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那個轟動全網的養蜂人自殺,已經過去半年了。
今年的2月13日,一則關於四川西昌養蜂人劉德成自縊的消息,刷爆了養蜂人的朋友圈。這個年僅44歲,擁有176箱蜜蜂的「養蜂大戶」,最後只剩下36個殘弱的蜂群。
轉場蜂農從此進入了大眾視野。
追花逐蜜、各地遷徙的生活看似浪漫迷人,但一年一次的歸期,路途中的艱難困苦,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本文試圖從劉德成事件切入,以真實採訪為線索,向大眾展示轉場養蜂人這個小眾圈子的不易,也藉此向外界澄清一些一直以來的誤解。
特別感謝 江西省養蜂研究所科研科科長 劉鋒博士 為本文提供觀點
文 | 徐志芳
編輯 | 徐文
和所有養蜂人一樣,劉德成一年四季都在各地追逐花期。
因為蜜蜂需要採蜜,所以養蜂人會開著車帶著蜜蜂,根據不同的花期,由南至北轉移到蜜源多的地方。
一月在雲南採集油菜
五月在江蘇採集洋槐蜜
八月在北方採集蕎麥
這在業內被稱為「轉場」,也叫「轉地養蜂」。
逐花遷徙看起來是一件極致浪漫的事,但他們一年365天中,半數時間都在路上,一般只有年底過冬,才能回家稍作修整。
如果不是劉德成事件的發生,這些轉場蜂農可能現在仍是小透明,無人關注。
01 有口難辯
年初因為新冠疫情,全國各地的交通受阻,劉德成到達雲南之後,村子封路,連人帶蜜蜂被困在了當地。
「飼料糖也運不進來,蜜蜂只能採食已經被打上農藥的油菜花,一層一層的工蜂死去。」
劉德成故事的背後,折射出中國數百萬蜂農的尷尬現狀與處境。
在無花可採的季節,需要給蜜蜂餵養白糖,但大眾往往會誤會,認為餵養白糖是在作假。
蜂農給蜜蜂餵養白糖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在養蜂人不斷遷徙的過程中,偶爾會遇到天氣不好找不到蜜源的情況。
這時只能通過人工餵養白糖的方式,將蜂群餵飽。否則蜂群最終的下場,只能是悉數死亡。
另一種情況,是為了引誘蜜蜂外出採集。
蜂群得到了白糖就會變得興奮,蜂王加速產卵,蜂群得以快速發展壯大。
這些用白糖餵養蜂蜜的情況,與造假、添加劑之類的說法,完全沾不上邊。
「野外有大量的免費花朵提供蜜源,為了作假花錢購買白糖,會算帳的人,都不會這麼幹。」
一些養蜂人無奈的告訴我們,儘管自己養的蜜蜂幾乎不餵白糖。但這點常常被外人誤解,生性淳樸的他們很少有機會向外界解釋這些。
02 等待春天
「這期間,蜂蟎又暴發了。給蜜蜂治蟎時,劉德成用藥狠了,不止是採集蜂,新蜂也無法正常出房了,蜂場已經完全崩潰,損失十幾萬。」
每日人物在描寫的劉德成遭遇的困境時,短短兩段就讓人從字裡行間感受到了那種令人窒息的絕望。
故事的最後,劉德成用一根麻繩,結束了自己生命。
劉德成走後的第三天,2月15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交通運輸部辦公廳聯合下發了《關於解決當前實際困難加快養殖業復工復產的緊急通知》(農辦牧〔2020〕14號)。
其中第二條將「轉場蜜蜂」納入生活必需品應急運輸保障範圍。
切實落實綠色通道政策,除必要地對司機快速體溫檢測外,確保「三不一優先」,便捷快速通行。
得益於政府的快速反應,轉場養蜂人境遇才開始有了轉機。
他們收拾好行囊,帶著自己的蜜蜂,離開了被困地,出發前往下一個蜜源地。
03 油茶困境
在轉場養蜂人眼中,幾乎所有花朵都是寶貝,但油茶除外。
在我國的山區地區,油茶花分布十分廣泛,但大眾幾乎沒有聽過油茶蜜。
這是因為在蜜蜂採集花粉的過程中,蜜源多種多樣,絕大多數的蜜源是無毒的。
但採集油菜花容易引起爛子,對蜂群的危害性極大,容易造成蜂群的發展勢頭放緩,危害幼蟲導致蜂蜜產量變低。
這就導致蜜蜂在長期與自然作鬥爭的過程中,形成了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蜂蜜為了避免中毒,有選擇情況下,基本不採集油茶花,造成了很大的自然資源浪費。但如果周邊沒有花蜜可供採集,蜜蜂只有選擇油茶花。
如何在油茶與蜜蜂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成為了學術界正在攻克的一個難題。
江西省科技廳正在研究中一個油茶安全高效蜜蜂授粉技術:
蜜蜂最大限度可食用多少油茶不中毒。
食用油茶中毒後,是否可以採取人工輔助飼料來緩解症狀。
油茶花期如何進行蜜蜂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蜜蜂授粉的作用,還能保護蜜蜂不受危害。
如果能解決蜂蜜採集油茶花不中毒的問題,那麼轉場養蜂人的效率將大大提升,在冬天也會有足夠的蜜源,幫助蜜蜂過冬。
04 與種植業結合
在解決油茶困境的同時,也探索出了一條蜂蜜產業的全新出路,即與種植業相結合。
蜜蜂採集油茶花蜜,擴大蜜蜂蜜源。
油菜花通過蜜蜂授粉,增加油茶產量。
不僅是油茶花,目前很多設施作物與蜜蜂的結合,都對產量有著良好的提升效果,直接提升經濟效益。
根據大量實踐表明,與蜜蜂結合後,植物產量至少增加20%,多則可達200%。
草莓、黃瓜、西紅柿、西瓜、甜瓜等設施作物,在冬天為避免嚴寒一定要在溫室種植,這就導致沒有自然界的昆蟲授粉,從而產量十分低下,果子質量也不好,容易產生畸形果。
人工一朵一朵給花授粉效率非常低,使用蜜蜂授粉則成為最佳選擇。
蜂蜜與種植業的結合,對於轉場養蜂人來說,每新到一個地方,既可以在野外採集免費的花朵,也可以利用蜜蜂授粉產生經濟效應。
設施作物與蜂農的合作一般有有種方式:租賃蜜蜂與出售蜜蜂。
例如草莓,蜂農會直接出售蜂蜜。
一來蜜蜂在採集草莓花粉之後,蜜糖的產量及其稀少,幾乎只有授粉功能。對於蜂農來說,蜂蜜並不會產生額外收益。
二來草莓的花期也非常長,長達3-6個月,時間一長,蜜蜂容易衰亡。
其他花期短,作物價格低但面積大的,可以選擇租賃的方式。
05 產業集群化
據江西省養蜂研究所科研科科長劉鋒博士介紹,蜜蜂與種植業結合最大的難點,其實不在於經濟效應。
劉博士給我們算了一筆帳:
蜜蜂單箱價格大致為400元
一畝草莓的產量1000斤左右
使用蜂蜜授粉後
可增產50-100%達到1500-2000斤
單斤草莓市場價格可達25元
整體經濟效應提高了2.5萬元
減去購買蜜蜂的400元
淨利潤仍然提高了2.46萬元
但是大部分果農、菜農對於蜜蜂授粉的效果不太放心,不敢輕易更換授粉方式,無法接受蜜蜂授粉。
如何有效的宣傳,讓種植農戶們接受蜜蜂授粉,才是行業中急需解決的難題。
「目前冬天草莓的蜜蜂授粉已經基本上已經被大多數果農接受了,這點在樂平他們做的非常好。」劉博士向我介紹道。
解決農戶信任問題,行業協會在其中,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
協會在了解各方需求,組織普通種植小戶、散戶批量採集蜜蜂,借給農戶進行授粉,到期再定時回收。這對推動農業產業集群化發展,也有著重要作用。
部分大戶經濟實力較強,種植面積較大,則會直接向蜂農採購蜜蜂,放入田間地頭授粉。
無論是哪種方式,都可以極大地提升養蜂與種植業的經濟效應,從而達到雙贏。
06 結語
在轉場養蜂人的眼裡,追逐花期等於追逐春天。
有時候好幾個地方都在開花,養蜂人就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地方,享受一片難得的寧靜和自由。
在金燦燦的陽光下,看著花田裡飛翔的蜜蜂,似乎那些星夜趕路的艱辛,那些被困某地的無奈,從來都沒有存在過。
「現在養蜂的都是50、60歲的老頭,20、30歲的年輕人,都沒人去山裡養蜂了。」一位養蜂人無奈的說道。
大學生像潮水一般湧向了一線城市,在遍布鋼筋水泥的城市裡,艱難的紮根生存。而深山老林裡的交通不便與物質匱乏,讓新一代的年輕人望而卻步。
但這絲毫動搖不了,蜂農們想將自己的技術傳承下去的決心。
希望若干年後,還有人會記得,這些在青山綠水間恣意徜徉的蜜蜂小精靈,曾給大自然帶來無私的饋贈。
四季遷徙的養蜂人,他們的故事還在全國各地上演。他們對於新技術與新模式的探索從未停止,行業仍在前進。
行業何以破局?答案也許就在每個養蜂人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