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 丟勒辭世490周年,看其銅版畫與電影《無雙》

2020-11-25 澎湃新聞
由周潤發和郭富城主演的電影《無雙》前不久上映,引出跌宕劇情的一幅是德國著名畫家丟勒的銅版畫《騎士、死神與魔鬼》。阿爾布雷特·丟勒(1471-1528)是文藝復興北派之旗手,以其寫實、理性、哲思與義大利三傑的天才、唯美、生機遙相輝映。丟勒創作油畫、素描和水彩,但若論最高成就,必稱版畫。今年是丟勒逝世490周年,「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將從影片中的《騎士、死神與魔鬼》談起,介紹丟勒最著名的三幅銅版畫以及他所處的文藝復興時代。

丟勒《自畫像》,油畫,1498年

真與假、靈與肉、善與惡、卑賤與崇高,人究竟屬於哪一頭?這個亙古天問有人用文學來探討,如歌德之《浮士德》;有人拿哲學來思辨,如康德的《三大批判》;有人譜音樂以論斷,如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由周潤發和郭富城主演的電影《無雙》在多線敘事和反轉的劇情背後,同樣暗藏了關於這些問題的思考,而點出伏脈的,正是德國著名畫家丟勒的銅版畫——《騎士、死神與魔鬼》。

丟勒《騎士、死神與魔鬼》,線刻銅版畫,1513年

頂盔摜甲的騎士居於畫面中心——胯下馬,掌中槍,神情堅毅,正穿越晦暗的森林。儘管手擎沙漏的死神威脅在前,獸臉猙獰的魔鬼覬覦在後,他仍目不斜視,慨然獨行。丟勒用流暢的刻線勾勒出密集的陰影,實現了形象的生動變化。作品以其複雜微妙的悲劇情調而傳之不朽,不禁讓人耳邊響起貝氏《英雄交響曲》的第二樂章。

《騎士、死神與魔鬼》局部

阿爾布雷特·丟勒(1471-1528)乃文藝復興北派之旗手,以其寫實、理性、哲思與義大利三傑的天才、唯美、生機遙相輝映。他將油畫傳入義大利,將那裡先進畫法帶回德國(準確地說是神聖羅馬帝國);他是自畫像之父,也是自然寫生之鼻祖,更是整部版畫史的首席大師。丟勒也創作油畫、素描和水彩,但若論最高成就,必稱版畫。

丟勒 《野兔》,水彩,1502年

西方版畫的起源乃中世紀,是古代唯一的圖像印刷術。它不僅是藝術創作的手段,更對文化的傳播、科學的發展、文明的保存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高貴而偉大。文藝復興時期最有影響力的美術史家瓦薩利(Vasari)曾說過:「版畫既是一種珍寶,又是非常現代的藝術。」

木刻版畫《印刷作坊》,亞伯拉罕·馮·沃爾德,17世紀

蝕刻銅版畫《銅版畫師們使用雕刀與蝕刻法製作銅版畫》,亞伯拉罕·博斯,17世紀

這件版畫記錄了巴洛克時代銅畫師的工作景象。左側的畫師在蝕刻,右首那位在雕刀線刻。

丟勒的版畫,布線精密,設計奇巧,刀法純熟,集E.S、施恩告爾等前輩匠師之大成,別開生面,宣告了西方印刷搖籃期的結束,直接抵達版畫藝術所能企及的巔峰。他最打動人心的,並非技術,而是畫面背後深邃的意涵,與熠熠發光的文藝復興精神。

從丟勒的日記中,我們可以看到他潛心馬丁·路德的新教教義,結識眾多博學的思想家。《騎士、死神與魔鬼》中的形象正是當時最著名的人文主義學者伊拉斯謨,後者在1505年出版了《基督騎士手冊》,探討了信仰者如何在世俗生活中捍衛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丟勒深受影響。丟勒具有一種犀利的洞察力,他著力捕捉、表現的畫面常常會觸發人類道德的敏感。他深入到繪畫對象的內在真相,並加以深沉關照,似乎總是在讓觀畫者面臨人性最苛刻的審察。

電影《無雙》劇照

人性都有兩面,善惡隨時共存,這也是電影《無雙》的底層邏輯。大反派「畫家」(周潤髮飾)冷酷狠毒,不擇手段,是標準的加害者;敘述者李問(郭富城飾)善良、怯懦,懷才不遇,是一名受害者。但劇終我們看到,兩者實為一人,真假「畫家」是人心的一體兩面,是人性的對立統一。 電影最終還是將我們指向正義的終點,也如片中出現的這幅丟勒版畫所示——沒有遭遇阻力的理想不是理想、經不起誘惑的道德不成其道德、未經挑戰的信仰是偽信仰。騎士,必須直面慘澹的人生,正視淋漓的鮮血;要戰勝敵人,更要克服自己。

《騎士、死神與魔鬼》是丟勒的三大銅版畫代表作之一,另兩幀分別是《憂鬱I》和《書齋中的哲傑羅姆》。這三幅作品形成了一個有著內在聯繫的整體,使觀者從知識、道德、神學三重維度中受到感動與啟發。

丟勒《憂鬱I》,線刻銅版畫,1514年

《憂鬱I》描寫一位恬靜的生翼少女,支頤而坐,表情深思而憂愁。身旁失神的丘比特、蜷縮的狗、遠處的城市和彩虹、散落的工具和文具……林林總總,元素繁複,細節龐雜,透視極度複雜。我們試圖將之歸類和解讀:多面體和圓規象徵幾何學;鋸、刨、錘象徵木工;天平和沙漏等代表科學,三者的疊加,似乎寓意了這個內藏智慧外露深沉的少女是科學、技術與理性的探索者。牆上那幅四階幻方是數學史上著名的「丟勒魔方」,無論是橫向、縱向還是斜向,數字之和都是34。最末一行中間兩格寫著1514,是丟勒母親去世的時間,也是這幅畫創作的年份。

《憂鬱I》局部

1514年,時在德國宗教改革之前夜,作品中這種「憂鬱」的情緒,既是極度內省的心理經驗,也濡染著一種時代轉變的精神,是中世紀傳統信仰和新興科學理性兩者所形成的張力。數百年來,關於《憂鬱I》的著述汗牛充棟,數學、哲學、符號學、圖像學紛紛出馬,也紛紛落馬。迄今依舊無人能精確整如此合眾多道具所攜帶的象徵意義,作品的神秘面紗依舊未被徹底掀開。丟勒用巨細靡遺的刀法,以器盛道,用具象論抽象,從形下到形上,不可思議地呈現出某種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存在」。

《書齋中的聖哲羅姆》是丟勒的另一件曠世傑作。哲羅姆是拉丁文《聖經》的翻譯者,是神學的代表。畫中,聖人全神貫注地伏案書寫,享受與思想、寵物和上帝共處的天賜之福。陽光從左側的花窗射進來,形成美麗的投影,前景中乖順的獅子與狗相伴,匍匐在地——相傳聖哲羅姆曾為這隻獅子拔去掌上的荊刺,從而成為朋友。窗臺上的骷髏似乎也顯得很和藹。畫面右下的地板上有一塊木牌,上面刻著AD兩個字母,這是丟勒的專用花押,也就是全名Albrecht Dürer的首字母縮寫。

丟勒《書齋中的聖哲羅姆》,線刻銅版畫,1514年

在丟勒的調度下,聖人給人一種遙遠和寧靜的印象,而原本侷促的空間則搖身一變,成為令人心醉神迷的至福之地。營造這種心理感受的,是精巧設計的透視法和數學原則——透視距離被極度縮短,下沉的地平線、怪異的消失點(落在距右邊緣約半釐米處),觀畫者發現自己被置於十分靠近房門的位置——就站在通往屋子的某級臺階之上。這一刻,聖徒沒有注意到我們,我們也沒打擾他詩意的棲居,卻同時分享了他的生活空間,微妙極了。

《書齋中的聖哲羅姆》局部

再次回顧這三件傑作,發現《騎士、死神與魔鬼》刻畫的是一個試圖在平凡生活中堅守理想的信仰者;《書齋中的聖哲羅姆》反映了精神沉思給人帶來的無限愉悅;《憂鬱I》則表現出人類面對世界本質的思考與迷茫。將前兩幅畫並置,丟勒向我們闡明了達到共同目標的兩種相反的方法——踐行與哲思;將後兩幅並置,卻發現他表達的是兩種互相對立的理想——信仰與思辨。這是丟勒一生藝術創作的母題——理性與直覺、概括的形式主義與寫實的自然主義、人文自信和中世紀謙卑——這三組關係之間的不斷鬥爭。

作為一個文藝復興藝術家,對人體的觀察與描寫是「覺醒」的必修課。於是我們不得不談論丟勒的《亞當與夏娃》。這幅銅版畫是丟勒將維特魯威的建築理論用於人體比例的一次精煉表達。他通過細緻的觀察,將理想主義與自然主義完美地調和在一起。畫作中,夏娃的身體起伏微妙,輕盈自然,顯得生氣勃勃而又寧靜優雅,她正面袒露的姿態內含了一種開放的時代意識。

丟勒《亞當與夏娃》,線刻銅版畫,1504年

這幅版畫是丟勒對人體比例的研究成果之一,同時他還暗藏「藝術家等同造物主」的隱喻——在亞當手舉的樹枝上掛著木板,木板上畫家用拉丁文署下自己的全名:「紐倫堡的阿爾布雷希特·丟勒作於1504年。」這不禁讓人想起米開朗琪羅在西斯廷教堂天頂畫中,將自己的相貌投射在上帝身上。1528年,丟勒的《人體解剖學原理》脫稿,這是他27年來在該領域的研究結晶。可惜就在當年,這顆文化巨星突然隕落,沒能看到這部著作對後世的巨大影響。

《亞當與夏娃》局部

如今談起文藝復興,首先想到的是達·文西、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然而卻遺忘了北方的丟勒。德國大詩人歌德曾曰:「當我們真正懂得丟勒的時候,我們就將處在真實、高貴甚至豐美之中。只有偉大的義大利人可以同他等量齊觀。」

義大利的藝術抒情、和諧、唯美,長袖善舞、多文學性,像詩;而德國的藝術,寫實、冷靜、內省,如哲學和數學一般對世界進行深層次、複雜和抽象地思考,甚至有時顯得出離殘忍,直逼真相。他們不給上帝面子,也不給自己面子。

義大利與德國,一南一北,一前一後,是文藝復興的兩種形態,是人類面對自我與自然兩種態度,他們殊途同歸,共同構成了今天的文化基因,缺一不可。

達文西《手部》,素描

丟勒《祈禱的手》,素描

參考文獻:

《The Life And Art of Durer》,Erwin Panofsky,1955

《西方版畫史》,張奠宇 ,2000

《版畫鑑賞方法》,勞倫斯·沙拉蒙,2016

《加德納藝術通史》,弗雷德·S. 克萊納、克裡斯廷·J. 馬米亞,2013

《藝術的故事》,貢布裡希,2008

《丟勒銅版畫》,哈羅·斯普林格博士,1914

《柏林帝國印刷所高仿真複製》,門採爾、利伯曼、斯萊福格特,1900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有600年歷史的銅版畫技藝,連美鈔都能靠它複製得天衣無縫
    「復興之光」——那就是周潤發與郭富城聯手的大片《無雙》。現在追溯得到的最早銅版畫,也確實是15世紀一名製作盔甲的工匠的作品。,其技術愈發成熟,畫面越來越逼真。 直到18世紀的銅版畫大師,浪漫主義畫家戈雅(Goya)的出現。戈雅的作品開始更注重其精神內核的表達,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藝術技巧上的極致。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正是近現代藝術與古典藝術的一個分水嶺。
  • 當銅版畫遇見傅雷 周浦鎮打造系列文化品牌
    人民網上海9月24日電(董志雯)9月22日,銅版畫大師、中國出版者協會藏書票研究會會員田夫走進周浦鎮傅雷圖書館,以銅版畫啟蒙為主題帶來一場藝術啟蒙專題講座。 講座中,田夫向觀眾介紹銅版畫的起源、銅版畫與表現技法的關係以及中國銅版畫的發展等。
  • 蔡尚思故鄉辦展紀念其110周年誕辰
    蔡尚思故鄉辦展紀念其110周年誕辰 2016-01-08 00:22:36110周年暨蔡尚思生平事跡展正在福建泉州市德化縣尚思小學進行。其在歷史學術界影響很大,與錢鍾書並稱「北錢南蔡」。  為紀念蔡老,德化縣在尚思小學專門設展,展館分為12個部分,通過照片、文字、實物、情景再現、塑像等形式,展示了蔡尚思先生求學、工作、學術研究到百年華誕,再現了德化籍著名歷史學家、思想家和哲學家蔡尚思教授的生平、書稿及尚思精神。  「太興奮,太驚喜了!」
  • 史上最強福利 極無雙周年慶狂歡嘉賞三軍
    真3D三國動作手遊《極無雙》全平臺公測已有一年時間了,感謝新老玩家一直以來對《極無雙》的大力支持!本次《極無雙》周年慶不僅帶來了全新版本,更有一系列堪稱「史上最強福利」的精彩活動,趕快來看一下吧!
  • 一周觀展指南|陳從周百年同濟推大展,紀念鄭振鐸故宮展文物
    在上海,除了上海博物館的歷代漆器展,同濟大學紀念園林大家陳從周先生誕辰百年11月25日正式開始,其中包括同濟大學博物館舉辦的陳從周先生百年誕辰展覽與「陳從周《說園》與文人意境——紀念陳從周先生百年畫展」等。在杭州,浙江省博物館則有「佛影靈奇——十六國至五代佛教金銅造像」特展」。
  • 豐臺區少年宮木刻版畫工作室啟動 大師帶學生「重刻經典」
    李冉攝 人民網北京6月2日電 作為手工和繪畫的綜合體,木刻版畫是中國美術的一個重要門類。6月2日,記者從豐臺區獲悉,紀念建國70周年「重刻經典 築夢成長」暨豐臺區少年宮「有朷之間」木版畫工作室啟動,同時,楊宏偉版畫藝術傳承教育基地也在豐臺區少年宮掛牌。
  • 紀念張愛玲逝世20周年:她的故事在電影裡永恆
    紀念張愛玲逝世20周年:她的故事在電影裡永恆 時間:2015.09.08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Eliza 分享到:
  • 《數碼暴龍》20周年紀念最新動畫電影啟動,成年版的太一與阿和
    之前在《數碼暴龍》動畫系列15周年的時候,官方推出了當時的新作動畫企劃《數碼暴龍Tri.》,結果這個動畫系列在觀眾們中的反響以及口碑非常得差,觀眾們覺得就算是賣情懷,《數碼暴龍Tri》的賣相也是十分差的,這個動畫系列不僅沒有給過去看著《數碼暴龍》動畫系列長大的觀眾一個好好回憶童年的機會,而且還從很大程度上把觀眾們的美好回憶毀掉了不少。
  • 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紀念時勳章,人類的驕傲壯舉
    為了紀念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歷史性任務的50周年,首次重鑄了太空人在首次登月時所發的紀念勳章。資產營銷服務公司(Asset Marketing Services)與太空人家屬和陽光鑄幣廠(Sunshine Mint)合作,用1969年版的阿波羅11號(Apollo 11 Robbins)獎章重新推出。
  • 紀念史努比誕生65周年 經典卡通形象將製作3D動畫電影
    紀念史努比誕生65周年 經典卡通形象將製作3D動畫電影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2013-10-25 09:49:28
  • 樂高推出《侏羅紀公園》25周年紀念版積木
    IT之家4月14日消息 樂高官方將推出一款以《侏羅紀公園》為主題的積木模型,紀念《侏羅紀公園》拍攝25周年。與動輒成千上萬的價格不同,這款只有360片的積木模型價格為40美元,約合人民幣250元,其圍繞電影的主題公園遊客中心而設計。
  • 災難片《獨立日2》將映 李響獻聲20周年紀念特輯
    災難片《獨立日2》將映 李響獻聲20周年紀念特輯 《獨立日》20周年紀念特輯 主持人李響獻聲 時長:03:53 來源:電影網
  • 紀念馮康先生誕辰100 周年
    馮康先生(1920 年9 月9 日—1993 年8 月17 日)紀念馮康先生誕辰100 周年1957 年以後他轉向應用數學和計算數學研究,其具有廣博而紮實的數學、物理基礎,使得他在計算數學這門新興學科上作出了一系列開創性貢獻和歷史性成就。20 世紀50 年代末至60 年代初,在解決大型水壩計算問題的集體研究實踐的基礎上,馮康獨立於西方創造了一套求解偏微分方程問題的系統化、現代化計算方法,即現時國際通稱的有限元方法。
  • 007系列電影第二十三部《大破天幕殺機》五十周年紀念巨製
    小編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007系列電影的第二十三部《大破天幕殺機》,本片是由丹尼爾·克雷格出演的第三部007系列電影,本片為007系列電影五十周年紀念大作。片中出現了新的任的Q博士由本·衛肖飾演。M女士的扮演者朱迪·丹奇由於身體以及年齡原因最後一次出演007系列電影。
  • 正在閱讀:谷歌Doodle紀念星際迷航首次公映46周年
    【Pconline 資訊】9月8日消息,谷歌Doodle今日再次做出了更新,以紀念美國著名電視系列劇《星際迷航》(英文名:Star Trek)首次公映46周年。這個谷歌Doodle相當有意思,恐怕是谷歌Doodle有史以來時間最長的一個Doodle。
  • 紀念|他35歲時即被徐悲鴻譽為中國木刻界的「老前輩」
    12月20日,「桃李樺燭——李樺誕辰一百一十周年紀念展」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李樺先生是我國著名版畫家、美術教育家,也是新興木刻運動的先驅,中國現代版畫事業的奠基者。李樺青年時期,李樺積極從事以民族救亡圖存為使命的新興木刻運動,35歲即被徐悲鴻譽為木刻界的「老前輩」。
  • 吳凡創作於1958年的水印木刻版畫作品《蒲公英》。
    50年代的版畫  傳世之作《蒲公英》獲國際金獎  提起版畫,業內人士都不會忘記上世紀50年代四川版畫的輝煌。那時的版畫家李少言、吳凡、牛文、酆中鐵、李煥民、林軍等,個個都全國聞名。  西南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著名藝術評論家凌承緯表示,四川版畫的成績緣於它深厚的文化底蘊。
  • 達爾文的進化論之旅:各地紀念其誕辰200周年
    因為這些物種和自然界各按其自身客觀規律在運動、發展、變化、消亡,根本沒有上帝什麼事兒,也不是永恆不變的。他說:「一種因素多次重複會帶來一個新觀念。」在這漫長考察期間的所見所聞,如切蘿蔔一樣把達爾文腦袋裡的「神創論」一片片地切下扔掉,同時又像蓋房子那樣把一塊塊「自然選擇」的磚頭碼砌起來。
  • 五月天五周年紀念專輯 今日全亞洲同步推出
    無標題文檔點小圖看大圖  本報訊(記者曾歲春 實習生王君)作為華語樂壇正當紅的樂隊,五月天越來越勤快。今年就已經推出了兩張作品,EP《聽不到》和電影原聲《五月之戀》。離《五月之戀》不到4個月,他們又有新作。今天,他們的全新創作專輯《神的孩子都在跳舞》將在全亞洲同步推出!
  • 《異形》系列電影四十周年紀念短片一覽
    電影《異形》自1979年5月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廣大影迷的喜愛,這種單純地以殺戮為本性的冷血生物的存在,超過了人們以往的想像。因為外在造型的原因,有人甚至將其稱之為行走的性器官。異形系列電影一共拍攝了6部正片,從《異形1》到《異形4》,包括2012年的《普羅米修斯》以及2017年上映的《異形:契約》,而衍生出的《異形大戰鐵血戰士》系列並沒有得到官方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