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旅行者的 12 天體驗:創業多年,只為賺夠錢離開地球

2020-12-06 砍柴網

雖然旅遊現在已經是一項比較親民的活動了,但是前往地球之外觀光仍然價格不菲。Richard Garriott 一直有著太空遨遊的夢想,2008 年,他終於輾轉成行。現在,一起聽他說說太空旅行是怎樣一種體驗吧。本文作者Catherine Clifford,原文標題What it's like to travel to space, from a tourist who spent $30 million to live there for 12 days。

Richard Garriott 在零重力下漂浮

照片由 Richard Garriott 提供

最近,Elon Musk 旗下的 SpaceX 宣布,日本億萬富翁 Yusaku Maezawa 將成為其首個環月太空飛行的客戶。

與此同時,Jeff Bezos 的 Blue Origin 公司將在 2019 年推出 11 分鐘的亞軌道太空飛行活動,售價 20 萬至 30 萬美元。而 Richard Branson 的 Virgin Galactic 公司已經賣出了 650 張太空旅行票(每張約 25 萬美元)。

但是遊戲巨頭 Richard Garriott 已經以遊客的身份去過太空了。2008 年,他在太空呆了 12 天,花了 3000 萬美元。

Garriott 與人共同創立了Space Adventures公司,這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家將遊客送上太空的私人公司。不過,他創辦這家公司的主要動機是為了自己能去太空。

Space Adventures 是一家類似於太空旅行機構的公司——它可以為那些想去太空的人在俄羅斯的火箭上找個座位——而 SpaceX、Blue Origin 和 Virgin Galactic 則計劃讓遊客使用自己的可回收利用火箭。

上帝視角

Garriott 是第六位自費太空遊客(第一位也是 Space Adventures 公司的客戶)。他通過俄羅斯政府擁有的 Soyuz 宇宙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NASA 拒絕了 Space Adventure 運送普通人前往太空的請求。)

Garriott 在接受 CNBC 電視臺的採訪時說,太空旅行的經歷簡直嗨爆了。他表示:" 在這次太空旅行後我才發現,什麼是真正的上帝視角。"

顧名思義," 上帝視角 " 是只有太空人才能見到的現象,這種視角的轉變來自於從太空中可以全方位看到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的能力。

從國際空間站內觀察到的太陽和地球

現年 57 歲的 Garriott 說:" 從太空凝視地球,是不得了的經歷。從太空中俯視沙漠——它們通常不會被雲層覆蓋——你可以發現風是如何創造出沙漠那獨特的地表的。"

同樣,除了自然,你也可以看到人類活動的後果。

" 當你俯視任何有森林的地方,就會看到亞馬遜雨林被砍伐得有多乾淨——燒毀了那麼多的森林——非洲也是,"Garriott 說。

" 看到這個,你才會深刻體會到什麼是不可持續發展。你會看見每條河流上都有水壩高築,每條山脈中都有公路穿過山口,每一片森林,包括亞馬遜叢林都在濫砍濫伐。"

" 人類活動的擴張太明顯了,人類的足跡遍布地球的每一個角落。空間站軌道覆蓋的路線上,幾乎沒什麼人類尚未涉足的地方了。" Garriott 表示,他如今支持各種保護地球的倡議,因為自己在太空中看到的景象實在是觸目驚心。

" 視覺上的變化也很明顯,感覺就像是從窗外看著地球," 他說。

" 這次太空之旅讓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了解了自己居住的星球,而且我確信,這種感覺會伴隨我一生。"

起飛那天

10 月的一天,Garriott 從哈薩克斯坦的 Baikonur 起飛前往太空,他早早就醒了,穿上了以前試過很多次的太空服," 但這次是真的," Garriott 說。

身著太空衣 Richard Garriott

他還清楚地記得坐火箭的感覺——雖然火箭看上去了無生氣,但卻動能十足。

" 你走向充滿低溫燃料的火箭," Garriott 說," 四周結滿了冰霜。它發出吱吱嘎嘎的聲音,你可以觸碰到這個龐然大物,一頭活著的、會呼吸的怪物。"

為了登上火箭,Garriott 乘坐一個 " 小型電梯 " 到達了乘客艙所在的頂部。他是第一個進來的。

俄羅斯 Soyuz 號正在被運往發射場地

美國的傳統是倒計時,表示發射時間到了。但在俄羅斯不這麼做。Garriott 說:" 你只需要檢查一下清單,就可以看到清單上有一個俄語單詞『 pusk 』,意思就是『開始』。"

火箭升空了。" 有趣的是,液體燃料火箭幾乎沒有聲音和振動," Garriott 表示," 你真正感覺到的是加速度帶來的壓力。"

Garriott 解釋說,俄羅斯 Soyuz 飛船最後與國際空間站相連,空間站軌道距離地球表面約 250 英裡。(我們一般認為離地球表面大約 62 英裡的地方就是太空了。從某種角度看,月球離地球的距離幾乎是國際空間站離地球的 1000 倍。)

真正的挑戰:睡覺和上廁所

進行太空旅行就得放棄許多東西——比如,自己舒適的家。但是在太空沒有重力的情況下,你智能睡在一個固定的物體上。當 Garriott 呆在國際空間站的時候,他得和另外六個乘客睡在只有三個 " 電話亭大小的地方 "。

" 他們基本上會給你一個睡袋,然後說,『好好享受你的露營時光吧。』 " Garriott 睡在被稱為歐洲航天局哥倫布艙的地方(European Space Agency Columbus module),是當時空間站裡最現代化、最安靜的地方。" 國際空間站較老的部分非常嘈雜," 他說。

他說,一般來說,有些太空人很容易就能安然入睡,而有些就飽嘗失眠之苦了——很不幸,Garriott 就屬於後者。

Richard Garriott(右)在國際空間站

然後是上廁所的問題。

" 關於如何在太空中上廁所的書可以說是汗牛充棟,但其實它們都在胡說八道。"Garriott 表示,身為太空人,自己有義務來幫大家說明真相。

Garriott 說,空間站上的廁所大概有 " 電話亭大小 "。" 基本上就是一個拴在地板上的啤酒桶," 他如是說道。

小便很簡單,Garriott 說," 但是你得用一個管子,你懂的。我們所有的設備都在地面上試過,除了上廁所,因為沒那個條件,只能在太空中嘗試第一次。"

一張票價 3000 萬

Garriott 此行的成本是 3000 萬美元。

Richard Garriott 正在為太空之旅做準備

想要進入太空時,只有兩種途徑:俄羅斯的 Soyuz 號和美國的太空梭。(但 2011 年後美國的太空梭就不再飛行了。)NASA 拒絕了 Garriott 的申請。俄羅斯航天局則表示,它們沒有研究可能涉及問題的資金。Garriott 覺得有戲,就資助了俄羅斯航天局 30 萬美元研究將一個普通人送上太空的成本——答案是 2000 萬美元。

而 Garriott 付得起這個錢。

" 幾年前,我剛剛把自己的第一家遊戲公司 Origin Systems 賣給了 Electronic Arts,所以這個錢我一看完全可以接受嘛,所以我說,『太好了!我要去太空!』我是第一個報名、第一個飛向太空的普通人。"

不過,Garriott 所說的自己的大筆財富有相當一部分都是以股票的形式存在的。Electronic Arts 以股票的方式收購了他的公司。接著 2001 年網際網路泡沫就破了。

Garriott 表示:" 這泡沫一破,我的很多錢就打了水漂了,這應該是我損失最大的一次了。"

" 經過 20 年、30 年的努力,這次飛行我其實已經安排的明明白白得了," 他說," 我的目標一直是進入太空來一場遨遊,誰知道市場突然之間就崩了。然後我發現自己沒法支付太空旅行的費用了,"Garriott 說。

加略特於 1998 年與人共同創立了 Space Adventures 公司,該公司目前總部位於維吉尼亞州的維也納。這家公司曾經把Dennis Tito用俄羅斯的 Soyuz 號送進了太空。Tito 在大學裡學過航天和航空的知識,但後來創辦了Wilshire公司,這是一家成功的全球金融服務諮詢公司。Tito 的太空遨遊時間是 2001 年 4 月,他當時在太空中度過了 7 天。

" 因此,Dennis Tito 成為第一個飛向太空的普通人——坐在我的座位上實現著我的夢想。很明顯,這非常令人失望,看著別人先你一步進進入了太空,而那份榮譽和驕傲本來應該是屬於你的 …… 後來我建立了另一家遊戲公司,然後又賣了,"Garriott 說。

當 Garriott 最終在 2008 年實現了自己遨遊太空的夢想時,旅行的價格已經飆升到 3000 萬美元,當時,這幾乎是他的全部身家了。

" 我把最後一筆錢打給俄羅斯航天局的時候,基本上可以說是破產了。上一次破產應該是網際網路泡沫破了的時候。因此,為了進入太空,我幾乎花光了大部分淨資產,"Garriott 表示。

雖然 Garriott 表示,自己通過開發遊戲總共賺了 " 數千萬 " 美元,但他拒絕透露更多細節,也不願透露自己目前的淨資產有多少。

到目前為止,他的 Space Adventures 公司已經為 7 名遊客實現了 8 次國際空間站之旅(微軟聯合創始人 Charles Simonyi 曾兩次飛往太空)。

Space Adventures 公司是唯一一家從事將普通人送上太空的私人公司,公司發言人 Stacey Tearne 和太空投資公司Space Angels的 CEO Chad Anderson 都向 CNBC 證實了這一消息。作為東京廣播公司(Tokyo Broadcasting System)和蘇聯過去協議的一部分,日本電視記者 Toyohiro Akiyama 曾於 1990 年前往蘇聯和平號空間站。此外,美國 NASA 公共事務官員 Kathryn Hambleton 告訴 CNBC 說,NASA 以前也曾將嚴格意義上的非太空人送去過太空。

Garriott 解釋說,該公司已經在與俄羅斯航天局談判,同意以與其他國家相同的方式爭奪前往國際空間站的席位。他說,每年都有 4 到 8 次前往空間站的太空旅行。(儘管俄羅斯的 Soyuz 號飛船在 10 月 11 日發射失敗,不得不緊急著陸,但 NASA 局長 Jim Bridenstine 表示,未來 NASA 的太空人仍舊會乘坐 Soyuz 號升空。 )

Tearne 告訴 CNBC 說,Space Adventures 公司可能很快也推出波音火箭的太空旅遊項目。

波音公司發言人 Steve Siceloff 證實了這一說法,表明正與 Space Adventures 公司進行 " 積極合作 "。(Siceloff 向 CNBC 表示,今年 3 月將進行無人駕駛試飛,今年 8 月,太空人將乘坐波音火箭進入太空。)

【來源:36氪】

相關焦點

  • 在太空中已經遨遊了四十多年的旅行者一號距離地球有多遠?
    你有沒有想過在太空中遨遊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登上了距離地球38萬千米的月球,太陽系對人類而言,還是一片神秘未知的星空,地球公轉一圈僅需一年,而天王星、海王星等距離較遠的行星公轉一圈長達數10年甚至百餘年,當時飛行器的功率無法抵抗太陽引力,只能夠藉助各個行星的引力推動,天文學家通過觀測發現,176年一次的行星幾何排列即將發生,這意味著太空船無需藉助大量燃料助力,依靠行星之間的引力加速,就能夠探尋4顆行星的奧秘,旅行者1號正是要借這次機會造訪木星
  • 1977年旅行者一號起飛,距今離開地球200億公裡,快沒電了
    而木星更是可怕,在木星上有著極其強烈的風暴,只需要一瞬間的時間,人就可能會被這些風暴給撕碎,在木星之上,生命難以生存下去。當1977年來臨,美國發射第一顆離開太陽系的探測器,旅行者一號。這是旅行者滿懷著人類的好奇心和期望離開了太陽系,開始去尋找更為廣闊的天空,去尋找最為神秘的星球,找到另外的一番天地。與此同時,人們希望這隻旅行者一號在找到其他星球的同時,也能夠將人類的文明傳遞給其他的生命。
  • 5年後將永遠消失,離開地球43年的他,現在怎麼樣了?
    1977年9月5日,他離開地球,踏上了也許永無止境的太空探索之旅。他的身上攜帶著一個銅質鍍金磁碟唱片,裡面有一首歌是我們中國的高山流水。你猜的沒錯,他就是我們人類發射出第一個衝出太陽系的太空探測器—旅行者1號。之所以旅行者1 號能夠順利飛離太陽系,與當時的176年一遇的行星幾何排列有關,旅行者號能夠用引力彈弓效應讓自己只使用部分燃料的情況下把自己彈射出去。
  • 旅行者一號離開地球40多年,為何能源還未耗盡?科學家:還有6年
    這個時期人類對地球以外宇宙空間的興趣逐漸濃厚,各國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對這片廣袤的宇宙空間進行探索,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新發現鼓勵著人們不要停下腳步。眾所周知,人類觀測天體和星系主要是依靠架設在地球上的天文望遠鏡。但是望遠鏡只能看到天體的運行軌道及外部形態,無法探知其具體的狀態。
  • 離開地球表面,住一次太空酒店
    大消息:全球首家太空酒店2022年即將建成,人類終於可以離開地球,住在太空上了!酒店預計可以同時承載6位乘客,包括2位航空飛行員和4位乘客,旅行的時長為12天。價格揭曉,12天旅程的價格為950萬美元,折合人名幣六千三百多萬元。(保持冷靜臉.jpg)
  • 當年的「旅行者號」,現在到了哪裡?人類真的無法離開太陽系嗎?
    1977年,美國宇航局向太空發射了一艘太空無人探測器「旅行者1號」,到現在已經過去了近半個世紀了。作為全世界第一艘太空探測器,旅行者1號被寄予了太多人類對宇宙的渴望。除了傳回木星和土星的高清照片,旅行者1號更是肩負著尋找外星文明的使命。
  • 人以光速離開地球一年,再以光速返回,地球上過去了多長時間
    如果有人以足夠接近光速的速度離開地球,然後再以相同速度返回,那麼,地球上的時間會過去多久呢?地球人會認為太空旅行者是在前年離開地球,而不是去年。 如果速度更快,時間膨脹效應越顯著,例如,當速度為光速的99.9996252%時,經過1年太空飛行的人回到的將會是365年之後的地球,跟他同個時代的人早已不在人世。而如果太空旅行者以這樣的速度飛行1天,地球上的時間將會過去1年,這可謂是「天上一天,地上一年」。
  • 人以光速離開地球一年,再以光速返回,地球上過去了多長時間
    如果有人以足夠接近光速的速度離開地球,然後再以相同速度返回,那麼,地球上的時間會過去多久呢?如果太空旅行者的運動速度能夠達到0.866c,當他在太空中飛行1年返回地球上之時,地球上的時間已經是兩年之後。地球人會認為太空旅行者是在前年離開地球,而不是去年。
  • 這艘太空船離開了太陽系,現仍以每秒15公裡飛
    趣味探索訊 漆黑如墨,繁星點點,一艘人造太空船在這樣寂靜的世界中一閃而過,它前方正對銀河系中心,後方是人類家園太陽系。不知道它還能飛行多久,也不知道它能否抵達中心黑洞,總之2025年過後,地球人類將與它失去聯繫,何去何從將變得不可知。
  • 距旅行者1號離開地球,已過去42年,為何沒有再發射星際飛船?
    其實美國早在1958年,就已經成功發射了美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探險者1號,不過,真正被人們熟知的,卻是「旅行者」系列,特別是旅行者1號,作為離開地球最遠的探測器,42年來為人類帶來了無數的驚喜,如今,它已經飛出了太陽系,朝著銀河系的中心出發,大約2025年,旅行者1號將因為能源耗盡
  • 人以光速離開地球一年,再以光速返回地球上過去了多長時間?
    俗話說「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在很多神話故事中,人們把超越地球空間範圍的旅行確認為「天上飛行」,在天上快速飛行一段時間之後,再返回人間,世間的時間尺度將與旅行者完全不一致,好像人間的時間被快進了一樣。如果速度更快,時間膨脹效應越顯著,例如,當速度為光速的99.9996252%時,經過1年太空飛行的人回到的將會是365年之後的地球,跟他同個時代的人早已不在人世。而如果太空旅行者以這樣的速度飛行1天,地球上的時間將會過去1年,這可謂是「天上一天,地上一年」。這就是愛因斯坦的時間虧損(慢鍾效應)理論的一個結果。
  • 旅行者1號飛了40多年,為啥到現在還有動力?看完漲知識了!
    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們所存在的這個宇宙是極其浩瀚的,而相比於整個宇宙來說,地球就像是沙漠裡的一顆塵埃,非常的渺小,就更別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了。當然了,雖然在整個宇宙中我們人類可能不值一提,不過這並不能阻擋人們對宇宙的好奇心。
  • 太空探索:太陽系以外的神奇世界「旅行者」號為你揭開秘密
    作為首批離開太陽系的人類建造物體,兩艘太空飛行器正在探索遠離地球數十億英裡的未知領域。在此之前還沒有任何宇宙飛船飛到如此遙遠的太空。然而,太陽圈(日球層)的外邊緣仍然是非常的遙遠,以至於兩艘太空飛行器「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從地球起飛後,花了40多年時間才到達這裡。 以較直的路線穿過太陽系的旅行者1號在2012年率先進入星際空間,接著旅行者2號在2018年也進入星際空間。
  • 人以光速離開地球一年,再以光速回到地球上,實際上過去了多長時間?
    俗話說「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在很多神話故事中,人們把超越地球空間範圍的旅行確認為「天上飛行」,在天上快速飛行一段時間之後,再返回人間,世間的時間尺度將與旅行者完全不一致,好像人間的時間被快進了一樣。
  • 旅行者1號傳來地球照片,科學家看後沉默了!
    直到科技文明有了迅速的發展,人類才真正有機會進入外太空。旅行者1號傳回一張地球照片,科學家看後,瞬間沉默不語了!人類發生探測器的主要目的1977年,NASA發射了旅行者1號,它被世人寄予厚望,時隔多年,旅行者1號為人類傳回不少照片和數據信息。
  • 太空探索:太陽系以外的神奇世界 「旅行者」號為你揭開秘密
    作為首批離開太陽系的人類建造物體,兩艘太空飛行器正在探索遠離地球數十億英裡的未知領域。在此之前還沒有任何宇宙飛船飛到如此遙遠的太空。兩艘太空飛行器還揭示出,在我們太陽系的邊界之外,存在著一個雖然肉眼看不見,但物質卻相當活躍、混沌而激蕩的區域。
  • 在太空中「流浪」43年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又完成了一個裡程碑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旅行者1號(Voyager 1)宇宙探測器穿越了距離太陽150個天文單位(AU)的距離,這是它向太陽系外外太空探索的又一個裡程碑。每個AU代表大約9300萬英裡,這意味著旅行者1號現在距離地球大約140億英裡。
  • 在太空中「流浪」43年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又完成了一個裡程碑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旅行者1號(Voyager 1)宇宙探測器穿越了距離太陽150個天文單位(AU)的距離,這是它向太陽系外外太空探索的又一個裡程碑。每個AU代表大約9300萬英裡,這意味著旅行者1號現在距離地球大約140億英裡。
  • 旅行者一號已經出發了40多年了,究竟給地球帶回了哪些消息?
    與此同時,美國於1977年8月20日發射了宇宙探測器「旅行者一號」,成功賣出了宇宙探索的一大步。那麼現在,旅行者一號究竟飛到哪裡了?又給人類帶回了哪些消息呢?旅行者一號即將飛出了太陽系旅行者一號自發射到現在已經過去了40多年,據NASA傳來的消息,它已經到達太陽系最外層邊界,即將飛出太陽系!
  • 從地球出發,人類需要多長時間,才能離開太陽系?
    由於宇宙實在是太浩瀚了,因此科學家們和很多天文學家們在談到地球和太陽系列的其他行星以及太陽系之外的星球相比較的時候,總是會將地球作為一個基點,因此總會將地球描繪的非常的渺小,甚至會將浩瀚的太陽系也描繪的非常的渺小,但實際上人類也知道目前為止,包括旅行者1號也並沒有一定就飛出了太陽系,因為現如今旅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