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農絕望自殺,行業何以破局?

2021-01-09 騰訊網

距離那個轟動全網的養蜂人自殺,已經過去半年了。

今年的2月13日,一則關於四川西昌養蜂人劉德成自縊的消息,刷爆了養蜂人的朋友圈。這個年僅44歲,擁有176箱蜜蜂的「養蜂大戶」,最後只剩下36個殘弱的蜂群。

轉場蜂農從此進入了大眾視野。

追花逐蜜、各地遷徙的生活看似浪漫迷人,但一年一次的歸期,路途中的艱難困苦,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本文試圖從劉德成事件切入,以真實採訪為線索,向大眾展示轉場養蜂人這個小眾圈子的不易,也藉此向外界澄清一些一直以來的誤解。

特別感謝 江西省養蜂研究所科研科科長 劉鋒博士 為本文提供觀點

文 | 徐志芳

編輯 | 徐文

和所有養蜂人一樣,劉德成一年四季都在各地追逐花期。

因為蜜蜂需要採蜜,所以養蜂人會開著車帶著蜜蜂,根據不同的花期,由南至北轉移到蜜源多的地方。

一月在雲南採集油菜

五月在江蘇採集洋槐蜜

八月在北方採集蕎麥

這在業內被稱為「轉場」,也叫「轉地養蜂」。

逐花遷徙看起來是一件極致浪漫的事,但他們一年365天中,半數時間都在路上,一般只有年底過冬,才能回家稍作修整。

如果不是劉德成事件的發生,這些轉場蜂農可能現在仍是小透明,無人關注。

01 有口難辯

年初因為新冠疫情,全國各地的交通受阻,劉德成到達雲南之後,村子封路,連人帶蜜蜂被困在了當地。

「飼料糖也運不進來,蜜蜂只能採食已經被打上農藥的油菜花,一層一層的工蜂死去。」

劉德成故事的背後,折射出中國數百萬蜂農的尷尬現狀與處境。

在無花可採的季節,需要給蜜蜂餵養白糖,但大眾往往會誤會,認為餵養白糖是在作假。

蜂農給蜜蜂餵養白糖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在養蜂人不斷遷徙的過程中,偶爾會遇到天氣不好找不到蜜源的情況。

這時只能通過人工餵養白糖的方式,將蜂群餵飽。否則蜂群最終的下場,只能是悉數死亡。

另一種情況,是為了引誘蜜蜂外出採集。

蜂群得到了白糖就會變得興奮,蜂王加速產卵,蜂群得以快速發展壯大。

這些用白糖餵養蜂蜜的情況,與造假、添加劑之類的說法,完全沾不上邊。

「野外有大量的免費花朵提供蜜源,為了作假花錢購買白糖,會算帳的人,都不會這麼幹。」

一些養蜂人無奈的告訴我們,儘管自己養的蜜蜂幾乎不餵白糖。但這點常常被外人誤解,生性淳樸的他們很少有機會向外界解釋這些。

02 等待春天

「這期間,蜂蟎又暴發了。給蜜蜂治蟎時,劉德成用藥狠了,不止是採集蜂,新蜂也無法正常出房了,蜂場已經完全崩潰,損失十幾萬。」

每日人物在描寫的劉德成遭遇的困境時,短短兩段就讓人從字裡行間感受到了那種令人窒息的絕望。

故事的最後,劉德成用一根麻繩,結束了自己生命。

劉德成走後的第三天,2月15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交通運輸部辦公廳聯合下發了《關於解決當前實際困難加快養殖業復工復產的緊急通知》(農辦牧〔2020〕14號)。

其中第二條將「轉場蜜蜂」納入生活必需品應急運輸保障範圍。

切實落實綠色通道政策,除必要地對司機快速體溫檢測外,確保「三不一優先」,便捷快速通行。

得益於政府的快速反應,轉場養蜂人境遇才開始有了轉機。

他們收拾好行囊,帶著自己的蜜蜂,離開了被困地,出發前往下一個蜜源地。

03 油茶困境

在轉場養蜂人眼中,幾乎所有花朵都是寶貝,但油茶除外。

在我國的山區地區,油茶花分布十分廣泛,但大眾幾乎沒有聽過油茶蜜。

這是因為在蜜蜂採集花粉的過程中,蜜源多種多樣,絕大多數的蜜源是無毒的。

但採集油菜花容易引起爛子,對蜂群的危害性極大,容易造成蜂群的發展勢頭放緩,危害幼蟲導致蜂蜜產量變低。

這就導致蜜蜂在長期與自然作鬥爭的過程中,形成了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蜂蜜為了避免中毒,有選擇情況下,基本不採集油茶花,造成了很大的自然資源浪費。但如果周邊沒有花蜜可供採集,蜜蜂只有選擇油茶花。

如何在油茶與蜜蜂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成為了學術界正在攻克的一個難題。

江西省科技廳正在研究中一個油茶安全高效蜜蜂授粉技術:

蜜蜂最大限度可食用多少油茶不中毒。

食用油茶中毒後,是否可以採取人工輔助飼料來緩解症狀。

油茶花期如何進行蜜蜂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蜜蜂授粉的作用,還能保護蜜蜂不受危害。

如果能解決蜂蜜採集油茶花不中毒的問題,那麼轉場養蜂人的效率將大大提升,在冬天也會有足夠的蜜源,幫助蜜蜂過冬。

04 與種植業結合

在解決油茶困境的同時,也探索出了一條蜂蜜產業的全新出路,即與種植業相結合。

蜜蜂採集油茶花蜜,擴大蜜蜂蜜源。

油菜花通過蜜蜂授粉,增加油茶產量。

不僅是油茶花,目前很多設施作物與蜜蜂的結合,都對產量有著良好的提升效果,直接提升經濟效益。

根據大量實踐表明,與蜜蜂結合後,植物產量至少增加20%,多則可達200%。

草莓、黃瓜、西紅柿、西瓜、甜瓜等設施作物,在冬天為避免嚴寒一定要在溫室種植,這就導致沒有自然界的昆蟲授粉,從而產量十分低下,果子質量也不好,容易產生畸形果。

人工一朵一朵給花授粉效率非常低,使用蜜蜂授粉則成為最佳選擇。

蜂蜜與種植業的結合,對於轉場養蜂人來說,每新到一個地方,既可以在野外採集免費的花朵,也可以利用蜜蜂授粉產生經濟效應。

設施作物與蜂農的合作一般有有種方式:租賃蜜蜂與出售蜜蜂。

例如草莓,蜂農會直接出售蜂蜜。

一來蜜蜂在採集草莓花粉之後,蜜糖的產量及其稀少,幾乎只有授粉功能。對於蜂農來說,蜂蜜並不會產生額外收益。

二來草莓的花期也非常長,長達3-6個月,時間一長,蜜蜂容易衰亡。

其他花期短,作物價格低但面積大的,可以選擇租賃的方式。

05 產業集群化

據江西省養蜂研究所科研科科長劉鋒博士介紹,蜜蜂與種植業結合最大的難點,其實不在於經濟效應。

劉博士給我們算了一筆帳:

蜜蜂單箱價格大致為400元

一畝草莓的產量1000斤左右

使用蜂蜜授粉後

可增產50-100%達到1500-2000斤

單斤草莓市場價格可達25元

整體經濟效應提高了2.5萬元

減去購買蜜蜂的400元

淨利潤仍然提高了2.46萬元

但是大部分果農、菜農對於蜜蜂授粉的效果不太放心,不敢輕易更換授粉方式,無法接受蜜蜂授粉。

如何有效的宣傳,讓種植農戶們接受蜜蜂授粉,才是行業中急需解決的難題。

「目前冬天草莓的蜜蜂授粉已經基本上已經被大多數果農接受了,這點在樂平他們做的非常好。」劉博士向我介紹道。

解決農戶信任問題,行業協會在其中,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

協會在了解各方需求,組織普通種植小戶、散戶批量採集蜜蜂,借給農戶進行授粉,到期再定時回收。這對推動農業產業集群化發展,也有著重要作用。

部分大戶經濟實力較強,種植面積較大,則會直接向蜂農採購蜜蜂,放入田間地頭授粉。

無論是哪種方式,都可以極大地提升養蜂與種植業的經濟效應,從而達到雙贏。

06 結語

在轉場養蜂人的眼裡,追逐花期等於追逐春天。

有時候好幾個地方都在開花,養蜂人就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地方,享受一片難得的寧靜和自由。

在金燦燦的陽光下,看著花田裡飛翔的蜜蜂,似乎那些星夜趕路的艱辛,那些被困某地的無奈,從來都沒有存在過。

「現在養蜂的都是50、60歲的老頭,20、30歲的年輕人,都沒人去山裡養蜂了。」一位養蜂人無奈的說道。

大學生像潮水一般湧向了一線城市,在遍布鋼筋水泥的城市裡,艱難的紮根生存。而深山老林裡的交通不便與物質匱乏,讓新一代的年輕人望而卻步。

但這絲毫動搖不了,蜂農們想將自己的技術傳承下去的決心。

希望若干年後,還有人會記得,這些在青山綠水間恣意徜徉的蜜蜂小精靈,曾給大自然帶來無私的饋贈。

四季遷徙的養蜂人,他們的故事還在全國各地上演。他們對於新技術與新模式的探索從未停止,行業仍在前進。

行業何以破局?答案也許就在每個養蜂人心裡...

相關焦點

  • 美國的「後院蜂農」
    這群蜂農的組織叫做迪阿布洛山養蜂人協會(Mount Diablo Beekeepers Association)。和舊金山灣區其他地方類似,這個地區既有人口密集的城鎮,也有山巒起伏的丘陵和山地,林木植被資源豐富,非常適合養蜂。40年前,一些自家後院養蜂的人們為了能夠以批發價購買蜂群、蜂箱和其他養蜂器材,就聯合起來建立了這個協會。
  • 《三體》:物理學家相繼自殺,究竟是什麼東西讓他們如此絕望
    ,而且跡象顯示他們的自殺都指向同一個未知的原因。其他物理學家書中並沒作過多介紹,只對楊冬(葉文杰的女兒)的自殺原因給出了一些線索,而楊冬的自殺又有一定的代表性,我們就試著先從楊冬身上入手。楊冬死前留下了一封遺書。
  • 成都一女青年體檢查出B肝 遭辭退絕望自殺(附圖)
    再次應聘時,用人單位又以同樣的理由拒絕了她,絕望之下,成都張女士吞下了一瓶安眠藥……  被辭退後女青年絕望自殺  9日下午,在華西附一醫院接受治療的張麗告訴記者,1999年7月,她大學畢業後應聘到成都市某電腦公司上班,並籤訂了正式用工合同。今年2月初,公司組織了一次例行體檢,張麗被查出是B肝病毒攜帶者。
  • 天風證券:半導體行業的矛盾與破局
    我們前瞻提煉判斷半導體行業的需求與供給之間的三大關鍵矛盾,供需間的不平衡將打破行業既有格局,破局是最重要的抓手。在行業格局變化之際,高敏感度的資本將率先賦能行業,我們認為這是投資最主要關鍵的主線。1 核心矛盾一:數據需求的指數式發展超過了線性發展的摩爾定律破局:技術和架構的創新投資線索:第一階段的「供應鏈的國產替代」進入第二階段「供應鏈的國產創新」;計算型晶片架構走向落地元年,國內公司開始有產品得到應用,技術迭代指數型增長,單點突破開始,S型曲線的斜率增長最快部分。
  • 滿山遍野的油菜花,也無法阻止蜂農沮喪的心情,這是為什麼呢?
    在崀山村,養蜂的人叫李強華,本以為這滿山遍野的油菜花會讓蜂農很高興,但是當我們見到李強華時,他的表情卻是非常沮喪,因為他的蜜蜂出了一些疾病的問題。有幾窩都生病了,甚至已經有一窩兒全部死光。李強華的蜂箱是擺放在懸崖下面的一塊平地上,這裡人比較少,也比較安全,一共有30多窩蜂箱。
  • 熱水器行業增長承壓 如何破局?
    文|易北辰 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影響,2019年熱水器行業集體面臨嚴峻挑戰!需求萎靡、價格下行、市場亂價成為行業三大痛點、堵點。熱水器行業上下遊企業業績增長承壓。
  • 很多人不了解,蜂農有話說
    因為人們對蜂蜜的需求比較大,人工養殖蜜蜂這個行業現在還是挺火的。 這一點,就連蜂農也非常無奈,有一些蜂農做出了解釋。
  • 人類最該感激的竟然是蜂農!看看蜜蜂消失後的世界慘狀就明白了!
    所以,當下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愛護環境,支持蜂農,讓蜜蜂脆弱的生命得以健康長久地延續下去。這樣做,也是為我們自己和子孫後代謀幸福。保護蜜蜂,支持蜂農,從此刻做起!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請體諒蜂農的不容易
  • 中國人造衛星之父,61歲絕望自殺,屍骨無存,周總理悲憤落淚
    他無法去責怪自己的國家,只是感到虛妄的悲哀,他抬頭望著漆黑中閃爍著的幾點星辰,看不到通向前方的道路,剩下的只是被恐懼包圍的絕望。趙九章絕望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還有5天才到他61歲的生日,對於科學家來說,這正是一個集大成的年齡。試想,半世的經驗和積累,他該是怎樣的一座寶庫?而這座寶庫上本該開出燦爛又芬芳的花朵,卻在反動派野蠻的摧殘下,讓盛放鮮花的沃土流失殆盡。顯然,並不是所有人都是愚昧無知的,周恩來總理就明白這座寶庫對於中國的重要性。
  • 蜂農晾曬一大攤花粉 網友質疑:真是蜜蜂採的?
    照片中,蜂農正在山路邊曬花粉,金燦燦的一大片襯託出山間濃濃秋意,網友在驚嘆花粉數量如此龐大的同時,也有人發出了一些質疑聲:這是蜜蜂採的還是蜂農自己做的?見習記者 陶倪  秋遊拍下的蜂農晾花粉照片  引起市民好奇  發帖網友「逍遙遊」是個攝影愛好者,平日裡經常在寧波周邊郊遊採風。
  • 秦嶺10戶以上蜂農蜂蜜多次被偷吃 疑似是夜間黑熊所為
    趙女士是西安市長安區五臺街辦石砭峪新村的蜂農,她和丈夫在這裡養了4年蜂了,之前從沒發生過這種事。這段時間,他們家的蜂箱多次遭遇襲擊,「蜂箱被拖到100多米外,裡面的蜂蜜被掏出來吃了。」  不僅趙女士家,羅漢坪村多位蜂農也都遭遇了蜂蜜被偷吃的情況。
  • 王國維為何自殺?同病相憐的梁啓超,在家書中給出了答案
    圍繞他自殺的原因,人們做出過很多分析,甚至還有人編著了一部《王國維之死》的專著。關於他自殺的原因,有兩種比較流行的說法,一種是「殉清」,為清朝而死;一種是「殉文化」,因文化的消沉而死。蔡仲德支持第一種,陳寅恪則支持第二種。 仔細分析兩種說法,其實都靠不住。第一種,如果王國維之死確是為了殉清,他為什麼不在清王朝覆亡之日死?
  • 國航乘客衛生間內自殺身亡:當眾自殺的人,到底是在報復誰?
    他們不知道她內心懷著多大的絕望,他們只知道:女兒寧可死,都不肯打電話給他們求助,這是一種怎樣自私的痛苦。飛機上的工作人員還原現場:女孩打開艙門,半個身子都在外面,工作人員拼命拖著她的大腿,不顧自身安危挽留她。
  • 特別對話:破局與重生
    以下是蔡林記合伙人兼總經理張緒明、黃記煌創始人黃耕、蛙來噠創始人羅清主題為《破局與重生》的特別對話實錄:對於破局與重生的思考蛙來噠創始人羅清作為本次對談的主持人,率先開啟了本次對談的話題。我們今天要聊的主題是關於破局與重生。經過2020年驚心動魄、跌宕起伏的這一年,相信餐飲同行都經歷了大的挑戰。比如張總,您來自年初疫情比較嚴重的武漢,黃耕師傅您在餐飲行業是老前輩,也經歷了非典,再經歷了新冠。面對這不平凡的一年,經歷了這次重大的挑戰,對於破局與重生,你們有什麼樣的思考?
  • 工蜂圍王對蜂王最不利,不過有1種情況是例外,蜂農不用太擔心
    此外,在圍王中也有一種情況不會威脅到蜂王,蜂農們不用太過擔心。工蜂排斥蜂王是最常見的圍王原因。一般在介王的時候,由於蜂群不接受新蜂王經常會發生圍王的情況,除此之外,合併蜂群時如果處理不當蜂王也會被併入群圍觀,其他產生工蜂圍攻蜂王的原因還有新蜂王錯投他群等。當工蜂排斥蜂王時,會把蜂王圍在中間,蜂團越來越大,工蜂撕咬、蜇刺蜂王。這個時候如果沒有及時發現並處理的話,蜂王就十分危險了。
  • 他們為何自殺?
    你讀完這個自殺名人的名單之後,世界上某個地方又有一個人自殺了,大約每40秒有一個人自殺(一年80萬人)。」9月14日,日本女演員蘆名星被發現死於家中,年僅36歲。14日晚,韓國女演員吳仁惠在仁川一家醫院內去世,年僅36歲,疑似自殺。
  • 為什麼有經驗的蜂農都只會在傍晚或夜間餵養蜜蜂?有何秘密?
    這種說法在業內是相當流行的,而且有經驗的蜂農都是嚴格來執行的,可見這種說法並非空穴來風。那麼究竟為什麼有經驗的蜂農都要強調餵養蜜蜂的時候必須在夜間或者傍晚進行呢?今天蜂部落就來向朋友們分享這一奧秘。其實想要搞清楚這個問題並不難,我們還是從蜜蜂自身開始。
  • 新零售行業集體陷入焦慮,超級物種如何破局?
    新零售行業分析師王利陽曾表示,超級物種、盒馬鮮生等新零售項目,當初都是相關方們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捧」出來的明星項目,多少都有點網紅的體質。商業模型存瓶頸?有業內人士認為,超級物種的接連閉店可能與永輝內部的「兄弟鬩牆」有關。有媒體報導稱,去年6月永輝超市董事長張軒松曾在股東交流大會上表示:「對於超級物種,我和CEO張軒寧有分歧。
  • 半導體行業研究與投資策略:矛盾與破局
    (報告出品方/作者:天風證券,潘暕、陳俊傑) 我們前瞻提煉判斷半導體行業的需求與供給之間的三大關鍵矛盾,供需間的不平衡將打破行業既有格局,破局是最重要的抓手。在行業格局變化之 際,高敏感度的資本將率先賦能行業,我們認為這是投資最主要關鍵的主線。 1.
  • 一個真正的自殺者,他的自殺是對偽文化的諷刺與毀滅——荒原狼
    對孤獨的敏感也許是每一個偉大的藝術家所固有的特質,然而,赫爾曼黑塞的孤獨卻緣自對時代的絕望,物慾橫流、精神頹廢,「藝術家」們熒熒苟且,文學與藝術被金錢侵襲的千瘡百孔;政治家們居心叵測,戰爭成為愛國的口頭語;小市民們愚昧不堪,虔誠卻虛偽的遵循一成不變。