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傑出畫家趙伯駒青綠山水欣賞
趙伯駒的青綠山水正是這樣一幅構思、構圖、勾勒、設色「周密不苟」的佳作。宋 趙伯駒《山水》手卷 尺寸:長:245cm 寬:32.9cm青綠山水是中國山水畫的典型代表。通常用線條勾出輪廓,然後用赭石色來表意山體裸巖。石綠和石青用色於樹木青苔。顏色厚重華麗。
-
張大千:潑墨潑彩不但融匯他創作的成果,也匯通東西方差異的特質
摘要:張大千晚年的潑墨潑彩畫風使用了豐富的東方性色彩顏料,將其潑灑渲染於墨色打底的山水之上,層次豐厚而又清麗妍雅,不但表達出山水自然之遠近晴雨的物理空間,也表現了色彩質感本身的層次空間。其後的追隨仿效者,則往往很難達到其水墨與色彩相融的璀璨炫麗境地,由是可知張大千的潑墨潑彩絕非隨興而無章法節制的率性之作,而有其特殊的設色程序與方法。
-
傳統的復甦與技藝的承傳——馮祥雲的青綠山水畫創作
【內容提要】青綠山水本是傳統畫的大宗,之後雖因文人畫崛起而稍顯沉寂,但仍代代無絕。一直到今人吳湖帆等仍多有創作,張大千更別創潑彩一格。不過因其耗時久、程功深,不免被有些人視為畏途,於此正可見馮祥雲創作的意義與價值。他專業出身,多方摩習,尤精於西方素描寫實和日人的詩化寫意功夫,故能調用密體繁筆,逼真地刻畫出山骨雲魄。
-
專家解讀張大千:從地獄裡帶出新中國畫
「七七事變」爆發後,張大千被日軍羈留在北平,有人請他大量臨仿「唐宋元各家」。這一時期,通過對早期中國畫的研究,張大千對明清文人畫有了新的看法,「作為一個繪畫專業者……不應只學『文人畫』的墨戲,而要學『畫家之畫』,打下各方面紮實功底。」張大千此時甚至認為清三百年,沒有出一個像樣的畫家。
-
清初「四王」與吳歷青綠山水精品欣賞
清代早期,以清初「四王」、吳歷及宮廷畫家為代表的畫師注重以色筆代替墨筆,開拓了文人青綠山水的新境界。 清 王時敏 仿古山水圖冊之「仿趙令穰江鄉清夏圖」 紙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清初四王是指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
-
張大千六尺潑彩山水、書法合璧巨製現身香港蘇富比春拍
香港蘇富比中國書畫春拍精品曝光隆重呈獻張大千六尺潑彩山水及書法合璧巨製《春山瑞雪、行書七絕》黃賓虹賀「五十萬卷樓」莫伯驥七十壽山水《青山晉壽圖》-皆首度面世-另推「梅潔樓本季隆重呈獻兩幅首度公開面世拍品:張大千六尺潑彩山水及書法合璧巨作《春山瑞雪、行書七絕》,及黃賓虹賀「五十萬卷樓」莫伯驥壽之《青山晉壽圖》。其他矚目之作包括源自「梅潔樓」珍藏之傅抱石雪景劇跡《雪擁藍關圖》,以及多幅源自重要收藏之精品,如「鳴遠堂」藏于非闇精品、張大千海外家屬收藏等。
-
我們可能誤讀了張大千
張大千作品張大千擁有的兩個驚世評價,是否客觀?我們或許誤會了張大千。張大千先生作為當代的中國藝術大師,其自身取得的藝術成就和擁有的盛名,都是不容質疑的。但對張大千先生的兩大評價,思來想去,仍然不知所云。一、對「東方之筆」的疑問。西方藝壇盛讚張大千為東方之筆。東方之筆是什麼意思?如何定義東方之筆?東方之筆的具體指向是什麼?
-
懷念老師恩情,仿董其昌筆意創作,王鑑晚年繪青綠淺絳山水
王鑑一生畫了許多幅臨仿董其昌的作品,其中名氣最大的就是這幅畫於丙辰年的《仿董其昌山水》。王鑑 仿董其昌山水丙辰年是康熙十五年,距離王鑑離世的時間僅有一年,可以說這幅《仿董其昌山水》代表著王鑑晚年臨終前的藝術成就。繪畫創作對人的協調能力要求很高,講究心、眼、手合一。
-
中國青綠山水畫的開山之作《遊春圖》
畫中以自然山水景色為主,人物比例縮小點綴其中。畫中的山石、樹木皆細線勾勒,未見皴擦,人物則直接敷色渲染。全畫的主色以青綠為主,鮮明濃麗,後人稱之為「青綠法」。在構圖方面,畫面左半部分描繪厚重的山石樹木,與右半部分稀疏、低矮的山石形成對比,使畫面在視覺感官方面更顯穩重。
-
藍瑛山水畫深得宋元人筆意,單憑「青綠荷葉皴」,就能傲立畫壇
文|夏紹毅【摘要】:藍瑛的山水畫從宋元人築基,並深得其筆意,但未被束縛,自創「青綠荷葉皴」,在山水畫發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烙印。本文通過藍瑛的存世山水畫,試分析他的的「青綠荷葉皴」有何特點,他是如何入古出新的?
-
看張大千當年捐出了哪些書畫與自用印,臺北故宮將辦紀念大展
張大千的畫藝受石濤(1642-1707)和八大山人(1626-1705)影響,並溯源至隋唐、北魏,長年沉浸於古代諸名家,盡收傳統筆墨技法之精髓,從山水到人物、花鳥、畜獸等,各種畫科無一不臻妙境。「大千摹古」部分將展出《張大千仿沈周蜀葵圖》、《張大千仿石濤山水》、《張大千仿巨然夏山圖》、《張大千畫松林亭子》等。
-
張大千弟子的後人向成都市政府捐贈近650件大千畫作及物品
嚴易夢 攝 中新網成都9月5日電 (嚴易夢)成都張大千藝術博物館藏品捐贈籤約儀式5日在成都舉行,張大千入室弟子孫雲生之子孫凱向成都市政府捐贈了近650件張大千畫作及物品,這標誌著成都張大千藝術博物館即將全面展開建設。 國畫大師張大千堪稱20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被西方藝壇贊為「東方之筆」。
-
中國名畫《溪山春曉圖》惠崇
中國名畫《溪山春曉圖》惠崇 全圖畫芯溪山春曉圖 能入選中國名畫理由:⊙惠崇山水畫的代表作品;⊙圖繪林岫草舍,河灣泊舟,小橋飛鷺,沙渚蘆雁,美景無數;⊙畫境空曠清逸、煙嵐迷濛,為人稱道明大家董其昌也將惠崇與巨然並稱,他在題惠崇的《溪山春曉圖》中云:「五代時僧惠崇與宋初僧巨然皆工畫山水。巨然畫米元章稱其平淡天真,惠崇以右丞為師,又以精巧勝······皆畫家之神品也。」評價極高。惠崇的畫作,流傳至今的不多,《溪山春曉圖》是其代表作之一。
-
解讀名畫背後:梵谷《向日葵》是藥引發的視黃症?
圖片說明:《阿格紐的臨床教學》 聆聽一位醫學院教授的趣味講述—— 掩藏在世界名畫中的醫學真相十幾年前,一名年輕的中國醫生在法國羅浮宮裡連續呆了三天。他沒想到的是,十多年後的今天,他還要向這些名畫「搬救兵」,彌補當今醫學教育的缺失。去年冬天起,他在上海交大醫學院推出一門新課:「名畫中的醫學」。
-
張大千用500兩黃金買幅畫,細看才知是情報圖,現被禁止出國展覽
此後,張大千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於中國畫人物、山水、花鳥、魚蟲、走獸,工筆、無所不能,無一不精。並將重彩、水墨融為一體,開創出新的藝術風格,並與齊白石一同被稱為「南張北齊」,西方藝術界在看到張大千的作品時,更是將他和畢卡索比肩,稱他是「東方之筆」。
-
畫家方召麐:中年喪夫一人養大8子,四十拜師張大千晚年功成名就
後來即使方召麐去了倫敦,又去了美國,最後有定居香港,但無論去到哪裡,家鄉的山山水水永遠是她筆下的主題。 江南秀美的山川給了這個女畫家最初的藝術啟蒙,而後來她遊歷了中國的雄壯山河,又豐富了她的藝術內核。她是中國繪畫史上少有的有著壯美筆法的女畫家,而在這壯美筆法下卻又有著溫暖人情的內涵。
-
文化、山水、美食、鄉村 內江「四大旅」打出「甜城牌」
而在這半個月之前,以大千文化「牽線搭橋」的2019海峽兩岸張大千文化藝術交流活動,更加密切了臺灣內江兩地的合作和情誼。這只是我市深化大千文化底蘊,打造特色文化之旅的一個生動註腳。在內江,張大千的各種文化要素如繪畫、書法、美食等已融入城市建設,推動「書畫藝術+旅遊」,形成大千園、張大千紀念館、張大千美術館、張大千博物館等景區景點,開發出大千系列文創產品,形成了「大千文化」旅遊品牌,大千文化氛圍日益濃厚。作為新聞巨子範長江的家鄉,長江文化也是內江打造「文化之旅」的又一個支點。
-
一場展覽,展出張大千「倥傯的鄉愁」
一場展覽,展出張大千「倥傯的鄉愁」 張大千收藏的玩石。它是為了配合成都博物館新館開館特展《倥傯的鄉愁·張大千》所開展的一場社教活動。這場以「鄉愁」為主題的展覽,通過國畫大師張大千留下的收藏品、粉本、作品、印章、書信等,向觀眾呈現了張大千的豐富人生。 而展覽的策展人孫凱,是張大千大弟子孫雲生之子,曾與張大千共同生活8年。這次他向大家講述了張大千的許多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