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什麼畫作讓徐悲鴻「夢寐數月」,見到真作後又「歡喜讚嘆,便欲...

2021-01-10 騰訊網

「在神不在貌——從任伯年到徐悲鴻」 即將於9月26日在徐悲鴻紀念館展出,本次展覽由徐悲鴻紀念館主辦,時代悲鴻藝術中心學術支持。展覽講述任伯年與徐悲鴻兩位藝術大師的一場跨越時空的「交集」與「對話」。這是徐悲鴻紀念館館藏任伯年作品的首度公開展出;徐悲鴻一生收藏的任伯年佳品將首次集結;徐悲鴻赴歐舉辦中國美術展覽會巡展的資料文獻也將在這次展覽中初度露面。

繼2019年「大師眼中的大師:徐悲鴻與齊白石」展之後,此次「在神不在貌——從任伯年到徐悲鴻」是大師眼中的大師系列展的第二展,兩個展覽都是通過還原徐悲鴻的視角,揭開他的收藏世界與收藏觀,梳理展示藝術大師的收藏珍品。

在本次展覽的開始中,策展人以倒敘的手法,帶領觀眾 「回到1933」——徐悲鴻攜任伯年、齊白石、張大千等多位名家的作品遠赴歐洲舉辦中國美術展覽會,用沉浸式的展陳方式重現近百年之前展覽的歷史風貌,視頻、文獻與空間交互結合,力求客觀立體地還原當時的語境。而策展人搜集到的當年歐洲展覽視頻、法文展覽海報、展覽圖錄、報紙報導、徐悲鴻布展留影等文獻資料,每一件都印刻著歷史的痕跡,每一件都是首次亮相的珍貴史料。

1933年5月10日,徐悲鴻在巴黎網球競技場美術館舉辦中國美術展覽會時的海報

進入展廳後,策展人從徐悲鴻的視角出發,用線性敘事的方式,逐步揭開徐悲鴻與任伯年跨越時空的故事。

1895年,任伯年去世,徐悲鴻誕生。

一直有一種說法——徐悲鴻認為自己是任伯年的「後身」。而這時間上的巧合,似乎冥冥之中預示了徐悲鴻對任伯年的獨特情懷。

徐悲鴻畢生敬重、學習、推崇他心中的「一代明星」——任伯年,竭力搜集其遺作,成為個人收藏伯年精品最多之藝術家,又攜其作品遠赴歐洲巡展,還為伯年畫集親寫評傳,並作油畫《任伯年像》以表敬仰之情。

徐悲鴻 任伯年像 布面油畫 51×39cm 1927年 徐悲鴻紀念館藏

一幅《斬樹鍾馗》為徐悲鴻知任伯年之始,徐、任兩位大師的鐘馗系列作品亦是此次展覽的開篇。展覽共分為三個版塊——「沉酣矯變」、「雅麗豐繁」、「未竟之作」,皆摘自悲鴻評伯年之語,將分別展示任伯年筆法奇崛、形神兼備的人物畫,設色雅麗、意趣盎然的花鳥畫,以及多幅徐悲鴻視作璞玉的伯年遺墨,共計50餘件館藏任伯年佳作。在展覽中特加以徐悲鴻與任伯年相同題材的創作,將兩位大師的作品並置展出,從徐悲鴻人物畫的筆法、花鳥畫的用色以及對鍾馗題材的喜好中都可以窺見到任伯年的印跡。

任伯年 《鍾馗》 紙本設色130×65cm 1887年 徐悲鴻紀念館藏

徐悲鴻 《鍾馗》 紙本設色 177×95cm 1929年 徐悲鴻紀念館藏

一位在摹古沿襲、陳陳相因的晚晴畫壇,別出機杼,匠心獨運,融貫古今,參借西法,是引領海派新風的先行者;一位在中西方交融的時代,竭盡全力地引進西畫技法,義無反顧地開創融匯中西之路,是推動中國畫改良的一代宗師。

1895年,任伯年,一位揭開藝術新格局的時代明星逝去;徐悲鴻,另一位引領藝術變革的璀璨明星誕生。他們在藝術上一脈相承,都是中國畫家中罕見的天才人物,技巧全面,舉重若輕;他們也同是兼具時代精神與藝術個性的先行者,敢於革新、敢於突破,為中國畫偉大傳統的復興開拓出新路。

9月26日,一起靜待兩位大師跨越時空的對話。

展覽單元介紹

沉酣矯變

沉酣矯變,如書中之王遠李邕,使人覽之神王,題款可疑,畫則舍伯年莫屬也。——徐悲鴻題任伯年畫作《杜鵑》

在國勢衰微、社會巨變的時代,作為海派先驅的任伯年立足傳統,推陳出新,在人物畫的創作中注重寫生觀察,崇尚「在神不在貌」, 徐悲鴻曾稱讚:「其傳神阿堵無論矣」。徐悲鴻珍藏的伯年人物畫,題材豐富,從形神兼備的寫真肖像到妙趣橫生的民俗人物,從借古喻今的歷史傳說到詩情洋溢的風雅生活,足見其收藏任伯年畫作的全面性和系統性。

雅麗豐繁

吾國近人中最擅色彩者,當以任伯年為第一,其雅麗豐繁,莫或之先。時人則齊白石為諳此理。夫其健筆傳神阿睹者,已為藝人之所難,詎知尚未盡其能事耶!——徐悲鴻《藝術漫話》

任伯年的花鳥畫技法多樣,雙鉤、沒骨、點厾、寫意,無一不精;設色奇巧,宗白華曾譽其為「近代稀有的色彩畫家」。此次展出的八幅花鳥條屏更是任伯年「五十歲最成熟」時的力作,盡顯其雅俗共賞的獨特風格。任伯年喜於觀察生活,「欣觀群鳥之翔集飛鳴,怡然自適」;徐悲鴻當年亦是「躑躅於動物園速寫猛獸,其樂無窮」,秉承相同的理念,伯年和悲鴻都是精於塑造自然萬物的藝術巨匠。

未竟之作

因俱在其夙昔所藏精品之外,而又不勝其裝置也,中多未竟之作,趣味良深,如舉玉按璞,諗其所自。此幅寫西施清微雅逸,前無古人,仲熊信乎,愷悌君子,吾心感為何如耶。——徐悲鴻題任伯年畫作《西施浣紗》

任伯年長女任雨華的後人吳仲熊,與徐悲鴻交善,並知曉徐悲鴻酷愛任伯年繪畫,遂將多幅所藏伯年父女的畫作贈與徐悲鴻,其中有很多任伯年未付裱的遺稿。這些 「未竟之作」被徐悲鴻視為珍貴的璞玉,他在畫作之上或題跋或補竟,每一幅畫作都如同兩位大師跨越時空的「對話」與「合作」。

相關焦點

  • 世人皆知徐悲鴻的馬,卻不知他畫的獅子氣吞山河!
    談起徐悲鴻,我相信大家都知道是誰,他可是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曾留學法國學西畫,歸國後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先後任教於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和北平藝專。1949年後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所作國畫彩墨渾成,尤以奔馬享名於世,大家都知道徐悲鴻畫馬畫的非常有氣勢,栩栩如生,可是我相信應該沒有很多人知道它畫獅子的功力這是十分的了得,今天帶大家認識一下徐悲鴻畫畫的獅子。徐悲鴻不僅喜歡畫馬還喜歡畫獅,而且在上世紀二十到四十年代,他還以「獅子」為主題,創作了許多作品,在特殊的年代和特殊的語境之下,這些獅子也被畫家賦予了特殊的內涵。
  • 徐悲鴻傾家蕩產買下一幅畫,卻無償捐獻祖國,如今至少20個億
    徐悲鴻大師除了是一個繪畫大師之外,還是一個收藏家,他也收藏過不少優秀的古畫,而其中有一幅畫堪稱是徐悲鴻的最愛,而且當初為了得到這幅古畫,徐悲鴻大師可以說是不惜傾家蕩產啊,不過最後徐悲鴻又主動的捐獻給了祖國,如今的這幅古畫的價值起碼也得20個億了。
  • 徐悲鴻的「鴻」字有何含義?他筆下的駿馬是如何奔騰起來的?
    徐悲鴻的"鴻」字有何含義?他筆下的駿馬是如何奔騰起來的?有人說徐悲鴻名字好比「鴻雁悲鳴,駿馬悲嘶」,我都不知道你這的說法有什麼來歷。如果沒有來歷,這個話都是說不通的。如果你指的是徐悲鴻「悲鴻」二字的來歷,那就跟徐悲鴻更沒有關係了。徐悲鴻原名叫徐壽康,是他老爸徐達章給他取得名字。
  • 徐悲鴻畫兩隻馬,一隻賣3680000,另一隻加14個字,卻賣21275000
    飛禽走獸、山水大川等,只要能融入畫中的東西他都不曾放過,徐悲鴻對馬尤為的喜愛,畫的也最多,所以世人皆知他善畫馬,卻不知道他也是一個全能的畫家,徐悲鴻的馬之所以畫的好,主要源於他喜歡馬,喜歡觀察馬,早年的時候為了能夠畫好一匹馬,徐悲鴻經常去山村有馬的地方寫生,一邊觀察馬,一遍用素描將馬的形態描繪出來。
  • 「珍藏」徐悲鴻40幅精品全高清圖,帶講解!
    不無善畫者,莫能圖,何哉!」徐悲鴻做此畫時,正值中國政局動蕩,日寇開始在我國橫行,徐悲鴻意在通過田橫故事,歌頌寧死不屈的精神。在構圖上,把穿緋紅衣袍的田橫置於右邊,作拱手訣別狀,他昂首挺胸,表情嚴肅,眼望蒼天,似乎對茫茫天地發出詰問。橫貫畫幅三分之二的人物組群,則以密集的陣形傳達出群眾的合力。
  • 同是畫十二生肖圖,他筆下的十二隻動物栩栩如生,靈動有神!
    徐悲鴻,中國近現代的繪畫藝術大師,與齊白石、張大千等畫壇宗師齊名。徐悲鴻出生於1895年,家庭出身非常貧寒,好在他有一個文人父親,才使他自幼有了學習四書五經的機會,並且他的父親自習繪畫,且有一定功底,在徐悲鴻9歲時便同其父學習繪畫,再後來家裡條件越來越差,無奈之下徐悲鴻隨同父親奔走他鄉以賣畫來接濟家用。也正是這幾年的奔波遊走,豐富了徐悲鴻的閱歷,開拓了他的繪畫視野!
  • 徐悲鴻贈朝鮮志士"奔馬圖" 33匹奔馬妙組朝鮮地圖
    原標題:徐悲鴻贈朝鮮志士"奔馬圖" 33匹奔馬妙組朝鮮地圖  1931年,寓居在中央大學宿舍的徐悲鴻夫婦頗感不便,經過一番準備之後便開始著手建立新居。在建新居的過程中,一些長輩和朋友紛紛慷慨解囊。新居落成之後,徐悲鴻為答謝各方師友,特地作畫分贈,以志紀念和答謝。
  • 【精品推薦】徐悲鴻駿馬圖
    徐悲鴻(1895-1953年),漢族,原名徐壽康,江蘇宜興市屺亭鎮人。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曾留學法國學西畫,歸國後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先後任教於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和北平藝專。1949年後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 齊白石畫兩鴨蛋,求畫者懇求多畫些,結果卻「摳門」的畫了一蒼蠅
    這要從一次他給求畫者所作的畫作說起: 起初,齊白石給求畫的人畫了兩個鹹鴨蛋人們不會料到,就是因為這隻蒼蠅,使得這幅畫在2007年被拍賣到51.75萬元的高價。 因為鹹鴨蛋實在沒有什麼細節可以畫,所以這51.75萬元的價格,完全就是這個被人瞧不上眼、被稱為俗物的——蒼蠅的價值。 那麼現在看來,齊白石先生還摳門嗎?答案顯然不是。
  • 不怕沒有繪畫基礎,畫一幅自己的油畫掛客廳,圓藝術家的夢
    徐悲鴻13歲開始學畫,歐洲苦熬8年才成才徐悲鴻這一代中國精英從青年時起便有振興中華的凌雲壯志,在備受列強欺凌、貧窮落後的舊中國,這乃是最給予人希望的輝煌樂章。徐悲鴻13歲時,家鄉發大水,父親攜他走遍鄰近縣鎮,為人畫祖宗像、寫春聯,鬻字賣畫,嘗盡流浪生涯的辛酸,然而正是艱苦造就了他非凡的文化、藝術功底。為了深造,他幾次赴上海尋找半工半讀的機會,在這座中國當時最為繁華的城市,他曾當盡衣物,但總以「山窮水盡而能自拔方不為懦」的勇氣刻苦自勵,愈挫愈堅。
  • 白石門下-湯發周趣談:秋風起,蟹腳肥,看看大師們畫的螃蟹!
    一見到螃蟹,他就撿圓殼胖蟹掰開吃蟹黃。就有人問他,蟹黃好吃嗎?大家不都吃蟹螯嗎?劉承勳吃得滿嘴流油,回答道:「十萬個蟹螯,也頂不上一個蟹黃。」這句話讓蟹黃走紅了,劉承勳也得了個外號,叫「黃大」。秋景 李苦禪李苦禪 蕉竹雙蟹圖 1980年 68x68cm插了梅花便過年 李苦禪白石老人作品 最早古人吃蟹,是最看重蟹螯的。晉朝大酒鬼畢卓就說過:「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了一生足矣。」
  • 以1,2億高價賣出,巨匠徐悲鴻的馬價格果然不菲!
    本文由獨孤飛雪書畫研究院副院長愣嚴山人所作,本著以畢生精力為繼承並弘揚中國畫而努力奮鬥的決心,為文化藝術的繁榮發展貢獻己之所學。徐悲鴻的馬價格不菲,這是為什麼,好多人不解其中之意,認為不就一張紙嗎?從古代到現代,經常有畫馬的,工筆,寫意都有;身為國畫大家的徐悲鴻就是一位畫馬高手,在現今畫馬當中很難有人與他媲美。現今隨著拍賣市場的活躍,他的馬逐漸被許多人熟悉,市場上的價格也越來越高,好多人不是很了解說:為什麼他畫的馬就價格那麼高,難道是畫雖然而貴嗎?徐悲鴻也不是怎麼有頭有臉的人物啊!
  • 徐悲鴻作品市面上真跡不足5% 畫馬眼睛有絕招
    徐悲鴻畫馬 眼睛是按出來的呂立新透露,其實畫馬的眼睛徐悲鴻是有竅門的,「往往徐悲鴻的馬圖中看不到它的眼睛,沒有具體的畫個眼眶,但我們仍然能明顯感覺到。這個他不是畫的,他是在畫完眼部,落墨完了之後,馬上用一張宣紙攥在手裡邊,用手按出來的。手一按,眼眶的這個骨骼的輪廓都出來了。」
  • 大師畫雞,張大千的生動,徐悲鴻的和諧,都比不過他散發殺氣的雞
    一般說到公雞我們都會磅礴大氣之感,但張大千老師畫的這隻,並沒有體現出這些特點。徐悲鴻曾經是央美的院長,他的畫風可以說被一大波人追隨,徐老師畫的雞是什麼樣的呢?一起來看:徐悲鴻畫了一公一母兩隻雞,相比張大千畫的一隻公雞,徐悲鴻該畫的畫面更加和諧,正所謂「公母搭配,幹活不累。」作品中,公雞氣宇軒昂地站立在石丘之上,頭轉向身後,似乎發現了什麼情況,石丘下的母雞似乎並不在意公雞,它俯身低頭尋找食物,天大地大也沒有我找食物大。
  • 猴歡喜,猴子見了空歡喜
    如人類便將它們引入園林,而對於動物們來言,口腹之慾似乎更重要些。猴歡喜/攝於福建雲霄20181003這也成了它名字的來源,據說是山裡的猴子看到這果,以為是能吃的慄子,結果撥開一看,並不,只得空歡喜一場。
  • 猴歡喜,人同喜
    名字大佳、貼合猴年的猴歡喜,其實共有三種同名植物,黃普華《植物名稱研究專集》分別介紹:杜英科猴歡喜屬,其圓球形蒴果表面多針刺,開裂後內果皮紫紅色,酷似慄子,「猴子見到誤以為是慄子,十分歡喜而得名。」桑科菠蘿蜜屬,近球形的果乾後紅色,「是猴子喜歡的果實。」夾竹桃科海杧果屬,卵形果實成熟時橙黃色,毒性強烈,可致死人畜,「未知臺灣因何稱做猴歡喜。」
  • 春風得意·蕭蕭班馬鳴《畫為心聲——濟南市博物館藏近現代名家...
    同時,也湧現出了一批傑出的畫馬藝術家,比如韓幹、李公麟、趙孟、徐悲鴻……這個單元,展示的就是民國藝術家們筆下的奔馬嘶鳴。1.徐悲鴻 奔馬圖軸釋文:此去天涯將焉託 傷心競爽亦徒然。吾又欲發怨吟矣,丁亥仲夏悲鴻。
  • 他畫一隻王八賣除了高價,放大10倍後,專家:看那尾巴值了
    想起來近代的繪畫大家,很多人就會想到徐悲鴻和齊白石。徐悲鴻雖出身貧寒,但父親是個教書先生,擅長詩文書法和繪畫,這樣的家庭環境讓徐悲鴻從小耳濡目染接觸到了繪畫,9歲開始和父親學習繪畫,臨摹晚清畫家的畫作,學習調色和設色,10歲時就已經能幫父親填彩敷色,13歲為了接濟家裡,跟隨父親外出賣畫,日子雖然艱苦,但也開闊了徐悲鴻的視野,留給後世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一幅《群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