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是一種吉祥的家禽,不僅僅因為它的名字「雞」與「吉」同音,雞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鳳凰的化身,古人經常用雞血來驅邪。此外,遠古時期的太陽鳥也被認為是雞的祖先。凡此種種,使得雞一直以來都是文人墨客筆下常見的主題。
「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唐伯虎筆下的雞瀟灑俊美。「不為風雨變,雞德一何貞。」李廓筆下的雞道德高尚。當然,除了詩人,畫家們也經常借雞來抒發情感。一代名家張大千生平畫過的雞數不勝數,他筆下的雞一般生動形象,色彩鮮明。如下圖:
我們可以看到張大千畫的這隻公雞身披花色羽毛,氣定神閒,正在覓食,公雞的身後是一棵花,雞的腳下是山中的嫩草,火紅的雞冠格外亮眼,尾部有兩根羽毛長得超過了自己的身體。儘管這隻公雞是自己單獨覓食,沒有母雞的陪伴,但我們絲毫看不出它的孤單,它並不憂慮。一般說到公雞我們都會磅礴大氣之感,但張大千老師畫的這隻,並沒有體現出這些特點。
徐悲鴻曾經是央美的院長,他的畫風可以說被一大波人追隨,徐老師畫的雞是什麼樣的呢?一起來看:
徐悲鴻畫了一公一母兩隻雞,相比張大千畫的一隻公雞,徐悲鴻該畫的畫面更加和諧,正所謂「公母搭配,幹活不累。」作品中,公雞氣宇軒昂地站立在石丘之上,頭轉向身後,似乎發現了什麼情況,石丘下的母雞似乎並不在意公雞,它俯身低頭尋找食物,天大地大也沒有我找食物大。雞的覓食精神是十分強大的,我們生活中,但凡能夠看到雞的地方它們基本都在覓食,好像永遠也吃不飽。
如果說張大千的雞,是為了創作而創作的話,那麼徐悲鴻的雞就是實實在在地表現雞的真實生活狀態。張大千的作品「畫」的特點更加突出,徐悲鴻的作品「家」的特點更加突出。張、徐二人算得上當時畫壇可以問鼎的藝術家了,他們畫的雞就算是最好的作品了嗎?未必,我們說,凡事如果站在非傳統的思維層面,往往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張、徐二人所畫之雞皆是雞在正常狀態下的模樣,那雞在非正常狀態下是什麼樣子呢?比如,雞在鬥架的時候是什麼樣子呢?劉海慄畫的兩隻帶有殺氣的雞,給了我們答案。
上圖就是劉海慄畫的兩隻殺氣很重的雞,就像打拳一樣,畫面中兩隻公雞站在各自的領地,厲眼相對,頸處的毛炸起,一場搏鬥即將上演。
整幅作品以綠地和樹林為背景,遠處,白雲飄飄,晴空萬裡。儘管背景採用了抽象化的表達手法,但兩隻公雞竟如出現在觀者眼前一般,真實得很。細看,右側的公雞明顯比左側的公雞大了一號,在氣勢上似乎也是略勝瘦雞一籌。鬥架尚未開始,但緊張的氣氛已在觀者心中燃起。
或許您會說,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單憑雞的狀態不足以論三人作品高低。令筆者折服的不僅是劉海慄選題的新奇,還有他虛實結合,虛實相稱的繪畫手法。我們說一幅作品,要麼是寫意的,抽象的,要麼是寫實的具化的,而劉海慄先生竟然能把背景的虛與主題的實結合的如此恰到好處,實屬畫中罕見。
筆者不才,惶惶作此文僅供廣大書畫愛好者茶飯之餘有的聊,有的看,有的想,歡迎在文章底部留下您的看法。
謹以下圖獻給為現代藝術收藏品行業綠色健康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