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的國慶檔,有一部電影被視為香港電影的「復興之光」——那就是周潤發與郭富城聯手的大片《無雙》。
這部懸疑片圍繞著一個偽鈔團夥的故事展開:郭富城飾演的畫家李問擅作偽畫,因而被周潤髮飾演的偽鈔團伙頭目「畫家」看上,一伙人通過種種手段最終複製出幾乎能以假亂真的美金偽鈔……而故事最終的大反轉更是經典的港式結局。
●郭富城飾演的畫家製作偽鈔
電影中的藝術與技術元素很多,算得上是一部不再單單是打打殺殺、警匪鬥智的硬核懸疑片。開篇不久便以郭富城仿造的一幅丟勒的《騎士、死神與魔鬼》引出正在找尋合作畫家的周潤發,而後續的劇情也圍繞著畫家精湛的技藝展開。
不過這個「技藝」,可能少有人留意到它與普通畫作的區別。劇中李問的畫作都是如丟勒這幅作品一般的黑白線條構成,這種技法,正是從15世紀歐洲流傳至今的銅版畫(Etching,又稱蝕刻版畫)。
●影片中《騎士、死神與魔鬼》的仿作
刻板,在中文語境下似乎不是一個很好的詞。一說到版畫,很多人也會聯想到木刻年畫之類,似乎這更像是民間匠人們的一門手工藝,而不是諸如書畫之類的藝術品,總覺難登大雅之堂。
不過你可別小瞧了這個銅版畫,在西方藝術史上,它是極其典雅高貴的一種藝術創作。從文藝複習時期的丟勒,到荷蘭的國寶級畫家倫勃朗,乃至於莫奈、馬蒂斯、畢卡索都是銅版畫的狂熱愛好者。
這些藝術大師們創作的銅版畫,精緻講究到讓首次觀看的人都想像不出這是如何被雕版之後印刷出來的。
●大英博物館中的蝕刻銅板收藏品
精細到可以被用來製作鈔票的銅版畫,經歷了長達600多年由簡入繁的發展。
歐洲一開始只有木板印刷,關於銅板畫的出現還有一個民間流傳甚廣的故事。據說在中世紀,鄉下的一個鐵匠抱怨自己看不清製作的器具上花紋究竟有沒有被打造好。恰巧路過的村婦聽到了,便建議他在器具上塗色並印在布上以看清成果。
這種方法首先在鐵匠中流傳開去,又漸漸傳到了藝術工作者手中,才變成了一門獨特的技藝。現在追溯得到的最早銅版畫,也確實是15世紀一名製作盔甲的工匠的作品。
●《士兵與妻子》 最早一幅成型的銅版畫 丹尼爾作 15世紀
到了16世紀,畫家丟勒成了將這門藝術推向一個新高峰的創新者。他用的是一個全新的玩法——蝕刻法。由於化學的發展,能夠腐蝕金屬的酸水被發現。這一技術幫助丟勒這批銅板畫愛好者解決了難以把握雕刻力度的難題。
他們在金屬板塗上防酸蝕的蠟,再用針筆在蠟面上作畫,筆過之處防酸蠟被去除。接著將印版放在酸液中經酸蝕得到凹線,這就製成了「版」。
在蝕刻法出現之前,藝術家都只能完成到繪圖一步,再請專業的刻工篆刻。蝕刻法的出現,讓藝術家們能直接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完成整體作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算是「銅版畫的真正出現」。
因此其實銅板畫的名稱「etching」準確翻譯應為「蝕刻版畫」——決定它的是「蝕刻」這個技法,而不是什麼金屬板。
●《銅版畫師們使用雕刀與蝕刻法製作銅版畫》亞伯拉罕·博斯作 17世紀
接著又過了近百年,一位繪畫史上的巨匠出現了——倫勃朗。
這位世界三大名畫之一《夜巡》的作者,以油畫在藝術圈傲視群雄的「光影魔術師」,竟然還藏著一手蝕刻版畫的絕活。他一生創作了300多件版畫作品,無不精妙絕倫,將各種人物、風景刻畫得惟妙惟肖。
後世藝術研究者解讀倫勃朗的版畫,才發現這些用無數線條構成的明暗分明的作品,竟然是倫勃朗變換了好幾種手法完成的。他的版畫既有當時盛行的蝕刻做法,也有在酸液中加入碳酸稀釋以讓線條更細的嘗試,有在蠟中摻入雜質來造成顆粒畫面效果的嘗試,甚至有仿照古人直接用刻刀雕刻的傳統做法。
●《三棵樹》倫勃朗作 1643年
從丟勒到倫勃朗,幾百年間銅版畫的發展迅猛,其技術愈發成熟,畫面越來越逼真。
直到18世紀的銅版畫大師,浪漫主義畫家戈雅(Goya)的出現。戈雅的作品開始更注重其精神內核的表達,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藝術技巧上的極致。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正是近現代藝術與古典藝術的一個分水嶺。
●《理性沉睡,心魔生焉》 戈雅作品 1797-1799年
然後呢,就到了我們熟悉的印象派畫家莫奈了。
莫奈的銅版畫作品,要叫西方古人來說大概也會被評價為「粗製濫造品」吧。從倫勃朗的精細到莫奈的寫意,正是古典主義到印象主義的準確反映。
這個時候的銅版畫,已經頗有叛經離道的印象派畫風了。
●莫奈 銅版畫作品
先別急著給莫奈的作品下評價,來看看畢卡索的吧。
●畢卡索 銅版畫作品
這樣的作品,你猜傳統的西方藝術評論家會作何評價?
西方銅版畫經歷了五六百年的發展,由簡入繁再由繁返簡,跟藝術史美術史也保持了驚人的同步發展。很多原版金屬板在反覆印刷的過程中不斷磨損,早已損壞遺棄。現在拍賣場上能見到的也多是當時的印刷品。
●《無雙》劇照 製作美鈔畫面草圖
而像電影《無雙》中憑一張印刷品推斷出原版的線條粗細深淺,還要仿製出同樣的紙張、油墨,更進一步的是把握印刷時的力道火候,有匠人或者藝術家製作時的原作那個「味道」,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說實話,若真的有這個畫功跟技術,還怕做什麼不會成功呢?
參考文獻:
大眾文藝·美術與設計 《西方銅版畫的起源、發展與表現形式》文/楊媛媛
中央美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 《倫勃朗的銅版畫研究》文/ 楊奇
Wikipedia:Etching
內容為『手望Sowarm』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