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他35歲時即被徐悲鴻譽為中國木刻界的「老前輩」

2021-01-15 澎湃新聞

他35歲時即被徐悲鴻譽為木刻界的「前輩」。

12月20日,「桃李樺燭——李樺誕辰一百一十周年紀念展」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

李樺先生是我國著名版畫家、美術教育家,也是新興木刻運動的先驅,中國現代版畫事業的奠基者。

李樺

青年時期,李樺積極從事以民族救亡圖存為使命的新興木刻運動,35歲即被徐悲鴻譽為木刻界的「老前輩」。中年以後,他以極強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致力於高校版畫教育體系建設及美術理論研究,晚年擔任中國版畫家協會主席。

《恕吼吧,中國!》,27.5×18.7cm,1938年

據悉,展覽由學院美術館、版畫系聯合承辦,系統地梳理李樺先生的藝術創作與學術脈絡、藝術成就與教育成就,圍繞李樺三個不同的文化身份「先鋒驍將」、「美院先生」、「木刻作家」展開,從不同角度展現了李樺先生在教育教學、創作實踐、理論著述等方面的重要貢獻和作為時代精神燭照的重要影響,以嶄新的展陳形式,生動地呈現出了一個可觀、可感、可閱讀的李樺藝術世界。

展陳文獻

先鋒驍將

作為新興木刻運動的一員驍將,李樺與魯迅有著密切的聯繫。在魯迅的引導下,他以勤奮的創作和執著的實驗態度,將「新興木刻」這一概念提升到「獨立藝術」的高度,同時也最早將創作木刻、複製木刻等沿用至今的版畫基本概念進行了深入辨析。這對於新興木刻運動和近現代美術史的研究都是不能忽視的內容。此外,李樺終身以積極入世的態度、平和內斂的性格來踐行著「走出書齋」的思想理念。知識分子投身革命的例子很多,但像李樺這樣披上戎裝親歷烽煙的卻不多見。特別是李樺提倡並推動的「木刻流動展」並配合《現代版畫》的出版發行,為普及大眾和知識階層制定了不同的木刻實踐方針。因此,如何勾勒出這個特殊的大時代背景,以及在這個大背景下,新興木刻作為當年的「新媒體」,具體怎樣被木刻家運用到這場轟轟烈烈的社會實踐中?而李樺作為其中的一員驍將和最佳案例,其個人的作用和藝術語言探索與大時代的社會背景和文化環境構成怎樣的互動和張力關係?這也是這一展覽單元所關注的核心。

《晚歸》,23×35.7cm,1938年

《從鐵蹄下站起來》,22.3×33.8cm,1946年

《痛悼李、聞二公》,35.3×24.8cm,1947年

美院先生

「美院先生」單元則為突出李樺作為教育家的活動和學術思想。作為一個始終將「教書育人」放在首位,將藝術家身份次之,且桃李滿園的美院老先生,李樺為後人留下了一個德高望重、溫文爾雅的教書先生形象。而作為新中國版畫教育的開拓者和系統與格局的建構者,他經歷了北平藝專和中央美術學院兩個時期,尤其在後一時期中,他作出的成就和貢獻最大。不但主持建立了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還發起成立了中國版畫家協會。

《鬥爭地主》,19.7×27cm,1951年

《倫勃朗像》,26.7×22.6cm,1957年

《魯訊在木刻講習會》,34.8×44.8cm,1973年

木刻作家

「木刻作家」單元意在從一個藝術家在各個時期自我身份認同建構的過程去考察李樺與其作品之間的關係。毋庸置疑,在近現代美術發展史上,李樺是少見的幾位實踐、理論與教學樣樣精通的藝術家之一。創作方面,李樺留下《怒吼吧,中國!》、《怒潮》組畫、《天橋人物》等針砭時弊的經典佳作;理論建設上,李樺不僅為《中國大百科全書》撰寫「版畫」詞條,並直接參與了中國現代「版畫」概念的建構,其生前撰寫的美術理論文章更是多達一千餘篇。

《掙扎》(《怒潮》之一),19.8×27cm,1947年

《起來》(《怒潮》之四),19.3×27.2cm,1946年

作為中國現代版畫的開拓者、系統建構者與藝術大家,李樺先生是他那個時代具有標高意義的角色。他生前舉辦過許多次個展,但主要集中在其青年時期,晚年及去世後沒有舉辦過完整、系統的大型回顧展。對於這位版畫界的泰鬥來說,這與他的歷史地位是很不相稱的。因此,此次具有回顧意義的學術紀念展,對其史料和文獻進行全面梳理並展開新時期的學術討論,是將李樺個案研究逐步引向深入,也是對當代版畫事業的一種推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展覽開幕上,88歲高齡的李樺先生學生、中央美術學院原黨委書記、版畫家楊澧在致辭中動情地講述了李樺先生亦師亦父教書育人的點點滴滴,即使到了晚年病重時期,仍然心裡想著學生、關照學生,這種崇高的品格,更值得後輩學習與尊敬。中央美術學院原版畫系主任宋源文在致辭中對李樺的藝術人生作了細緻而又溫情的回顧,「無論是在藝術創作、教書育人、史論研究、還是組織活動方面,作為新興木刻運動的先驅,中國現代版畫事業的奠基者,李樺先生在版畫的田園裡辛勤耕耘了一輩子,在李樺藝術人生中不僅看到了老一輩版畫家為國為民的無私奉獻,還看到了他們對版畫後來者的勉勵和期望」。伍必端先生在賀信中談到,「李樺先生一直運用他手中的木刻刀這一武器,用作品和人民站在一起。為了創辦美院版畫系,李樺先生付出了一生的辛勤,他是一位真正的美術教育家,直到現在,以致將來都是我們每一個從事美術教育的人學習的榜樣」。

展覽現場

據悉,作為「百年輝煌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名家」系列活動之一,「桃李樺燭——李樺誕辰一百一十周年紀念展」 由中央美術學院主辦,並得到中國文聯、中國美協的支持與合作。展覽將展至2018年2月25日,並將舉辦工作坊、工作室密探、策展人導覽等系列學術公共教育活動。

相關焦點

  • 第一部分:「中國木刻界最年輕的鬼才」
    記:您很早就得到「中國木刻界最年輕的鬼才」的評價,能說說這個故事嗎?趙:這是我刻了《負木者》得到的評價。1943年,我在江西大庾西華山鎢礦管理局的子弟學校任教。學校在半山腰,上山是一條石頭鋪的崎嶇小路,時常有礦工從山下背了板柴上山搭窩棚,我回到房間後畫了很多默寫。後來根據那些默寫刻了《負木者》,印好後送了一張給餘白墅。
  • 「珍藏」徐悲鴻40幅精品全高清圖,帶講解!
    《虎圖》軸,近現代,徐悲鴻繪,紙本,設色,縱90.4cm,橫43.6cm。【簡介】自題:「七年冬將之法,叔平先生持漢魏精拓多種贈別,作此報之並為紀念。悲鴻。」鈐「悲鴻」朱文圓印。畫幅右下角鈐「妙機其微」白文方印。七年即指民國七年(1918年),徐悲鴻時年23歲。
  • 徐悲鴻的「鴻」字有何含義?他筆下的駿馬是如何奔騰起來的?
    徐悲鴻畫馬,是中國歷史上最好的馬。他的馬,畫出了馬的喜怒哀樂和馬的情感的豐富變化。特別是他畫出了駿馬的怒武氣質,所以徐悲鴻畫馬,人見人愛。是駿馬,就應該有一種英雄好漢的氣質,這種氣質,就像孟子說的,要「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徐悲鴻雖然畫的是馬,但是,他的馬就像有鴻圖大志男子漢一樣,是一個英雄好漢。徐悲鴻喜歡畫馬是從小就有了。
  • 世人皆知徐悲鴻的馬,卻不知他畫的獅子氣吞山河!
    談起徐悲鴻,我相信大家都知道是誰,他可是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曾留學法國學西畫,歸國後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先後任教於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和北平藝專。1949年後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所作國畫彩墨渾成,尤以奔馬享名於世,大家都知道徐悲鴻畫馬畫的非常有氣勢,栩栩如生,可是我相信應該沒有很多人知道它畫獅子的功力這是十分的了得,今天帶大家認識一下徐悲鴻畫畫的獅子。徐悲鴻不僅喜歡畫馬還喜歡畫獅,而且在上世紀二十到四十年代,他還以「獅子」為主題,創作了許多作品,在特殊的年代和特殊的語境之下,這些獅子也被畫家賦予了特殊的內涵。
  • 徐悲鴻贈朝鮮志士"奔馬圖" 33匹奔馬妙組朝鮮地圖
    原標題:徐悲鴻贈朝鮮志士"奔馬圖" 33匹奔馬妙組朝鮮地圖  1931年,寓居在中央大學宿舍的徐悲鴻夫婦頗感不便,經過一番準備之後便開始著手建立新居。在建新居的過程中,一些長輩和朋友紛紛慷慨解囊。新居落成之後,徐悲鴻為答謝各方師友,特地作畫分贈,以志紀念和答謝。
  • 又是什麼畫作讓徐悲鴻「夢寐數月」,見到真作後又「歡喜讚嘆,便欲...
    這是徐悲鴻紀念館館藏任伯年作品的首度公開展出;徐悲鴻一生收藏的任伯年佳品將首次集結;徐悲鴻赴歐舉辦中國美術展覽會巡展的資料文獻也將在這次展覽中初度露面。 繼2019年「大師眼中的大師:徐悲鴻與齊白石」展之後,此次「在神不在貌——從任伯年到徐悲鴻」是大師眼中的大師系列展的第二展,兩個展覽都是通過還原徐悲鴻的視角,揭開他的收藏世界與收藏觀,梳理展示藝術大師的收藏珍品。
  • 徐悲鴻作品市面上真跡不足5% 畫馬眼睛有絕招
    馬年說馬,當徐悲鴻(1895~1953)筆下的駿馬不斷刷新拍賣紀錄時,我們不禁要問,他的馬為何世上最貴?他的馬,又為何成為國畫的標誌性形象之一?面對層出不窮的徐悲鴻假馬,如何鑑別?他把這匹馬戴上韁繩表現什麼意思呢?就說馬像人一樣,為識己者用,這匹馬也遇到了知音。馬夫為什麼要低下頭?自己養的一匹好馬,居然不知道它是千裡馬,為自己的這種愚鈍低頭。」這幅代表作有三米多長,現藏於北京徐悲鴻紀念館。徐悲鴻最重要的油畫沒有被毀呂立新在接受專訪時,首次談及關於徐悲鴻的一個「世紀謎案」。
  • 24歲被委以重任、35歲破格晉升,41歲他候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6月6日,中國工程院發布中國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選進入第二輪評審的候選人名單。 「政事兒」注意到,在這222位候選人中,最年輕的是出生於1978年1月的王東,現年41歲。他來自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專業為電氣工程,提名在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4月30日,中國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在531位候選人中,王東也是最年輕的。
  • 以1,2億高價賣出,巨匠徐悲鴻的馬價格果然不菲!
    徐悲鴻的馬價格不菲,這是為什麼,好多人不解其中之意,認為不就一張紙嗎?藝術家們說:他畫的是一種進取的精神,是完全值得的。馬這種動物,在古代交通工具不便的時代,他是人們的車,在戰爭年代中最早也是拉戰車,由遊牧民族首先發明騎乘,中國直到戰國時期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才開始出現騎兵,日常生活中,它主要是作為役使家畜,用於騎乘、輓車和載重,在中國歷史中具有重要作用。許多畫家多次為他寫照。
  • 惲之瑋斬獲西蒙斯學者獎:18歲滿分獲IMO金牌,35歲成MIT終身教授
    沒錯,就是那個18歲滿分斬獲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IMO)金牌,35歲捧起「科學界奧斯卡獎」、成為MIT終身教授的北大數學學神惲之瑋。 這是為了紀念印度數學家拉馬努金而設立的獎項,只頒發給32歲以下的年輕數學家,2006年,知名華人數學家陶哲軒也拿到了這個獎。 獲獎的惲之瑋,很快就成了斯坦福數學系的助理教授。 5年之後,時任耶魯大學教授的惲之瑋,與合作者張偉一起,拿到了美國「科學突破獎」中面向年輕學者的「新視野數學獎」。
  • 大師畫雞,張大千的生動,徐悲鴻的和諧,都比不過他散發殺氣的雞
    一代名家張大千生平畫過的雞數不勝數,他筆下的雞一般生動形象,色彩鮮明。如下圖:我們可以看到張大千畫的這隻公雞身披花色羽毛,氣定神閒,正在覓食,公雞的身後是一棵花,雞的腳下是山中的嫩草,火紅的雞冠格外亮眼,尾部有兩根羽毛長得超過了自己的身體。儘管這隻公雞是自己單獨覓食,沒有母雞的陪伴,但我們絲毫看不出它的孤單,它並不憂慮。
  • 35歲川籍數學家張偉摘取「華人菲爾茲獎」(圖)
    35歲川籍數學家張偉摘取「華人菲爾茲獎」  8月6日,第七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開幕該獎項被譽為「華人菲爾茲獎」,即華人數學領域的最高榮譽。  35歲的金獎獲得者張偉是四川達州人,出生在大竹縣農村。2000年他從成都七中畢業保送到北京大學數學系,34歲時被哥倫比亞大學破格聘為數學系終身教授。張偉在29歲時曾獲得過拉馬努金獎,加上本次晨興數學金獎,他已然成為了當下國際數學界一顆閃耀的學術之星。
  • 【精品推薦】徐悲鴻駿馬圖
    徐悲鴻(1895-1953年),漢族,原名徐壽康,江蘇宜興市屺亭鎮人。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曾留學法國學西畫,歸國後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先後任教於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和北平藝專。1949年後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 徐悲鴻畫兩隻馬,一隻賣3680000,另一隻加14個字,卻賣21275000
    馬的形象在中華文明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含義,在我們國家的繪畫史上也是屢見不鮮,特別是在古代,馬作為人們的代步工具,更是人們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中國人更喜歡用馬來形容一些好的事情,像是「龍馬精神」「馬到成功」等等,將所有美好的夙願都寄托在馬的身上,自古以來也出現了很多以畫馬聞名與世的畫家,當代最有名的就要數徐悲鴻先生了,他在中國的傳統畫馬技巧上加入了一些西方的繪畫技巧
  • 他為師傅代筆,作品被徐悲鴻收藏,與齊白石合作繪畫
    他為師傅代筆,作品被徐悲鴻收藏,與齊白石合作繪畫文/秋香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畫家,他的名字說出來可能很多人不認識,他的名氣遠不如齊白石先生或張大千先生等人那般人盡皆知,可這並不能代表他的畫作水平就差到很遠。
  • 被譽為「中國的霍金」,他來自桂林
    金展鵬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1月27日在長沙逝世,享年82歲只有食指能動的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威廉·霍金,被譽為「另一個愛因斯坦」。無獨有偶。全身只有脖子以上能動的中科院院士、中南大學教授金展鵬 被譽為「中國的霍金」。
  • 徐悲鴻傾家蕩產買下一幅畫,卻無償捐獻祖國,如今至少20個億
    咱們中國的古畫確實是風靡世界的,而且幾千年來不知道出現了多少優秀的畫家,可惜的是傳世的古畫確實算不上很多,而其中不少都在近代流失了出去,每每想到這裡那都是心如刀割啊!
  • 「中國現代數學之父」的南京情結|紀念華羅庚逝世35周年
    作為江蘇人,他對家鄉的感情很深厚,曾經多次在南京講學訪問,並推廣他的「統籌法」和「優選法」,他的很多師友弟子也都曾在南京工作生活過,因此,華羅庚和南京結下了深厚的情緣。今天是華羅庚逝世35周年紀念日,謹以此文紀念這位數學偉人。
  • 35歲美國華人數學家摘取「華人菲爾茲獎」(圖)
    該獎項被譽為「華人菲爾茲獎」,即華人數學領域的最高榮譽。  35歲的金獎獲得者張偉是四川達州人,出生在大竹縣農村。2000年他從成都七中畢業保送到北京大學數學系,34歲時被哥倫比亞大學破格聘為數學系終身教授。張偉在29歲時曾獲得過拉馬努金獎,加上本次晨興數學金獎,他已然成為了當下國際數學界一顆閃耀的學術之星。
  • 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等中國畫大家作品亮相南京博物院
    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等中國畫大家作品亮相南京博物院 2019-11-26 21:09:2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翟璐 責任編輯:翟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