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張大千當年捐出了哪些書畫與自用印,臺北故宮將辦紀念大展

2021-01-09 澎湃新聞
看張大千當年捐出了哪些書畫與自用印,臺北故宮將辦紀念大展

澎湃新聞記者 陳若茜

2019-03-13 08:08 來源:澎湃新聞

張大千不僅是一代書畫大家,也是收藏大家,其藏品及大量張大千作品在他身後,由家人整理好,全部列成目錄,捐獻臺北故宮博物院。今年適逢張大千(1899-1983)誕辰120周年,「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獲悉,臺北故宮博物院將於4月1日〜6月25日舉辦「巨匠的剪影——張大千120周年大展」。從臺北故宮博物院提供的展覽清單中,展覽將展出張大千及其舊藏書畫精品87件,大千自用印80餘方,全面反映張大千早、中、晚不同時期的藝術特色與精神。

《大千居士乞食圖》(局部),張大千,1975年

展覽分為「大千師友」、「大千摹古」、「大千與敦煌」、「大千自運」、「大千巨作」、「大千自畫像」、「大千與臺灣」、「大千自用印」等單元。

張大千自幼跟隨母親習畫,後於上海拜曾熙(1861-1930)、李瑞清(1867-1920)為師,學習詩文書畫,在其藝術起步階段亦深受其二哥張善孖的影響,在「大千師友」部分將展出曾熙、李瑞清、張善孖等人的書畫作品。

張大千的畫藝受石濤(1642-1707)和八大山人(1626-1705)影響,並溯源至隋唐、北魏,長年沉浸於古代諸名家,盡收傳統筆墨技法之精髓,從山水到人物、花鳥、畜獸等,各種畫科無一不臻妙境。「大千摹古」部分將展出《張大千仿沈周蜀葵圖》、《張大千仿石濤山水》、《張大千仿巨然夏山圖》、《張大千畫松林亭子》等。

《蘇花攬勝圖卷》(局部),張大千,紙本潑彩潑墨,1965年

1940年代,張大千在戰火中遠赴敦煌莫高窟臨摹壁畫,給他的藝術生涯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曾先後在成都、重慶、東京、巴黎等地展出。此次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展覽「大千與敦煌」部分將展出《張大千摹敦煌莫高窟第二五七窟北魏鹿王本生》、《張大千摹敦煌莫高窟第三二七窟宋代伎樂》、《張大千番僧昂吉摹敦煌安西榆林窟第二十八窟唐菩薩立像》等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精品十數件。

1949年後,張大千旅居海外, 1965年開始在中國臺灣定居,並終老於摩耶精舍。其晚年發展出氣勢撼人的潑墨潑彩畫風,開拓水墨新境界,成為標誌性的代表。這些在「大千巨作」等都有所呈現。「大千巨作」部分將展出《張大千墨荷四聯屏》、《張大千闊浦遙山》等。

此次展覽還將展出大千自用印約80餘方,從中可窺視方介堪、臺靜農、王壯為、曾紹傑、陳半丁、陳巨來等眾多印人都曾為其治印,其中又以陳巨來和方介堪數量最多。

張大千長達60多年的畫齡,加上勤於創作,傳世作品數量空前龐大。張大千身後將他珍藏的書畫及用印都捐贈給了臺北故宮博物院,同時也將居所摩耶精舍捐出成立張大千紀念館,由臺北故宮博物院代為管理。此次展覽的展品多數為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院藏精品,也有少量為臺灣歷史博物館寄存之作品中。展覽除精選的書畫精品、印章外,還將展出部分珍貴照片,全面反映張大千早、中、晚不同時期的藝術特色與精神。 

大千師友

《楷書石門銘》曾熙

《楷書五言聯》李瑞清

《草澤巨虎》張善孖

張大千行書五言聯

大千摹古

《張大千仿沈周蜀葵圖》

《張大千于非闇花卉草蟲冊 墨牡丹》

《張大千于非闇花卉草蟲冊 石榴》

《張大千于非闇花卉草蟲冊 仿八大山人魚樂圖》

《張大千于非闇花卉草蟲冊 蟬》

《巫山雲雨圖》張大千

《喬松磊磊多奇節》張大千

《五代董源江堤晚景》 大風堂遺贈

《畫華陽仙館》張大千

《秋壑鳴泉》張大千

《畫江雨泊舟》張大千

《張大千仿巨然夏山圖》

《元倪瓚松林亭子》

《張大千畫松林亭子》

大千與敦煌

《張大千摹敦煌莫高窟第二五七窟北魏鹿王本生》(局部)

《張大千摹敦煌莫高窟第二五七窟北魏鹿王本生》(局部)

《張大千摹敦煌莫高窟第二五七窟北魏須摩提女請佛因緣》(局部)

《張大千摹敦煌莫高窟第二五七窟北魏須摩提女請佛因緣》(局部)

《張大千摹敦煌莫高窟第二四九窟野豬與玄武》

《張大千摹敦煌莫高窟初唐藻井(第十七號)》

《張大千張心德摹敦煌西千佛洞第十一窟釋迦說法圖》

《張大千摹敦煌莫高窟第一三八窟近事女》

《張大千摹敦煌莫高窟第三二七窟宋代伎樂》

《觀音像》張大千

《散華圖》張大千

大千自運

《柳蔭獨釣》張大千

《張大千畫八德園景》

大千巨作

《闊浦遙山》張大千

大千自畫像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張大千,臺北故宮博物院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一周觀展指南|陳從周百年同濟推大展,紀念鄭振鐸故宮展文物
    在北京,為紀念鄭振鐸誕辰120周年,故宮正在展出他捐贈的上百件文物。在位於東京的三得利美術館即將開幕的「扇之國」,則站在廣闊的時代視角,介紹日本人鍾愛的「扇」之美的世界。「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特梳理各地近期值得一看的展覽與講座精選。
  • 臺北故宮今起換展:《西狹頌》《好太王碑》裡的筆墨見真章
    在中國大陸的博物館閉館2個月後相繼開館,香港地區的博物館則開館後又復閉館的形勢下,臺北故宮博物院是國內為數不多的沒有因為疫情而閉館的博物館。澎湃新聞獲悉,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兩大專題陳列「筆墨見真章」和「巨幅書畫」今起(4月1日)將更換新的展品與觀眾見面。
  • 鄭振鐸當年如何搶救古籍文物,國家典籍博物館與故宮展開紀念
    鄭振鐸當年如何搶救古籍文物,國家典籍博物館與故宮展開紀念 特約撰稿 陳曦 澎湃新聞記者 高丹 2018-12-20 08:38
  • 春節觀展之臺北|「鳥譜」、花香、古玉,臺北故宮年味濃
    臺北故宮北院,來禽圖特展展場內臺北故宮北院「亞洲探險記特展展場」,汪正翔攝澎湃新聞了解到,新春喜慶二月,臺北故宮北部院區有花果禽鳥和鳴的「來禽圖——翎毛與花果的和諧奏鳴」、見證東西文化交流經絡的「亞洲探險記—十七世紀東西交流傳奇」及第二展覽區的重量級印象畫派特展「悠遊風景繪畫—俄羅斯普希金博物館特展
  • 臺北故宮的宮廷家具,蘇博展廳的古代佳麗
    上海博物館除供石大展外,即將開幕的有「無盡意——趙樸初書法藝術展」,浙江省博物館呈現的「徐謂禮文書」猶如一部南宋官制百科全書,為世人開啟了一扇回望南宋的門扉;臺北故宮博物院「貴冑榮華─清代宮廷的日常風景」則藉由家具之精與文物之好,體現宮廷生活之精好。
  • 一周觀展指南|莫蘭迪「桌上風景」展北京,乾隆銅瓷臺北呈現
    本周起,臺北故宮博物院「呼畢勒罕——清代活佛文物大展」「鑑古—乾隆朝的宮廷銅器收藏」「風格故事—乾隆年制琺瑯彩瓷特展」三大展覽相繼對外展出,其中「鑑古—乾隆朝的宮廷銅器收藏」展出的「西清四鑑」是官方最具規模的傳世銅器圖鑑。
  • 到臺北故宮博物院看黃筌黃居寀崔白崔愨筆下的「來禽圖」
    「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從今天的臺北故宮博物院發布會獲悉,在2019年元旦假期開始之際,臺北故宮博物院將推出包括「來禽圖——翎毛與花果的和諧奏鳴」,「筆墨見真章—歷代書法選萃」、「看畫.讀畫—歷代名跡選萃」、「受贈名品展——廣東繪畫選萃」四個展覽。
  • 中國北市,穿過臺北,讓我們去領略中國臺北的風光吧
    臺北是臺灣省的六個直轄市之一,也是臺灣的政治、經濟、文化、觀光、工業、商業和傳播中心,臺北經濟發達,世界上最具權威的世界都市研究機構之一的GaWC被評為世界第一線城市,另外,2019年1月臺北市入選「2018年WFBA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強」排行榜,同月,臺北入選「2018年WFBA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50強」排行榜,讓我帶您參觀這個不可思議的城市。
  • 「我善烹調,畫藝之上」:張大千的「食單書法現象」
    被稱為「五百年來一大千」的書畫大師張大千,一直把美食烹飪看作大雅之事,他所書寫的菜單,筆墨精湛,法度嚴謹。因此,張大千在臺北的「摩耶精舍」中掛有「賓宴食帖」之匾。即張大千所寫的菜單完全達到了書法藝術「帖」學的標準,成為他書法創作中的精品力作。因而在國際拍賣上屢創高價。但當代書法界卻對此是忽略了,從未進行研究或關注。
  • 吳湖帆特展第二期明天開始,滬臺同展董其昌「雙胞畫」
    上博「吳湖帆書畫鑑藏特展」相鄰書法館特增設的《煙江疊嶂圖卷》與臺北故宮「妙合神離——董其昌書畫特展」中的《煙江疊嶂圖》恰為存世的不同兩本,為著名「雙胞案」之一。上海臺北兩地近期各有一場書畫大展引發海內外關注,臺北是臺北故宮今年1月9日推出的「妙合神離——董其昌書畫特展」 ,上海則是上博去年底開始推出的 「吳湖帆書畫鑑藏特展」。
  • 一周觀展指南|紫禁城六百年展倒計時,臺北故宮聚焦梁楷蔡襄
    繼「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前不久落幕之後,故宮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也將在一周之後閉幕。而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最新一期「國寶聚焦」呈現了宋代蔡襄《書尺牘》冊和梁楷《潑墨仙人》冊。這也是繼故宮舉辦宋代蘇軾大展後,又一與宋代文化藝術相關的特展。
  • 一周觀展|颱風之後,再讀雨果畫作、謝稚柳文獻與秦代簡牘
    這些天,颱風影響了江浙滬不少藝術場館的開放,上海博物館等昨天臨時閉館,颱風之後再看展覽,或許更見精彩: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其實也是一位畫家,上海明珠美術館近日呈現的展覽將呈現雨果創作及畫作,上海世博會博物館、上海圖書館分別展現了愛因斯坦與達爾文紀念展。
  • 一周觀展指南|「黑石號」特展倒計時,清宮遺珍現國博
    心心相印——中國印文化大展地點:韓天衡美術館(嘉定)展期:2020年12月18日—2021年3月30日臺北權力的形狀—南薰殿帝後像特展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展期:2021年1月1日-3月25日筆歌墨舞——臺北故宮繪畫導賞(換展件)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展期:2021年1月1日—2021年4月6日
  • 臺北故宮又放大招,這次是形神兼備...
    古代畫家習慣將禽鳥稱為「翎毛」,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有超過兩千件以上,以翎毛為描繪對象的古畫,形式林林種種,過去也辦過幾次以鳥類為核心的專題特展,包括民國七十三年的「宋代翎毛花卉冊頁」,九十年的「畫裡珍禽─紙絹上的鳥類世界」,與九十九年的「百禽百聲音 一動一情性」。
  • 最全臺北遊玩攻略,美食、美景根本停不下來!
    臺北是一個對美食充滿熱情的城市;也是一個被美景包圍的城市,最全臺北旅行攻略了解一下?臺北的美景,無論是人文景色還是自然風光都值得一逛,眾多美景將臺北包圍,走到哪裡仿佛都能與美景相遇。人 文 美 景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
  • 一周觀展指南|唐代沉船特展倒計時,盛京清宮遺珍現國博
    一代儒宗——錢大昕紀念展 地點:上海嘉定博物館 展期:2020年11月28日—2021年2月28日 作為嘉定博物館原創年度大展,展出110件錢大昕生平相關珍品,囊括手札、書畫、碑帖
  • 董其昌大展 上海揭開面紗
    臺北故宮博物院、東京國立博物館近幾年均曾舉辦董其昌書畫展,二十多年前的美國納爾遜-史金斯藝術館(1992年)、十多年前的澳門藝術博物館(2005年)也曾先後舉辦董其昌書畫大展,而中國大陸此前從未舉辦過一次真正意義的面對公眾的董其昌大展,此前有觀點認為,上海作為董其昌的家鄉與收藏董其昌作品的重鎮,不能不說是一件憾事,然而上海博物館籌備甚久的這一大展無疑會了卻所有這些遺憾
  • 《倥傯的鄉愁·張大千》成都特展受熱捧
    《倥傯的鄉愁·張大千》成都特展受熱捧  【解說】正在成都博物館新館一樓舉行的特展——「倥傯的鄉愁·張大千」,自開展以來好評如潮,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近30萬人到場參觀。作品背後折射出的大千先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及策展人孫凱先生致力於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拳拳赤子之心令無數觀眾為之感動。
  • 一周觀展指南|京滬瓷器特展多,江南扇面涼風至
    炎炎夏日,京滬兩地紛紛開啟了關於瓷器的大展,「龍泉青瓷」、「空白期瓷器」、「明德化瓷器」等,望觀眾感受瓷器的魅力。而在江南、蘇杭等地則接連推出了「明清扇面展」、「扇與江南雅文化」等,為酷暑帶來一絲涼風。此外,北京故宮的「良渚與古代中國——玉器顯示的五千年文明」,敦煌的「吐蕃文明展」,深圳的「國漫展」也都吸引著藝術愛好者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