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獨孤飛雪書畫研究院副院長愣嚴山人所作,本著以畢生精力為繼承並弘揚中國畫而努力奮鬥的決心,為文化藝術的繁榮發展貢獻己之所學。
徐悲鴻的馬價格不菲,這是為什麼,好多人不解其中之意,認為不就一張紙嗎?藝術家們說:他畫的是一種進取的精神,是完全值得的。
馬這種動物,在古代交通工具不便的時代,他是人們的車,在戰爭年代中最早也是拉戰車,由遊牧民族首先發明騎乘,中國直到戰國時期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才開始出現騎兵,日常生活中,它主要是作為役使家畜,用於騎乘、輓車和載重,在中國歷史中具有重要作用。
許多畫家多次為他寫照。從古代到現代,經常有畫馬的,工筆,寫意都有;身為國畫大家的徐悲鴻就是一位畫馬高手,在現今畫馬當中很難有人與他媲美。
現今隨著拍賣市場的活躍,他的馬逐漸被許多人熟悉,市場上的價格也越來越高,好多人不是很了解說:為什麼他畫的馬就價格那麼高,難道是畫雖然而貴嗎?徐悲鴻也不是怎麼有頭有臉的人物啊!美術家們回答說他畫的是一種進取的精神,不僅僅是紙上的馬那麼簡單,是值得那個假價格的。
以人而論也說得過去,中國社會向來就是因人而論的,大多是以一個人的道德修養的高低,以人品為第一的,人品好,道德修養好,即是作品不怎麼好也能在歷史中佔有一席之地;如果人品不好,即是作品再好,那也無濟於事,不值得一提,若以人品,道德修養而論,今人沒幾個合格。
從藝術層面看徐悲鴻的馬,在那個人們需要和平,安定生活的年代,馬的精神對於人們來說是很重要的,他代表著人們內心所嚮往著自由的精神。他畫的馬,無論什麼姿態都給人以生命力的象徵,寄託著他對祖國的一種憂國憂民的情懷。
如今我們所能看到他的馬,首先當然是從氣勢上給我們的感受,狂野又奔放,他的作品處處充滿著動態,與齊白石不同的是,白石的畫很靜,體現出的精神層次,白石老人更勝一籌,齊白石老人傾向于田園,一種對平凡生活藝術的嚮往,而徐悲鴻作品給人的感覺是他內心的躁動不安,浮躁的心。
法國歸來後不斷與國民黨高層人員來往,對於炒作很有他的一套,為了使更多人了解他的作品,經常利用各種途徑宣傳,可見他對那種熱衷於名利場的浮躁心思,再者這個人的個人修為也是有問題的。
若不是對中國共產黨做過貢獻,否則他不會記載在畫史中的,建國以來被人們記住的一些巨匠,大都與政治有很大關係,並不是他們的藝術有多高明,放眼望去,祖國近現代高手多的去了,沒有記載入冊的高手大有人在,進入巨匠行列的許多畫家藝術造詣也並不突出。
從目前國內一些畫院可知,有的人頭銜很多,作品卻是一般,從歷史發展來看,有能力的人遭遇並不是很好,反而是很普通的人處境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