光學天文觀測條件優於已知的其他任何地面臺址。

這項研究成果確認了崑崙站有珍貴的天文觀測臺址資源,為我國進一步開展南極天文研究奠定了科學的基礎!

文章連結: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7/443426.shtm

一年完全降解,日本研發出可在海水中降解塑膠袋

塑料製品被譽為白色汙染,如今已經對我們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為了解決白色汙染,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

近日,日本三菱化學和一家包裝材料製造商研發出可在海水中降解的塑膠袋。特別值得稱讚的是,這種購物袋僅需一年左右的時間即可被完全分解。

不過,由於技術尚未普及,此類可降解購物袋的價格,估計會是普通購物袋的6倍以上,你能接受嗎?

文章連結:

http://www.mnw.cn/news/digi/2303899.html

新設備用皮膚觸覺助盲人「復明」

近日,俄羅斯康德波羅的海聯邦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研發一種設備,它使用所謂的感官視覺,可幫助盲人通過皮膚觸覺「復明」。

該設備的工作原理是:戴在盲人頭上的3D攝像機掃描周圍圖像,然後通過一臺小型計算機建立攝像機視野範圍內的物體距離圖,利用一個特殊控制器和一個振動傳感器,距離圖被「傳送」給皮膚。3D地圖的每一個元素(像素)都有自己的距離值,像素區內的物體距離值越小,皮膚所感受到的振動就越大。

基於感官視覺為盲人製造設備,這種想法真的很棒!

文章連結:

https://tech.china.com/article/20200728/20200728568585.html

人工智慧可監測癌症突變

近年來,人工智慧成為各界焦點,除了在圍棋和無人駕駛上大秀實力,人工智慧也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醫療領域。

歐洲生物信息學研究所、維康桑格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及其合作者,開發了一種人工智慧算法,可以利用計算機視覺分析癌症患者的組織樣本。

該算法可以區分健康和癌症組織,還可以識別腫瘤中160多個DNA和數千個RNA變化的模式。

你是否對我們戰勝癌症有了更大的信心呢?

文章連結: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7/443449.shtm

科學新知

鱷魚或在1100萬-500萬年前從非洲遷移到美洲

此前,眾所周知鱷魚最早是在澳大利亞進化而來的,但它們是否是從非洲進入美洲的卻是個謎。不過最近,科學家們破解了這一謎團。

他們對一個已滅絕的非洲物種700萬年前的標本進行分析,結果表明,該物種與現代美洲鱷魚有密切關係。

然而,美洲迄今發現的最古老鱷魚只有500萬年的歷史。

因此,科學家們認為,最初在澳大利亞出現的鱷魚先進入了非洲,後來在距今1100萬至500萬年前的晚始新世到達了美洲。

文章連結:

https://www.chinanews.com/gj/2020/07-24/9246978.shtml

首次發現火星上巨型沙丘在移動

科學家一直認為火星上的巨型沙丘在幾十萬年前形成之後就從未變化過,但是火星探測器發回的照片,或許會顛覆我們這一認知: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了火星表面正在移動的巨型沙丘。

其實這也是這顆紅色星球上的風力強於預期的證據。

不過這些風可能會引發沙塵暴,這對火星探測器來說可不是個好消息。

文章連結:

http://www.kepuchina.cn/wiki/yzts/02/202007/t20200729_1656620.shtml

微生物在海底可存活逾1億年?

理論來講,經過幾百萬年時間在海底沉積下來的沉積物,幾乎沒有能讓細胞維持代謝活躍狀態的能量。

因為這裡相對封閉,沒有多少物質交換,也沒多少氧氣和有機物,但就是在這樣一個能量貧乏的環境中,日本科學家團隊發現有微生物群落維持了1.015億年的代謝潛力。

或許它們身上藏著關於宇宙洪荒的秘密。

文章連結:

http://www.chinanews.com/tp/hd2011/2020/07-29/950023.shtml

警惕!肥胖或超重會加重更年期症狀

肥胖已經成為社會普遍問題,胖給人們帶來了很多麻煩和傷害,但關鍵的問題是,很多人並不覺得肥胖是什麼大問題,認為不過就是影響點美觀!

真的是這樣嗎?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研究人員對超過1.8萬名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的中年女性健康數據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一些女性更易出現盜汗等更年期症狀,這與體重超標等風險因素相關。

實際上,這只是冰山一角,關於肥胖的危害,比你想像的要大得多哦!

文章連結:

http://health.cnr.cn/jkgdxw/20200730/t20200730_525186406.shtml

與外星人無關!英國巨石陣主體砂巖來源之謎被揭開

一直以來,英國的巨石陣都是一個謎。這些巨大而高聳的石塊,被豎立在荒野,關於它們來自何處各方一直爭論不休。

據英格蘭遺產委員會最新消息,以布萊頓大學大衛·納什教授為首的團隊日前發布最新研究成果,稱巨石陣大多數砂巖最有可能來源於巨石陣以北25公裡處,威爾特郡馬爾布羅山丘邊界的西伍茲。

雖然我們還是不知道巨石陣是誰建造的,不知道它們是如何被搬到這裡的,但現在至少知道了起點和終點!

文章連結:

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3zGUC9IJa7n

相關焦點

  • 新冠病毒譜系或已在蝙蝠中傳播數十年
    近日,《自然》子刊《自然微生物學》發表了一篇探討新冠病毒起源的論文,提出新冠病毒可能在約40年至70年前就從與之關係最緊密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了。這一發現意味著:產生新冠病毒(SARS-CoV-2)的病毒譜系可能已經在蝙蝠中傳播了數十年。
  • 最新研究:新冠病毒譜系或已在蝙蝠中悄然傳播數十年
    >28日,學術期刊《自然-微生物學》發表的一份最新研究顯示,導致新冠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是由40至70年前與之最接近的蝙蝠病毒演化而來。研究人員發現,名為RaTG13的蝙蝠病毒基因序列和新冠病毒SARS-CoV-2基因序列高度相似,「基因組序列同一性約為96%」。兩者有共同的祖先,但在幾十年前出現了不同的進化路徑,研究人員估計SARS-CoV-2分別在1948年、1969年和1982年從蝙蝠病毒sarbecovirus中分化出來。
  • 新冠病毒譜系或已在蝙蝠中傳播數十年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近日,《自然》子刊《自然微生物學》發表了一篇探討新冠病毒起源的論文,提出新冠病毒可能在約40年至70年前就從與之關係最緊密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了。這一發現意味著:產生新冠病毒(SARS-CoV-2)的病毒譜系可能已經在蝙蝠中傳播了數十年。
  • 國際最新研究發現,微生物在海底可存活逾1億年
    (施普林格·自然 供圖) 供圖中新網北京7月29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微生物學研究論文發現,在海底能量貧乏的深海沉積物中,有微生物群落維持了長達1.015億年的代謝潛力。這也意味著,微生物在海底可存活逾1億年。
  • 研究稱新冠病毒所屬家族已在蝙蝠中傳播了數十年
    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7月28日報導,病毒傳播的方式會在其基因組上留下痕跡。而這些痕跡隨後可運用譜系動力學(phylodynamics)方法進行追蹤。藉助譜系動力學方法,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得以重建新冠病毒的演化歷史模型,並發現它所屬的家族已在蝙蝠中傳播了數十年。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微生物學》期刊上。
  • 日本發現存活逾億年的微生物
    海底沉積物樣本。圖片來源:JAMSTEC/《自然·通訊》在線版科技日報北京7月28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通訊》雜誌28日發表的一項微生物學研究,日本科學家團隊在能量最貧乏的深海沉積物中,發現有微生物群落維持了1.015億年的代謝潛力。
  • 新冠病毒已存在70年!專家警告:蝙蝠或含有其它冠狀病毒
    【南方+7月29日訊】據英國媒體7月28日報導,一項研究稱,導致目前全球65萬多人死亡的新冠病毒可能最早於1948年在蝙蝠身上進化而來。此前的研究已經確認,菊頭蝠(horseshoe bats)是新冠病毒的宿主,也是新冠病毒(SARS-CoV-2)的可能來源。由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領導的科學家將引起新冠病毒的病原體與在蝙蝠身上發現的最接近的病原體進行了比較。
  • 新冠病毒已在蝙蝠中傳了70年
    英國《自然·微生物學》雜誌刊登一項新研究發現,新冠病毒早在1948年就在蝙蝠身上首次進化出來。這意味著,新冠病毒譜系已在蝙蝠中傳播約70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和中國香港大學等機構組成的國際科學家小組分析了新冠病毒的演化歷史
  • 《自然-微生物學》雜誌發文:新冠病毒譜系可能已經在蝙蝠中傳播數十年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當地時間28日,《自然-微生物學》在線發表了國際團隊的研究成果,認為導致新冠肺炎(COVID-19)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是由40至70年前的一個與之非常接近的病毒演化而來,實際上這類病毒已經在蝙蝠中傳播數十年。研究人員認為,病毒的溯源對於未來控制疫情至關重要。
  • 新冠病毒譜系可能已在蝙蝠中傳播幾十年
    新華社倫敦7月28日電(記者張家偉)一個國際團隊28日在英國期刊《自然·微生物學》發表報告說,新冠病毒可能在40至70年前從與之關係最緊密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這意味著產生新冠病毒的病毒譜系可能已在蝙蝠中傳播幾十年了。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演化歷史有不小難度,因為不同病毒之間會交換遺傳物質而重組,病毒基因組亞區可能起源於不同的祖先。
  • 日本發現存活逾億年微生物,有助人類揭示複雜的真核生物起源
    圖片來源:JAMSTEC/《自然·通訊》在線版 據英國《自然·通訊》雜誌7月28日發表的一項微生物學研究,日本科學家團隊在能量最貧乏的深海沉積物中,發現有微生物群落維持了1.015億年的代謝潛力。理論來講,經過幾百萬年時間在海底沉積下來的沉積物,幾乎沒有能讓細胞維持代謝活躍狀態的能量。
  • 《自然-微生物學》雜誌最新溯源:新冠病毒譜系可能已經在蝙蝠中傳播數十年!「陰謀論」站不住腳了
    每經編輯:彭水萍據新華社,一個國際團隊28日在英國期刊《自然·微生物學》發表報告說,新冠病毒可能在40至70年前從與之關係最緊密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這意味著產生新冠病毒的病毒譜系可能已在蝙蝠中傳播幾十年了。
  • 研究人員:新冠病毒譜系可能已在蝙蝠中傳播幾十年
    新華社倫敦7月28日電(記者張家偉)一個國際團隊28日在英國期刊《自然·微生物學》發表報告說,新冠病毒可能在40至70年前從與之關係最緊密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這意味著產生新冠病毒的病毒譜系可能已在蝙蝠中傳播幾十年了。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演化歷史有不小難度,因為不同病毒之間會交換遺傳物質而重組,病毒基因組亞區可能起源於不同的祖先。
  • 中美歐最新研究溯源:新冠病毒最早可能1948年在蝙蝠中出現
    一項由中國、歐洲和美國的科學家共同完成的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可能已經在蝙蝠中傳播了數十年,並且還可能存在其它能感染人類的病毒。他們還分析出新冠病毒出現的 3 個可能時間:1948 年、1969 年和 1982 年。
  • 英媒:科學家稱新冠病毒譜系已在蝙蝠中傳播長達幾十年
    據英國《每日郵報》28日報導,一項研究稱,造成目前全球超過65萬人死亡的新冠病毒,可能最早是在1948年從蝙蝠身上進化而來的。這一發現是學者們在研究新冠病毒(SARS-CoV-2)原始起源的一個項目中發現的。新冠病毒會導致感染者身患新冠肺炎。
  • 新冠病毒可能1948年已存在!專家擔憂警告:蝙蝠或含有其它冠狀病毒
    美專家在蝙蝠身上,注射新冠病毒,發現該物種對病毒免疫效果,並且發現最接近新冠病原體,由此斷定該病毒已經在蝙蝠群體中存在近70年。研究人員在蝙蝠基因中有重要發現《自然科學》雜誌報導稱,在對新冠病毒進化過程的追蹤,是一個難以完成工程,計算量非常之大,病毒在基因中不斷地重組、變異,最終在全世界肆虐開來,說明新冠病毒已經能夠適應在宿主以外環境生存
  • 最新研究顯示:新冠病毒譜系或在蝙蝠中已傳播幾十年
    來源:科技日報國際戰「疫」行動 科技日報北京7月29日電 (記者張夢然)一項最新病毒學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或在40年至70年前從與之關係最緊密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其意味著產生新冠病毒的病毒譜系,可能已經在蝙蝠中傳播幾十年了。
  • 高福院士團隊在新冠病毒對蝙蝠ACE2跨種識別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研究表明,蝙蝠是MERS-CoV,SARS-CoV,HCoV-OC43, HCoV-229E,  HCoV-NL63等感染人的冠狀病毒的天然宿主。多項研究提示新冠病毒的天然宿主是蝙蝠。新冠病毒能否結合蝙蝠ACE2並利用蝙蝠ACE2感染宿主細胞是重要的科學問題。
  • 新冠病毒可能在40至70年前從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
    一個國際團隊28日在英國期刊《自然·微生物學》發表報告說,新冠病毒可能在40至70年前從與之關係最緊密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這意味著產生新冠病毒的病毒譜系可能已在蝙蝠中傳播幾十年了。已有的研究將蝙蝠病毒RaTG13鑑定為與新冠病毒關係最密切的病毒,也有研究在穿山甲體內發現了相似的冠狀病毒。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中國香港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基於乙型冠狀病毒支系B(新冠病毒所屬的冠狀病毒亞屬)的基因組數據,分析了新冠病毒的演化歷史。研究人員採用了3種方法來鑑定未經歷重組的以及可用於重構病毒演化歷史的新冠病毒區域。
  • 清華等團隊從蝙蝠「百毒不侵」中找答案:發現新冠病毒抑制劑
    研究團隊通過對蝙蝠細胞的兩萬多個基因進行系統全面的篩查,確定了數十個病毒複製所依賴的關鍵蝙蝠基因,並發現了一個共同的新的宿主基因MTHFD1。進一步的研究發現蝙蝠細胞的MTHFD1表達水平比人類相應組織的細胞要低很多,這可能和蝙蝠適應飛行生活的生理變化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